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到底被李白的什么精神所吸引?为什么?

[复制链接]
supersmart 发表于 2023-8-26 12:32:13|来自:聚友网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除去李白自身的诗歌天赋和所创造的许多伟大的诗歌,他身上所流露的什么样的精神或气质是中国人所迷恋或向往的?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ls19861117 发表于 2023-8-26 12:32:50|来自:聚友网络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体》中有句话:“在中国,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现实的引力实在是太沉重了。”
但是,在历史上却有一个人,几乎摆脱引力,翱翔于九万里高空之上。
他就是李白。

每一个生命,都充满力量和可能性,这个我们可以称之为生命力
但是,为了社会的平稳运行,以及某一小部分人能够享受更多的利益,人本来蓬勃的生命力量,势必遭到消解、弱化、压制。
因为你想啊,如果所有的人都可以自由完全地发展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空,有限的资源中,势必有很多冲突,而且当下最高管理层的利益势必受到冲击,甚至消失。
而在一个稳定的社会系统中,一个人的生命力量要是太过蓬勃,那么这个人可能会受到极大的伤害。而生命力一般,或者不和规则产生正面冲突的人,才能过得舒服,拥有现世安稳的日子。
所以,我们要么被动地,等待权力、规则、习俗、教育把我们的生命力限制(乃至阉割),要么拿起刀,进行自我阉割,告诉自己我这样不够平和,不够得体,不够让他人满意。
我们就像灰姑娘的姐姐,为了穿上水晶鞋,把自己的脚趾或脚后跟砍掉,小心翼翼、得意洋洋地走路。
最后,没有得到王子,也彻底失去了健康的双脚。
李白不同于我们的地方就在于,他极大程度地释放了自己的生命力量。关于李白,苏轼这段话几乎是说到关键了。
士以气为主,方高力士用事,公卿大夫争事之,而太白使脱靴殿上,固已气盖天下矣。使之得志,必不肯附权幸以取容,其肯从君于昏乎?
夏侯湛赞东方生云:“开济明豁,包容宏大。陵轹卿相,嘲哂豪杰。笼罩靡前,跆藉贵势。出不沐显,贱不忧戚。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介。雄节迈论,高气盖世。可谓拔乎其萃,游方之外者也。”吾于太白亦云。(苏轼《李太白碑阴记》)
苏轼称李白是“气盖天下”,“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介”。
李白以其强烈的生命力量,在心理上冲破了那个既定等级森严的规则,在他强大且外放的自我面前,以“布衣之身”平视社会法则下至高无上的君王。
那是灰姑娘的姐姐,踩碎了水晶鞋,赤脚在山野间,衣衫飞舞如蝴蝶。
当然,在这个过程他也承受了常人无法体会的痛苦。
其实李白吸引我们的,正是他这种冲破现实引力的力量,它浑厚、蓬勃、辽阔,也只有这样的磅礴生命才能写出那样绝世瑰丽奇绝的诗篇。
而这种力量,本来也存在于你我的生命之中。
之海 发表于 2023-8-26 12:33:49|来自:聚友网络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身在盛唐,父亲经商,有家财,你不缺钱,但你因为是商人的儿子没有科举考试的权力,你说,你不在意。但有了机会之后,你还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你有三绝,诗,书,剑。除了舞文弄墨,你最喜欢舞的是剑。你说你自己杀人闹市中,千里不留行,你做过古惑仔,当过小流氓,你向往游侠的生活。
你花钱如流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散尽三十万金。
你嘴里常常念叨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但让你不能开心颜的,恰恰就是权贵。为了有钱消费,你只能逆着自己的性子,娶有钱人家的媳妇,靠着媳妇娘家人的资助,继续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
千金散尽还复来,你还可以再娶一个媳妇。
你喜欢结交道士,神仙,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你是个旅行家。
你有无数死忠粉,可以奔波三千里只为见你一面,可以在日后的诗作里无数次提起你。
你觉得自己不止于此,你的人生不止于此,贺知章一个“谪仙人”的称号满足不了你,却成了你余生最有名的一个称呼。
你希望李家天子欣赏你,给你个像模像样的官职,你想给皇帝留下一个恃才放旷的印象,你写下清平调的时候,心里也鄙视过自己,但你很快就让皇帝的宠臣为你拖鞋,试图挽回一点自己的面子。
但你政治智慧几乎为零,不知道人间险恶,也不知道皇帝的身边人和枕边人会成为决定你命运的人。
皇帝只不过把你当做一个弄笔墨的,跟弄臣无异,赏你点钱花,让你继续做个风流诗人,庙堂里的事儿,你就别操心了。
你不甘啊,你想着还有机会,你追随了永王,也许你不是不知道永王是个蠢货,但你想赌一把,可时势没有站在你这一头,或者说,你没有跟对老大的智慧,你跟着永王成了反叛的罪人。
但唐王朝和时代,都不愿意葬送他们最伟大的诗人,你遇到了大赦,你坐下来看山,唯有敬亭山,相看两不厌,这时候你或许明白了,你此生跟庙堂无关,你的世界在五岳,在江湖。
你的时空远比同时代的宦官,政治家,文臣武将要广阔,你是要为上下五千年活着,你会成为一个符号,一个象征,一个谁都绕不开的名字。
这才是你的宿命。
就连你自己也是慢慢才明白这一点。
因为你经历过这一切,你才知道你是谁。
你写过阿谀逢迎的诗,你在大儒面前低过头,你甚至出卖过自己的婚姻,但最后,你堪破了。
诗歌,才是你的王国。
只有在诗歌的王国里,你就是唯一,你永远吸引着那些被囿于家国天下,被困在时代里渴望建功立业的读书人。
放浪一生,诗歌传世,由此一生,夫复何求。
我想,你在白云之间,也会觉得安慰吧。
版史本数 发表于 2023-8-26 12:34:19|来自:聚友网络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把这个回答做成了视频,觉得文字太长的朋友可以直接看视频

