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红楼梦》为何是四大名著之首?为何你看不懂它?都因它两个特点

[复制链接]
一江不理我 发表于 3 天前|来自:重庆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人有一个困惑,为什么红楼梦能傲居四大名著之首?不少人说,关于四大名著,其余三部都或者多少读过,唯独红楼梦没读过,因为读不进去。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诚实存在这样一种事实,若论及可读性、趣味性与情节之跌宕,西游记之奇幻、水浒传之豪迈、三国演义之智谋,皆显其魅力,都比红楼梦更引人入胜,而红楼梦写的则是生活琐事、家长里短、琴棋书画,这究竟有什么可看的呢,然而偏偏对它的评价又最高,这是为什么呢?本文将为你揭开这一谜团。

我只谈两个原因。相较于其它三部名著,红楼梦具有两大特点,第一,它谈了真实;第二,它谈了真实中的真实。所谓“真实”,是指真实的人生;所谓真实中的“真实”,是指人生的悲剧。这两个方面,决定了《红楼梦》的卓越和深刻,铸就了它的非凡地位,并使它成为四大名著之首,令其余三部名著难以望其项背。
一、真实的人生百态:贴近现实的社会与人生画卷
作为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其地位不仅源于其丰富的文学艺术价值,更在于其对人性、社会及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相比于《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红楼梦》描绘了真实人生和社会,并展现出罕见的深度与广度。
1、与《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相比,《红楼梦》更反映了真实的人生和社会面貌。

  • 《西游记》是神魔故事,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人物脸谱化,且叙事简单,多为重复的降妖伏魔模式,缺乏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心理描写,缺乏对人性的复杂性和多元性的深入展现。
  • 《水浒传》描绘了一群想象中的草莽英雄,他们为善为恶,皆为夸张,不论是行侠仗义,还是打家劫舍,这都不是真实的生活,更非真实的人生。整个小说不是童话,但胜似童话。
  • 《三国演义》是权谋争斗故事,集中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然而却是假智慧。另外,它善恶两极,人物定性,思想单一,人物单薄,既不能反映真实的历史,也无法反映真实的人生。

《三国演义》是权谋争斗故事,集中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然而却是假智慧。另外,它善恶两极,人物定性,思想单一,人物单薄,既不能反映真实的历史,也无法反映真实的人生。
相比之下,《红楼梦》虽然包含一些神话元素,但这些只是为故事服务,其核心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描绘,是贴近现实的社会缩影,而且这种社会还具有超越性,你可以把它看作汉代、唐代、清代甚至是现代。
再者,虽然大观园是理想的王国,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晴雯、妙玉等一众公子小姐、丫鬟使女是理想的人物,然而,这理想王国和理想人物却是现实坚硬苦毒的土壤结出的人间仙果,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贾宝玉的叛逆与温柔、林黛玉的才情与多愁、薛宝钗的温婉与理性……这些角色不仅是小说中的虚构人物,更是对现实生活中复杂人性的抽象概括和精准捕捉。在对人物的深刻剖析中,读者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感受生活的真实与严酷,并引发共鸣与思考。
2、红楼梦的真实性描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复杂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心理描写:书中人物形象丰富立体,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命运和情感。在心理描写上,书中聚焦于人物内心的细腻变化,使得每一个角色都栩栩如生,仿佛跃然纸上。与其他作品中脸谱化的人物形象相比,《红楼梦》中的每个人物都显得更加真实,贴近人生。
  • 生活化的细节:与其他三部名著相比,《红楼梦》更注重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从衣食住行到情感纠葛,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鲜活的社会生活。
  • 社会百态的反映:《红楼梦》不仅描绘了贵族的生活,也涉及到社会底层的人物。通过对不同阶层人物的描写,作者展现了社会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复杂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心理描写:书中人物形象丰富立体,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命运和情感。在心理描写上,书中聚焦于人物内心的细腻变化,使得每一个角色都栩栩如生,仿佛跃然纸上。与其他作品中脸谱化的人物形象相比,《红楼梦》中的每个人物都显得更加真实,贴近人生。
生活化的细节:与其他三部名著相比,《红楼梦》更注重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从衣食住行到情感纠葛,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鲜活的社会生活。
3、立足于真实性描写,这部作品与其他三部相比,具有如下特征:

