如何评价汪峰的音乐?

[复制链接]
想飞的菜鸟 发表于 2023-7-25 13:19:2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男朋友的一个朋友说在国内音乐圈子里就服汪峰,我虽然对此话不敢苟同,但是也觉得这几年摇滚圈把汪峰黑的有点过了,毕竟他的嗓子和创作能力还是非常优秀的,但是他似乎就是让人喜欢不起来,仿佛已经成为“民工摇滚"的代表。
希望有大神可以中肯的评价一下汪峰。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fcsyzh03 发表于 2023-7-25 13:20:0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上千个黎明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汪峰是在海军大院长大的。

那个年代,男孩儿们骑着自行车,嘻嘻哈哈的穿过大街小巷,时不时的站起来使劲蹬几下,看看谁骑得最快,在胡同拐角经常会吓到一些老太太。偶尔能看到哪个男孩儿后座坐着一个姑娘,在一片羡慕的目光中远去,男孩满脸骄傲,可攥着车把的手心全都是汗。



北京

这些经常出现在电影中的镜头,在汪峰的童年是没有的,别的孩子在弹玻璃球,捉迷藏,嘻嘻哈哈玩耍的时候,他就在屋里练琴。

汪峰的父亲是海军文工团的一名长号手。在汪峰5岁那年,给了他一把小提琴,什么都不懂的他没想到,此后漫长的十几年,他都没能放下小提琴,海军大院里的玩闹的孩子换了一批又一批,他就像尊雕塑一样在伫立在房间里。有时候也出神的望着窗外,回过神来,继续拉琴。



小时候的汪峰

听话的汪峰让父母非常欣慰,从中央音乐学院附小读到了附中,最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小提琴手,参与过全国规模的比赛拿过第二名,也随学校的乐团去过欧洲二十多个国家演出。
理想总是飞来飞去,虚无缥缈


可有些人的人生就是充满戏剧性的,从小不爱说话,腼腆又听话的汪峰,在二十岁后的某一天,一下子亲手掀翻了这么多年的乖小孩形象。

某个普通的一天,一首歌传进了他的耳朵里,“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伟大的事情大都源于偶然,他知道了这种音乐叫做摇滚,又一天,他又听到了《Like a Rolling Stone》,中文名字叫《像一块滚石》。这个歌手叫鲍勃·迪伦。



Bob Dylan/鲍勃迪伦

当他兴奋的向父母提出要去搞摇滚的时候,得到了父亲彻底的否决。那时很多人的眼里,摇滚乐就代表着邋遢,颓废和放纵,你想放弃体面的工作,去搞留着奇怪头发的摇滚乐?不行。

无功而返,汪峰没妥协,他也不会妥协,他又想起那些听话练琴的日夜,想起那些院子里跑闹的孩子们。他觉得这次要做自己想做的事,非做不可。

极少数的偶然往往能改变一生的轨迹,那些源于冥冥之中本来不属于你的小小火光,通常能够不灭不息,最后燃烧成一片汪洋的火海。

汪峰也干脆,你不让我干,那我就偷着干。白天我穿着礼服,是儒雅的提琴手。晚上我就搞我的摇滚乐,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学校里组了个乐队,名字起的也很摇滚——“鲍家街43号”,中央音乐学院的门牌号。



鲍家街43号

重复的日子一直在重复,可是年轻的男孩儿却越来越累,白天上班,晚上排练,他发现自己在做着两个极端的事情,儒雅和叛逆,没选择和不妥协,全都是对立面,他再也受不了内心的煎熬,干脆的辞了职,尽管那时候他即将任职副首席小提琴师,每个月的工资有七八千块。
我觉得越来越有些疲倦


父亲得知他的辞职,勃然大怒,将他从家里赶了出来,而乐队赚的钱连他交房租都不够,他住在冬天没有暖气的地下室,地上的脸盆里的水已经结冰,他裹着好几层被子写歌,灵感来了就记在纸上,蹬上自行车找乐队成员一起探讨排练。



鲍家街43号

在那些难熬的日子里,汪峰咬牙坚持着,他觉得自己不差,只是缺一个机会。终于在1997年,鲍家街43号签约了京文唱片,和崔健,罗琦,唐朝等摇滚歌手成为了同一家公司的艺人,也发了专辑:《鲍家街43号》,他们在北京摇滚圈子的名气越来越大,如果你在那会儿走过大学宿舍的走廊,一定会看到一个个小年轻儿抱着把吉他,甩着脑袋在那喊着:“现在我觉得有些孤单,悲哀的自我有些心酸,没有爱也没有存款……”



鲍家街43号

一些极端的人说,鲍家街之后再无汪峰,这也刚好侧面的说明了人们给予这两张专辑的极高评价。《我真的需要》、《李建国》、《小鸟》都是经典作品,而《晚安北京》更是伟大的时代之歌,如果用别的歌手来比喻,那么晚安北京与汪峰,大概就像一无所有和崔健。

我将在今夜的雨中睡去,
伴着国产压路机的声音,
伴着伤口崩裂的巨响,
在今夜的雨中睡去……

风会随子夜的钟声北去,
带着街上乞讨的男孩,
带着路旁破碎的轮胎,
随子夜的钟声北去……

—《晚安,北京》

妈妈今夜我在哪里安睡

明天我是否还是孤独一人


1998年的《风暴来临》,充满了迷幻色彩,也多了对整个世界的关怀和思考,那时候的汪峰要为下顿饭去哪个朋友家而犹豫,要为下个月交不起的房租而绝望,可他却写下了“明天,孩子们再也不会挨饿受冻,每个人都会在课本上写下他的名字。”

“忧郁的眼睛”这首歌在QQ音乐中有一句评论:汪峰即使不是音乐人,他也会是一个诗人—我疲倦的身躯,布满大风和苍果,我忧郁的眼睛,布满秋风和野花……



鲍家街43号

一切看起来都没什么不对的,就像这儿的天空和大地,唯有最关键的事似乎被遗忘在了角落里,除非你假装看不见。鲍家街43号的第一张专辑仅获得12000元的收入,与乐队、经纪人六个人均分。第二张专辑,京文唱片干脆以5000美金的价格把汪峰的两张专辑给了一家香港公司,直到要制作第三张专辑的时候,汪峰被京文告知制作费用又要下调,协调无效后,乐队决定与京文分手。

就像冬天过去迎来春天一样,转机也出现了,华纳的徐晓峰看中了汪峰,也像所有不完美的故事一样,华纳只想签汪峰,不要乐队。汪峰清楚的知道自己很需要这个机会,但是他也不想离开这些一起奋斗的伙伴,两个月的时间,汪峰试了无数种方法,结果都是徒劳。他和乐队成员一起吃了个饭,离开了乐队。



鲍家街43号

这件事被外人津津乐道,汪峰却一直无法释怀,他一直是个自己爱和自己较劲的人。而乐队的吉他手龙隆在多年以后的一段话,或许能让汪峰心里更好受一些。

“在那之前,我们整个乐队的状态就已经不太好,我甚至已经不太爱去排练了”,龙隆说。他与汪峰的音乐理念分歧越来越大,他已经迷上了更加自由的JAZZ,对有着固定范式的歌曲和演出都不再有兴趣。

汪峰对龙隆也有所不满,“他觉得我没有把所有精力都放在鲍家街43号上来,那个时候我已经在外面开一些JAZZ的演出了,弹琴的风格也不像原来了,更加飞了,因为学了爵士乐以后就会这样。”龙隆说。

往事如梦,似流星划过。多年后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汪峰和龙隆又同台一起演出了那首《礼物》,老狼在歌曲结束后介绍帮唱嘉宾时,称呼的是“鲍家街43号前主唱汪峰”、“鲍家街43号前主音吉他龙隆”,那一刻,两个男人眼里,全是二十年前的笑意。



汪峰和龙隆

我打算在黄昏的时候出发,搭一辆车去远方


2000年,《花火》专辑问世,汪峰在华纳的第一张专辑,独立编曲的一张专辑,也是他单人旅途的起点,很多经典作品在今天依旧传唱不息。



花火

外面下起了小雨,
雨滴轻飘飘的像我年轻岁月,
我脸上蒙着雨水就像蒙着幸福。
我心里什么都没有,就像没有痛苦,
这个世界什么都有,就像每个人都拥有。

—《青春》

别哭,我亲爱的人,我想我们会一起死去。
别哭,夏日的玫瑰,一切已经过去…

—《美丽世界的孤儿》

“妈妈,你听见了吗,妈妈,帮帮我”生活总是绝望和希望交织。很多艺术家们的作品会出现妈妈的字眼,很多人都不理解,真的是对妈妈有一种特殊的依恋吗?并不是,那大概是一个人在绝望无助,悲伤至极的时候都会本能的想到自己的妈妈,那是一个人最后的壁垒。

我不知道你是否美丽依然,
我不知道你是否还会回来,
有一天你再飞过这儿的天空,
请你停下在我寂寞的窗台。

—《窗台》

2002年,《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发行,这张专辑情歌颇多,《窗台》,《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在雨中》,“汪峰的慢歌都是经典”大概也是从这张专辑开始得到回音。



