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不需要屯盐,这东西,很充足。
日本正式朝着海洋排放核污水,尽管各国都在反对,但是奈何没有强制力,结果就是眼睁睁看着海水被污染,全球人跟着承担。
海洋污染,我们最先想到的基本上是海产品和海盐,毕竟这是大海对于普通人来说最熟悉的产物。
不过也不必过于担心。
这里我在网上找到一些数据,基本上可以佐证海盐对于我们的供应影响不大。
比如凤凰网有个之前采访:
摘录数据如下:
我国居民日常食用的食盐80%以上是井矿盐。
海盐比例非常小。
中国食盐年产量为8000多万吨,而居民年均消费量仅为800万吨,只占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再补充一个最新的回应:
当前我国的食盐产品结构占比为井矿盐87%、海盐10%、湖盐3%,井矿盐和湖盐生产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响。
而且,海盐生产在我国是呈现下降趋势的。
背后原因是海盐本身杂质较多,提纯成本较高。而且,海盐太占场地了,而沿海的滩涂有更有经济价值的开发渠道,比如海鲜养殖和土地开发,因此日渐式微了。
所以,从数据来看,食盐根本不缺,井盐足够满足国人的需求。
相反,可能海鲜要受影响。
根据模拟,8个月后污染到我国海域,到时候海鲜生产可能受到影响。
顺便科普下盐这东西吧。
虽然大家都知道盐就是氯化钠,但是吧,其实里面还有不少道道。
先看一下我国的盐场分布
首先盐的来源有多重
1,海盐
以海水或者沿海浅层地下卤水为原料晒制,比如我国东部沿海有许多晒盐场,三大盐场分别是长芦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
2,湖盐
从盐湖中采掘制成的以氯化钠为主要成分的盐产品,比如著名的运城盐池,开发4600年,是上古时代中国时期最主要的盐来源,舜帝经过运城的盐湖一带,写下:“当南风起,能聚我人之财富。”
3,井盐
以注水溶解地下岩盐为原料,经真空蒸发干燥,最后形成盐,这是食盐的主要来源
4, 矿盐
而这些盐,不能直接食用,里面含有很多杂质,所以叫做原盐。
原盐还要进行加工。
加工过程包括化卤、蒸发、洗涤、粉碎、干燥、脱水、筛分等工序。
最终形成的盐又有两大分类
食用盐
比如加碘盐、营养盐、调味盐、其他食用盐
非食用盐
比如饲料盐、渔用盐、其他非食用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