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当时高考考了739分是个什么概念?

[复制链接]
Prety 发表于 2023-8-26 04:40:4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化腾当时高考考了739分是个什么概念?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walter 发表于 2023-8-26 04:41:2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优秀的概念,算个小学霸,比状元低100多分(下图)。
有没有发现自媒体特别喜欢造谣大佬高考成绩,尤其是雷军、刘强东、马化腾这种互联网大佬,什么状元,接近满分,不去清北去了什么学校……稍微认真了解一下,都是子虚乌有人云亦云,根本没有任何可信的出处,或者就是对当年的总分和志愿填报方式不了解。
当年是考前估分填志愿+顺序志愿,意味着如果第一批本科第一志愿没被录取,99%的可能就直接到第二批本科第一志愿,哪怕你差一分够清北也是这个命运。
这就让很多人有了求稳心理,许多本校数一数二的同学不敢报考清北人科,转而考虑行业性大学,医学邮电财经等,就为就业好,导致这些院校分数非常高。东财、江财、中国医科大学、哈医、北邮南邮,有好几年居然和南大浙大分数差不多,好几年清北分数反而不如人大科大外交学院中青政高。
马化腾去了深大应该属于一批本科不够直接到了二批本科第一志愿,深大改为一批招生没多少年。估计一批志愿报高了,报了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要知道这俩学校当年录了不少广东省状元的,中山医学院也可能不够。如果报考暨南大学、广外、广语,估计没问题,不过也不一定,当年这些学校热门的很。

lfpjh 发表于 2023-8-26 04:41:3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739在当时时候,清北几乎是没有可能的,去南京大学这种top 3的,可能性有,但是会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就是分数不够自由选专业,偶尔一些年份可以蹭个冷门专业进去,据说一开始打算是去南京大学读天文
然后深大在当时,好像是二本还是三本,因为广东在00年之前,一本只有五所,不像现在,什么乱七八糟的高校都是一本,其他省比如福建省,一本只有一所,对,就是厦大
大概率马化腾的志愿是这样的:一本南京大学天文系,二本深大计算机系,然后一本落榜了,二本招了去
<hr/>今天看到的一张图,先发过来