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

情歌比例极大的一张专辑,《再见二十世纪》却成了一些人的至爱,的确,汪峰从来不是一个只唱爱情的人。遗憾的是,这首歌似乎被遗忘在了角落——或许遗忘也并不是坏事,谁知道呢。

还有一点点时间用来回忆,
还有一点点时间用来哭泣,
善良的人们行走在疼痛的荒野,
祈祷着的号角从街道传来,
梦的瓦解及裂碎黎明的炊烟,
云和雾遮住我的双眼,
这是一个美丽的结局,
没有危险没有恐惧。

—《再见二十世纪》

我想我再也找不到你

就像我从未找到过自己


2004年,《笑着哭》发行,飞得更高这首歌作为主打,一经推出便大获好评。彼时正值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国内媒体纷纷报道之余,不约而同的使用了“飞得更高”作为背景音乐,这首歌开始家喻户晓,汪峰这个名字也被更多人知道。也正是从这里开始,外界开始有了一些质疑的声音,有人说飞得更高这首歌不符合“摇滚”精神,或许是它太积极励志,或许是它太主流大众,或许是因为它让汪峰赚到了点钱。



笑着哭

汪峰没搭理这些事,他在埋头写歌创作,2005年他又发行了《怒放的生命》,这张专辑里的《怒放的生命》和《我爱你中国》,将之前质疑他的人们再一次点燃,他们觉得摇滚不是这样的,摇滚不能有这些词汇——至少你不能唱出来,因为你和别的人不一样了。尽管在这之前从来没有人给摇滚下过定义。

人们有时候对赤裸的真相选择视而不见,有时候却对简单的谎言死心塌地。

我爱你中国,心爱的母亲,
我为你流泪,也为你自豪。

希望你把我记住,你流浪的孩子,
无论在何时何地,我都想念着你。

—《我爱你中国》

商业,流行,伪摇这些词挂在了一群人的嘴边,斥责着汪峰,而他继续埋头写歌发专辑,依旧保持着1-2年发行1张专辑的速度,词曲唱包揽。

当我走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


2007年,距离奥运会还有一年的时间,《勇敢的心》发行,北京北京成为了大街小巷的热门歌曲,这张专辑比前几张专辑稍微有些变化,人们觉得好像那个尖锐着,批判着的汪峰又回来了,以一种更成熟,更有力量的姿态回来了。



勇敢的心

2007年10月的一天,汪峰在丽江演出,他很开心自己当天的状态非常好。可下台后接到母亲的电话,父亲心脏病猝发,已经去世。父亲在世时一直想出国去看看,可却一直没有去上,汪峰让火化的工作人员给自己留出来一部分骨灰,此后,他每每去到国外,纽约,伦敦,悉尼等地,都会去那里的海边,把父亲的骨灰洒向大海。

还没来得及和解,父亲就匆匆的走了。后来听妈妈说,原来父亲每次都想去他的演唱会,但是放不下面子,就总让妈妈去看,回来再告诉他。汪峰之前离开家之后,生活不下去和妈妈借钱,也是父亲特意让妈妈给的。

爸爸我一直带着你从未忘记,
在北京纽约伦敦和悉尼,
把你撒进每一座美丽的港湾,
把你融进翻涌的浪花里。


—《爸爸》

当黎明和落日的光影交错的时刻

我们纷纷逃出每一座尖叫的城市


2009年,信仰在空中飘扬问世,了解他的人听名字就知道了这是在向他的偶像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扬致敬。这张专辑让汪峰的歌迷们疯狂了,为什么?这张专辑太牛逼了。

这不曾是我们想要的光明,
所有的痛依然都还在这里
就在最后可以说出再见之前,
让我们怀着信仰在空中飘扬

—《信仰在空中飘扬》

汪峰在这张专辑就像是一个敢于哪壶不开提哪壶的主儿,他一定知道《名利场》和《有意思吗》这两首歌并不会大火,但正是这种态度成为了这张专辑闪闪发光的点,《破碎的歌谣》让人仿佛看到了鲍家街43号的汪峰,背着吉他在舞台上疯狂的呐喊。他疯狂肆意的调侃着名利场;不停的重复的问你所热爱的生活有意思吗,用魔幻的文字描绘出了一座无奈现实又残酷慌乱的无主之城。



信仰在空中飘扬

有人说,我鄙视汪峰就因为他身在娱乐圈,而又唱着名利场这种歌,怎么看他怎么拧巴。可汪峰在专辑发布时候就说过,几年前我不会写名利场这种直接的歌,事实上,在这两首歌里我是连自己也一并写进去,一并嘲讽,一并打碎,因为我自己就身处在娱乐圈。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时隔不久,一个叫“旭日阳刚”的组合又把汪峰拉到了聚光灯下。这个组合因为翻唱了“春天里”在网上爆红。朴实的形象和简单的唱法吸引了大量网民的关注,汪峰也很喜欢他们对这首歌的诠释,曾把他们带到自己的演唱会上。旭日阳刚也登上了那年的春晚。

旭日阳刚从“农民工”过渡到商演邀约不断,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商业价值,但是因为没有自己的作品,所以商演一直在唱汪峰的“春天里”,这也就有了后来的汪峰禁止他们唱这首歌了,因为这件事他又被骂了好久,诸如“没有旭日阳刚唱我都不知道汪峰是谁”,“旭日阳刚把你的歌唱火了你应该感谢他们”的等等言论,时至今日你还能在网络上看到这种发言,想起了李志说过的一句话:“怎么过去这么多年了网上还是有这么多傻逼”。

凝视着此刻烂漫的春天,
依然像那时温暖的模样,
我剪去长发留起了胡须,
曾经的苦痛都随风而去,
可我感觉却是那么悲伤,
岁月留给我更深的迷惘,
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天里,
我的眼泪忍不住的流淌。

—《春天里》

现在发生的一切永远将成为过去


2011年,汪峰在他的不惑之年发行了生无所求。有一种上一张专辑还没玩爽,一下子来个双专辑过足瘾的感觉。

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从2009-2011这里开始,他拥有了更多的歌迷,这些歌迷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对《光明》和《存在》不是很感冒,但他们被这些歌曲折服:《来不及了》,《一百万吨的信念》,《不能接受的事实》,《多么完美的生活》,《等待》,《抵押灵魂》,《有些事我们永远无法左右》,至于这些歌曲是否有些共同点?你可以去听听看。



生无所求

2013年的春晚,汪峰唱了一首《我爱你中国》。春晚结束后,不仅是网民们的质疑,也掺杂了一些同行们的鄙视,有些人觉得,摇滚不是不能上春晚,不是不能唱这些,摇滚什么都可以,但你不能赚钱——谁让我们都穷着呢,你丫凭什么那么牛逼?

摇滚乐从来没有标准答案。无数人骂他“伪摇”的时候,他依然会唱飞得更高,他说:“飞得更高永远是我只能给打70分的作品,但我不可能因为这首歌火了我就不唱了,那样我就摇滚了吗?我站在春晚的舞台上我就不摇滚了吗?”

2013年,汪峰在演唱会向章子怡进行了一段告白,第二天引爆了各大媒体头条,也是这具有纪念性意义的一年,让汪峰达到了全网黑的阶段。汪峰多年来对媒体的不低头也彻底让这些媒体们爆发,看他早就不爽的人们也开始行动,这一年网上出现了“汪峰渣男”、“筠子因汪峰自杀”、“汪峰出轨”、“汪峰劈腿链条”以及之后的“汪半壁”等等等等,可以说是“黑点无数”。

可是,筠子的墓志铭是她母亲亲自找汪峰题的。

这是不能接受的事实,真实的就像梦境一样,
我们建造的这座家园,是天堂还是一个坟场。

—《不能接受的事实》

没有人会在意你的恐惧和信仰

佛陀和皮条客共享着皮质迈巴赫


汪峰赶在2013年的12月份发了一张专辑——《生来彷徨》,还是双专辑。



生来彷徨

写到这里,大概可以猜测到,汪峰的每一张专辑在发行之前应该都有着清晰的计划,也就是每种类型的歌的占比,因为他每张专辑知名度最高的歌,也就是最能够烂大街的歌,几乎都不是专辑里最出色的歌,的确,出色与否有些太过主观,但就像汪峰说的那样,飞得更高就是一首70分的作品,大概花了几个小时写出来,它就烂大街了;而信仰在空中飘扬这首歌他写了很多年,歌词废了再填,填了再废了很多遍,可知道这首歌的人还是少之又少。

勇士的血在路上飘洒,妻子在山顶哈利路亚,
墙画在风中摇曳倜傥,雨中的忏悔寂寥沙哑。

—《寂寞列车》

清早,我看见一抹晨曦,我想到了你,
你是否还像布鲁斯那样的忧郁却轻取我心。
每个摇摇晃晃的清晨,你将我唤醒,
用你那柔顺如雨的发丝撩开了如雾般的我。

—《边界》

有人听汪峰的专辑会觉得拧巴,因为专辑往往不是一个主题,而是多个主题多种类型,有娓娓道来的情歌,有尖锐敏感的摇滚,有听不太懂的自言自语。我个人认为这是汪峰的聪明之处,他并没有一张张专辑的死磕,而是每张专辑都适时的推出了一小部分迎合市场的歌曲,他很清楚,他那个年代大部分玩摇滚的都在死磕,最后都把自己磕死了——90年代的摇滚现在还发声的屈指可数。

