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电器] 如何看待美的集团2020年变相裁员?

[复制链接]
lhczyc 发表于 2023-8-24 02:57:2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让许多公司都快承受不住了,身为世界五百强的美的集团也开始了裁员步伐,第一步动的去年绩效为C或者D的,当然公司说的是优化嘛。以前是一年评两次绩效的,现在也改成了一个季度一次,被裁掉的人是不会给予任何赔偿的,以劝退方式进行。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tornado598 发表于 2023-8-24 02:57:3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看到,我看到的是这个集团在新的一年还在正常的招新的员工。包括其他的一些相关的这个部门在今年都已经开始重新招工
包括甚至外派或者是说一些相关的工程行业领域和外贸领域。这个电器行业有很多的都已经开始恢复到正常的运转和工作的水准,当然还是需要劳动力和人才。
那个时候应该是会裁,但是现在应该是会补充这种相关的就业机会。










我看类似的一些大的企业和单位,包括相关的这种行业都在招聘。没有看到说不要相关的人才或者是说现在这方面就业压力还很大的情况。
jsznet 发表于 2023-8-24 02:57:5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关注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微信公众号,带你关注更多企业长期价值

一则裁员传闻,将白电巨头美的送上热搜。
在脉脉平台上,有用户发帖称“美的裁员50%,有的事业部全部裁掉”,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面对愈演愈烈的舆论危机,美的作出公开回应,承认将“有序收缩非核心业务、暂缓非经营性投资”,但否认50%的裁员比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早在爆出裁员传闻之前,美的的内忧外患已显露无疑:对内,利润增速明显下滑、海外市场开拓不顺利、成本压力巨大;对外,疫情持续施压零售业、供应链面临挑战……
当然,上游成本上升、家电市场整体萎缩不止影响美的,格力、海尔智家这两大巨头也都有自己的烦恼。
刚刚过去的一季度,就是家电行业名副其实的寒冬:彩电、空调、冰箱(含冰柜)、洗衣机(含干衣机)四大品类零售销售额同比下降14%,传统厨电产品销售额同比下滑7%,C端消费市场的疲态尤为明显。
此情此景之下,白电厂商想摆脱增长焦虑必须要双管齐下:一边积极开拓B端商用市场寻找新增量,一边通过技术升级突破C端的天花板。
这两条路都不好走,但美的们都不得不走。


(图片来自UNsplash)
美的身陷暴风眼:裁员50%是假,亟需转型是真

最近两天,脉脉、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美的裁员的传闻愈演愈烈。在脉脉的内部人士爆料中,“美的裁员50%,有的事业部全部裁掉”等帖子令人触目惊心。
按照财报上披露的数据,美的当前员工总数超过16.5万,若传闻属实,那就是有8万多打工人面临失业危机。
眼看舆论濒临失控,美的官方终于发布了一份声明,也证实了两件事:的确有人员调整但比例绝没有网传的那么夸张,受各种因素影响美的甚至整个家电行业都来到了困难时期
“今年,鉴于对内外部环境的判断,公司有序收缩非核心业务,暂缓非经营性投资,多措并举,进一步夯实增长潜力,提高经营业绩。”
从知情人士的爆料和媒体挖到的信息来看,美的的调整集中在非核心业务,ToC业务是重灾区,目前仅保留核心家电业务,过去几年大力发展的母婴、宠物电器等新业务将被优化。至于B端业务,虽然调整没有那么大,但非核心品类的开发也都被按下终止键。
作为白电行业老大哥的美的,怎么突然就走到这一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价值研究所认为,美的的内忧外患其实早已显露无疑:对内,利润增速明显下滑、海外市场开拓不顺利、成本压力巨大;对外,疫情持续施压零售业、C端市场明显萎缩、供应链面临挑战……
在危机爆发之前着手自救,美的也有自己的无奈。
最新财报显示,美的2021财年营收3412.33亿,同比增长20.06%,较2020年的2.27%取得很大进步。对比历史数据,这是美的年度营收首次突破3000亿大关,自然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里程碑。
从营收结构来看,智能家居事业群依然充当单核角色,全年实现营收2349亿元,同比增长13%,工业技术事业群、楼宇科技事业群、机器人与自动化事业群和数字化创新业务的营收也全部实现同比正增长。
在具体家电品类上,空调是绝对的扛把子,当期暖空调收入1418.79亿元,营收占比41.58%;电风扇、微波炉等大单品的市场占有率也名列前茅,贡献了稳定的收入。
然而,利润增速大幅下滑还是揭示了美的的困境。数据显示,上一财年美的归母净利润285.74亿,同比增幅为4.96%;今年一季度,这两个数字分别为71.78亿和10.97%。
纵向对比就可以发现,美的的退步非常明显:2019和2020财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了19.68%和12.44%。上一财年,美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2.48%和8.5%,前者是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后者则是2015年以来的低谷——换句话说,美的的赚钱能力基本上相当于一夜回到十年前。