李白的精神到底是什么?
https://www.zhihu.com/video/1230428889279078400
----------------以下是原回答-----------------------------------
李白这一辈子最牛逼的地方,我觉得就一句话:
来要来得轰轰烈烈,走就走得潇潇洒洒。
我想讲讲一首诗背后的故事,这首诗小朋友都会背。


公元757年,至德二载,从一连串失利中逐渐恢复过来的唐军,吹响了反击的号角。
在北方,名将李光弼和史思明在太原激战。
去年刚成为唐肃宗的太子李亨,同回纥达成同盟,借兵收复失地。
燕军内部出现分裂,安禄山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杀死。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此时的浔阳监狱里,却来了一名新犯人。
他叫李白,罪名是“附逆作乱”,死罪。
一、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公元756年,已经55岁的李白接到了一份来自永王李璘的邀请,希望他能在国家危难之际,站出来做点什么。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何况是一辈子都在追求报效国家的李白。
可是这个选择却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这一年,长安梦碎,玄宗出逃,马嵬坡下,贵妃殒命,太子皇帝,分道扬镳,几经波折,终入四川。
抛下长安百姓,仓皇出逃的皇帝不得不有所动作。
《旧唐书》记载:
“十五载六月,玄宗幸蜀,至汉中郡,下诏以璘为山南东路及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采访等使、江陵郡大都督,余如故。”
又过一个月,玄宗再次下诏,命诸王分镇天下,《旧唐书》记载:
“诏以皇太子讳充天下兵马元帅,都统朔方、河东、河北、平卢等节度兵马,收复两京;永王璘江陵府都督,统山南东路、黔中、江南西路等节度大使;盛王琦广陵郡大都督,统江南东路、淮南、河南等路节度大使;丰王珙武威郡都督,领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路节度大使。”
皇太子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各王也分别统领兵马,蓄势待发。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太子李亨

当时盛王和丰王并未到任,分镇的权力实际就落到皇太子李亨和永王李璘的头上。
永王是玄宗第十六个儿子,母亲郭顺仪早逝,还是被太子李亨从小养大的。
假如一切顺利,永王会成为一个不错的纨绔子弟,有不多不少的钱,有不大不小的权力,不时闹出些不大不小的麻烦,以证明自己不大不小的存在,然后过完不咸不淡的一生。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永王