迎合市场就是可耻吗?不是,飞得更高和怒放的生命就是迎合市场的作品(在我看来),但是如果没有这小部分作品,他可能到现在都没有影响力,他那些真正牛逼的作品可能在家里堆成了山却发不出来,这样说来,颇有点曲线救国的意思,因为环境等因素,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绝不是撞的头破血流,而是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和我在一起,到我去见上帝



2015年,《河流》推出,这张专辑给人的最大感觉是少了些躁动和批判,多了些浪漫和快乐。因为在2013年至今,他和章子怡生活的很快乐,15年底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这个阶段的他当然是幸福的,创作出来的音乐都透露出一种平静。至于那些要求一个摇滚歌手、音乐人不停的叛逆不停的呐喊,一旦你停止呐喊就骂娘的行为,就是纯粹的耍流氓。



河流

当我承受世人成吨的口水与鄙视,
我懂了我只是一个爱唱歌的东西。
你走你的路,我也走你的路,
当我停下脚步,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

—《你走你的路》

在那些无聊时光里,我奋不顾身的空虚,
我把忧伤都给了你,也把快乐都给了你。
我只是透过你发梢,看到了春天的来临,
我们的那捧车菊花,由深绿变成了金黄,
穿过那青葱的岁月,体验着不羁的彷徨,
我们就这样微笑着,在那些闪亮的日子。

—《闪亮的日子》

这几年,的确是闪亮的日子,他很忙,开演唱会,参加综艺做导师、创立原创音乐平台、创立音乐人电台、创立FIIL耳机品牌……



演唱会上的汪峰

他很忙,但是鲜有人知的是,他会每天不间断的写歌,既然这么忙,时间是哪来的?汪峰说:“我写歌会给自己定计划,比如我想在5月15日开始写,那我就从那天开始写,每天都写,写10个月,绝对是每天写,不管忙到什么程度。”

乐评人邓柯也曾在微博上提到:汪峰很长一段时间每天上午准时写歌,不管前一天喝到多晚,就这一点娱乐圈95%的歌手都比不上。

成功的原因很简单,在汪峰这里就是勤奋,二十年如一日的写歌,放眼当下华语”乐坛有几人做到?在娱乐至死的时代,所有人都拿汪峰玩梗的时候,汪峰多年老友李健说:“大家之前在电视上调侃过汪峰什么半壁江山,但在我看来这种话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不说他演唱会一定占了一半儿,汪峰的作品我是非常期待的,我俩在同一个录音室,我对他创作的质量和数量都非常赞叹,我觉得乐坛没人能超过汪峰,在创作歌曲的速度和质量上。”



演唱会上的汪峰

汪峰是一个坚持的人,但也是一个聪明的人,坚持是什么?“不是说你三天只吃两包儿方便面,连续半年就是坚持,而是你应该很聪明、很智慧的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做,这个特别重要,因为死磕谁都会,到最后就磕死了。”

选择一条合适的道路要比日夜不停的赶路更重要。

妈妈你觉得这一切会发生吗


2017年12月,恰逢第一张唱片出版后的20年,汪峰第12张原创专辑《果岭里29号》正式发行,12这个数字带有一些轮回的意思,所以专辑的名字和《鲍家街43号》也是相映成趣。这张专辑由汪峰全部亲自编曲。



果岭里29号

墙上有一个标记,插满嚎叫的花襟,
痴惘消失在阴影,满街游荡童子军。

—《时代的标记》

这张唱片之中,看到的是一个静静的沉思着的汪峰,思考什么?关于时代,关于世界,关于人类,关于尊严,关于爱情,关于……在2017年,你会觉得汪峰已经不是一个明星,他更像是一个思考者,用音乐记录这个残酷与希望并存的时代,用一张一张的唱片记录了二十年来世界的变化。

我像个快乐的人那样快乐着,
也如同绝望的人那样绝望着。
这里是墓地还是欢场,
在与不在,已没那么重要。

—《在与不在》

如果乐坛是一面墙,这面墙曾经刻画上很多人的面孔,也磨灭了更多人的样子,来来去去,若隐若现,数不胜数,一直停留在墙上的人不多,且大多已经封神,汪峰就是那个非常特别的,沉思着的雕像,从九十年代开始就刻在这面墙上,一直到现在也没消失,有时呐喊,有时沉默,默默注视着这个世界的变化。



汪峰和家人

一个能写歌、会唱歌的人用20年或一生的时间和音乐待在一起,无论他伟大或一文不名,他都是幸福的。

在那些不曾起舞的日子里,我们与音乐相依为命。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是快乐的!——汪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基地组织 发表于 2023-7-25 13:20:0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知道汪峰源于高中同学借给我听的一本磁带。
当然这个开头并不是说我是个汪峰的粉丝,我是路人,这么急于划清界限是想让大家尽早知道我并不是个拗情怀的人。
这本磁带长这个样子(噢这个是CD,)。



当然这个专辑本身并没有什么好说的。这是一本汪峰脱离了鲍家街之后的一本专注于流行乐的专辑。主题就是“爱”。《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包括里面《在雨中》、《生来孤独》、《最后一次我见到你》基本都是当当当,当当当,比较偏流行节奏,喜欢这本专辑是因为那时候正是许巍发行了《时光·漫步》,这种独特的嗓音比较耐听。那是2002年,刀郎、光良、羽泉等大行其道,但是你知道高中嘛,都喜欢挖点小众资源,谢天笑什么的,这样比较有成就感,但有些人玩着玩着就搞火了,后来因爱生恨就容易被唾弃了,就像杨幂剑三欲火没火的时候,也是挺招人喜欢的。汪峰可能也属于这一类型,红着红着就黑了。当然可能也有其它原因,这个暂且不表。
这么唠有点偏,我往回拽拽。基本上不管关注与不关注,后来的《飞得更高》、《怒放的生命》、《春天里》,汪峰上了无数个台阶,越来越被人熟知。现在再去看,汪峰头确实大,带的好像是放大镜,皮裤更显得头重脚轻的感觉,特别是油亮亮的,很脏的感觉。
对,这些都对,这些是他外表带给我的感觉。
但有些回答说他的歌词空洞,没有质感,这是我不能赞同的。既然问题是怎样评价他的音乐。那我想就他的歌来谈一谈想法。
我不懂乐理,只能说一些我能看懂的歌词。(解词纯属个人YY,错就狠拍)
青春
词曲:汪峰

我打算在黄昏的时候出发
搭一辆车去远方
今晚那儿有我友人的盛宴
我急忙穿好衣服推门而出
迎面扑来 是街上闷热的欲望
我轻轻一跃跳进人的河里

外面下起了小雨
雨滴轻飘飘的像我年轻的岁月
我脸上蒙着雨水
就像蒙着幸福
我心里什么都没有
就像没有痛苦
这个世界什么都有
就像每个人都拥有

继续走 继续失去
在我没有意识到的青春

我们来一段一段看一下。
我打算在黄昏的时候出发
搭一辆车去远方
今晚那儿有我友人的盛宴

------------
这段从整首歌词来看,应该代表着理想,因为有远方等词汇。
当然也可以理解成要出门去参加宴会。
如果按照理想来解释,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的景象,搭车去远方,参加友人的宴会,有公路,戈壁,在夕阳将落未落的时候,一辆敞篷吉普,汪峰扶着车上铁架子,车后边冒着灰尘。
-------------


我急忙穿好衣服推门而出
迎面扑来 是街上闷热的欲望
我轻轻一跃跳进人的河里

这里渐入正题,街上闷热的欲望、人的河里,这些词一出现,立即就有一种压抑的氛围,似乎他要说什么也揭然欲示,年轻的人们,一推开门,看到来来往往的人群,就是这样的感受,好像每个人都在忙碌着,无暇顾及周遭的一切,目光向前,匆忙的。每个人散发出来热气腾腾的欲望,要得到,要拥有,迫不急待得到,迫不急待拥有。在这里,你的任何想法被“正”的气势覆盖,短小狭窄的街道被欲望膨胀,饱满得要撑破。而“我”,去赶朋友的盛宴,去办我的事,去寻找我的一些东西,我轻轻一跃,跳进人的河里。
-------------

外面下起了小雨
雨滴轻飘飘的像我年轻的岁月
我脸上蒙着雨水
就像蒙着幸福
我心里什么都没有
就像没有痛苦
这个世界什么都有
就像每个人都拥有

外面下起了小雨,我的年轻的岁月是轻飘飘的,荡来荡去,我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在人群中,也许我露出一个头顶,做为人群,我们是光荣的,做为其中的一个,我是不具名的,不被关心的,不被重视的,我的青春更像是一个模型,对我很重要,而写出来,也只是“青春”这两个字而已。
我脸上蒙着雨水,幸福片刻,这时候开始思考,开始感受,下面两段正话反说,心里什么都没有,就像没有痛苦。
“像”这个字代表着不是,其实并不是没有痛苦,而是充满着痛苦,甚至除了痛苦,没有了其它的东西,这个世界什么都有,就像每个人都拥有,和个人的迷茫反衬,大千世界花花绿绿,有你想要的任何东西,而我自己在这世界里,却感受不到任何东西,只是什么都没有,这些对我来说,毫无意义,偌大世界里可悲的我,心里上绝对的孤独。
对于欲望而言,这世界可以满足你们的一切,它什么都有,但只针对整体。“就像每个人都拥有”-----而“我”没有,也不是每个人都拥有,欲望中的需求,我也需要,但是我是个身无分文的穷光蛋,我是个感情需要极大满足而现实中却什么也得不到的一个人。
这一段几乎是全歌的中心,汪峰想表达的一切都在这里,迷茫,孤独,痛苦。正话反说这两段相比螃蟹剥我,我剥螃蟹的表达要高级许多许多。充满了情绪,热烈的,愤懑的,同时不失语言的优美,循环,反证。
-------------
继续走 继续失去
在我没有意识到的青春