甚至和老对手格力进行横向对比,美的也落于下风。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格力的净利润率分别为15.18%、13.31%、12.53%、13.25%和12.15%,全都超过美的。虽然疫情爆发后格力的毛利率在不断下滑,但上一财年依然保持在24.28%的较高水平,压过美的一头。
美的之所以增收不增利,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巨大的成本压力。
国金证券的最新统计显示,截止今年3月份,钢、铝、铜现货价分别较疫情爆发前暴涨86%、116%和40%。与此同时,海运物流成本也在飞涨,家电企业早已不堪重负。
当然,上游成本上升不止影响美的,这是整个行业的共同难题。
周一,港股家电股全线走低,海尔智家、创维集团跌近4%。没有人说得准,美的的裁员传闻、家电行业的寒冬是否已经让资本市场闻风而遁。但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在市场大环境持续萎缩的情况下,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
美的、格力、海尔等巨头也好,更多中腰部厂商也罢,都需要积极自救。
白电三巨头,各有各的愁

因为春节假期的存在,一季度向来是零售业旺季,家电行业自然也不例外。但在疫情抬头、全球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今年一季度却是家电行业名副其实的寒冬。
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国内传统大家电零售市场持续承压,且出口贸易也因疫情等因素而出现下滑。其中,彩电、空调、冰箱(含冰柜)、洗衣机(含干衣机)四大品类零售销售额总计为874亿元,同比下降14%。而且除了干衣机销量因季节因素出现一定增长之外,其余品类的销售额降幅都在两位数以上。
将统计范围扩大,即便是在三巨头十分看重的厨电、小家电市场,颓势也显露无疑。同样来自奥维云网的报告显示,一季度国内传统厨电产品销售额仅为96.2亿元,同比下滑7%,消毒柜单品销售额更是同比大跌17.6%至8.2亿。
大环境衰退的背后,身处行业金字塔顶端的美的、格力和海尔三巨头,有一些烦恼是相似的——比如上游原材料成本;但仔细看下来,它们还有各自的问题。
格力的问题,价值研究所在此前的报道《格力年收1900亿,为何董明珠还是不满意?》中已经分析过:营收增速大幅下滑,且过于依赖空调业务。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格力实现收入352.6亿元,同比增速仅为6.24%,空调业务的营收占比仍然保持在70%左右。更需要引起警惕的是,上一财年格力空调业务营收增速仅为11.73%,在三巨头中处于垫底位置——与之对比,美的和海尔的空调业务营收同比增速都在20%以上。
至于最近一直保持低调的海尔智家,最大的问题不是在于原材料成本,反倒是营运支出。
和已经出现很大退步的美的、格力相比,海尔利润端的表现更是差强人意。过去一年,海尔智家的净利润率一直徘徊在6%左右,过高的运营成本对利润空间形成挤压。其中,营销成本过高是最突出的问题。
根据财报数据,2021财年海尔智家销售费用率高达16.1%——对比之下,美的自2019年之后就一直控制在个位数。
市场大环境恶化,美的通过裁员、砍掉边缘业务控制支出也实属正常。不过价值研究所认为,从长远来看节流终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来源仍是第一要务。
当然,白电三巨头一直在寻找营收突破口、开拓新战线。
以美的为例,过去一个季度已经作出了许多尝试,加码B端业务、孵化全新子品牌。
5月18日,就在闹出裁员传闻前几天,美的正式推出了适老化加剧品牌“美颐享”,定位为高科技适老家居,首批产品包括热水器、智慧环浴坐式淋浴器、智能药盒饮水机三款。根据美的的官方介绍,“美颐享”品牌带有很强的科技属性,将通过AI等形式连接银发一族和子女,提升智能体验。
可以看出,美的已经将转型升级提上日程。
事实上,国内家电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来到成熟期,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尤其是C端消费市场,存量竞争已经非常激烈。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我国冰箱、洗衣机保有量已经接近“一户一机”的水平,过去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11%和1.59%,渗透率已然触顶。前面提到的海尔营销费用高企、美的和格力利润承压等问题,或多或少都和C端零售市场出现增长瓶颈,厂商被迫让利消费者有一定关系。
面对这样的情况,价值研究所认为,白电厂商想摆脱增长焦虑必须要双管齐下:一边积极开拓B端商用市场寻找新增量,一边通过技术升级突破C端的天花板。
这两条路都不好走,但美的、格力们不得不走。
家电市场的未来:智能化&B端市场

