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打造的“黄帝故里”为什么会有巨大的争议?

[复制链接]
gysldj 发表于 2023-8-26 13:51:2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郑“黄帝故里”概念,缘起于一座清代道教庙宇的“显龙宫”,当时是新郑兽医站养鸡场。摇身第一变:道观变成了“明清新郑轩辕庙”(自己宣传是汉代建的轩辕庙);摇身第二变:“明清轩辕庙”成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摇身第三变:对“明清轩辕庙”的祭拜变成了“国家非遗黄帝祭祀项目”;摇身第四变:自己立了一块石碑,把“明清轩辕庙”碑变成了“黄帝故里”碑;摇身第五变:“祭祀轩辕庙典礼”变成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总之一直在伪造,一直在偷换概念,但有一个核心,就是四个字的金字招牌——黄帝故里。从此新郑“黄帝故里”名号就横空出世了,堂而皇之声称新郑是黄帝出生长大建都立国之地,在国内外大肆宣传推广,忽悠海内外华人都来拜祖投资。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焦波 发表于 2023-8-26 13:52:0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河南新郑自称“黄帝故里”已经有十几年了,而且每年农历三月三都有大型的拜祖活动。大家都说河南新郑的“黄帝故里”是不真实的,是在原来“新郑炎黄文化旅游节”的基础上,出于招商引资的需要,以一个清代的“新郑轩辕庙”为依托生造的一个所谓“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经不起推敲的,是不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的。
那真正的黄帝故里到底在哪里呢?​最早叙述黄帝起源、姓氏及世系的典籍是《国语•晋语》:“昔少典娶于有蠕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按照这个说法,炎黄两族是从互通婚姻的少典氏和有蟜氏繁衍出来的,他们最初居住在今陕西关中渭河平原姜水流域到陕北黄土高原姬水流域的广大区域,炎黄部落经过长期融合后,确立了我们华夏族的文化核心和龙图腾,后逐渐分支东移。以黄帝部落为主的北线迁移路线是东渡黄河以后,沿着中条山、太行山的山谷地带迁徙到晋南和冀北的广大地区,并通过“涿鹿之战”战胜了以龙山文化为代表的东夷集团蚩尤部落。以炎帝部落为主的南线迁徙路线是顺着渭水到雒水东进今天的河南西部,以及南下长江流域的两湖流域,现在湖北湖南有很多炎帝遗迹也是一个例证。炎黄部落的迁徙过程也是与北狄东夷和南蛮等土著部落发生战斗以至融合的一个过程。姬水,经过学者考证,即现在陕北黄陵县附近的沮水。
沮水古称“姬水”,源自子午岭东麓的沮源关,向东蜿蜒128公里汇入洛河(现在也称北洛河),再流入渭河,横贯黄陵县全境。沮水环绕桥山,形成山环水抱的“仙岛”形势,又在桥山东西两侧,形成对称的“东湾”(龙湾)和“西湾”,东湾连着“龙首”,西湾接着“虎尾”,神秘的“东方山水文化”的源头即在此地。在黄土高原沮水河边,有个沮源关降龙峡,此地被认为是黄帝出生地。
当地人说在夏历的仲春初二,黄帝的母亲目击北极光而怀有身孕,生下了黄帝。《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因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他十五岁就被民众拥戴当上“部落首领”,三十七岁登上天子位。轩辕黄帝一生历经52战,战胜融合了炎帝部落 ,诛杀了蚩尤 ,结束了远古战争,告别了野蛮时代。据传他播百谷草木,创制文字,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出书《黄帝内经》等。由于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的杰出贡献,后世尊称他为 “人文初祖”。 黄帝死后,民众选择了“桥山之巅” ,将他深深埋进黄土里,希望“黄帝灵魂升天,精神永远常在”。以后历朝的帝王将相乃至平民百姓都到此祭祀,这就是今天海内外中华儿女拜谒的中华第一陵——黄帝陵。依据我们华夏族叶落归根的传统丧葬习俗,黄陵县的沮源关降龙峡被很多专家确认为真正的“黄帝故里”。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的一本流传很久的族谱也告诉我们,黄帝故里在陕西省黄陵县,轩辕之丘的所在地。黄陵县,古代一直被称为“中部县”。《睢鹿世家轩辕氏谱·序》记载:“我轩辕之受氏自上古黄帝,黄帝生于轩辕之丘,因以为复姓轩辕。我始祖姓轩辕,讳公黄帝之后也,唐初自陕西中部迁居河南襄邑县西南三十里因家焉,祖卒葬于长岗之顶。历唐、宋、元末,又迁葬于长岗集东六里许,立石以记之。”睢县轩老家村的清咸丰七年(1857年)《百世不易碑》亦载:“世传大唐贞观年间,始祖自陕西延安府中部县迁睢,世居睢州。”从我们华夏文明的整个源流讲,从仰韶文化到炎黄文化,从周秦文化,再到汉唐文化,历史往往惊人的相似,陕西关中历来是中华文明的中心和肇始之地,从巍巍秦岭孕育出的黄河长江,到渭河洛河东进汇入黄河,汉江汇入长江,都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的源流,以关中平原策源地,东出函谷关,北上南下,把文明的火种传遍神州大地。大家都知道,黄帝之所以称为“黄帝”,与黄土高原有很大的关系,这也间接证明了黄帝的出身。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炎黄时期正是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完成之时,也是华夏先民由渔猎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有一个标志性的生活资料“食盐”是很有文化代表性的,渔猎可以不吃食盐,因为动物体内含有大量的盐分,但种庄稼不吃盐是万万不能的。在炎黄时期,人口稠密地区譬如陕西、山西、甘肃、四川都产食盐,而且通过食盐贸易也拉近了彼此的文明交流。河南地区当时洪水泛滥,大象横冲,也不产食盐,所以说炎黄文明诞生于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关中地区成为了一种必然。所以说“黄帝故里”在陕西黄陵县无论从史料还是从人文都是有充分的依据的。
现在的黄帝陵是国家古墓登记第1号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的风景旅游区,黄帝陵景区内还有历史悠久的黄帝庙,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华夏儿女前来瞻仰拜祭,每年清明节公祭黄帝陵更成为全球华人缅怀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国祭盛典。
ggm 发表于 2023-8-26 13:53:0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这个问题,是部分有组织的人恶意挑拨:期用心值得怀疑!







































































