可是一场动乱突然把永王推到了权力的中心,也打乱了他人生的节奏。
三路节度使,江陵府都督,北方战乱,天下财税都在江南,足以募集一支强大的军队。
而此时,肃宗已经在灵武称帝,局势非常微妙。
永王在这个时候大肆招募人才,对任何有官场经验的人来说,都会思考一个问题:
应不应该站这个队?
可李白会想这些事情吗?
他的想法很简单,现在最大的敌人是谁?安禄山,史思明和燕军。
谁能去马上讨伐他们?肃宗在灵武龟缩,保存实力,而永王主张迅速反击,拯救长安百姓于水火之中。
这就是李白,做什么都是一飞冲天。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很快,肃宗的诏书就到了,让永王入蜀。
永王没有理睬,楼船向北驶去,李白发现,等着他们的不是燕军,而是自己的一位老朋友,此时已是扬州大都督长史、淮南节度使的高适。
二、是朋友也是对手

看到高适,李白想起了12年前的梁园。
那一年,李白被“赐金放还”,开始了他的漫游之旅。
在睢阳(今河南商丘),44岁的李白遇到了33岁的杜甫,以及45岁的高适。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三人同游梁园,那一天,天很蓝,风很轻,有少许云。
古吹台上,随风而来的是一阵悠扬的琴声,古琴老树旧园,撩拨起诗人们的心弦。


高适提议,凭吊怀古,不可无酒。杜甫和道,不可无酒,更不可无诗。
觥筹交错,开怀畅饮,说古论今,谈笑风生。
在梁园的一处墙壁上,李白留下了一首《梁园吟》。
黄昏时分,先前抚琴的女子路过此处,看见了墙上墨迹未干的诗句,久久不能离去。
园内下人看到刚粉的白墙又不知被谁涂成这样,正想擦拭,不料被女子拦住,不让任何人碰墙上的诗,这可令人为难。
谁知女子也是豪迈,当即花了一千两银子买下了这堵墙,惊动了整个商丘,也惊动了李白。
杜甫说道,这位小姐是已故宰相宗楚客的孙女,是梁园有名的才女,商丘有句民谣:
“今人难娶宗氏女,除非神仙下凡来。”
高适笑着说,宗小姐一曲凰求凤,难道李兄还要退隐山林吗?
“千金买壁”的佳话就好像发生在昨天。


永王的行动被认为是有反意,可李白认为永王准备从扬州走海路直取幽州,在《永王东巡歌》里,他写道: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看起来是从扬州出发,经东海(今东海、黄海)、渤海海路直取幽州,捣毁敌军老巢。
然而高适不是这样想的,或者说肃宗不是这样想的。
在高适的策反攻势下,永王手下大将,季广琛倒向了肃宗。永王派人去追,季广琛撂下一句话,我感恩永王恩德,才会不与你们交战,假如再逼我,别怪我刀剑无情。
一个气球漏气的时候,绝不会一口一口地憋下去。
李白刚进牢里的时候,虽然很绝望,但怎么也想不到会被判死罪。
等反应过来,才想起写信求救,他给很多人写过信,包括高适。
高适并没有出手相助,这也许是另一个故事。
救李白的是郭子仪,《新唐书》记载: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李白曾经在并州救过郭子仪,这一次郭子仪拿自己的官职换李白一条命,此时的郭子仪已经是肃宗最仰仗的将领,李白逃过死罪,流放夜郎。