事实上,产品转向智能化,目标客户群对准B端,确实也是美的转型的两条主线。
一方面,早在2020年底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之后,美的就显示了进攻B端的野心。去年年底,美的机电再次进行调整,更名为美的工业技术,加码B端业务。
而在最新一份财报中,几个ToB事业群的目标也浮出水面:工业技术事业群目标五年内冲击千亿营收,楼宇科技和数字化创新业务计划在房地产、工农商建等传统市场不断开拓客源以期站稳脚跟,库卡则要尝试在中国市场进行扩张。
另一方面,美的过去两年通过收购、孵化子品牌等方式扩充产品矩阵,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其中的代表有COLMO、小天鹅、华凌、布谷等。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动态是,美的在研发方面取得的突破。2021年,美的自研MCU控制芯片成功进入量产阶段,全年产量达到近千万颗。掌握核心芯片技术,是格兰仕、康佳、海信等巨头过去几年一直在追求的目标,美的如今则已经迎头赶上。
在价值研究所看来,拥有自研芯片意味着美的在研发上可以掌握更大的自主权,产品的智能化升级也有更多尝试空间。虽然美的的MCU芯片还只是入门级别,但能冲破量产关已经实属不易。
同样走向智能化的,还有海尔智家。
不过和美的现阶段侧重于B端市场不一样,海尔更愿意在C端做文章。
2020年推出首个场景化品牌三翼鸟,拉响了海尔智家进军高端智能家居市场的集结号。另一个高端品牌卡萨帝过去一年业绩增长明显,前三季度平均营收增速达到57%。其中,海尔主打的全屋智能家居模式,更是有望成为家电行业未来潮流。
当然,随着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竞争也会变得更加激烈——在传统家电厂商之外,更多的互联网玩家也想进来分一杯羹。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的数据,过去一年全屋智能家居行业融资数量、金额都有大幅增长。2021年全年,全屋智能家居行业投融资事件数基本和2020、2019年两年的总和相当。
去年4月份,华为发布了最低售价99999的全屋智能家居产品,其“1+2+N”的生态战略也正式浮出水面。华为消费者BG首席战略官邵洋更是在发布会上定下了目标:5年销售500万套,做空间智能化的领导者。
新对手蠢蠢欲动,家电巨头自然要积极备战。
去年年初,美的进行了一次全新品牌升级,提出了“智慧生活可以更美的”的新口号,并将旗下门店全部进行升级改造,打造美的智慧家线下体验店。
要知道,在此之前“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这句口号已经沿用了20多年,代表着美的无比辉煌的过往。抛弃用了20年的口号,提出全新的智能理念,足以证明其转型的决心。
各路玩家摩拳擦掌,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家电行业将迎来一场全新的智能大战。
写在最后