我做为年轻的生命,只拥有着那些阴郁的气质和情怀,我热爱的青春,我热爱的感情。但是更为凄惨的是,没人关心这些。相比于内心的这些痛苦,我们更关心欲望,那些才是要紧的,我们要追求的东西,物质,要成为成熟的人,要成为有事业的人,要如何如何。就连这些我视为珍宝的情绪,随着时间的磨练,也继续走着,继续失去着,青春就在我眼下,就在我的身体里,但它们也慢慢流逝。

这首歌词的质量实属上乘。
高中有朋友问过我,为什么现在的歌词都是情啊爱啊,那么直白,俗。我当时的解释是,爱情是我们人类表达情感的良好媒介,很多理想,追求,美好的愿望都寄托在爱情当中。屈原的香草美人,《蒹葭》不可得的情感,这些都可以带给人很好的美感。爱情是一个大课题,所以只要不是口水歌,多数都还不错。
而汪峰作品当中,很少有烂俗的作品,口水歌几乎没有,情爱也被文学的语言包裹的很好。
下面看一首他比较直白的歌词。
存在
词曲:汪峰

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
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
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
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
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
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
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
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
我该如何存在
多少次荣耀却感觉屈辱
多少次狂喜却倍受痛楚
多少次幸福却心如刀绞
多少次灿烂却失魂落魄
谁知道我们该梦归何处
谁明白尊严已沦为何物
是否找个理由随波逐流
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
我该如何存在
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
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
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
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
谁知道我们该梦归何处
谁明白尊严已沦为何物
是否找个理由随波逐流
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
我该如何存在

这首歌词比较直白,不用挨段的去分析。这首歌作于四十之界,非常明显可以看得出,没了大半青春的汪峰,依然是迷茫,但愤怒之气愈重。其实很羡慕歌手,可以借由歌词表达心中所想,这歌词中矛盾,挣扎,彷徨,坚定。似乎最后得出了个结果,要不苟活,要展翅高飞,要保持愤怒,要找寻尊严,要挣脱牢笼,可殊不知,既然有挣扎,那必将沦陷,这些问题不但这么久一个都解决不了,还越来越使人不知所措,没有出路,就算是他现在功成名就,财富傍身,但终于也是无法解脱。这种挣扎在看了下面汪峰与许巍之间的比较之后,我想观者们可以更清晰的知道缘由,先写点别的,很快带来。
我们简单看了两首歌词,说汪峰的歌词不好,是错的,文学性有,功力很不错,还有歌词非常棒的《美丽世界孤儿》《晚安,北京》,甚至是《硬币》什么等一大堆的歌词,都能称得上是上等歌词水准。既能表达情绪,又不土。称之为艺术家绝对不为过,他不只是歌星两个字可以简单掩过。如果对艺术家这个词敏感,我们也可以称他为---搞艺术的。
所以:看了歌词其实并没有卵用。在艺术领域,细细的讲解,理性的认知有时候并不一定收获非常好的效果,也不一定能窥视到全貌。毕加索的画好在哪里,单是用语言来描述很单薄,用了多少颜料,几何形状如何,这些标准只是辅助描述的一个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感性认知
下面引用的是汪峰与许巍的对比,
汪峰和许巍的区别

作者: 贾之宽DJ Icarus

乐评人郝舫在微博里说:“不一定恰当的比喻,汪峰的《存在》与许巍的《此时此刻》,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取向,就是刘晓枫多年前那本书的标题:拯救与逍遥。当然咯,如今谁也没法是单极的,包括他们。”
这一句话,基本概括了汪峰和许巍的根本区别。
哲学上的区别。
汪峰是入世的哲学,也就是儒家哲学,通俗的说就是要拯救世界。而许巍是出世哲学,是道家,讲究无为而治,希望归隐山林什么的。
两种哲学没有好坏之分的,只看评价的人自己的三观了。
汪峰想要让自己的歌想披头士那样,成为年轻人的必需品,他想提高国人的欣赏水平,于是他坚持做大众的ROCK,他坚持摇滚的可听性,坚持对摇滚的推广。于是很多人说他商业,他也欣然接受。只要是能让更多人听到他的歌的渠道,他都去尝试。他在微博上做歌曲的推广,他接受各种采访,他站到尽可能多的舞台上,让人们听到他的歌,哪怕是已经烂俗的自己都不愿意唱的《飞得更高》。为了让更多人听到他的歌,他可以穿上他不喜欢的花衬衫和带链子的裤子,带着大墨镜和大金链子,恶俗的造型;他可以接受自己的歌烂大街,随便谁都可以哼几句《春天里》和《怒放的生命》;他可以欣然接受他的歌是因为某些烂俗的电视剧或者选秀而被人熟知。
汪峰想要拯救中国。从底层到现在有了“24小时热水的家”,他经历了很多,看到了很多。虽然他现在已经衣食无忧,但是他的歌越来越尖锐,越来愈露骨,也越来越危险。到了现在,他还是有歌被禁唱。拯救中国,唤醒人心,于是他写《存在》,写《不能接受的事实》,写《雨天的回忆》,写《一百万吨的信念》。鲁迅先生用尽一生,唤醒了很多人。但如果他在九泉之下知道他唤醒的那些人现在只能沉默沉睡,不知他会作何感想。想唤醒国人,真的很难,难到被人误解,难到必须要隐晦的说话,难到只能依靠恶俗的电视剧来宣传自己的新歌。以前看《北京青年》的时候是愤怒的,因为电视剧太烂了,烂到配不上《存在》这首歌,现在再看到这个电视剧,只是感到深深的辛酸,辛酸的是居然只有这样,才能让很多人听到这样好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和那些烂俗的爱来爱去的流行歌分庭抗礼,这样才能和那些垃圾抢排行榜上的位置。不要相信排行大榜。
许巍给人的感觉一直是淡淡的,想着的都是世外桃源,关注的是自己内心的平静。曾经许巍也是个摇滚青年,但是现在已经开始向往平静。都说汪峰用词重复,许巍也有一些“高频词”。在他最新的专辑《此时此刻》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宇宙,生命,远方,大海,朝阳,旅行(航行、旅程),岁月,悠然。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词代表的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许巍似乎是看遍了红尘的高人,在自然间,在音乐中,自在的品味着生命的美好,把生命的艰辛也当做这旅程的一部分,沉浸在音乐和思想甚至是宗教中。我觉得,他是看开了。生命流转,那些不如意的事,那些苦难,那些快乐,都只是旅途上的风景,一切都会过去,应该好好享受内心的寂寞精彩。其实很喜欢许巍这种淡淡的感觉,在争名夺利疲惫不堪的夜里,静静的听着许巍的声音,心里告诉自己,这一切的辉煌与暗淡,都只是幻影,生命终结时候,会发现那些尽心追逐的东西,不过是一场空,只要自己不后悔就可以了,什么梦想,什么金钱、地位,到头来都是一场空。人是渺小的,不如关注自己的内心,享受寂寞,享受孤独,享受音乐,享受哲学和书籍带来的慰藉。改变中国,唤醒国人,可能是年轻时候的梦想,但是这种明显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最终是一次伤害和幻灭