三、人生最后的舞台

夜郎,又称夜郎国,地处西南,偏僻而遥远,属蛮夷之地。
汉武帝对付南越国时,有意拉拢南越附近的夜郎国。却不想,夜郎国王还问使者,我们夜郎国和大汉,哪个更大呢?
这就是蒲松龄说的“夜郎自大”。
在唐代,夜郎还是那个偏远蛮夷之地。
李白曾经在好友王昌龄被贬到湖南怀化时,写过一首送别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白自己却踏上了流放夜郎之路。
这一路他走的很慢,好像夜郎就是他人生的终点,你知道哪一天总会到来,可还是希望能慢一点。
从浔阳到江夏,从江夏到三峡,到了巫山,绝望中的李白迎来了人生的转机。
在张镐等人的奔走下,李白于公元759年被赦免。
在回江陵途中,李白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们听到最多的解读,都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遇赦后激动的心情,天无绝人之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轻快感。
当然,绝处逢生的喜悦自然是有的,可隐约也有另一种情绪。
就像一首老歌里唱的:
掌声响起来,我心更明白。
这一年,李白已经60岁了。
李白出生在中亚碎叶,从小跟着父亲到了四川,25岁那年,李白从江陵,开启了他出仕的道路。
江陵这个地方,就好像是李白初次的舞台,过了35年,经历过失败,经历过等待,他又站上了最初的舞台。
好像初次的舞台 听到第一声喝采
我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
经过多少失败 经过多少等待
告诉自己要忍耐
三峡、巫山、白帝城,就像一幕幕往事,浮现在李白的眼前。


李白的诗名动天下,唐玄宗亲自召见过他,贺知章说他是“谪仙人”,这算不算成功?
可他从来没有为国家做过什么大事,被玄宗“赐金放还”,现在还成了附逆之人,这算不算失败?
他已经60岁了,还有没有未来?
江陵是最初的舞台,也是李白最后的舞台,正如歌里唱的:
孤独站在这舞台 听到掌声响起来
我的心中有无限感慨
起风了,李白的船在江上,有那么一刻,他仿佛觉得船静止在江面上,两岸的山像《神仙图》里的过往的众仙,成群结队地来,孤孤单单地走。
山上有树、有草、有花、有猿猴,天上有云,巫山有雨,气氛渲染到浓处,仿佛一幕幕悲喜剧在上演,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场接着一场,李白甚至看到了自己。



《妖猫传》里的李白


先生,快到了,是船夫来提醒李白。
哦,戏,演完了。

四、关于李白

纵观李白的一生,假如按结果来看,其实是很失败的。
在玄宗身边的时候不珍惜,到肃宗的时候又站错队,官也没正儿八经当过,更别谈什么治国平天下了。
有人说李白不懂做人,没有人生智慧,这在官场怎么吃得开?
没错,但凡李白能稍微拐拐弯,妥协那么一点,事故那么一点,圆滑那么一点,以他的才华,成就肯定比现在大。
但那还是李白吗?
李白这一辈子的终极追求,我觉得就一句话:
来要来得轰轰烈烈,走就走得潇潇洒洒。
出仕的目的不是高官厚禄,而是兼济天下,最好是挽国家于狂澜之中,扶社稷于将倾之时,等一切功业都完成,众人想要众星捧月的时候,哎,李白拍拍屁股就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关于李白,叶嘉莹先生有过这样的评价:
天才有两种。
一种是能忍世人所不能忍之羁束,而足可于现世中完成其拯拔世人之大业者。
另一种是不能忍世人所忍之羁束,虽其本身之天才亦足以光照千古,而却并不足以成就任何现世之功业者。
李白就是后者。

我是C叔,一个兴趣使然的历史爱好者,公众号:C叔聊历史,欢迎和我一起品味历史。
--------------更新分割线--------------
评论里有说李白被流放的夜郎不是古夜郎国,而是湖南新晃的夜郎县。我重新去查了一下,确实如此,特别感谢这位朋友。
唐代曾经有2个夜郎县,贞观八年在龙标地置夜郎县,治所在今湖南新晃。贞观十六年在贵州桐梓置珍州夜郎县,两县并存。
湖南的夜郎就在湖南怀化的西面一点,王昌龄被贬的龙标和五溪都在怀化。而贵州桐梓的夜郎在怀化的西北面,且距离较远。
所以李白送王昌龄的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应该指的是湖南新晃的夜郎。
奇怪的知识又get了.JPG
muziyi0208 发表于 2023-8-26 12:35:01|来自:聚友网络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是我们敢想却不敢做的自己……

