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明到人间(三):炎帝

[复制链接]
yym110 发表于 2023-8-26 13:08:3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完黄帝再说炎帝。韩建业认为炎帝族年代对应为仰韶文化一期的半坡类型(公元前4800~公元前4000年)时期,暂且以此年代基准。后世文献混杂,有言其与黄帝为兄弟,实不可信。其年代必早于黄帝,炎帝地域在陕甘青一带,与羌族有关且以头生双角的形象流传于世。
古羌族是华夏族的一个重要族源,也是藏族的族源之一,先秦以来将甘南与青藏高原马域地区笼统地称为羌地,可见古羌非常强盛。现代羌族Y染色体SNP单倍群以O2为主(之前称O3),与汉族是一样的;推测古羌中N应该占据一定的比例,现代彝族中的N应该来自古羌。N也是乌拉尔语与突厥语族群的主要Y-SNP类型。在被认为是斯基泰人遗存的新疆鄯善洋海一号墓地(1000BC-700BC)出土了长双角形头饰,该传统应该来自N系人群,即突厥-乌拉尔语人群,斯基泰人的塔加尔文化属于N系人群与R系人群混合的图兰人种。下图中的羊角帽与炎帝羊角如出一辙,西游记中孙悟空戴的就是这种帽子。藏族有猪崇拜和猴崇拜,猴崇拜应来自炎帝族,猪崇拜来自黄帝族。



复原的斯基泰人



大师兄的双柳条状头饰



埃及涅迦达文化二期(3500BC-3200BC)彩陶罐:双柳条状头饰

注意三者双柳条头饰的相似性。
斯基泰文化深受埃及文化影响,在鄯善洋海一号墓地表现得非常充分。



斯基泰人是印欧人种与蒙古人种融合的新民族



埃及法老黄金像

注意两者者手上拿的器物。
很显然是在模仿埃及文化的权杖与连枷。权杖是牧羊用的,连枷主要是打谷用的。连枷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小麦、豆子、芝麻等,使子粒掉下来,也作梿枷。在中国是广泛使用的农具。



连枷

炎帝古羌族不仅是华夏族与羌族及藏族的族源,也是斯基泰人、乌拉尔语族、突厥语族的族源,推测以蒙古人种为主融入少量印欧人种血统。这也解释了为何汉语与印欧语及突厥语的相似之处,要知道汉族从来没有被突厥语族和印欧语族统治过,相似性是推测是由于炎帝古羌族为几个语族共同族源之一。

我这里讲炎帝古羌族与印欧人有过融合,并非凭空臆断,而是源于对“吐火罗语”的判断。
吐火罗语(Tocharian languages)是印欧语系最东方的一族颚音类(Centum)语言,现已灭亡,20世纪初在中国新疆发现了这种语言的残卷。后经考释,此语言有东西两种方言,习称吐火罗A(焉耆语)、吐火罗B(龟兹语),所使用的字母是中亚源自印度的婆罗米字母斜体。印欧语根据“一百”的发音是Sentum或是Centum分为S语组和K语组(C发K音),例如凯尔特celt与selt赛尔特是在称呼同一族群。“吐火罗语”与凯尔特语一样被划入K语族,而邻近的区的印欧语伊朗语及斯基泰语为S语组,所以推测这种印欧语族群较早就分离出来了。
“吐火罗语”原本是公元6-7世纪一种叫做Twgry(用拉丁字母转写的发音)的语言;被错误地与一个被古希腊人叫做Tócharoi的古代中亚民族(拉丁语中为Tochari,梵语为Tokhāra,汉语为吐火罗人或大夏)的名称,仅仅由于发音上的相似性联系起来,被命名为吐火罗语
Twgry不应译为吐火罗语,而应译为乌耆语或图克里语,也就是秦汉时代的乌揭ugyn和月氏ugyn。匈奴人有屠耆王,屠耆的发音正是Twgry。Twgry语当是乌揭和月氏后裔等与塔里木盆地的印欧人融合而成的民族的语言,即乌揭和月氏后裔迁徙到塔里木盆地后被同化了。
印欧语族群征服了其他印欧人,使印欧语成为印欧人的通用语言。而印欧语K语组人群,在阿尔泰地区与炎帝语族融合形成阿凡纳羡沃文化;在新疆与炎帝语族融合形成克尔木齐文化。
甚至更极端的假设也是可能成立的:即原始印欧语就是来自所谓的“吐火罗语”-乌耆语。原始印欧语族并不是印欧人而是伏羲-炎帝族,正是他们将文明与原始印欧语传播到了里海-黑海北岸的印欧人世界中去的。
伏羲-炎帝族是库库特尼-特里波利文化的创建者,毁于印欧人的入侵。这个假说是:原始印欧语不是印欧人的最初语言,印欧人在库库特尼-特里波利文化区接受了非印欧人的原始印欧语和先进文化,然后崛起扩张讲“原始印欧语”传播开来。



