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不喜欢杜甫呢?

[复制链接]
foxfly 发表于 2023-8-24 21:15:3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总觉得现在有不少人对杜甫怀有恶意,总是把杜甫贬得很低,而且否认杜甫在诗学上的成就,杜甫在现代并没有得到他应有的承认,更是有不少人说他没资格与李白并肩,为什么呢?
同时我不大明白杜甫既然写诗写得好,为什么在他活着的时候,几乎没什么声名呢?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kicc 发表于 2023-8-24 21:16:2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杜甫不是人民币,也不是文艺青年标签,喜欢他容易和普罗大众以及文艺青年有代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如将进酒来的痛快,两个黄鹂鸣翠柳不如一片冰心在玉壶文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不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直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骚气,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不如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年轻,好不容易有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够文艺又忧伤又能四十五度仰望天空,但前面什么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又把人给撵跑了,毕竟岐王崔九在古比不了潘安宋玉,在今比不了亦峰朱一,有人喜欢就怪了。
姓本无名 发表于 2023-8-24 21:16:4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艺术上,喜不喜欢跟好不好是两回事。
对于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人来说,凭自己的理解确定好恶本就是十分正常的,他们可以说自己喜不喜欢,但他们对于作品优劣的评价不具备任何价值。
对于专业的研究者来说,他们可以依据一些专业知识来评价艺术作品,但他们同样有选择的权力。这就好比我知道毕加索的艺术好在哪儿,但我就是不喜欢他,这是很正常的。
杜甫的成就和地位,这个是不需要怀疑的,否认这些的基本上都是不具备什么专业素养的,不理会就行了。只不过,作为普通读者,他们还是有不喜欢的权力的。
至于说杜甫为什么活着的时候名气没有那么大,这个跟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创作风格有很大关系。一方面,杜甫的代表作——比如三吏三别、秋兴八首,基本都是在安史之乱期间及之后写出来的,而这个时间国家正处在极度动荡中,杜甫的影响力没有那么大;第二,李白诗的好,大概是金庸小说、《蒙娜丽莎》、《肖申克的救赎》这样的好,绝大多数人都能看懂,但不同的人能看出不同的味道,而杜甫的诗可能更类似于印象派、现代派绘画或者某些所谓的“烧脑电影”,读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鉴赏力才能看懂。
到今天,杜甫跟李白之间的区别仍在于此。普通人认为李白远超杜甫没什么问题,因为很多人是看不懂杜甫的,这就跟大多数人一提美国电影就是乔治·卢卡斯、卡梅隆、斯皮尔伯格而不会想到马丁·斯科塞斯、克里斯托弗·诺兰等人一样。反之,专业研究者基于自己的知识,对双方的对比会更客观。何况,最终书写文化史与文学史的,也正是这些专业的研究者而不是普通人。
yilaipan 发表于 2023-8-24 21:16:5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知乎的传统已经被遗忘了,先问是不是……
e999 发表于 2023-8-24 21:17:5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大部分人对唐诗的理解,说白了也就是高中水平,高中以后继续读诗的人已经是少数,能读出杜诗味道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这导致舆论对杜诗的认知,就停留在中学小学课本的层次上。而那些作品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并不算很亲近。
以我们这波九几年上学的人来讲,学前班读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和“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即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哪个更容易理解?
前面那首即便你不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字面意思和作品里的形象总不难琢磨吧?简单说不就是一个人失眠了想家嘛。
后面老杜的诗在讲什么?
如果连字面意思都撇不清,那当然就谈不上欣赏了。我那时候也不懂,而且我们老师也不懂,或者懂了说不出来。那我们就只能靠反复诵读来建立和作者的关系。
实际上,后面李杜在课本里的形象一直都这样。李白的那些选作轻快飘逸,你很容易就知道他在说什么。杜甫的选作则是少陵野老吞声哭,呜呜咽咽,欲言又止,深奥晦涩。李白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杜甫呢,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前面是快意又有音乐感、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后面近乎唱高调,表决心,谁乐意听这个。
当李白选作学到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的时候。杜甫呢?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就这首诗,我印象特别深刻,因为当时班里的一位尖子被叫起来背诵,他背的是“渚清沙、白鸟飞回”。
嗯,白鸟飞回。
杜诗里还有一些对于中学生而言不那么友好的词汇。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造化、神秀、阴阳、昏晓,这些词汇都在说什么?
对于高中的你而言,可能唯二拿得准的就是“钟”和“割”字,然而恐怕你也并不能说清含义,更不用说两句诗到底好在哪里。
以中学课本塑造出来的形象看,李白浪漫飘逸,天马行空,堪称中学生之友。杜甫忧国忧民,苦哈哈的,不知所谓。很多时候你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对方就高潮了。
那么,如果连理解关都过不了,还谈什么欣赏?欣赏不动,他还那么大名气,那当然就不爽了,又不敢说他德不配位,就转化成个人色彩浓厚的厌恶了。
另一方面,杜甫是真正的赋到沧桑句便工。作品很有阅历,欣赏也需要阅历。因此,只有在你已经活了些年月并且还保持着文学趣味和阅读习惯的情况下,才能够体味那种“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感慨,去共情那种“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的无奈。
杜诗号称诗史,换句话说,就是时代的记录者,可以说非常keep real了。问题就在于,如果你不到一定层次,就无法跟他对话,那他的喜怒悲欢,对你来说就很隔膜。
至于“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那种大悲之余的细腻观察,跟你就更是无从说起了。有道是,人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那只能各玩各的了对不对。

公众号:凯鹅
轻舞任逍遥 发表于 2023-8-24 21:18:0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参看蒋寅《杜甫是伟大诗人吗——历代贬杜论的谱系》,载《国学学刊》2009年第3期。
杜甫从道德到艺术都曾遭到不同程度的非议。时代越往后,对杜诗缺陷的批评就越专门、越深入,甚至公认代表著杜诗艺术成就的七律,也遭到多方面的批评。而最猛烈的批评则集矢於七绝一体和杜甫的诗歌语言。玩味这些批评意见,就可以看到“诗圣”光环笼罩下的杜诗在艺术上存在的种种不足,从而对杜诗的艺术成就获得一个更平实的认识。
当然也要想想为什么古典诗学研究大佬会写这种文章,因为目前整个学术界尊杜甫过于李白的确是普遍现象了。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