公元 725 年,重庆市长(渝州刺史)李邕在府中练大字。
仆人进门告知:有位 20 岁左右、自称凉武昭王后代的书生求见。
李邕心想:凉武昭王后代?也不知是真是假,不如去会会。
身为文艺圈举足轻重的大佬,李邕每到一处,来访的客人几乎要把门槛磨平。
这些访客有的是名流商贾,带着金银珠宝前来求取墨宝,有的是青年才俊,带着诗文前来自荐。
李邕早就习惯了这样众星捧月的生活。
后来曾得到他赏识的杜甫形容他:「情穷造化理,学贯天人际。」 ——年轻时候被李邕求见面这件事让杜甫得意了一辈子。(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杜甫)
这样的大 V,哪个有志青年不想蹭他的热度,吸引一波流量呢?(杜甫:你干脆报我身份证得了!)
李邕放下笔,随家仆来到大堂。
那位书生背对着他,个子不高,但气定神闲,看背影已是气场十足。
转过身,只见他目光炯炯,灿若朝阳,令人不敢逼视。
李邕不禁一怔。
那青年来不及入座,便自顾自滔滔地介绍起来,大意就是我从小遍览群书、学习剑术,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文采一流,参加作文比赛没有一次失利的,还被许多知名学者称为小司马相如。你如果把我推荐给朝廷,我肯定能辅佐君王,建立不朽之功……
李邕耐心地听他说完,却没有任何回应。
那青年想:这就很尴尬了,莫非这牛吹小了?
他哪里知道,被世人称为「李北海」的李邕本身也是个心气高的,而心气高的人最见不得有人比他还狂。
来谒见他的,哪个不是恭恭敬敬,顶礼膜拜,对他一顿吹捧的。
而这个家伙却光顾着吹嘘自己,还语不惊人死不休,跟在传销组织练过口才似的。
空气犹如静止一般,李邕半闭着眼睛,一言不发。
年轻人自讨没趣,悻悻地走出门,自言自语道:「还能文养士呢?看来不过是沽名钓誉罢了。」
几天后,家仆递给李邕一封信,只见信上写道: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上李邕》
翻译成白话就是:今日你对我爱答不理,明日我让你高攀不起!
落款处飘逸且张扬的签名:李白。
01

李白的自信似乎是与生俱来的。
小时候,李白问母亲:妈,我是怎么来的呀。
中国的家长一向对于孩子的性教育讳莫如深,李白母亲也不例外。
于是,这位机智的妈妈告诉小李白:有一天晚上我做梦,梦见天上的太白金星落到我的肚子里,不久你就出生啦!
这个答案可比什么充话费送的、垃圾堆里捡的要有创意多了,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李白莫大的鼓舞。
从此李白对自己太白金星转世,天上仙人下凡的身世深信不疑,每日里阅读道书、寻仙采药,只盼着早日回到仙界。
因此别人都在寒窗苦读,准备高考的时候,少年李白既没有参加补习班,也没有请家教,而是躲在大山里修道、习剑、看书、养鸟。
看的都是什么书呢?主要有《一个道士的基本修养》、 《如何修炼成仙》 、《采药、炼丹一本通》……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当然他也熟读儒家经典,但是全凭兴趣。
由于家庭教育极为宽松,生活费也充足,李白便过着随心所欲的漫游生活,而他最喜爱的运动莫过于爬山。
那时候大唐读书人非常流行隐居,这种隐居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打造个人知名度的办法,王维、孟浩然等大诗人都干过。
因此,爱爬山的李白总能遇到一些世外高人。
有一次他登上峨眉山,途中遇到一位僧人。
李白见他抱着一把和司马相如同款的绿绮琴,便请求这位僧人演奏一曲。
僧人欣然答应,挥手一弹,顿时只觉万顷松涛响彻天际。
李白怔怔地,沉迷于音乐中,直到天色暗下来都没发觉: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听蜀僧濬弹琴》
还有一次,他想上山访问一位道士,却没见着。
于是在云遮雾绕的山林里,对着仙境一般的美景,呆呆出神。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当然,作为一名血气方刚的少年,他也时常带着一把匕首剑,围观或者参加社会青年的打斗:
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17 岁,李白正式拜一位叫东严子的隐士为师,开启了隐居生涯。
东严子曾写过 10 卷《长短经》,是一部讲述纵横术的著作。他在四川小有名气,更有侠义精神,当地太守曾经请他出山当官,被他拒绝了。
除了剑术武功,东严子也会教李白一些纵横之术。
纵横术并不是武功秘籍,而是以辩才陈述利害、游说君主的方法。
大概是山里伙食不佳,他们养了很多珍奇的鸟禽,两个人一啸叫,那些鸟类就听话地飞来吃他们手里的食物,场面颇为壮观。
李白对这项绝活相当得意。
02