  • 现实主义的立场:书中通过贾府的兴衰和人物的命运起伏,展现了社会的真实和人性的复杂,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悲喜。通过对家庭、爱情与人生的细致探讨,呈现出更为丰富的社会和人生画面。而且它更加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深刻揭示了人们在社会、家庭、权力、爱情等多重因素下的挣扎与无奈。
  • 对人性的深刻理解:《红楼梦》不仅展示了社会的丰富性,更通过对人物内心的细致描写,揭示了人性的多样性。这种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使得《红楼梦》能够超越时代,产生持久的共鸣。
  • 社会关系的真实呈现:贾府作为社会的缩影,展现了现实社会的阶层结构与人际关系。通过描绘家族内部的矛盾斗争、感情纠葛,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中的伦理与道德观念。对人际关系的细腻描绘,也揭示出人生的真实状态。
现实主义的立场:书中通过贾府的兴衰和人物的命运起伏,展现了社会的真实和人性的复杂,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悲喜。通过对家庭、爱情与人生的细致探讨,呈现出更为丰富的社会和人生画面。而且它更加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深刻揭示了人们在社会、家庭、权力、爱情等多重因素下的挣扎与无奈。
对人性的深刻理解:《红楼梦》不仅展示了社会的丰富性,更通过对人物内心的细致描写,揭示了人性的多样性。这种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使得《红楼梦》能够超越时代,产生持久的共鸣。
二、悲剧的底色:对人生本质的深刻洞察
1、红楼梦和悲剧
《红楼梦》不但是表达了真实的人生,而且是表达了真实中的真实,表达了人生的真相,展现了人生的悲剧本质。《红楼梦》的深刻性就体现在其悲剧性上。悲剧不等于深刻,但深刻的东西(文学和思想)一定是悲剧性的。为什么深刻和悲剧如此密不可分?因为人生就是悲剧——人生的最终结局总是悲剧性的。
2、人生为什么是悲剧
人生的悲剧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