马比这个年份还要早7年左右,我看了一下历年录取率,那时候录取率非常低,比这个还要低很多,96年是40%,马那时候才23%,全国所有高校加起来,也就收了23%的学生
中国历年高考人数和录取率统计 - 天天排行网
按照当时广东6万考生计算,23%,也就是要进入前1万3千8百名左右才能上大学,这包括了所有的一本二本三本和大专
然后我看了下清北两校在广东的招生,现在一年也就招个百余人,而且在那个年代,考生数如此稀少的时候,估计几十人顶天了,那时候大学生很珍贵,一个大学,一个系,一年也就收个20人不到,我有一年,无意中看到了97级的毕业照,印象深刻,为啥印象深刻呢?因为我发现,学生比老师多不了几个,在马那个年代,只会比这个更少,不会更多
所以739在那么严酷的录取分数面前,我估计别说清北,南大热门系,都不会要,因为那时候很多外省高校在省内招生,经常是一个专业就招1-2个人
所以估计就是南大天文,落榜,然后就本地的深大计算机
这个道理就像,以前福建省很多人,志愿是这样:一本厦大,二本福大,三本集美
你说有没有可能一本清华,二本华工,不可能,985自古以来就是一本,一本你要么写清北,要么写其他985,比如华工中大,没有让你同时写到志愿上去的可能,当然理论上你可以在一本写五个院校,但是第二个志愿录取你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一本第一志愿,没了就没了,没了一般就滑到二本第一志愿,二本第一志愿也没招,那么就是三本第一志愿
所以你在报考之前,就要想清楚,写两校还是写本地985,选错了,你惨了,所有一本都不会要你,比如清华录取是800分,中大录取最低是750分,那么你写了清华,你考了790分,那么很抱歉,中大也跟你拜拜了,哪怕你的录取分数比中大录取分数线要高,然后你就只能被二本第一志愿收走了,以前的高考志愿就是这么严格,因为当时都是手填,信息不充分流通,所以很多系统效率很低,就只能做到这样
所以739虽然在当时广东,有上一本的可能性,但是比较低,能争取一下冷门专业,而且就算是冷门专业,也有足够大的概率落榜
至于什么739可以清北任意选,你骗谁呢?
林北当年就是标准分743,我咋没发现清北可以让我任选呢?
我堂哥文科标准分779,想去北大,发现概率不高,而且热门系几乎铁定不会要他,所以选了中国政法,放弃北大的那一天,坐在家院门口,伫立许久
<hr/>一更,这个回答居然得到了热烈回应,有些人还是不是很清楚,739意味着什么
那我就直白点说,在马高考那个年代,739能上985,但是选择专业受限,基本上是985边缘的存在,就是运气好,可以上个985,但是专业,尤其是好985的专业,就很难选了,这就是为什么猜测他志愿是一本南京大学天文的原因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现在的739跟马那个年代的739,两回事,因为现在已经扩招很多轮了,所以739在现在这个时代,在很多省,都可以上到不错的985,而且可以选择专业,原因很简单,现在985招收的人多了很多
所以我前面也说了,林北743,因为林北高考的时候,已经扩招了,所以上个985是相对比较轻松的
时间不同,上大学的难度也不一样,包括上清华北大,现在这个时代,也比那个时代,要轻松很多,因为两校也扩招了,甚至研究生都已经招得比本科生还多了,所以时间的推移,会产生很多改变,这里仅对马高考的那个时间点做分析,各位要注意,不要刻舟求剑,不要觉得,现在739能上很多高校,在那个年代也能上很多高校,并不是这样
一个最简单的数据,马那个年代,高招录取率只有23%,现在早就飙过90%了,数据我前面贴出链接了,差距非常大
最后说一下,一本在那个年代,还有一个别名,重点批,其实985,最早就是全国性重点大学,大部分985在解放前,都是国立**大学,民国时代就已经声名鹊起了,你在985读书,应该每个学校都会有校史教育,你可以看到,各个高校在解放前的各种牛逼事迹,这个不一一列举了,读过985的都清楚
然后除了重点批,还有提前批,跟重点批分开,提前批就是一些特殊职能,比如师范(国家很重视师范)军事院校,都是提前批,后来一些基础学科的基地班,也是提前批,985也会有一些专业,在提前批招生,比如生物基地班,但是985的主要招生,还是一本,也就是重点批次招生
lx111 发表于 2023-8-26 04:42:1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马当时生活所接触的环境下,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学霸,但在整个广东范围来看,离全省最顶尖的那一拨可能差一个明显的档次。
由于广东等几个省份在高考时采用的是标准分,而标准分是以排位定分而不是以卷面标准衡量。故高考排名第一为满分900,高考最低的考生为0分(卷面分不为0),考到平均分的考生为500分。特别的,由于高考分数呈现正态分布,故在500分的中间段,每差1分就差几千人,而在高低分段,差几分才差1人。比如在500-700这两百分段,分布了约47.72%的考生,而700-900这两百分段,则是前2.28%的考生。而马的739,大致在全体考生的99.16%,即全体考生中的前0.84%。
由于是标准分,故这个分数可以很直观的得出马当年可能获得的录取学校,大致在中游985任选,距离C9有一点距离,离top2则相差较远,不可能靠运气弥补——top2在各省的录取标准分普遍在800以上,790可以赌一下冷门专业捡漏,低于790就完全没有机会。
当然也不能因为其分数只够上第3档次的学校就认为其不是学霸。因为马参加高考是89年,在那个年代深圳还刚刚开始建设,其本地的高中完全从一个小渔村里从零开始建设,估计89年的时候,也只是内地一个普通县中的水准,完全不能代入最近这几年深圳那些从top2录取博士做老师的超级中学来对比。而另一方面,广东作为南部几个省份中高考985录取率最低的省份之一,马的这个排名如果在帝都,大概率是top2,而在广东,则只能中游985(南方其它几个落后省份有额外的高考优待这个分数可冲击C9的非热门专业)。
马一方面受到深圳当时教学水平低的拖累,另一方面又要面临好的高校在广东录取名额类较低的影响,故其高考分和入读的学校并不能反映其真实的学习能力。
狐狸的梦魇 发表于 2023-8-26 04:42:3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2更:
我觉得标准分是个很有意思也很好的东西,鉴于很多人不懂其赋分原则,我觉得有必要说明一下,高赞回答说了一些,但是不详细,总分标准分并不是原始分排名,不是说你卷面考了680,换算成总排名再给你一个标准分,如果是这么简单,那纯属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要知道原来广东省高考是不分文理的,考试科目是4+X,4就是语文、数学、英语、大综合(包含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的基础知识),X是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中选一门作为考试科目。
这里就会有个问题,如果某年高考物理特别难,化学特别简单,如果采用原始分,那么选考化学考生各个140,150,选考物理考生各个100,110,那么选考物理的考生就会吃大亏,化学考生就会占大便宜,导致不公平。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不公平的问题,就出现了标准分,标准分的原则就是单科排名,还是上面那个例子,如果化学题简单,化学全省最高分为150分,对应的化学单科标准分就是900分,物理题难,物理全省最高分为120分,对应的物理单科标准分也是900分。这样选考化学的考生和物理的考生的分数就相对可以比较了,因为比较的是本省内单科的排名(例如你全省物理前0.1%,我化学全省前0.1%,我们可能原始分不同,但是标准分是一样的),而不是因为题的难易不同导致不公平。
然后各科标准分加总,得到一个新的总分,再按照全省排序从高往低排,按正态分布给个总分标准分,总标准分是在各科标准分相加的基础上得来的。
标准分还有个优点,对尖子生特别友好,因为标准分是按照正态分布来赋分,所以省排名越高,分差越大,例如某考生化学考了全省第一150,单科标准分就是900分,考第二149的标准分就是881,差距是19分,如果是某人考了100,另一个人考了99,那标准分差可能只有3分,这样会放大尖子生的优势,因为越是高分,越是多得1分就越难。
所以马总当时考了739分,不能简单的换算为原始分多少分,这是很不科学的。而且也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省排多少名,有可能他原始分省排比这个高,或者比这个低。
而且相同的原始分,可能实际标准分能差十几分。我们拿640的原始分举例,换算成标准分看看,按照2005年广东省高考情况统计。
甲:语文120,数学135,英语130,综合135,生物120,换算为标准分822左右
乙:语文120,数学135,英语130,综合135,化学120,换算为标准分794左右