在美的因为裁员传闻被推向舆论暴风眼的同时,格力以另一种方式吸引了公众的目光。
5月20日晚间,格力发布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股票规模不超过9472.8万股,占当前总股本的1.6%,按照前一日收盘价换算涉及资金约15.5亿。
根据格力的公告,参与此次持股计划的员工不超过1.2万人,其中97%为中基层员工,且对公司整体业绩和中长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中层干部和核心员工有优先认购权。
在官方公告中,格力也对员工的奉献作出了肯定:
“公司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离不开员工的辛勤付出,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意在进一步完善股东与经营管理层、中层干部及核心员工之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
乍一看,一个裁员、一个发钱,再联想到此前董明珠在直播中承诺格力绝不会裁员的新闻,美的和格力仿佛走在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上。
但通过上文的分析,相信大家也都能看到,这几个巨头都不是一帆风顺,也都有自己的麻烦需要解决。格力的做法,更多是在稳定军心,为日后的硬仗做准备。
美的这边,作为掌舵人的方洪波自然也很清楚,当下是转型的关键时刻,也是艰难时期。
在网上流传的一份内部邮件中,方洪波就一边对员工表示愧疚,一边还在不断鼓舞士气:
“越是艰难,越要往前,坚定生长的信心不会动摇。希望每一位美的人都能以确定的自我,应对不确定的未来。”
节流第一步已经迈出,接下来就要看美的的开源计划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了。

欢迎关注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微信公众号,带你关注更多企业长期价值
tylz2008 发表于 2023-8-24 02:58:1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01

在前几期的单仁行,我们说看一个行业的状况和前景,要去关注头部公司的变化。

就在前几天,中国家电行业的龙头,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跟券商机构交流会的内容,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尽管美的在2021年营收首次突破3000亿,达到了3412.33亿,归母净利润285.74亿的成绩。

但美的集团高管认为,未来三年将会是前所未有的寒冬,形势比之前还要艰难,美的给2022年定的目标是“收入合理,恢复盈利”。

随后这几天,美的要大规模裁员50%的消息也在网上盛传。

为了求证这些消息的真伪,同时,也是了解美的对于未来行业的判断和决策依据。

我们特地参加了上周五在美的总部举办的年度股东大会,向方洪波董事长及管理层提问,了解他们的看法。




02

第一,美的为什么会认为未来3年是行业寒冬,形势比现在要更艰难?

方洪波董事长认为不同的公司在不同的阶段,对于市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就美的自己来说,过去一直在市场中进行竞争,经历了多个市场周期,高峰和低谷都经历过,管理层对于危机感、紧迫感更加强烈,认为美的会经历比疫情更艰难的处境。

当然,这份处境并不是说寒冬的企业都会死掉,而是增长没有过去那么高了。

这里面除开中国人口结构、疫情所带来的原材料涨价、运输困难之外,更在于美的最重要的核心业务,家电是与房地产直接相关的。

现在大部分用户对于家电的需求是存量购买,也就是说我现在用的家电坏了,需要翻新了,我才会去买,这中间是有着很长的使用期;




而企业所需要的增量购买是与房地产挂钩的,也就是我换了一套房子,我才会配上一整套新家电。

房地产对家电的影响一般会滞后8-12个月,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遇到了断崖式的下跌,一时半会也难以恢复过去火热的状况,这就给美的的预期敲响了不确定的警钟。

在这种情况下,美的才会在丰年的时候居安思危,对市场超前预期,让自己业务更健康,组织更结实。

对我们企业来说,影响企业营收的直接原因,一方面在于企业发现机会,并且能匹配机会的能力,另一方面,在于应对市场变化做出的战略和组织调整。

过去我们抓住了机遇,很多其实是运气好、政策好,登上了时代高速发展的列车。

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机会在某一天也会变成灾难,这就要看企业在困境中的韧性,从机会成长到摆脱只依赖机会,实现企业在组织和战略上的系统成长。

这也有点像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所说的“day one”理论,每一天都是创业的第一天,保持day one的状态,对市场永远敏感。




03

第二、美的做出了哪些调整,是不是真的要裁员50%?