炎帝统治之下有多个不同语族。炎帝,伊祁氏,又号神农氏,有些历史书籍称炎帝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朱襄氏等,其实只是都是他统治下的部族名称。
魁隗即后世的鬼方、隗姓赤狄、回鹘,为突厥语族。朱襄氏可能是后世的肃慎-朱里真,为通古斯语族。连山与列山均为以地名称族名,连山即祁连山,自古为羌地,传夏禹在此地作易称为《连山易》,连山氏应为汉藏语族。
在古代文献中,焉(阿)A与乌U经常互换,如亚历山大城ALXANDRA翻译成乌弋山离,正是这种元音互换,史书上焉耆也作乌耆。乌揭与焉耆、月氏(正读为乌兹而非肉支),可能是突厥语,源自炎帝族分支。
《庄子-徐无鬼》:“黄帝见大隗于具茨之山。”《路史》中记载炎帝为魁隗,其后代有大隗氏,建都具茨山,在今河南新密市大隗镇。
其实具茨jugyn是乌揭ugyn、月氏ugyn衍生出来的变音,衍生出的地名人名族名还有龟兹(新疆)、诸城(山东)、诸稽(姓氏,春秋战国时代有名人诸稽郢)、诸暨(浙江)、句践(人名)、鸠兹(安徽芜湖古称)等;在东北亚则演变成族名女真或朱里真。以上这些名称都与炎帝有关。
炎帝族对应为仰韶文化一期的半坡类型与埃及涅迦达文化有许多相识的地方,和乌克兰到罗马尼亚的库库特尼-特里波利文化也很相识,这些地方存在着神秘的联系。库库特尼-特里波利文化毁于颜那亚文化的原始印欧人的入侵,该文化消失得无影无踪,很可能与芬兰-乌戈尔语人群有关。
      如此来看,似乎阿尔泰语文明与华夏文明都与炎帝文明有关。炎帝文明似乎跨越了语族的限制和Y染色体类型的限制,应该是一种文明在不同语族中的传播。
      更有意思的是埃及EGYPT的词根是EGYS,完美对音伊祁氏,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古埃及文化考古中发现的著名的蝎子王雕刻中刻有甲骨文中出现过的“帝”字符号,以及一个写实的蝎子形象:



  有人把蝎子王解释为黄帝,这是错误的。《蜀本草》记载:“蝎 ,紧小者名 虫伊 虫祁 ”。《本草纲目》卷四十亦云蝎一名 虫伊 虫祁 。中药中如今还有伊祁丸,写作 虫伊 虫祁 ,各加了一个虫字头,原料是蝎子。可见蝎子王即伊祁氏炎帝。
炎帝伊祁氏的得名与蝎子和天蝎星座有关。火在梵语中为Agnis,在拉丁语中为ignis,炎帝的炎得名可能来自火之意,读音为伊祁ignis,对应天上的蝎子(虫伊虫祁)座。在西方文明中心宿二是天蝎座 α 星(天蝎座的主星),心宿二被命名为“蝎子的心脏”。而东方文明的中国古代称心宿二为“大火”星,属东方苍龙七宿的心宿,大火为龙心。显然在星象上东西方文明惊人的一致。



    炎帝伊祁氏,对阿尔泰语族、汉藏语族、芬乌语族的成形具有深远的影响。
极有可能:4200BC左右炎帝被黄帝征服后,炎帝族一部分融合到汉藏语族中去了,还有一部分到达埃及开创了涅迦达文化,之后一位炎帝后裔统一了埃及,埃及史称为蝎子王。
全部回复1 显示全部楼层
csyxd 发表于 2023-8-26 13:09:1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非常好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