听着许巍的歌,觉得可以放弃这一切的一切,不再去争夺所谓未来,不再去理会所谓伟大的梦想,生命给每个人恩赐了一场精彩的旅程,无论这旅程是顺利还是曲折,都是生命的恩赐,与其挣扎着想跳出命运,不如好好享受生命给予的每一次挫折和欢喜,到了生命的重点,还可以对自己说,我这一生过的很有意思。
就算是写同一个题材,两个人的态度也是完全不同的。
流浪
许巍写的好多都是关于流浪的,而他的“流浪”最不缺少的就是“说走就走”的勇气。他的歌主要写的是旅程的收获,还有旅途中突然出现的那些迷茫。他可以写出那些到他乡闯荡的辛酸,写出旅途上看到的风景。那些美好,那些失落,那些记忆,都是财富,都是回忆,没有羁绊,也没有枷锁。那种超然,是我们都羡慕的,也可以使我们获得内心的慰藉。流浪是我们都向往的,背起简单的行囊,背起最爱的吉他,走在路上。
但是汪峰的“流浪”是不同的。最大的不同就是,许巍真的去流浪了,而汪峰还在原地想着“如果我能够选择,我要挣脱这满身的枷锁”。那种“说走就走”的勇气,恰恰是汪峰最缺乏的。现实的羁绊,房子、车子、孩子,让人无法放下手里的工作,放下家人,背起行囊流浪。汪峰其实什么都没做,他只是就着人们对于“流浪”的美好景象细细描绘,再借着人们想象的空隙,一个巴掌狠狠扇来,打醒世人。这种痛,这种情形,是我熟悉的,是我每一次想要不顾一切流浪时候都会遇到的,汪峰写出了这种无可奈何,他离我更近。
自由
汪峰说,“我们曾经握着拳头,在争取一点点自由”,他的自由是要争取的,他看到了外界太多的束缚,他想打破外界的束缚,他想自由选择,他想自由生活,于是他要握着拳头,向这个世界呼喊,他要自由。
许巍想得到自由很简单。自由其实是放下,放下内心的执念,倾听内心的声音,内心的平静就是一种自由。被束缚是一种感觉,如果内心真正强大到放下这种感觉,人也就会觉得自由了,至少思想上,没有人能真正被束缚住。
想要改变世界,所以汪峰站在尘世中,默默的坚守 想要获得内心的平静,所以许巍超然于尘世之上,弹琴唱歌。
两种活法而已。
在微博上跟人讨论,他说他更欣赏汪峰,而且很惊奇为什么会有人像我一样,既喜欢汪峰又喜欢许巍,这两种极端,本身好像是相互排斥的。
我说,其实这是人的两种心性。年轻时候,很希望有汪峰的歌的陪伴,因为即使跌倒了、受伤了、被人暗算了,也会有一个力量在耳边,高声呼喊着:“站起来!光明就在前方!给那些看不起你的人一记耳光!”但是慢慢的,当心智成熟了,反而觉得年轻时候那些执念,那些期待的东西,都已经得到了,能做的就只是回望来时这一路,慢慢的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开始超脱物外,开始觉得汪峰的声音可能让人有些累了,现在需要的不是奋斗而是平静,出去走走,看看世界,做点喜欢的事。其实并不是说这是人生的两个阶段,而是说,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有累的时候,撑不下去的时候,汪峰给人力量,而累了,受伤了,就听听许巍,一切都会过去的,那些久久不能释怀的东西,以后会渐渐忘却。在疗伤之后,再站起来,继续下一个阶段。
有人说,汪峰的声音是现在中国所需要的,而许巍的超脱,反而磨灭了人的进取心,所以时代更需要汪峰的声音,所以汪峰优于许巍。
我只能说,这种论调太可怕了。喜欢谁不喜欢谁,不过是个人三观的体现。我一直坚信,人所认识的世界,不过是这个世界在人的意识中的成像,没有人对于世界的认识是不带有主观色彩的,所以才有喜欢与不喜欢。但是不能因为不喜欢就认定这个事物是不好的,就进行否定,还要要求别人也认同。看山是不是山,看水是不是水,本身不是一个境界问题,而是一个三观问题。至于社会更需要哪个,哪一个就最优这种说法,我是觉得非常恐怖的。一个社会需要什么,并不能代表人们就都要这样选择。人的自由,最终是体现在选择的自由。我可以选择我的生活方式,只要不妨碍到别人,那么这个生活方式是不是社会最需要的,本身不在个人的考虑范围之内。“我是祖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是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但是这种教育现在却人我后背发凉。这是把社会的欲望凌驾于个人的选择之上的,也就是对自由的践踏。红色高棉执政时期,曾经有过这样的哲学:但凡不能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的,都是没用的,而没用的人,就该被清理掉。于是出现了很恐怖的事情。
在我看来,计划经济的阴影一直没有散去,无论是审核准入还是各种垄断。就算这些放开了,要打破人们“计划”的思想,还要好多年。在计划下,全社会只有一个目标,而在自由经济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我其实不是在否定计划,而是计划适用于非常时期,比如百废待兴的时候,大家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也不会有大问题。但是一旦到了普通时期,计划就有非常大的问题。最主要的是,“计划”将人的目标分成了三六九等。只有集体认定的目标才是最高的,个人目的要服从于集体利益,这是我们从小的认定的教育。所以如果集体利益认为汪峰的音乐是社会需要的,那么很多人就会认为许巍的音乐是第一等的,甚至是应该被消灭的。这样的思想,是不是你们也有过呢?想消除这种思想,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知不觉写了好多,就算是一点点想法吧。汪峰,许巍,我都喜欢,我更喜欢汪峰,不是因为他更好,而是他更符合我现在的心境。也许以后我会觉得许巍更符合我的心境,就像我初中时候认为的那样。


也许说一个人出世,入世,这样的评价过高了。但我坚信我们普通的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倾向,这不是伟人的特权。有的人知足,乐于逍遥;有的人愤青,不平于世;有的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有的人说许巍变了,变得像被锤了的牛,也有人说许巍作品没有以前好,没有以前的深刻,还有人说许巍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人的成长就该是由困顿嘶吼到风清云淡。我觉得这些都不要紧,人并不如我们以为的一样,始终如一,不是每个人生下来就有那唯一目的,每个人的成长也不是一成不变,由现在看过去人,我们可以轻松给他们下一个总结,而正在进行的我们,并不那么容易有一个结论。
许多的事,当时没开始,或者正在做,或者做完了。你都并不一定抱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说这件事是怎么怎么一回事,我的出发点是什么,它的内容是什么,它最终的效果怎么样;我是怎样的人,我该有怎样的行为举止,社会要求的我们是什么样的,我的人生到目前为止是否成功。这些都不一定,都是未知,不可机械操作的。我们也不必为那个结论倒推我们该如何生活。所以正是这样,事物才有了纷繁的多面性,有的人,有的事件,需要很久后才有相对客观的看法。对自己的某些不满也不必过于寝心,每个人的生活也需要各人心中的哈姆雷特去衡量。汪峰活到40多,他不惑了吗?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吗?我认为没有。虽然口号响亮,虽然坚定的目光。但我觉得不是的,他并不是每一件事都直指那个最终的目地。一直或庸俗或可笑的奋斗,奋斗是皮裤吗,奋斗是章子怡吗?这些有什么必然联系吗?并没有,这些仅仅是他的代名词而已,一如阿Q精神是阿Q的代名词,汪峰最后留下的,也许也只是这些简单的印象。
--------------------------------------------------------------------------------------------------------------------

我不是汪峰的粉丝,只是在八卦,纷扰的信息背后,我们能看见什么,我们是否能看见自己。我只是在讲述自己吧。我对汪峰也不甚了解,他的歌也听不全,基本上资料都是百度来的,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这样写任何一个歌手,我只是觉得汪峰比较好写,毕竟他这种愤怒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的。
汪峰是个高产作词曲者,一百多首,包含的内容远远不是本文可以覆盖的。可能许多人也和我一样,不知道汪峰也出过书《晚安,北京》,里面有《中国的忧郁》《怒放笔记》,还有城市小说。《中国的忧郁》 是长诗,《怒放笔记》是散文,只看名字便可知道他的野心,下面放上部分内容。
摇滚乐,或幸福的子弹(节选)

摇滚乐是什么,下一个定义并不容易,在音乐形式上很难界定。比如莱昂纳德·科恩,从音乐形式上看,根本听不出他摇不摇滚。但是波诺这样的人物都会说,我走到今天就跟两个人有关,一个是鲍勃·迪伦,一个是莱昂纳德·科恩,你能说科恩不摇滚?

摇滚乐根本的功能性在于:别人不能说的话我来说;别人心里想的说了没人听的话我来说;别人说了以后成为废话,或者被忽视和压制的话我来说。它永远说的是真话,是针尖麦芒的话,是站在风口浪尖的话,同时也是体现和代表当时的社会人们整个的生存背景和生存状况的话,这是摇滚乐磨灭不掉的色彩,你非要不让它带有这样的色彩,那它就不是摇滚乐。

摇滚乐本身不仅仅是音符,它最大的魅力就是它关心它所处的社会,关心这个社会里的人,发出自己的声音。一个摇滚歌手,特别是在他成为公众人物之后,你不应该只享受公众人物的虚荣、头衔和财富。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苦难,或者重大事件,他必须发言。在我能说话、说出来的话有人愿意听的时候,我就会去说。

摇滚乐有它自己必须坚持的东西。第一是不妥协性,首先就是你的世界观和你的态度的不妥协性,我可以为国家写一首歌,但是你不要告诉我我能够写什么,不能些什么,或者必须出现什么字眼,要不然你就别找我。这就是摇滚乐的不妥协性,我只说我发自内心的东西,说自己想说的。拿《我爱你中国》这首歌为例。你可以想象,一个自我标榜为摇滚歌手的人,竟然写了这么一首歌,而且从前就有一首这样的歌,名字还一样,再而且,这首歌确实不是在批判、在反社会,就是在说“我爱你中国”。但是一定不要忘了,这首歌里包含的那种心酸和伤感。《我爱你中国》这首歌就是我对自己的一个挑战。这是我的国家,我凭什么就不能写,如果你觉得这是一种耻辱,请问你是不是有病?况且这首歌里面表达了那么多的那种难过和纠结。

第二点就是真实性。摇滚乐不是赶时髦,它有永恒性。我们现在听披头士、鲍勃·迪伦,他们好多年前的作品,仍然觉得它们非常感人。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歌手的内心和他所处的时代。如果说,一个电视台跟你约一首歌,这首歌必须时髦,应该跟另外的哪一首一样,这个时候,就没有摇滚了;当你去参加一个活动的时候,一个人告诉你,现在这就是潮流,你就不能怎么怎么做,只能在这个划定的范围内怎么怎么做,这个时候,摇滚也没了。

