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穆迪将碧桂园评级调整至“垃圾级”?

[复制链接]
★小柯★ 发表于 2023-8-24 16:04:0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月22日,国际评级巨头穆迪将国内销售规模最大的房企碧桂园评级下调,正式调入“垃圾级”。此前在6月8日,另一家国际评级巨头惠誉也将碧桂园评级纳入负面观察名单,后续会否跟进下调评级值得关注。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房只有床 发表于 2023-8-24 16:04:5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碧桂园水军已经挂出了Z字旗,以各种想象不到的角度集体冲锋。
所谓碧桂园评级下调至垃圾级 背后真相是
非专业人士可能并不了解穆迪评级的意义和影响也罢了,但是菠萝包注意到不少所谓地产公号大V也混在里面发文扩散类似言论,这就有点令人不齿了,专业人士一眼能看穿的东西,混在里面装糊涂是干啥?

菠萝包就在此简单说下这个事,告诉大家真相到底是什么:

其实固收投资圈,大家早就不以评级作为参考了,因为大部分房企的评级已经不堪入目了,也就只是碧桂园这种级别的房企评级调整可以被拿来做做文章炒作炒作,可能换成另一间房企,那就一点炒作价值都没有了。现在地产投资市场,大家更看重是还款意愿、是现金流和再融资能力。

而碧桂园是不多的的保持再融资渠道的民企之一,今年5月,碧桂园作为3家民营示范房企之一被监管机构选定在境内发行公司债,且创设机构将同时发行包括信用违约掉期(私募CDS)或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在内的信用保护工具,此后碧桂园成功发行5亿元公司债,这体现了监管机构对优质民营房企的认可与支持。

可能有的人觉得上述还不够,碧桂园选择秀出肌肉,今天上午发布公告,宣布提前赎回今年内唯一一笔到期的约4.1亿美元票据 。
从以往的经验看,洋人的官方消息一向灵通,下调评级的核心原因,多半是部级、副部级的央企没有把碧桂园列入拯救列表。而碧桂园之所以拼死反抗,是因为在央企上面还有“终审判决”,某些房企靠一句“XX过去挺配合,还是要救的”,就能起死回生。
反正,反正公关这点钱给任何一个债主和供应商都挽救不了局面,为什么不集中到舆论领域突一次呢?
兴废在此一举,全体奋发努力!



wanpin 发表于 2023-8-24 16:05:3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给穆迪赋个红码吧,太恶意了
xx1034221 发表于 2023-8-24 16:05:4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事情的搞笑之处在于:
即使碧桂园信用评级被下调到Ba1,它还是要高于众多房地产民企。
2021年11月22日,奥园集团企业家族评级从“B2”下调至“Caa2”,已发行高级无抵押债券评级从“B3”下调至“Caa3
2021年12月19日,富力地产(香港)有限公司的公司家族评级继从“B3”下调至“Caa1的两个月后,又再从“Caa1”下调至“Caa3”。
2022年5月5日,合景泰富集团要求,将撤销该公司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撤销前期评级为“Caa1
2022年05月13日,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这家其实算国企)的企业家族评级由“Ba3”下调至“B2”。
2022年6月20日,海伦堡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海伦堡")发行人评级从B2下调至Caa1,债项评级由B3下调至Caa2。(后来海伦堡申请撤销评级)。
不再一一列举,毕竟随便搜索都能找到一系列房企的评级下调报道……
已经被陷入死亡螺旋中的行业,除非下半年还能来一波“去库存”,否则实在看不出扭转的趋势。但要是真的强行再来“去库存”,不过是将爆破时间延后并且进一步蓄力扩大波及范围。
高情商:
碧桂园信用评级高于同行民企水平,获得国际机构肯定。
低情商:


有些笑话经过岁月沉淀后显得更好笑。
nmh7859 发表于 2023-8-24 16:05:5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更:
很强,上午题目还是“LJ级”,下午改成了“投机级”,现在又改成了“LJ级”
实际这个等级意义大大致可以理解为“LJ里的最高级”
难受的是这个评级依旧高于大片房企
下面是地产漫画,欢迎大家投稿段子我去加更做表情包
<hr/>你以为的头部地产管理


实际的管理:


你以为的高周转


实际的高周转


你以为的地产资金


实际的地产资金链


你以为的房企财报


实际的房企财报


你以为的房企暴雷


实际的房企暴雷

abcadr 发表于 2023-8-24 16:06:4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负债高周转是一种我们经济体特色的金融游戏,虽然资金池子里面的钱分配有所差异,比如恒大的窟窿最先出问题,房地产涨幅无法覆盖资金成本,这种金融游戏迟早有出事的一天,从恒大开始,眼看就这几年了。

  • 高负债高周转扩张的前提是房价涨得过资金成本
此前房企在15年都有点危在旦夕的感觉,得益于涨价去库存续了一口,有的企业早早开始喊出活下去,有的则是被偏爱的有恃无恐,不顾风险的扩张,进一步扩大负债拿地,而又通过预售制卖楼花尽快的回款。为什么短时间把有息负债搞到大几万亿,重要的一环是这些钱大部分去了土地财税,成了地方的收入,这就让这种看似风险很大的游戏可以顺利进行。
读者也能发现,这个游戏中房企高负债高周转能玩下去,前提是购房者的储蓄和负债能够覆盖各个环节的资金成本和折损,包括地方财税、金融体系收益、房企股东特别分红、可能的非正规渠道折损。其实早在涨价去库存之后,居民被掏的差不多了,那时起房价是还在涨,但已经无法覆盖各个环节的资金成本和折损了。对于房企来说就是继续扩大债务以表忠心,拆东墙补西墙以盖盖子,表现为涨价去库存之后房价增幅有限,但地方财税在疫情之前还能表现为二位数的增长,疫情最严重的两年也能获得8.4万亿、8.7万亿的收入,这些钱大部分都是房企的负债在出,房价又涨不动,尤其是这两年疫情冲击下居民抗风险能力下降,接不动这么大的盘子,房企的盖子自然就盖不住了,即便有恒大理财这样的金融创新,出事只是早晚的问题。
2. 地方财税的变通与房企的定位
从现在宏观和地方的表现来看,还不希望房企崩塌,即使已经实质性的资不抵债和违约,比如恒大,供应商购房者拿不到应有的义务,但这些人也得背着,这种不清算比清算对各方的利益损失更大,拖着10年也是拖,20年也是拖。回归正题,还没死透的房企,宏观上给与信贷的支持,包括给予一些所谓的名誉,来支撑其拿到信贷。地方上想尽办法的让居民购买期房给房企回血,其实和时事可以连起来看,货币化棚改、降低首付比例、小麦换首付、居委会促进买房列入考核等等,至于现在你拿钱堵了房企和地方财税的窟窿,未来你买的期房谁来堵窟窿呢。
地方也不会仅仅依靠房企,尤其是房企困难的时候自身难保,便有了城投大规模拿地的事情,这些事情都是牵一发动全身,至于以后的城投债,这又是另一个窟窿,现阶段的很多地方做法就是用更大的窟窿掩盖以前的窟窿,窟窿暴雷了就把相关的储户投资者和业主利益丢进去。
这时房企定位就很尴尬,不能持续给地方贡献土地税,还要暴雷让地方动用政策擦屁股,比如给业主赋红码都是有风险的,地方又找到了城投拿地的变通,不说把房企推出去顶雷,但地方财税都自顾不暇,很难再有能力保住这些房企,高周转高杠杆扩张的房企也只能自求多福,预计未来的做法大概率和恒大一样,尽可能拉更多的人下水。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