  • 死亡决定了人生的悲剧性质。死亡让一切人生成为悲剧,让一切意义化为乌有。在死亡面前,任何意义都是自欺欺人,任何意义都毫无意义。一个死亡,让人生的悲剧性盖棺定论。
  • 导致人生悲剧的第二个因素,缘于人类的人文主义精神,具体而言主要是理想主义追求。理想主义追求常常导致人生的悲剧结局。如果说死亡是第一悲剧,那么理想就是第二悲剧。理想悲剧是一个次生悲剧,它衍生于人类的思想意识。有理想就有悲剧,如果说,你有理想而又没有悲剧,或者没有感受到悲剧,说明你的理想只是恶俗的理想,而一切真正的理想、美好的理想必然是悲剧性的。英国作家王尔德说:“人生因为有美,所以最后一定是悲剧。”大致就是这个意思,这是从理想主义的角度而言的。
  • 其实,人类(主要是中国人)还有第三个悲剧,但是这个悲剧极为隐秘,不易为人所知。而且告知他,也等于没有告知,说了等于没说;听明白了实际没明白;偶然明白了最终还是沦为不明白。我在此简单一提,等于没说,你也当作没看见:人们也能意识到悲剧,却不知道悲剧的根源是什么,一是不知道死亡的本质和根源,二是不知道理想的问题是什么,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是什么。点到为止,忘掉这第三个悲剧,谈论它没有意义,大家再回到前两个悲剧要素上:死亡和理想。
死亡决定了人生的悲剧性质。死亡让一切人生成为悲剧,让一切意义化为乌有。在死亡面前,任何意义都是自欺欺人,任何意义都毫无意义。一个死亡,让人生的悲剧性盖棺定论。
导致人生悲剧的第二个因素,缘于人类的人文主义精神,具体而言主要是理想主义追求。理想主义追求常常导致人生的悲剧结局。如果说死亡是第一悲剧,那么理想就是第二悲剧。理想悲剧是一个次生悲剧,它衍生于人类的思想意识。有理想就有悲剧,如果说,你有理想而又没有悲剧,或者没有感受到悲剧,说明你的理想只是恶俗的理想,而一切真正的理想、美好的理想必然是悲剧性的。英国作家王尔德说:“人生因为有美,所以最后一定是悲剧。”大致就是这个意思,这是从理想主义的角度而言的。
红楼梦有大量的死亡,有无法遏制的衰败,有深刻的、甚至不易被俗人察觉的理想,因此,红楼梦是悲剧的,因而又是深刻的,是其他三部名著不可比的。
3、要读出人生,不要读出政治
有人(包括教科书)在谈论红楼梦中的主题时,常常说及所谓的“通过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衰败”,云云。但我劝你不要把功夫用在这方面,这是一个极为肤浅的理解,把劲儿用偏了。即便在某些方面存在这种含义,那也是极少的,而且不是重点。凡本着政治目的创作的,没有一部伟大的作品,也不会诞生一个真正的文学家。马克思不懂文学,甚至不懂思想,用他的方法指导你读红楼梦,只让你离红楼梦、离文学越来越远。
红楼梦的主题与核心,乃是谈人生和社会,重点是人生。在社会问题方面,首先,我更倾向于把它理解成没有“朝代年纪可考” 的那种抽象的普遍性社会,其次才是具体的社会问题,比如所谓封建礼教,准确地说是孔孟礼教和传统文化恶俗。但重点是人生,更重要的,是谈了是人生的悲剧。下面,具体解释一下。
4、红楼梦表现出的人生悲剧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死亡意象):“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一说,出自《红楼梦》第五回,后面多回又屡有出现,成为书中有代表性的名句,它是对整个贾府及书中人物命运悲剧性结局的预示。许多美好的女性死了,贾宝玉的“人生”死了,大观园死了,贾府死了。贾元春,作为贾府荣耀和权势的象征,正“喜荣华正好”,怎奈忽然间“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典型地表现了人生世事的无常和真实。探春远嫁,不再是大观园的人,而且远远地消失了,也等于一种“死了”。惜春出离社会,已不再是惜春,也是“死了”。袭人结局似乎尚可,但离开贾宝玉和贾府,袭人已不再是袭人而成为了花珍珠,对于贾宝玉、大观园,甚至对于袭人自己来说,曾经的袭人也是“死了”。总之,终是“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人生的无常、无奈、衰老、衰败、遇挫和死亡,这都是真实的人生,这才是真实的人生。繁华和欢笑虽然也有,但平静才是常态,无常更显本质,死亡才是最终的归宿和永久的家乡。

  • 理想的破灭,美好的凋零:《红楼梦》中的悲剧不仅体现在角色的命运上,更在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冲突。越是美好的事物,越是容易凋零;越是美好的理想,越是容易遭到毁灭。大观园的寂寥和萧瑟是理想破灭的外化表现,而宝玉的叛逆和追求自由的最终失败,则是彰显了更为深刻和隐秘的理想幻灭。黛玉、宝钗等人物的悲剧命运,也折射出美好易逝的人生现实。总之,书中人物所追求的理想、爱情和友谊,最终都未能实现;美好事物的毁灭,也凸显了人生的悲剧性。这两方面都反映了真实的社会与人生,而红楼梦以其独到的笔触,将这一切悲剧“完美”地呈现,彰显了作品与作者曹雪芹的深刻与伟大。反观其他三大名著,鲜有触及如此深邃之境,它们未能展现这般丰富的思想内涵,也缺乏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探讨与描述,因此在表现社会、人生的深刻和复杂性方面,它们难与红楼梦相提并论。
另外,在作品的艺术性方面,《红楼梦》也展现了极高的造诣。在语言方面,小说语言精炼优美,典雅细腻,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环境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故事结构和叙事技巧上,它的结构严谨,叙事层次分明,伏笔照应巧妙,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展现出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这些也都超越了其他三部作品。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红楼梦》之所以成为四大名著之首,正是因为它在真实性、深刻性和艺术性上取得了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在真实人生的细腻描写、悲剧命运的深刻洞察、复杂社会的全面展现,还是在艺术表现的能力上,《红楼梦》都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红楼梦》通过对人性、社会和人生的真实揭示,超越了时代的限制,从而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