更新:
看到很多回答和评论说当年马总那么高分为啥要去深大,觉得当年的深大和现在的深大一样,事实上这是不懂深大的历史,深大1983年建校时的标准那可是相当高。按照深大建校时的师资水平,基本就是现在华五的存在或者高于华五的存在。
给大家科普一些80年代的深大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1、深大建校时,教育部批准清华北大人大援建深大,具体请哪些教授学者由深大校长决定。
2、北大援建部分教授:
中文系:
乐黛云(北大教授,博导,北大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
汤一介(北大哲学系教授、博导,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胡经之(北大教授,博导,中国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
外语系:
李赋宁(北大教授,博导,副教务长,西语系、英语系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和特约成员、中国英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3、清华援建部分:
建筑系:
张维(清华副校长,中科院&工程院双院士,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曾任清华土木工程系主任)
罗征启(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曾任清华建筑系主任)
汪坦(清华建筑系副主任、土木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建筑学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世界建筑杂志社社长)
深大建筑系当年真的是师资强悍。
电子系:
童诗白(清华自动化系教授,中国电子学学科和课程建设的主要奠基人)
4、人大援建部分:
法律系:
高铭暄(人大教授,博导,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
经济系:
黄达(人大副校长(后来人大校长)、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中国金融学的主要奠基人,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主任)
方生(人大教授、著名经济学家)
5、当年的深圳是和北大清华同一个批次招人的。深圳大学刚刚建立的第二年,广东的省市高考状元,三分之一来到了深圳大学。
6、1994年,深圳大学降为广东省第二批,广东省外第一批招生。
7 这个回答肯定是编的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8093823/answer/1804562407


原回答:
给你一个2006年广东高考部分名校的投档线,满分900分。标准分其实表明的是位置分,代表的是在全省的排位,所以基本上各年各校多少分差别不会很大。
不知道1989年是怎么投档的,考前投档还是考后估分(标准分考试估分应该没啥用),还是出分后投档
清华:828
北大:823
上交:785
浙大:766
北外:777
人大:757
复旦:754
中科大:751
南大:744
北师:737
北航:714
同济:713
华科:700
中山:691

