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乞丐的收入大概是什么水平?

[复制链接]
姓本无名 发表于 2023-8-23 22:45:0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讨论任何道德或者社会或者政治相关的问题,单纯地讨论一个乞丐大概能获得多少收入?在不同的地段呢?如商场前,地铁站,写字楼附近,等等。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tkv2373 发表于 2023-8-23 22:45:2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乞丐是这样的:
    穿得西装革履,甚至还喷了点香水,面前放了一个礼帽。一位女士往礼帽里放了一个欧元。
    乞丐用纯正的伦敦音说:“Thank you very much”(非常感谢!)
    女士微笑着回答:“it 's my pleasure”(不用客气)
    乞丐:“you are so beautiful”。(您太美了)
    女士:“Thank you,bye bye”。(谢谢,再见)
    —— 让人享受到的是优雅和温馨。
美国的乞丐是这样的:
    拿枪顶着你的脑袋,“Money, Money”(钱,钱)。你把钱包掏出来给他,他只把所有现金拿出来,把钱包还给你。别说是ID什么的,连信用卡他都不要,全还给你。要接中国人思维,信用卡虽然说要签字,但在美国随便怎么划几下其实也可以用,根本不会有障碍。但人家美国乞丐认为必须本人签字就是得本人签字,即使商家能接受人家也不会这么干。“Any more?”(还有吗?),“NO”(没有了)。然后乞丐从现金中拿出20美元找给你,让你打车回家。
    ——  让人享受的不仅是劫后余生的庆幸,而且还有丢了340美元居然还能像天上掉馅饼式地找回20美元的快感,最关键的ID什么的都没丢,并且还会觉得这乞丐怎么这么讲道理、有人性、讲人权。
中国的乞丐是这样的:
    不仅给您作揖,还口口声声“大哥,大姐,大爷,恭喜发财!”。钱不论多少,如果您给个1块、5块的,马上说“谢谢,谢谢!一看就知道您真是好人哪,菩萨保佑您”。如果您一下给个50,乞丐能跪地上给您磕个响头;如果您要是给个100的,他能不停地把人行道地砖都给磕破了。
    —— 让人享受的是施舍者的慈善和高贵。滴水之恩当涌泉以报,那想过没有涌泉之恩呢,还不得让人冲毁龙王庙了。别以为只有他人不可思议,中国人也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只是我们自己不觉得罢了。
印度的乞丐是这样的:
    一旦你多看一眼,他们就会立即跑过来,用手不断喂到嘴边。这是典型的印度乞丐要钱的动作。如果您给了10个卢比结果是什么?一是其他地方的乞丐一看这里有收获一拥而上全跑过来把手伸给你,二是收了10卢比的乞丐把钱放起来瞬间又把手伸向您。设想一下,如果您不忍心,一直不停地10卢比、10卢比地给一个乞丐结果是什么?他会永无止尽地重复收钱再把手伸给您的动作。如果继续设想一下,您把1万卢比都不停地全给一个乞丐,最后发现自己没钱了,想要回5个卢比给自己买一小块面包吃,您猜怎么着?他们瞬间全都撒腿跑掉了。
    —— 让人感受到的就是无止尽,而且一去无回被索取的发疯、崩溃。
    以上只是一个形象化的描述,其他地方乞丐很少了,但印度的乞丐现在真的还很多。
    对待印度的乞丐有这样几种处理方式:

  • 一是您根本就别去看他们,无论他们怎么向您示意,就当不存在一样——这需要“空无”的修练境界。
  • 二是一旦他们跑过来,您就立即坚决地表示“No, no, no”。—— 不能做的事情立即坚决拒绝。
  • 三是如果您愿意给他们几个卢比也可以,一旦给完后马上就斩钉截铁地说“Go, go, go.....”—— 底价给出后要立即让对方知道这就是最底价。
fredqiqi 发表于 2023-8-23 22:46:1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拍摄于深圳东门商业街
madein163 发表于 2023-8-23 22:46:5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晚饭,我在外面餐馆,自己一个人点了两个菜吃饭时,来了个乞丐,一直伸手要钱。
我就逗他,说我也是乞丐,这不刚收工,换了衣服出来吃饭。
他看了看我点的饭菜,说:看来你今天生意不怎么样!
dianl 发表于 2023-8-23 22:47:4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高有低。

我采访过乞丐,观察记录过。高的,1小时赚了230元,估计一天要千元以上,月入保底两万-三万。  我本科是学新闻的,大一的时候采访乞丐写了一篇稿子

当时的桑土公虽然文笔稚嫩得不行,但精神头儿足,满怀新闻理想,励志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如果可以,我还是想回去做一个到处偷偷采访写稿子、被卖切糕的追着打的傻逼学生


原文奉上,摆事实,致青春吧

————————————————————————————————

哈市“丐帮”众生相

                                          文:   大一时的桑土公


2012年4月24日,晚春的冰城微热无风,杨树和柳树开始抽出嫩枝,但乞讨者们还没脱掉过冬时的棉衣。

据哈尔滨市救助管理站统计,目前哈市职业乞讨者在150到170人之间。据悉,有些职业乞丐月薪可达万元以上。
20分钟收入75.5元,枕着人民币睡觉



   在索菲亚教堂西侧的过街天桥下,一个重度烧伤的中年男子躺在一个可移动的木质矮板床上,头枕一个黑色的旅行包,身披一件破旧的褐色大衣,大衣上铺着一大张米黄色苫布,上面缝着二尺见方的、红底白字的乞讨语,标题为“无奈的求助”,苫布顶上放着一个盛钱的铁罐。