还有一点,就是摇滚乐的平等性。摇滚乐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民族,不同水平不同历史的音乐人都是平等的。在摇滚乐面前,当我准备说一句话,把一句话变成旋律的时候,大家都是公平的。任何一个刚起步的年轻人在家写的一首歌,表达一个看法的时候,比如对自由的看法,跟约翰·列侬、鲍勃·迪伦的歌都是完全平等的。

歌词的创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人在文学上所做的努力和他的领悟程度,有很多的文学家都对我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小说类作品,我最喜欢的几个,是亨利·米勒、马尔克斯和凯鲁亚克。凯鲁亚克呈现的是一种让很多人觉得很吃惊的生活状态,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亨利·米勒不同,他写的虽然是小说,并不是像小说那样一句一行,但是他的每一句几乎都是诗。包括他写自己的邻居在干吗,下水管又怎么样被他弄坏了这种很平常的事情,他的语言也是高度诗化的。在他之前,全世界没有一个人是这么写小说的,这种表达方式就他有。金斯堡和鲍勃·迪伦都亲自说过,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基础,就是亨利·米勒。具体到歌词创作,我所受到的是金斯堡、鲍勃·迪伦、莱昂纳德·科恩、约翰·列侬,还有吉姆·莫里森。在这些人当中,吉姆·莫里森更加诗化,但是他特别厉害的一点是,他的诗歌创作和歌词是分开的。你看他的诗集《美国祈祷者》和他真正的歌词,虽然你一看就知道是他写的,但是诗歌就是诗歌,特别梦幻,很多人看了就晕了,但是他的歌词,比如《暴风骑士》都特别简短,虽然很诗化,但很容易理解。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位置选得特别好。

金斯堡在现代诗歌中的地位特别高,是一个开创性的人物。当年鲍勃·迪伦听到金斯堡的朗诵之后非常吃惊,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的人。而我的创作中受金斯堡影响最明显的就是《瓦解》这首歌,我太喜欢他的《嚎叫》了。

鲍勃·迪伦我下的功夫更大。我曾经找了一个人,让她把鲍勃·迪伦所有的歌词全部翻译出来给我。之前,我自己对着词典翻译过一部分,大概有三十首歌,但实在是太累了,简直要吐血。然而,就根据这三十首歌词,我已经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狗屎,差太远了。这个人翻译完鲍勃·迪伦的歌词之后跟我说,如果我没有翻译他的歌词,我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个人有这么厉害,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帮助。

这没什么好避讳的,我是学他们的,而且我认为,这些人当中的每个人,对每个后来的创作者来说,只要把其中一个学好了,弄透了,都会受用一生。说回来,学习并不是抄袭,我学习的是他们的手法,而具体呈现出来的时候,那是我的东西,写的是我身边发生的事情,和我对这些事情的理解。你总不能要求我又学习别人,又一点都没有别人的影子。我看过鲍勃·迪伦的访谈,他说他受影响最大的是伍迪·格思里,他的音乐方向,行为方式,都是从伍迪·格思里那儿过来的。他的第一张专辑,几乎完全拷贝了伍迪·格思里以及更早美国民谣艺人。好的东西,就像一扇窗,每个人都可以进来,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很多伟大人物,他们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鲍勃·迪伦曾经在后台偷偷地把自己的小样交给保罗·麦卡特尼,告诉他这是我的小样,里面有歌词。麦卡特尼和约翰·列侬回去以后,过了一个星期见了面,两人互相说了一句话:“我决定不搞音乐了。”鲍勃·迪伦的词写得太好了,所以披头士的音乐从那以后有了很大的改变,没别的,就朝鲍勃·迪伦那个方向发展。而鲍勃·迪伦也曾经跟自己的经纪人说,我觉得我的音乐太差了,特别沮丧。为什么呢?因为他听了披头士的音乐,就是那张《佩珀军士孤独之心俱乐部》,他觉得那是自己八十岁的时候才能做出来的音乐。这些人就是相互刺激,相互学习的。如果中国的音乐创作者可以这样相互影响(这个影响必须完全敞开自己的心灵,甚至有些时候必须打碎自己已有的骄傲和成绩),特别诚恳地去学习,这样就可以慢慢变得更强大。


想了解一个人非常困难,也非常简单。困难在,你不知道一个人会做出什么事来,他可以做任何事,就像我小时候看小平爷爷的视频,他居然在家里,坐在一张桌子旁办公,然后有人叫他吃饭。我实在难以想象这个画面,他居然也办公,也吃饭。甚至离他足够近的人,可以看到他擦鼻涕,咳老痰。这就是一个立体的人,你很难了解一个人的每个方面,因为皮裤什么的讨厌一个人,这非常正常。因为有一句流行语这么说---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你。了解一个人也很简单,简单在哪?简单在,只要了解到他少许言行,你几乎就可以确定,这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人真的很难改变,比如瘐澄庆,很难逃出热情的沙漠的调调,比如我,总是强调不讲情怀但这么多年讲来讲去都是情怀。这种人的一致性,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了解,快速下标签。可能只是简单的一篇散文,就足够说明他在想什么了。
他的歌词也许有些空洞,都是比较“大”的词语,比如他重复的“生命”、"梦想"、"坚强",不过不能说明他词穷,诗歌的重复无可避免,歌词亦然,没有月亮、清风,就没办法写古诗了。这些词有时候会显得比较大,空,这是正常的,John Knight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不过为了及格而读书。口号和日常本身就是不同的。
汪峰属于压迫嘶吼式唱腔,我不知这样是否有碍于嗓子健康。市场上有太多一招鲜的唱法,但是在一招鲜之后,更多的应该考虑是的内容,是他思想,歌唱,精神,方式的统一,对了,还有实力,比如有追求的----梁博,但是毕竟经历和积累有限,同样的表达,一首许巍的势微的晚期作品《喝茶去》就给秒的渣不剩。
这至少说明,汪峰是成体系的,有风格的,有创作的。即便每个人都是如此复杂,如此不容易总结,倒是有一个词可以简单描述汪峰,那就是---迷惘。如同他喜欢的作家金斯堡一样,他也是垮掉的一个,中国摇滚与垮掉一代总是分不开来。而我们的垮掉似乎有些怪异,携着国家飞速发展,物质跃进般的飞跃,但却没有什么用来添补内心。浮躁,不经于事,不愿付出思考,不再相信,这一切明明是现代文明的通病。与垮掉一代的反抗有着本质区别。我们的内心被填满的似乎已经没有余地来承载这些垮掉了。也许与垮掉相比,他更像是迷惘的一代,在压抑,分裂,怀疑中抗争,但仍抱有幻想,幻想着依赖自我的审判,即使不能力挽狂澜,最少也发出些呐喊。
其实通过上面的种种描述,看得出,他的言行,文章,歌词是可以连成环的,都符合他的性格预期,回答完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U许 发表于 2023-7-25 13:20:5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忆之前,忘记之后---写给我记忆中的汪峰》
曹石

      汪峰,现在俨然已是烂大街的代言词,至少在搞摇滚和听摇滚的族群里,鄙视和黑他的人大有人在。我也一样,常常在酒桌上和人聊起他时,面带鄙夷,语气不屑,对他的新歌大放厥词。但偶尔在深夜,突然听到他的某首歌,会陷入一段回忆,想起一些往事,感受到不知不觉中,他曾经对我的影响。就好像很多人说周杰伦的歌伴随他的青春成长,那在我的生活里,一直不依不饶,在其他我深爱的音乐人或淡出或陨落时仍不愿过气的发着唱片吼着理想的汪峰,就是那个伴随我成长的人。

      1996年,那年我刚读大一,有一天我的两个死党马俨和杜凯在讨论起一个叫“鲍家街43号”的北京乐队,那时他们还没发专辑,状态应该是绝对的地下乐队。不知道马俨从哪里搞到一盒录音小样磁带,里面有他们唱的三、四个歌,那盘带子我最终也没有听过,只是听他俩说非常牛逼,是“布鲁斯”风格的,而且有一首叫《晚安北京》的特别“深刻”。那个年代布鲁斯在国内还是稀罕之物,后来被誉为“中国布鲁斯第一人”的杭天还没发过专辑。另一个让我觉得“深刻”的就是乐队的名字,我那时候正在发愁于起我人生第一个乐队的名字,对这种以纯粹地名标识作乐队名称感到很新鲜,印象里回家后,我揣摩了一下如果我也以类似方式给乐队起名,那我的乐队或许该叫“师大路1号”或是“友谊西路127号”之类。