方洪波说美的要裁员50%,完全是媒体无中生有的事。




我翻看美的财报,美的在2021年员工总数新增1万多人,确实也无法证明美的要一下子裁员50%。

但方洪波也说到,美的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即使做好了充分准备,但很多东西是无法预料的,在这种谨慎的预期之下,公司会有序收缩非核心业务,暂缓非经营性投资。

所以,美的到底会不会裁员,我想你应该能听明白。

实际上,今天很多企业都已经在这么做了。

当然,美的做出的调整,我用一句话总结。

保持战略的一致性,同时根据外部环境有战略的敏捷性。




美的核心的C端业务,家电消费要向3个方面转型升级。

第一是加强海外销售,走高端化。

目前美的40%的营收来自于海外,未来要进一步提升海外市场的占有率,这里也可以看出国内市场已经到了一个瓶颈阶段。

第二是向线上转型。

虽然在年报中,美的线上营收占比并不高,但我们向管理层询问后,美的CFO钟铮回答说,实际上美的把线上收入并到了内销中,海外市场和B端业务是放在线下收入的类别。

单纯从C端业务角度来说,美的在线上收入的占比要比其他同行都要高,达到了46%,线上业务的毛利和增长都在一个比较好的趋势中。

在线上业务的布局上,美的很早就开始了电商发展,在疫情下也更重视新渠道和新模式。

对于抖音、快手和小红书这些短视频直播的新兴渠道上,美的会进一步加大投放,完善产品布局,推动渠道核心店铺自营,特别是借助全网营销和电商平台的中转,打造企业DTC,也就是品牌直面消费者的能力,强化经营一致性与效率。

在美的总部,我们也看到了美的数字化转型的能力。

美的借助于数据把“以用户为中心”分成了4个步骤。




第一步是定位目标用户群,了解我们的用户是谁。

通过7个用户触点“咨询、购买、送货、安装、使用、清洗、维修”得到用户的原始数据,再进一步生成用户画像,平均每一个用户就有275个标签。

第二步是得到了标签后,通过4W1H模型,对用户需求逐步解析。

第一个Who,用户是谁?是宝妈、上班族、宿舍党、还是懒人;

第二个When,用户在什么时间接触和购买?比如美的用户的高峰期是在早上9点和晚上7-8点,那么这两个时间就是关键的营销节点。

第三个Where,用户是在什么地点,什么场景产生了需求?比如美的用户的大多数场景是在家里,其次就是办公室。

第四个What,用户购买产品的目的是什么?比如美的用户大多数是用来婴儿辅食、煲汤和煲粥,有了明确的数据,就能对后端产品研发提供支持。

最后一个How,用户如何使用我们的产品?

第三步是了解用户评价,以线上电商的差评率来量化产品和品牌的口碑,是不是我们真的做出了用户喜欢的产品。

第四步是用户共创,让用户选出自己喜欢的个性化方案。

在这一套方法论背后,是一整套完善的数字化系统。




美的利用大量的传感器和网上购物数据,实现了从购买到使用的在线化处理,不光能监控京东、淘宝的线上平台,还能监控物流情况。

这比向用户询问更为精准,因为很多时候,连用户都不知道自己使用了多久,未来还想要什么样的产品。

但是,精准的数据可以给出答案。

我想这也是美的可以突破3000亿营收的底色。

第三、坚决向B端业务转型。

美的把B端业务提到了与C端并重的位置上,把B端业务当成第二增长曲线。

美的在B端有4大核心业务布局,机器人及自动化、楼宇科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储能管理。

在4大核心业务之下,还有4小业务,代表医疗的万东医疗,数字化供应链的安得智联、企业软件的美云智数、智能前端的美智光电。

特别是对于新能源汽车,美的管理层认为汽车行业面临百年一遇的变革。




虽然自己干不了整车制造,但在汽车从燃油走到电动的机遇面前,美的也是干家电的,在三个方向上存在业务相关的机会:

与家电相似的热管理系统;与电机结合的动力总成;以及自动驾驶系统。

当然,B端业务的整体盈利和稳定性都会比C端业务更强,美的的想法也很好,但从目前形势来看,美的在B端上主要依靠收购,市场对于美的的认知也依然停留在C端。

在家电行业整体进入萎靡期间,美的在B端上的拓新也充满着不确定,很可能还需要更久的时间才能撑起大梁。

04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

第一、对企业来说,要能发现机会,也要有匹配机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市场变化快速做出调整,特别要居安思危,不要等到天的真下雨了,你才想起来要去找伞,收衣服。

