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裹脚、反对包办婚姻,北大第一位女教授是胡适一生难忘的知己

[复制链接]
wdwdwdwd 发表于 3 天前|来自:重庆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国,是女性开始觉醒的时代,也是才女辈出的时代。林徽因、丁玲、萧红、冰心等人是那个时代,最出类拔萃的女性。
大家可能不知道,她们都曾经有同一个老师。
这位老师是一位女中豪杰,中国第一位女教授,被誉为“才女之母”;连杨绛都称她为“才貌兼具一体的先生。”
她集诗人、作家、学者于一身,集事业强者与贤妻良母于一身。
“高冷女学霸”、“独身主义”、“北大第一位女教授”,都是她身上最显著的标签。
她就是陈衡哲:一个不信命,偏要造命的女人。

01 思想的觉醒,给了她造命的机会
1890年7月29日,陈衡哲出生在江苏武进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小时候的陈衡哲有着男孩一般冒险和不妥协的天性,家里不让女孩子外出,她就经常爬梯子看外面的风景,母亲看见就叫人把梯子藏起来,她也能找到上墙的办法。
她喜欢学习,父亲就亲自教她读书识字,学习传统文化。在成长的过程中,陈衡哲开始接触梁启超、谭翤同的文章,开始思考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曾被孙中山称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和近代新闻事业的先驱”的堂姐陈撷芬成了她的榜样,陈衡哲不甘心守在家乡做一个闺阁女子,她也想像堂姐一样,成为独立自强的新女性。
而在广州为官的舅舅,常常能接触到欧美的科学和文化,每当回到家乡时,都会把自己的见闻讲给陈衡哲听,舅舅常常对她说,既不要哭哭啼啼地怨命,也不要不思进取地安命,要积极大胆地造命。

身受这些思想影响的陈衡哲,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
7岁那年,母亲给她缠足,她拼死反抗;幸运的是,当时社会上已有思想开明的人士对缠足的陋习进行抨击,加上自己的奋力抵制和父母的开明,终于让她拥有了一双天足。
有一天,在外求学的陈衡哲突然接到父亲发来的电报,命令她立刻回家,否则就停止经济资助。回家之后陈衡哲才知道原来是父母为她定下一门亲事。
男方是绝对的高富帅,在父母看来,这段姻缘是门当户对、天作之合,让陈衡哲考虑考虑。
而陈衡哲当场拒绝,并放话称自己一辈子都不结婚。
面对家里的逼婚,她并没有妥协。在这之后,她还成为了第一个公开登报宣称自己一生不婚的人。

陈衡哲是幸运的,在少年时接受舅舅的教导,为她撒下“造命”的种子,使她一生积极创造,不受传统“宿命”观的束缚,创造出自己的成功人生。
02 抓住人生机遇,改变命运
1914年,清华学堂要招收留美女学生,陈衡哲凭着优异的英文成绩,顺利进入美国瓦沙女子大学,后又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西洋历史和西洋文学。
此时的陈衡哲正值妙龄,才貌双全,加之个性率真,成了很多留美中国男生追求的对象。
但陈衡哲当时自称是“不婚主义者”,所以他们不敢过于亲近,大家只能以朋友相交。
陈衡哲虽自称不婚,但对于风度翩翩的胡适,却是情有独钟。
当时胡适提倡白话文创作,呼吁文学革命,但他的主张得到的回应不多,就连他的好朋友朋友任鸿隽(后来成为陈衡哲的丈夫)、梅光迪等也不支持他。
就在胡适感到孤寂苦闷之时,陈衡哲给了他热烈的回应。两人从此开始以书信往来,除了讨论文学,时常还玩起文字游戏斗智,你来我往,十分有趣。两人的关系也日渐亲密。

然而胡适在老家已有了母亲包办的妻子,他和陈衡哲的关系就此止步,据说陈衡哲为此大哭一场,最后架不住任鸿隽的痴情追求,嫁给了他。
但她对胡适终身难忘,彼此成为一生的知己。
据说,陈衡哲回国时,是胡适到车站接的她。拜见陈衡哲父母时也是由胡适陪同任鸿隽一起去的。在陈衡哲的婚礼上,胡适还特作《我们三个朋友》一诗相赠。
胡适介绍陈衡哲到北大任教授,陈衡哲继续支持胡适的新文化事业,她先后创作了《小雨点》、《运河与扬子江》等小说,发表在胡适等人主持的《新青年》、《小说月报》等新文学主要刊物上,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
此后,两家交往频繁,事业上互相支持,生活中互相帮助,诗文唱和,互为关勉,友谊维持一生。

婚后的陈衡哲并不满足于单纯的文学创作,作为一个有思想的女性,她更在意学术上的成就。
一路走来,陈衡哲不只超越了那个时代的很多女性,而且超越了自己,她以积极的“造命”思想,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03 事业与家庭发生冲突,自己掌控命运
20世纪30年代后期,拥有无数成就,事业正处于辉煌时期的陈衡哲,突然作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要从社会生活中抽身,回家当一名全职妈妈,教育3个孩子,过相夫教子的生活。
是什么原因让她有了想回归家庭的想法?
据说她的这个决定跟胡适的女儿有关。当年胡适忙于事业,照顾孩子的事就落到了妻子的身上,然而妻子成天喜欢打麻将,对子女的照顾自然疏忽了,不仅夭折的女儿,而且对幼子也照顾不周。
经过此事,陈衡哲意识到母亲在一个家庭中的作用,母亲在教育子女上的责任。

她曾在回忆中说:“我猛然悟道母亲是文化的基础,精微的母职是无人代替的……当家庭职业和社会职业不能兼得时,则宁舍社会而专心于家庭可也。”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她也并没有放弃自我:
从1921到1925年,“全职太太”陈衡哲先后生了两个女儿,同时还编著了中国第一部《西洋史》,完成了从教授到学者的转变。
这部《西洋史》,洋洋洒洒数十万字,不论是文采还是思想,都不落窠臼,为人称道,被当代欧洲史学家陈乐民称赞为:“中国人写的《西洋史》中,再也没有见到比这本写得更好的。”

正因为深知家庭教育的好处,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明白女人在家庭中的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事业和家庭发生冲突的时候,毅然退出社会舞台,全心相夫教子,把三个孩子的家庭教育全部承担了下来。
与她的“造命”理念一样,陈衡哲牺牲自己的事业,退身家庭后,最终换来可喜的成果:
她的大女儿任以都获得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被宾夕法尼亚大学聘为终身教授,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华人女性;
她的二女儿任以书,从瓦沙大学毕业后,回国照顾母亲,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担任教授;
她的儿子任以安,获得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后来担任全美地质学会会长;
一个女人撑起了一个家庭的半边天:一家五口全是教授,真是书香满门。
难怪后人曾评价:娶妻当娶陈衡哲,哪怕才高盖过夫。

04结语
每一个人的成功之路或许都不尽相同,对于陈衡哲来说,无疑是成功的。
亲情,友情、爱情、子女、事业,都看似那么完美,但这一切风光的背后,都是靠着她“造命思想”的支撑赢来的。
所以,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得自己去争取。正如有句话所说:命运就像是人生的方向盘,尽管决定着人生的走向,但别忘了,这个方向盘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