仙履奇缘 发表于 2023-8-26 13:53:1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会有争议,一个人分苹果没人计较的,三个人分苹果,拿到少的肯定不干了
归根结底
炎黄文化只是我们的一种精神寄托
就好比我们远在外地也会在清明时节给去世的亲人烧纸祭奠,
陕西有做陕西的,山西有做山西的,河南有做河南的,都是炎黄子孙,相煎何太急?
本来只是各地都有的纪念,山西也没拦着陕西做吧?河南也没拦着山西做槐树吧
是因为做不好了才要在那里酸一下的吗?
是因为做不起来才要去问有什么依据吗?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君子兰 发表于 2023-8-26 13:54:0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帝王都是祭祀大禹的吧 黄帝啥时候开始出现的?商朝压根就没有记载黄帝过
lqxxql 发表于 2023-8-26 13:54:3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是文明的印记文化是思想的传承。

2005年到2007年,在徐光春先生的领导下,河南大量征地拆迁,对新郑“黄帝故里景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扩建,面积达到了100多亩,增加了很多仿古建筑。

这个所谓的"黄帝故里"概念,缘起于一座清代道教庙宇的“显龙宫”,当时是新郑兽医站养鸡场。摇身第一变:道观变成了“明清新郑轩辕庙”(自己宣传是汉代建的轩辕庙);摇身第二变:“明清轩辕庙”成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摇身第三变:对“明清轩辕庙”的祭拜变成了“国家非遗黄帝祭祀项目”;摇身第四变:自己立了一块石碑,把“明清轩辕庙”碑变成了“黄帝故里”碑;摇身第五变:“祭祀轩辕庙典礼”变成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总之一直在伪造,一直在偷换概念,但有一个核心,就是四个字的金字招牌——黄帝故里。从此新郑“黄帝故里”名号就横空出世了,堂而皇之声称新郑是黄帝出生成长建都立国之地,在国内外大肆宣传推广,忽悠海内外华人都来拜祖投资。


