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成为绝大多数人的选择,成才时间越来越长,快30岁才开始工作,离退休越来越近,对社会发展有好处吗?

[复制链接]
jsznet 发表于 2023-8-24 19:23:2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考研成为绝大多数人的选择,成才时间越来越长,快30岁才开始工作,离退休越来越近,对社会发展有好处吗?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叛逆∵生活 发表于 2023-8-24 19:24:2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刷学历刷到快三十岁,甚至过了三十岁才进入职场工作,这并不是成才时间过长导致的,而是因为人才与工作的供需不匹配导致的。
看看大把研究生去竞争的工作,大部分中专,大专学历的人都能去做,但因为这些工作提供的薪酬待遇很好,所以会吸引到大量名校生,研究生去竞争。
人才端的过量供给直接导致了,这些岗位的招聘要求的提升。
更高的学历,更好的学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的均值也会更高,这是客观事实,但这并不能否认,很多工作确实在人才红利的背景下,划了过高的准入门槛。
工厂用工荒和大量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形成了尴尬的反差对比,就是这种情况的很好体现。
因为就业市场没办法提供足够多的待遇好的工作,而待遇好的工作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并不是最好的,或者说,并不是学历最高的人才能胜任待遇最好的工作。
打个比方就是,一个工作有一千个求职者申请,其中有八百个人的能力都能胜任这个工作,这八百人里有四百个中专生,三百个大专生,八十个本科生和二十个研究生,在这种供求关系下,用人方很容易就会在招聘条件里加上一个研究生学历。
无他,还是那句话,人太多了。
所以,那些玩命刷学历的人,不是为了所谓的成才,而只是为了卷赢其他人,拿到那个待遇更高的工作,成为人上人。
至于这种现象对社会发展有好处吗?
这个很难说,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红利定律:
在任何行业,任何时代,只有过剩才能产生红利,打工者过剩,就是开厂老板的红利,工程师过剩,就是使用工程师的红利,正是这些人口红利和工程师红利,支撑起了一个... ...
天下有双 发表于 2023-8-24 19:25:1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话实说,大部分人本科毕业就足够工作了。
之所以现在考研的人多,是因为人才市场的竞争太激烈了,企业(也就是人才市场里的买方)可以提高门槛,而个人(卖方)只能让自己跟着提高,这是买方市场。
另一方面,很多人去考研,是因为面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希望选择自己更熟悉的战场,也就是考试,来找一个缓冲。
但是这个选择未必对。
因为考研人数一年比一年高,但是研究生招生人数并没有提高。
你以为很多人去考研,就真有很多研究生毕业么?考研人数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两百万人,对应的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增量只有十到二十万人。
所以,绝大部分选择考研的人,最终也不会考上研究生,只能在大四第二学期的半年里,抓紧时间找个工作。很多人只能凑合、将就一份工作。
而如果他们能够把之前这一年准备考研的时间,放到提高职场能力、准备工作方向上,也就是说,用考研的劲头来为工作做准备,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会很强,反倒可能比研究生毕业后的机会更多。
因为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未来三四年后研究生毕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可能比现在毕业的本科生更激烈。所以我会建议大家尽量多为找工作做准备。
網絡被詐騙錢財 发表于 2023-8-24 19:26:1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社会好处很大。
1,硕士和博士学习阶段,已经在参与社会分工了,工作强度不低,但是几乎没有相应的收入,用学历作为报酬,大量的人几乎义务的为社会做贡献,有的还得自带干粮交高额学费补贴教育事业(比如MBA)。
2,学历和证书,当前阶段有点接近区块链货币挖矿逻辑,你要获得收益,就要先投入时间和成本买矿机,但有点不同的是,挖矿是算力可预测收益,非超一线学历和证书是开盲盒,这样就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很多依靠收益预期忽悠来的成本支撑。
3,由于硕士作为一个人力沉淀池,每年会有几百万人考硕士,不进入就业循环,减轻了就业负担,客观上提升了就业率。
4,海量的硕士,为培养真正的顶级专家提供了足够的筛选池,筛选池足够大时,养蛊的成果可以质变式上升,当然,养蛊的废料也会增加。
5,海量的硕士,为期刊审稿费提供了大量客户,有助于科研期刊的快速发展。
6,多数考硕士,可以掩盖多数大学本科教育的无能,以促使本科教育继续躺平,有利于各大学当前的中高层顺利退休。
7,有助于部分岗位的全面硕士化博士化,提前实现账面高素质。
以上。
但是个人其实选择不多,因为都硕士了,你也得跟上啊。
就跟四十年前,总得有个高中毕业证,才好吧。
ntljxs 发表于 2023-8-24 19:26:4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工作6年后读研,读研比工作累多了。入学3个月,忙的程度是我工作时候3倍。
工作的时候干了事情可以拿工资,研究生干了很多活最后也不过是免费劳动力,出科研成果能不能写你的名字还看导师心情。
问这个问题的同学,你莫非真的以为很多科研成果是导师一个人完成的?
当然不是,要完成一项研究,哪怕是一个课题,最苦最累的可能根本不是导师,而是他的学生,好吗?
导师起到的是领导作用,也就是我们工作中俗称的“老板”,导师通过链接资源,拿到某个项目,再组织学生帮忙干活,最后出了成果大多都是挂的导师的名。
我在之前回答中写过,导师更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导师喜欢有什么特质的学生?为什么??因为研究生就是免费劳动力。
而研究生给导师提供的价值则是其他人不能比拟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职位其实可替代性很强,比如收银员,A不干了,B第二天可以直接上位干。
但是,不是谁都能够成为某个导师的研究生,意思就是,能够给这个导师提供“价值”的人,是很少的,而其产生的价值也和前面提到的收银员是不同的。
换句话说,现在给导师做免费劳动力的学生,可以去干收银员的工作,但是导师绝对不会让收银员帮他工作。
所以,大家要认识到,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研究生就已经提供了与社会其他人员更多的价值。
而研究生毕业后,虽然毕业时间晚了点,但是其为社会提供的价值,也是其他人不能比拟的。
所以,不要单纯的从“年龄”角度就去判断一个人的价值,为社会的贡献,而要看他实际提供的价值。
最后,虽然研究生是导师的廉价劳动力,但是,不可否认每个能考上研的同学,已经具备了社会上很多人没有的一些能力,通过读研,再加持一些资源的积累,很多研究生能为社会提供的价值,远比你想的多。
joep 发表于 2023-8-24 19:27:3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看来,硕博已经算工作了。只不过是不给工资,或者少给工资的情形。硕博发的文章,作为老板的科研产出,难道对于社会,不是一种变相的生产力么?
于此同时,尽管有大量工作是没日没夜的996,仍然存在相当多的工作,完全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而虚设的闲职。比如,一个图书馆,两三个管理员就足够了,多出来的人,几乎都是闲人;社区工作者,经常在办公室喝开水,上网;油田上,弄技术的有研究院、搞操作的有技术工,但油田公司每年招一些所谓的工程师,论技术没技术,论实操又不上井,就在办公室坐着,做一些打杂的工作,却挂着“工程师”的抬头.....
这些人,为社会创造了多少价值呢?
我们应该明白,单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大多数人,是可有可无的。无论是22岁工作,还是35岁工作,有没有价值,取决于你的实实在在的能力,而非是否领工资条。
大家就不要嫌弃老硕士和老博士了,他们只是不拿工资而已。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