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白居易题目最长的一首诗,全诗56字,题目50字,句句真情流露,感人至深

[复制链接]
gaoyuhao 发表于 昨天 05:40|来自:重庆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经坎坷实不易,笑看平生真乐天。
白居易,他是冠绝一世的“诗王”,文字浅显易懂却不落俗套;他也是至情至性的“诗魔”,不拘一格,为时而作。他的诗文,几乎就是他一生的写照。
进士及第,他高兴不已,一度欢呼: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句》》
官场浮沉,他也曾不平,最终释然: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白居易《种桃杏》
他开朗豁达,不时自嘲,乐以忘忧:
未归且住亦不恶,饥餐乐饮安稳眠。
——白居易《达哉乐天行》
他苦民之苦,忧民之忧,时常感叹: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作为中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自然是应被收录在《唐诗三百首》之中的。不同于《观刈麦》、《长歌行》《琵琶行》《暮江吟》《钱塘湖春行》等诗歌简短的起题风格,他的这首诗标题之长竟有五十个字,全文也只有五十六个字,这放在整个诗词界都是相当炸裂的存在,题目全称如下: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标题之长,唯有杜甫的这首:
《天宝初南曹小司寇舅于我太夫人堂下累土为山一匮盈尺以代彼朽木承诸焚香瓷瓯瓯甚安矣旁植慈竹盖兹数峰嵚岑婵娟宛有尘外数致乃不知兴之所至而作是诗》
和李白的这首:
《张相公出镇荆州寻除太子詹事余时流夜郎行至江夏与张公相去千里公因太府丞王昔使车寄罗衣二事及五月五日赠余诗余答以此诗》
可与之相比。
从题目可知,这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封寄给亲人们的书信。乱世之中,家书可抵万金,其中流露出的兄弟姐妹情深,着实感人。其大意亦较好理解:
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导致饥荒频发,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
因为看到月亮触景生情,便随性写成诗一首来记录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邽的弟弟妹妹们。

全诗如下: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首句点明了当时的战乱背景:由于“河南经乱”使得“关内阻饥”,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各奔东西。
次句则有物是人非欲哭无泪之感:诗人回首此时的家园,一片寥落凄清。故园虽在,可骨肉同胞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
接着诗人以孤雁、飞蓬为喻:借孤雁独飞无所待,秋鹏漂泊无所依,抒发骨肉分离之苦,亲人离散之愁。一如杜甫笔下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令人闻之落泪。
最后一句写诗人仰望明月有感而发:这也正另一个名字《望月有感》的由来:虽然远在天涯海角,但是兄弟姐妹们此时此刻看到的是同一轮明月,想必和我一样,潸然泪下吧。

白居易的这首诗,不用隐晦难懂的典故,没有华丽绚美的辞藻,只是用浅白平实的语言,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思亲之情,感人至深。
世人皆知苏轼有一个文采斐然的好兄弟苏辙,却鲜有人知白居易也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好弟弟白行简。
白行简只比白居易小四岁,年龄差不太多,亦爱好文学,他的那篇《李娃传》便是传奇中的佳作。兴趣相投,同在官场沉浮,故与长兄白幼文相比,他们二人的感情更深。
在白居易现存的三千多首诗里,为白行简而作的就有十二首,如:《别行简》、《寄行简》、《九日寄行简》、《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闻行简恩赐章服喜成长句寄之》和《见小侄龟儿咏灯诗并腊娘制衣因寄行简》等,无不表达这对弟弟的思念与牵挂。
人有悲欢离合,如月有阴晴圆缺,自古离别便是人生常态。越是身在异乡,越会在佳节到来之时加倍思亲。故而端午中秋到来之时,总有人行至千里,只为与兄弟姐妹共聚。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