      1997年,鲍家街43号签约京文唱片,发了第一盘磁带。记得很清楚,某个下午我在教室上自习做作业,我的朋友箱子拿着一盘磁带冲了进来递给我让我听。我把磁带塞进爱华随身听,按下PLAY键,没几秒钟,第一首歌《我真的需要你》就让我嗨了起来。我摇头晃脑的一边听一边试图继续完成作业,但很快就发现我的大脑拒绝分工,于是我合上书本,闭上眼睛趴在桌上,完全沉浸在这盘专辑中。《小鸟》、《李建国》、《点亮火焰》、《没有人要我》、《追梦》......每一首都让我耳朵一亮,给我最深感触的就是汪峰独特的嗓音,和那些直入人心的歌词,直到听到最后一首《晚安北京》时,我真的有种“惊了”的感觉,那不仅是“惊艳”或“惊奇”,甚至有点“惊悚”,惊悚于国内居然出了这么一支牛逼到爆的乐队,我他妈的怎么出头啊!回去后我直奔音像店花9块8也买了一盘,反复听了几天,除了发自内心的佩服外,还有不小的沮丧----这些歌为什么不是我写的!?
      没多久,鲍家街43号在我周围听摇滚的小圈子里就火了起来,当然,这个圈子也真的很小,与满大街的老百姓无关。我曾经以为,这些音乐,这个乐队,这个写下这些作品的主唱,永远会与他们无关的。很多年后,我被打脸了。

      我扒了“鲍家街1”几首歌的吉他,经常在宿舍弹唱,班里一些从来不听摇滚或只听BEYOND的哥们偶尔会发出几声夸赞诸如“这歌挺棒!”,特别是那首《小鸟》,其励志的内涵深深打动了我们整个楼道的工科屌丝们,常在半夜跑出来上厕所时,听到某个寝室里传来男声齐吼“我飞来飞去,飞来飞起,满怀希望,我像一只小鸟”,那时候,我会站在公共男厕的尿池上,一边与他们遥相高歌一边任泪水与尿水尽情洒落。
      “鲍家街1”的鼓手是单小凡,之前我压根没听说过的一个鼓手,但他在这张专辑里的表现,让我觉得此人非常有才华,不说节奏,仅是那种鼓音色,在国内后来也再没听到过。那些鼓声让我想到Led Zepplin、Pink Floyd、Genesis,深沉而内敛。而主音吉他手龙隆,是让我觉得充满想象力的一位,他弹奏的那些solo,无论快慢,都像在说话一样充满饱满的情绪。而汪峰的歌声,更是乐队的灵魂,时而深沉压抑,时而沙哑纠结,时而高亢悲鸣,不管是唱功唱法还是音色,在当时国内的乐队主唱里绝对独树一帜。事实上,即使到了快20年后的今天,汪峰的歌声始终是无法被复制的,辨识度简直百分之百。

      1998年底,鲍家街出了第2张专辑《风暴来临》,第一时间我就买了一盘磁带,然后再次被洗耳加洗脑。这一次他们走的更复古也更精致,愤怒稍减,但悲悯更深。《错误》、《瓦解》、《我在这儿等你》、《离开我》、《忧郁的眼睛》等都是我至今还常听的歌,是绝对的经典耐听之作。整张专辑里增加了键盘的比例,龙隆的主音吉他也大幅改变,少了粗糙原始,而通过镶边、混响、延迟等效果器,做出比上一张华丽许多的音色。鼓手换了“西北鼓王”赵牧阳,让整张专辑听着更统一也更主流。汪峰的演唱也有少许变化,特别在几首情歌里,细腻忧伤,令人动容,而到了高潮时的呐喊,那种爆发力仿佛让人能感知他骨子里饱含的那种孤独和悲痛---《忧郁的眼睛》为代表可见一斑。11年之后的2010年春节前夕,丽江束河古镇,大学同学李燕家的小客栈院子里,喝了点酒的我抱着吉他唱着“妈妈为什么把我带到这里,这个世界怎么了,那是个错误,那是你犯得唯一的错误”,一曲唱毕,住我隔壁屋的成都小帅哥跑出来和我碰杯:“大锅,你唱滴太好辽,你刚唱滴四撒子锅?”,我仰脖把一杯“风花雪月”一饮而尽,目视45度前方黑漆漆的玉龙雪山,幽幽的说:“好多年喽,辣思一搜汪峰的老锅!”

      1999年,鲍家街43号来西安演出了。演出地点在城里一个酒吧,那地方商业味挺重,但这场演出很纯粹也很地下---是的,虽然已经发了两张专辑,在国内也声名鹊起,但鲍家街43号在那时还是不折不扣的地下乐队。当天黄昏蛮早我就赶过去了,他们正在台上调音,我偷偷琢磨了会龙隆的几块吉他效果器,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一个crybaby哇音踏板。调音完,贝斯手王磊和键盘手杜咏下来坐桌边喝水,我凑过去和他们瞎聊,哥俩倒也平易近人,但当我终于忍不住问键盘手“我觉得你们第2张专辑里,键盘音色和弹法特别像大门乐队,你们是不是受大门影响特重?”,他们貌似脸色一变,从此就不太搭理我了。坐了一会我也觉得没趣,就走到酒吧外透气,正好撞到汪峰迎面走来,那时候的汪峰年约28,瘦高但肌肉紧实,一头中分的披肩黑发,上身紧身T恤,下穿束腰牛仔裤,T恤是扎在裤子里的,显得很精干也很有力量。黑框的远视眼镜,让镜片后面的两只眼睛被放大,更显得文艺范儿十足。两人交错之际,和自己的崇拜对象距离只有0.01公分的时候,我在脑海里快速斗争了一下,倏地一声从包里掏出小本本,大声勇敢的说出:“汪峰哥,给我签个名吧!”

      这辈子,我只主动要过这么一个签名。

      那个小本本连带那个签名,早已不知扔到哪儿去了,但这几十秒的画面,现在想起来都很清晰。汪峰接过我的小本本和笔,龙飞凤舞的在扉页上签了名递给我,我内心窃喜,表面装着淡定的说:“我很喜欢你们第二张专辑,挺复古的”,汪峰酷酷的用他低沉的声音说“谢谢”,我却再次没兜住我那可恶的嘴:“编曲感觉挺像大门乐队的”,话音刚落,汪峰走了,连一句呵呵都没留下。

      也许是我真的触到了他们的点吗?可是第一,对于我这么专业又敬业的摇滚乐迷来说,像大门这件事完全不可能忽视,而且《鲍家街1》里那首《点亮火焰》的第一句歌词“来吧我的宝贝,点亮那段火焰”,难道不就是大门最著名的一句歌词“Come On Baby Light My Fire”的翻译吗?这是有多明显啊!第二,“像大门”于我看来不但不丢人,而且是挺光荣的好吗~~~大门是什么级别的乐队,吉姆莫里森是什么级别的人物,那可是世界摇滚的传奇啊!放眼中国摇滚乐坛,有谁敢自称像大门,又还能有谁能达到我心中“像大门”的标准?几年后,Joyside出道,有人说他们像大门乐队,主唱边远身上有吉姆莫里森的气质,我甚为不屑---如果非要在中国选一个给大门乐队提鞋的,其他人边去滚粗,非汪峰莫属!

      我不排斥模仿,曾经在微博上发过这么一句“其实我不反对音乐人模仿甚至抄袭,前提是只要你抄的有个性有品位——「真能抄出齐柏林飞船或平克弗洛伊德也算你牛逼」。只是别沽名钓誉拿着抄袭的作品,说你是某某风格的鼻祖或开创者”,汪峰的模仿是很有品位的,目标直指那些最有魅力最富逼格又非商业性质的经典,《晚安北京》多平克弗洛伊德啊,但除了他,别人敢模仿平克吗?就算你敢,你能模仿的比汪峰更好吗?我是不信的。《信仰在空中飘扬》的名字,对于老头子鲍勃迪伦那首《答案在空中飘扬》来说是模仿也好,致敬也罢,至少悟出了原歌名的精髓,如果换做黑撒乐队,非得改成《美食在空中飘扬》,多Low啊是不是!
      当晚的演出,观众来了大约200人,对于那个无甚名气的酒吧来说不算少,但对于鲍家街43号这么有名的乐队,却显得寒碜---居然没有人山人海!但台上的乐队表演的很投入也很敬业,一首首熟悉的歌,让我兴奋不已。而到了最后一首时,汪峰说了一大段有关理想有关坚持的励志的话,然后邀请一位观众上去和他一起唱《小鸟》。我自然是很想冲上台的,可就在我脑海里快速回忆一遍歌词以确保上台去不会忘词丢人的时刻,一个更有勇气的青年----我们班的班长汪骏,鬼知道这个生于南方,平日里最爱哼唱粤语苦情歌的家伙怎么也跑来了,是因为他也姓汪吗----先我一步站在了汪峰身旁。音乐声起,“理想总是飞来飞去,虚无缥缈,现实还是实实在在,无法躲藏”,汪骏那破锣般的嗓音在鲍家街们的乐器伴奏里,竟也让我莫名感动,而全场都在跟唱着,每个人都为自己的理想而扯开喉咙,捏紧拳头。很多年以后,我写那首《滚来滚去》,里面有这样的歌词:“理想是一棵摇钱树,他每天摇来摇去,现实是一个房东,他让你滚来滚去”---你看,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唱了那么多年,还是一样尖锐。而当我写这首歌的2011年,汪峰的《春天里》已通过一对民工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两年后他本人也跃上春晚成为国民励志典范及中国摇滚新教父,他的理想又变成了什么呢?是之后成为选秀导师、梦想大使,还是能在万人演唱会上给国际章深情表白?