虽然隐居的生活快活似神仙,但是自己转眼就 20 多岁了,李白觉得:是时候找个正式工作了。
此时他的职业规划是:在人间先做个宰相、帝王师,功成身退再隐居、修仙。
对出身普通的人来说,这两个目标的达成难度估计差不多。(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你还想当皇帝的老师,你咋不上天呢?)
可李白不是一般人,虽然家庭成分是最底层的商人,要背景没背景,要地位没地位,但他有一样常人无法企及的东西——才华。
好在东严子不是古墓派掌门,没有规定李白不能离开戴天山。
公元 725 年,李白坐着船,从四川清溪出发,沿着浩浩荡荡的长江一路东行。
他在长江沿岸走走停停,一路结交朋友、干谒权贵,顺便尽情游览山水。
在船上的时间漫长又无聊,只好写写诗消遣消遣。
长江,千年来都是那条长江,可在李白的眼中,一切景物都活了起来。
山随着船的移动,一点点消失在荒野。
一切景色都是那么壮阔、神奇,就像他那万花筒一样瞬息万变、千奇百怪的头脑一样。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渡荆门送别》
在湖北江陵,李白听说有位道士叫司马承祯,曾被武则天、唐睿宗多次召见,玄宗还曾经派特使把他迎入皇宫内殿,请他亲授上清经法。
这样一位道教的大师级人物,李白自然要去拜访。
带上自己的诗文辞赋,穿上心爱的紫色道袍,李白上山寻访司马道长。
此时的司马承祯已经是位须发白眉的老人了,德高望重,门人弟子众多。
李白见到这样的排场,却丝毫不胆怯。
他径直坐到司马承祯身边,如同见到自己的大舅,亲切地攀谈了起来。
司马承祯见李白为人豪爽,气度潇洒,甚是喜欢,忍不住夸赞:小伙子,我看你骨相清奇,很适合与我一起修仙,神游八极啊!(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李白是个经不起夸奖的人,别人一夸,他就飘了,当下激动得一口气写了篇长赋,名为《大鹏遇希有鸟赋》,将自己比为大鹏,司马承祯为希有鸟。
文章用大篇幅生动描写了一只不同于俗鸟,志向高远、胸怀广阔的大鹏(李白),直到遇到理解他的稀有鸟(司马承祯),两人便一起展翅高飞、神游八极。
敢和道教大佬称兄道弟,除了李白也没有第二个人了。
拜别了司马承祯,李白继续乘船向长江中下游出发,一路风景名胜、目不暇接,最关键是还不收门票。
不仅沿路打卡洞庭湖、庐山、黄鹤楼等 5A 级景区,每到一处,还要作诗留念。
在扬州,李白遇到一些落魄的书生,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
空有一身抱负,却连去长安的路费的都没有,更别提拜访权贵、走动关系了,这些都需要钱。
李白心肠一热,每见到穷苦书生便请他们吃顿好的,再资助些钱财。
如此不到一年,便花掉了 30 万。
李白离开四川的时候带了不少钱,但一路游山玩水、请客吃饭,钱已经越来越少,
眼看就要山穷水尽了,这时在湖北安陆的朋友盛情邀请李白前往安陆小住。
李白想了想:眼下也没钱旅游了,就去找他借宿一阵吧。
03