在股东会上,我注意到方洪波提的最多的两个字叫“敏捷”,因为篇幅有限,我们下次抽空来聊一聊方洪波所说的敏捷是什么。

第二、未来市场充满着不确定,并且大概率是向不好的一面发展,要优先保证核心业务不受影响,收缩非核心业务,做专不做贪。

第三、保持业务向线上转型,懂得利用今天新渠道新模式直面消费者,特别是短视频直播构建的沟通场景,学会用数据进行决策,指导产品的优化方向。

第四、尽可能走入海外市场,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龙一品 发表于 2023-8-24 02:58:4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新下,写着篇回答并不是为了黑而黑。而是阐述本人视角所看见的一些东西。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情况,有些朋友在北滘那边也过得很开心很安逸。有些人收到offer私信问我那边的情况,我只能说,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一些问题,只是看自己权衡利弊后能不能接受罢了。
211本科,北滘总部已离职。
薪酬方面:
2018年入职,到2020年离职,工资没有涨过一分钱。第一年借口美的工龄没满一年没机会涨薪,第二年借口疫情没涨薪。当年作为小白,单纯的相信大公司薪酬体系完善,可以得到应得的。结果连续两年拿SA的员工都没涨过。
薪资倒挂极其严重。即使是同学历同学校同岗位同职级的两个人,待遇差的都会让你无法想象。这是招聘的坑,死劲压工资。
校招倒挂社招的,更是普遍现象。严重到什么程度呢?可能你工作了五年,还比不上人家校招生刚进来的薪资。作为资深员工,你还要培养薪资和福利待遇都比你还好的小白新人。你愿意吗?
还有一个比较匪夷所思的事情是,有些本公司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还比不上外包员工,这一点可能普通人也想不到吧。

绩效管理方面:
分为SABCD5等。但是一言堂严重。你的上司一个人掌握整个部门的绩效考核,遇到开明的领导还好,遇到那些人品不行的,可以没有理由给你个CD,且不接受反驳,申诉一般没啥用。就也这助长了基层官僚主义,搞得一个民营企业官僚气息重。想要得到好绩效,要花大精力巴结你的直属领导。且每年都有CD强制分布,领导年底必须找个人背CD,领导要给哪些人CD,明眼人都懂。并且美的对CD绩效员工的惩罚太重。就算不把你优化掉,也是各种限制。一般来说,你背了C,基本三年以内升职加薪无望。各种培训,评优,你都没资格参与。
福利方面:
美的的福利比较可观,每年有大假休假。在编员工旅游补贴有5000(O类只有200)。每天还有中餐餐补。但是2020年的大假和旅游补贴也是特别迷。
社招和校招:
美的社招和校招的区别对待太严重。社招的貌似都是捡来的,校招的当亲身子女一样对待。各种政策和福利都倾斜给校招生。社招的培训一天上岗,校招培训一个月,社招的一来就是硬刚绩效,校招的一连保护三年,三年内不得给CD。社招的申请不到员工公寓,为了给校招生提供公寓,可以把住在里面的老员工赶出去。

内部阶层固化:
口口声声宣传要搞互联网化,要转型。内部掌权的人差不多都是制造业熬过来的那一批老美的,互联网思维可不是靠说两句就行的,需要基因。
此外晋升体系苛刻。蛋糕就那么大,管理阶层又固化 ,官僚气息又重,明面上要开放式办公,不要叫某某总,实质上连停车场都要依据职级划分。
工作地方偏僻:
总部在顺德北滘,是一个满大街都说白话镇子,一条国道贯穿始终,路面被大货车压的坑坑洼洼,公共交通不是很便利,可能以后通地铁会有所改观。由于是当地支柱企业,当地同事占比也更多。如果从北上广深过来,基本上就是降维了。要花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但是房价嘛,各位自己权衡了。
第一浪 发表于 2023-8-24 02:59:3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私企,最忌讳离开谁都不行。
国企更不用说,是离开谁都行。
在一个没有独立工会的环境中,我国企业裁员很随便,企业随便就可以把员工开了,收入下降对个人权益损害很大。
但是对企业来说,负担转移就快。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