根据马化腾739的分数,1989年差不多可以去南大,虽然2006年考生比1989年多了很多,但是2000年大学进行了大扩招。所以分数区间应该是变化不大的。

至于马总为啥去了深大,而没去中山和华南理工,那是因为80年代的深大和90年代以后的深大就是两个学校。
深大建校时的规格极高,80年代改革的背景下,清华援建工科,北大援建人文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类,都是直接抽调清北人的教授过来深大,跟中科大建校时很像,所以当时能去深大的同学水平都很高,要知道当时史玉柱在浙大毕业后考研到深大。


后来因为某些原因,深大直接降为二本,造成的没落,如果不是一些原因,深大现在应该跟复交一个级别。所以深大的著名校友基本都是80年代的深大学生,90年代以后的不多。
像马化腾,张志东,孟晚舟都是1989年进入深大学习的,当年能考上深大的学生水平应该在现在中游985以上。
至于深大以后还能不能崛起,我认为不能,因为没有国家意志推动,成为名校基本没戏。除非国家把西丽大学城里的两所研究生院划给深大,同时师资保留并加强。
kevinnest 发表于 2023-8-26 04:43:1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化腾于1989年参加广东省高考,当时广东省高考满分为900分,使用标准分制度,采取正态分布模型进行换算。
1985年,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开展标准分的试点工作。2007年,广东省高考分数统计方式将由标准分制改为原始分制。
因年代较为久远,暂时没有查询到1989年高考的相关细节信息,这里用2004年广东省高考情况作为参考:
解读高考“标准分”
以2004年第一批本科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626分为例分析标准分的含义:
今年参加普通高考的有347351人,参照广东省高考标准百分位对照表可知,626分对应的百分位约为89.44%,由此可知得分626分的考生排名大约在全体考生中的36680位。也就是说符合第一批录取的考生约有36680人。
由此可算出,全省普通高考700分以上共有7000多人(700分的百分位为97.72%),获得900分满分的第一名考生共有10位(900分的百分位为99.997%)。
广东省今年正式公布的参加普通高考700分以上共有7559人,获得900分满分的第一名考生共有10位。
第二批本科院校最低控制线为541分,541分对应百分位为65.54%,可知上线人数为119697人。减去第一批录取人数的36680人,得83017人,83017人即为第二批录取人数。
第一批与第二批共计录取119697人,这与广东省公布的“在今年的普高类招生计划数中本科计划约为11.7万人”的数字也是吻合的。
马化腾取得的739分,百分位大约在99.16%,即排名全省前0.84%
我们假定马化腾为2004年的一名考生,他在广东省排名在2920名上下(计算步骤见后文),而假定1989年广东省考生总人数为5万,那么马化腾在5万人当中是可以排到420名,完全称得上是百里挑一的学霸了。
但是在当时还未扩招的背景下,这个成绩和清华北大确实还存在一定距离。至于像很多自媒体所言的“清华北大随便挑,偏偏选择深圳大学”则是标准的误读。而最终选择深圳大学的原因,简而言之,当时填报志愿流程是先报志愿后出分,即使是平时发挥稳定的百里挑一的学霸,可能也不愿贸然冲击清北,而是选择更为稳妥一些的目标(根据评论区,也有可能是发生了滑档情况)。而深圳在1980年8月就成为经济特区,且马化腾的家族人脉多在深圳,所以综合各方面因素,深圳大学是合适的选择。
此外,若简单按照正比例换算,将900分制换算为750分制,则为739/900*750≈616。当然这种换算过于简单粗暴,并不合理。
<hr/>附具体计算方法,首先提取新闻中给出的5个数据点(500, 50%), (541, 65.54%), (626, 89.44%), (700, 97.72%), (900, 99.997%),根据标准正态分布函数表(见下图)对照,可以找到对应数据点(已标红)。故可以推断出广东省高考标准分所用正态分布模型为N(500, 10000),即

所以经计算,马化腾的739分的百分位应该是在99.16%,对应排名在2920名上下。当然此处并没有区分文理,也未代入1989年的高考人数,此排名仅供参考。



标准正态分布函数表(出处见图注释)



广东省历年高考人数统计(1998-2017)(图片高糊)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