公元 727 年,李白来到湖北安陆。
这里山川秀美,宛若人间仙境。
况且这里离司马相如所在的云梦泽不远,李白对于司马相如仰慕至极,从小熟读相如的作品,更时常模仿、暗暗与偶像较劲,最爱听到别人夸他:作赋凌相如。
李白开始在安陆的白兆山隐居,等待时机。
春天,漫山遍野的桃花盛开,云遮雾绕。
一位上山采药的农夫看到在山林间漫步的李白,只见他一身白衣,风流蕴藉,飘然如仙。
农夫忍不住问道:小伙子,长这么帅不出道,住在这荒山野岭的干什么?
李白神秘一笑,转身而去。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山中问答》
李白这一番自我炒作很快就起了作用,不久,安陆的人就听说,有位神仙般的人物隐居在白兆山中,风采堪比司马相如。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i163 发表于 2023-8-26 12:35:56|来自:聚友网络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之所以如此吸引人,是因为他狂放不羁的、豪纵潇洒的个性,更是因为他天马行空、激情四射的诗歌。
    纵观整个诗歌史,伟大的诗人都将自己的个性与性情跟他们创作的诗歌紧紧结合,所谓诗如其人。独特的个性,造就独特的诗篇。从战国的屈子,到东晋的陶渊明,再到李白同时代的王维、杜甫,以及宋代的苏轼、黄庭坚,乃至近代的陈三立、郑孝胥,莫不如此。而李白则被称为盛唐精神的代表。因为在他的身上,凝聚了唐人的自信、进取、豪放、追求平等、傲视权贵、甚至略显天真的真实性情。
    李白以一介布衣入京城,贺知章一见而许为“摘仙人”,他们和张旭等人迅速集结在一起,号为“八仙”,时常狂呼醉饮,“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杜甫的这几句诗,便是当时的真实写照。而李白自己则感慨于“大雅久不作”、“王风委蔓草”,发出了“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的壮志豪言。他想要照亮盛唐的文学天空。以他的天纵之才,他几乎是毫不费力的就做到了。
    李白早年是隐居过的,还跟人在山上学过仙,这在他的时代是常有的事。但是,李白毕竟不仅仅是道家的教徒,他也深受儒家入世思想的熏陶。实际上,他年轻时候的《大鹏赋》就彰显了自己的勃勃雄心:“脱鬐鬣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不同的是,他的野心抒发的是那样自然,甚至可爱,而不像后世的政客那般阴鸷或是无耻。即使是他在翰林院时,也是这般傲然独往,绝不掉失半点人格。“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这两首诗都是写杨贵妃的,诗中虽赞美宫廷的华丽和杨贵妃的美貌,却是以平视的身份来写的,他是站着欣赏一位绝代佳人,而不是像其他文臣一样,匍匐在地上。
    李白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待人诚挚,这从他众多的赠人诗可以看出。他最喜欢的朋友是孟浩然,这也是一个具有仙风道骨、性格独特的诗人。孟曾因为写了“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两句诗而得罪了唐玄宗,因而无意于官场,只身云游天下。李白喜欢他飘然独行、扁舟五湖的生活,对他钦仰之至:“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和盘托出,毫无城府,这就是李白。他的另一个好友王昌龄被贬,其他的人都避之不及,李白却写诗送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他甚至能和最普通的人做好朋友。宣城的一个姓纪的老头,很会酿酒,李白和他很要好,后来老头子死了,李白痛苦,写了首诗悼念他:“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真纯烂漫,毫无虚伪,这就是李白。
    从吟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而入翰林院,到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而漫游,李白都做得洒脱自然,来时固然兴致勃勃,去时也是坦坦荡荡,绝非后人那么多的牢骚絮语。
    他也不是没有缺点,实际上,他的缺点并不少。在宫里无缘无故得罪高力士等,就是一例。后来安史之乱中,磷王不听肃宗警告,擅自出兵,企图浑水摸鱼。稍有政治眼光的人,一看便知。从其根基来看,也知其必败。但是李白,却傻乎乎地去投靠磷王,还发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言。看了之后,让人哭笑不得。后来磷王兵败,李白被流放。当然,后来肃宗知道李白没有参与其中的任何政治活动,就赦他回去了。“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句子就是在返还途中、过三峡时写的。
    因此说,李白之吸引人,是由于他独特的性格,确切的说,是由于他极具张力的人格,这种人格的本质,与其说是旷放豪强,不如说是自由、真挚。在我看来,这才是后世的中国人最缺乏的,因而也是最向往的。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