      那一晚,是我第一次看汪峰的现场,台上台下,我和他之间距离不超过2米。那个晚上,我唱破了喉咙,并数次湿润了眼眶。那时我绝不会想到,再次看到他的现场演出,不仅乐手皆非,曲目全换,而且,已是13年后------2012年夏天,成都“大爱”音乐节。

      那一届大爱的表演阵容空前强大,极尽烧钱之能事,以至于音乐节结束后,老板卷钱跑路,留下一堆拖欠的艺人演出费,甚至连很多艺人的酒店住宿费都没给,导致乐队演完了被酒店扣住不让走!还好我的乐队幸免于难,钱拿到了也没被滞留。扯远了,那次是我和汪峰第三次同台演出,之前两回------一次是在西安大唐芙蓉园办的“青年中国”音乐节,一次是某个企业搞的商演------我都是演完就走,没看他的表演,这次我留到了最后。当晚,他一口气唱了十来首歌,嗓子到最后都劈了,我身边很多抱着娃的四川大叔大妈手里摇着荧光棒边扭腰边跟唱着,格外陶醉。每首歌结束,汪峰都会仰天长啸一声撕心裂肺的“谢谢!!谢谢你们!!!”,底下自然欢声雷动,掌声四起,我站在人群里,点一支烟,面无表情。
       2000年,汪峰签约华纳,《花火》这张专辑面世。看到磁带封面的一刻我惊呆了。首先不再是鲍家街43号乐队,而是“汪峰与鲍家街”---鲍家街那三个字还明显的细小。也许我不该这么惊奇,毕竟那个年代,已经先后有主唱用**与**乐队的形式来发展了。高旗与超载,谢天笑与冷血动物,雷刚与天堂......但直至今日,我理解但依然很反感这种模式。如果你要看不上你的乐队伙伴,就自己单飞另找一帮乐手,用个人名义发展,比如窦唯何勇陈劲蒋温华哪怕是尹相杰,如果你还乐意和原班人马一起玩音乐,就老老实实做一个整体,干嘛非得把自己名字单拉出来以示不同?其次汪峰剪去了标志性的长发而洗剪吹出一个颇港台风的“招手停”发型,唱片内页上的他戴着墨镜在风中张开双臂,这拉风的造型是在模仿郑伊健吗?!可我印象中早期的汪峰不像陈浩南,而更像肥尸哦。


      从这两点,我突然对汪峰有了减分,也可能因此,我对《花火》这张专辑一开始是非常排斥的,并多次给身边的人传递“汪峰退步了”的观点。其实人如果对一个事物有抵触心,那么评判肯定不会客观,多年后再回头分析,《花火》是一张不完美但绝对经典的专辑,无论从歌词、旋律、编曲还是演唱上,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如果前两张专辑是才华横溢锋芒毕露的话,那么这是一张标志着汪峰真正走向成熟的唱片,也是他创作的分水岭。这张专辑制作人是张亚东,乐手全部不再是老鲍家街43号的人了,最明显的就是主音吉他换了蔡正东,此人的吉他风格没有龙隆华丽,但更加硬朗。编曲上基本没了SOLO,这也说明汪峰甩掉了老摇滚里看重SOLO的风俗,跟上了时代的编曲趋势,《花火》、《东北偏北》、《妈妈》是我最喜欢的三首歌,《青春》是我平时最常弹唱的歌之一,它也因陈楚生在快男比赛时的表演而被人熟知。而写给前女友筠子的《美丽世界的孤儿》,也数次在酒醉的夜晚,让我听得动容。从《花火》之后,汪峰的多张专辑都缺少“专辑感”,只能给人以单曲大过专辑的感觉,直到《信仰在空中飘扬》那张才有所回勇。

      后来的汪峰,义无反顾的走在一条从独立英雄变为励志偶像的康庄大道上。《飞得更高》、《怒放的生命》、《勇敢的心》,像一粒粒兴奋剂,一而再再而三的鼓动和激励着那些不满现状渴望高飞的家伙们,偶尔也有《北京北京》、《像个孩子》这样自哀的作品,但对于大多数才了解他的人来说,《我爱你中国》才更像汪峰的代表作,事实上,春晚舞台上当他为国自豪的引颈放歌,高潮时甚至屈膝一跪时,我已无力再黑。不会再有人思索他与吉姆莫里森是否相像,如果非要给他找一个最相似的对象,众口一词:白岩松

      我承认《信仰在空中飘扬》是张很牛逼的专辑,其中的《名利场》、《有意思吗》、《蹩脚的爱情》都很愤怒而直白,颇有纯粹摇滚的本真,就是后来沦为口水歌的《春天里》也不乏感动和真诚。但当汪峰在歌词里一边嘲讽着名利场与电视选秀,鄙视的连声追问“你觉得有意思吗?这就是你想要的生活,你觉得有意思吗?!”,一边高调的坐上中国好声音的导师宝座,不厌其烦的追问别人的梦想时,我有强烈的悲哀感,这种悲哀不仅为汪峰,也为自己,因为我能体会到那种说好听是人格分裂说难听则是婊子立牌坊的无奈,就好像2014年底我写的那首歌里所唱:“其实,你是一个演员

      2011和2013年,汪峰连着出了两套双张唱片,一共收录了45首歌,说实话相对于这个夸张的产量来说,歌曲的质量把控还是相当过关的,虽然网上有人列举了汪峰歌词的重复词汇以证明他江郎才尽,但不可否认文字的才华上他依然是个不错的诗人,作品的内容上,他也始终在强调着批判,从那些歌词里,无论是真心还是刻意,他并没有像一个收入丰厚的明星迷恋现在的生活,也不像如今告别愤怒步入晚年的许巍一样恬淡平庸。或许,怀揣着那个“上头条”梦想的汪峰老师,还在渴望着那些有梦想的生来彷徨的同志们能和他一起摇摆,只是,我不再会是那个队伍中的一员了。
      以他现在的状态和他一贯的勤奋,相信不出意外,等到汪峰退休的那一天,在中国的摇滚史上,他会是发行作品最多的一位。和凤凰筷子忐忑们不同,就算是烂大街,我不得不承认,起码在我心里,汪峰也是个烂大街的精英。在某个酒后的夜晚,听到他沙哑的嗓音,也许我依旧会想起很多年前,一袭长发,不蓄胡须,抱着电吉他在窄小的酒吧舞台上怒吼着“现在我真的知道,没有人要我!”的那个汪峰。
仅以此文,祭献我20年的摇滚生涯,和那些音乐路上已成过客的朋友。这条埋葬青春的大路上,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合作 新浪微博ID:曹石 公众微信号mc_knight_of_night)
suidywu 发表于 2023-7-25 13:21:2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联生活周刊

这篇文章就是我的观点。
goto 发表于 2023-7-25 13:21:4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老汪的前同事,一个由黑转粉的摇滚乐果儿,我觉得我有必要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对于汪峰最被诟病的“商业化”“不够愤怒”的问题(这是很多地下乐队不齿汪峰的一点),这也是我在尚未和他成为同事前一直在黑的一点。但我们看看国外,林肯公园够不够商业?但你不能否认他们做的音乐质量很高。让自己的音乐变得商业不是什么坏事儿,难的是在商业的同时保持高质量。汪峰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
事实上,我特别同意
@hblf的观点:“摇滚乐和商业化并不矛盾,也正因为摇滚乐手商业化不够,这种音乐形式至今在老百姓心中还是属于“坏孩子”的玩物。这对摇滚乐在中国的发展并没有好处。人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摇滚乐,是不虚伪,是最直接,是不假装,人们也需要了解什么不是摇滚乐,不是疯子一样的上台就摔吉他,也不是不讲旋律的任意嘶吼,更不是大麻+酒精的黑暗。”
在共事的一段时间里,我所了解到的是,汪峰一直在做的,就是让大众扭转这种观点,让摇滚乐进入主流,说的更好听一点,他采用的是“曲线救国”的方式。毕竟不是每个普通歌迷都能瞬间接受《没人给你面子》《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事实上汪峰也的确收到了效果,很多人的摇滚起点就是汪峰。从这一点上来说,他对于中国摇滚的意义非凡。如果中国摇滚未来能够进入盛世,我想这应该感谢他。
而且,就算你的旋律写的再好,歌词再愤怒,没人听不也是个P么。对于中国摇滚有什么作用?
第二,汪峰的确很喜欢Bob Dylan、金斯堡等人,这或许会给人“装逼”之嫌,但不管你信不信,事实都是这样。他写的歌词很多都很有文学性,比如《美丽世界的孤儿》《光明》等,在万青没火之前,汪峰应该是中国摇滚圈里歌词写的最好的。直到出现了姬老师……
第三,关于创作态度,在我和他共事的一段时间里,我可以说,汪峰对于音乐创作和演出时候的严谨绝对是值得所有中国音乐人学习的,这也是我对他由黑转粉最直接的一点原因。具体事例很多,而且不便多说。但是,希望那些每天只知道在地下室马马虎虎练练歌,随便比划个和弦就敢当成品的屌丝乐手多琢磨琢磨,汪峰能火,一定是有原因的。就像有人说年轻球员:“如果你足够努力,可能不会成为梅西,但一定能成为内德维德。”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