首先宣传先行,给黄帝故里景区编排了通讯地址:河南省新郑市轩辕路1号轩辕谷(尽量往轩辕黄帝的概念靠);开了“黄帝故里”百度百科和网站,反正是自己新造的景点,内容自由发挥;把“具茨山”偷改为“始祖山”;搞了超大的炎黄水泥塑像;成立了河南炎黄文化研究院;有组织的对百度百科与历史文化,古代名人有关的词条进行大面积篡改,大量 搞智库和研讨会;通过书籍、电视、电影、网络、视频、文字、新闻发布会、公关活动大搞虚假宣传;大量拉拢豫籍政界文化界海外留学生等各界人士;大量忽悠港澳台人士和海外华人拜伪故里;花费大量政府财政、政府资源、国家媒体资源为伪故里服务。

中国人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就是在2005年以前,不知道新郑是“黄帝故里”,就连新郑当地人自己都从来没有听说过。2003年搞的是“炎黄文化艺术节”,声称“三月三”是黄帝登基大典日;到了2005年说是“黄帝统一天下的日子”;到了2007年声称是“黄帝的生日”。新郑人自己都蒙圈了,怎么回事?一个省级国家机构也能这么变来变去?还没有完,河南震撼宣布计算出来了黄帝他老人家的生日:公元前2717年农历三月三,卒于公元前2599年,活了118岁。那么史书有记载黄帝在新郑出生成长建都立国吗?从古至今有一次官方在新郑祭祀黄帝的记录吗?新郑有任何黄帝部落遗迹吗?有一个专家学者公开确认黄帝出生于新郑吗?国家确认新郑是“黄帝故里”吗?五问河南新郑:答案是没有。您没有听错,一个鸡毛也没有。虽然新郑方面在回应网友质疑时罗列了一串的史籍记载的黄帝与新郑有关的证据,但经过专家核实,不是胡编乱造,就是牵强附会!就是这么奇葩!

可以确认:说新郑是黄帝出生成长建都之地缺乏证据支持。从《国语》《史记》《中国通史》到现在的中学课本,从郭沫若、翦伯赞、徐旭生(河南籍)、蒙文通、傅斯年、白寿彝(河南籍)、严文明、方光华、赵世超(河南籍)、沈长云、方志远等史学大家的论述,到近现代无数的仰韶考古发现可以证明,黄帝部落发源于渭水流域的黄土高原,是原始西羌的一支,和藏人具有共同的祖先,共用“汉藏语系”。黄帝部落发源于渭水流域的姬水,安葬于桥山黄帝陵早都是史学界的公论。黄帝陵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具有几千年的官方祭祀传统,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精神标识。


《国语•晋语》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这是目前关于黄帝记录的最早史籍。“黄帝陵”题写者郭沫若先生对于“姜水”和“姬水”的位置也做过深入的考证,认定都在陕西渭水流域,两个部族世代通婚。有一点史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黄帝故里只能在陕西的姬水旁,据专家考证目前只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绕流黄帝陵的“沮水”;一个是渭河的支流“漆水”。说黄帝出生在新郑是经不起推敲的,说新郑是“黄帝故里”根本就是一派胡言。因为地理考古学告诉我们,在仰韶文化的黄帝时代,新郑还是一片泽国,属于淮河流域的东夷文化,不产古盐,人烟稀少,野象横冲,一片荒芜,根本就没有产生黄帝部落的土壤。大家都知道,陕西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核心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极其深厚。从炎黄部落在渭水流域发迹,到夏商周先祖在关中肇始,陕西既是中国人的祖根地,也是周秦汉隋唐五大盛世的长期建都地,是黄河文明的摇篮,是中原文化的策源地和核心,是最早的“中国”“华夏”“中原”“中华”概念的发源地。直到徐光春打造的“黄帝故里”和他的《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的出现,陕西历史文化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现在国内有一股逆流,以《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为总纲领,以“中原河南论”和“黄帝河南论”为总抓手,以所谓的“黄帝故里”为名片,以打造“老家文化”为中心,借用“中原”概念,生造各种祖宗故里和历史文化古迹,打造“河南文明中心论”,弱化甚至大量窃取陕西历史文化资源来为自己张目,言及陕西关中属于戎狄之地,长安属于“胡都”,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周秦汉隋唐五大中原王朝的长期建都地关中难道不属于“中原”?创造灿烂辉煌的华夏圣都长安难道是“胡都”?中华文明五千年,陕西是最为闪亮的那颗星,离开了陕西,何谈中国历史?何谈中国文化?作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大省的陕西,她的辉煌早已彪炳史册。

在这里我要说,河南既不是中华文明的主干,也不是中国文化的正宗,只是以陕西为中心的中原文化的附庸而已。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前4000年主要以关中平原的华夏圣都长安为核心,近一千年主要以华北平原的北京为核心。著名古都学家侯仁之(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就曾明确指出:“全国统一时期的政治中心,前后虽有过几次迁移,但是真正称得上是全国最大、最重要的政治中心的,只有两个,在前期是长安,也就是西安,后期就是北京”。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先生也指出:从炎黄发源到唐末,长安作为周秦汉隋唐五大盛世的首都,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一直是全国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最新的河南文化产业智库提出了最新研究成果:强调打造“河南黄帝文化”,所谓的“提升话语权”。说白了就是漂白,就是要推倒现有中国历史,重新架构以河南为中心的新中国历史。现在河南灵宝不但生造了黄帝陵、荆山、鼎湖,新郑在打造“黄帝故里”的同时也建造了黄帝陵、姬水、轩辕湖等,总之缺什么就造什么,这几年新郑涌现出了一大批与黄帝有关的地名和理论。在河南编撰的“黄帝”百度百科词条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河南的险恶用心:黄帝陵全国有五个分布在全国各地,黄帝故里却只有一个在新郑;在黄帝祭祀一栏,国家级最高别的囯祭“桥山清明黄帝陵公祭典礼”没有了,能看到的只有一个: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与历史文化名人有关的百度词条,有500个左右被篡改的面目全非,受益方都指向了同一区域。现在一般中小学生都把百度百科当教科书用呢,可以想象对他们戕害有多严重。在此紧急呼吁百度公司高度重视河南方面的百科造假问题,通过ID溯源查究,改正错误。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清祖先的足迹;历史不是哈哈镜,任由篡改生造。祭拜“人文初祖”黄帝,乃“国之本也”,所以我们要敬畏历史。河南打造的新郑“黄帝故里景区”只所以会出现这么大的争议,核心原因是影响极其恶劣和深远,直接冲击国家祭祀黄帝陵的历史传统。一个是具有几千年文化传承的拜祖圣地,一个是只有十几年历史的全新建筑;伪故里的影响极其恶劣和深远,我们不能忽略这种行为对历史文化和民族感情的戕害。我们主要思考的是不能让这个“伪故里”在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去欺骗公众。在公共领域,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有义务揭露和制止这种历史文化的造假行为,抵制这种拜假故里的“伪文化”,这属于“公知”和“公德”的范畴,和地域无关。

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祭祀乃国家最高礼仪,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传统。囯祭就是公祭,费用自然由国家财政支出,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除过囯祭之外的都属于民间祭祀即私祭,费用自然由民间社团或个人出资。现在拜祭文化泛滥的核心原因是有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有专家学者不但对河南新郑所谓“黄帝故里”说提出严重质疑,也对其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质、国家非遗项目资质以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资质提出了严正的质疑。河南在历史文化领域的造假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涉及人员之众,关系链条之盘根错节是触目惊心的。国家很多的机构、专家和公职人员都深涉其中,加上有河南财政的支撑,可谓有恃无恐。最后严正呼吁国家有关强力部门,彻查“黄帝故里”诞生的来龙去脉和背后的利益链条,匡正国纲,给国人一个交代。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