   男子的面部被灼烧得只剩下焦黑和粉红,鼻孔外翻,嘴唇消失,眼皮外翻肿胀,双眼红肿粘连,双耳粘成一团。 坐在他旁边的中年妇女头戴白帽,表情木然,双手合在胸前向路人示意。

   旁边的小音箱连着嘴边的耳麦,音响播放着陈星的《流浪歌》,女子跟唱的同时不住诉说着身前丈夫的悲惨遭遇,并对前来施舍的路人报以“好人一生平安”之类的感谢语。

   人流密集的天桥旁边,男子“醒目”的外表吸引了大多数行人的注意。过往行人有的驻足观看,有的避之不及,更有人见到男子的惨状摇头咂舌,掏出零钱施舍。

   为验证“要饭的收入过万”这一传言的真假,记者站在乞讨者身后5米处,用20分钟的时间记录了二人乞讨所得的钱数以及施舍二人的行人总数:

15:50-16:00:   1元,1人; 2.5元,3人;3.5元,4人;4.5元,5人;5.5元,6人;6.5元,8人;7.5元,9人;8.5元,10人…13元,14人,24.5元,20人。

16:00-16:10:1元,1人;3元,2人;8元,3人;8.5元,4人;10.5元,5人;20.5元,6人;30元,7人;31.5元,8人…44.5元,12人,46.5元,14人;48元,16人,51元,18人。

根据记者记录,当天在15:50至16:10之间的20分钟内,有20+18共38位行人向这两位乞讨人员施舍了24.5+51=75.5元人民币。

期间,共有2位行人向铁罐中投放了十元面值的纸币,投放5元面值的有4人,其余均为面值一元或五角的纸币或硬币。

  4月24日为周二,记者的调查时间为下午4点钟左右,并不是哈市人流量最高峰的周末或者下班时间。 记者继续观察,一小时内,乞讨夫妇共收入230元整。假设这对乞丐夫妇每天只工作5小时,那么他们的日收入大约为1150元;月收入三万元以上,完全有“月入过万”的可能性。


“我是xx报的记者,请问咱们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记者上前采访这两位收入颇丰的乞讨者。

“没有。”中年女子冲着记者打量一番,一脸警戒。

“两位家是哪儿的?”记者试探着发问,对方虽不愿多说,但也没有直接驱逐记者。

“老家是山东菏泽的。” 出乎记者意料,答话的是躺在地上的中年男子。看来重度残疾的他神志清醒,也没丧失语言能力。

“老爷子今年多大岁数了?”
“56.”
“天天在这吗?”
“不的,没人撵就在这儿,撵就挪地儿。”仍是受伤男子回答记者。
“城管管得严吗?”
“咋不管,管。”对方回答得很简短。
“老爷子咋受的伤啊?”
“给人开车,罐子气儿爆炸了,烧的。”在回答记者的同时,中年妇女仍然唱着流浪歌,
没有中断乞讨。
“咱们找过社保部门吗?”记者追问道
“找什么部门,农村人不会。”
“老爷子这样住院了吗?”
“住不起”
“在这一天能挣多少钱?”
“要饭的能挣多少,十块二十块的。”
“那……” 记者看了看男子身前的乞讨铁罐。
“今天活好!” 女子没好气的回答。
“攒够钱了好看病吗?”
“攒够钱了就回家,你还有没有事啊?”女子对记者的提问已经有了抵触情绪。记者起身
离开,掏出5元零钱放入二人收钱的铁罐,女子并没有照例对记者说“好人一生平安”等祝福语。

据了解,哈尔滨到山东菏泽的卧铺车票售价为208元/人。按二人现在的收入速度,二人挣足回家路费大约需要(208x2)÷(75.5x3)=1.84小时。
二人身后的杂货摊小贩告诉记者:“他天天搁这儿躺着,早上有人推来,半夜有人再给他推回去,搁这儿躺得有一个多月了。”   

当被问及这两名行乞人员的收入状况时,小贩冲着二人努一努嘴:“可是不少。” “你看老头脑瓜底下那个黑包,装的都是钱。”

记者惊奇之下向乞讨男子处望去,果然,男子颈下旅行包的缝隙处露出几张一元纸币的边角。

        不光要钱,还要烟
4月24日,16:30,教化广场。



一位老年乞讨者赤着双脚,左肘拄地半躺在地上,身前放着一根一米多长的白色塑料棍,一个白色塑料要饭钵。

老者全身污秽,白色的棉衣被油污、泥土污染成了黄黑色,头发脏乱,面色紫红,胡茬满脸,一脸凄苦无奈。

  老丐身体并无残疾,也没有张口诉说自己的苦难经历,纯粹把年老凄惨作为自身乞讨的“资本”。

教化广场周围的人流量不小,但记者在老丐身后观察十分钟,只有4名行人向其塑料钵中投放了5.1元人民币(其中三张一元纸币,一枚一角硬币,两枚五角硬币,一枚一元硬币)。

直观来看,老者的收入微薄,不及那位枕着人民币睡觉的“同行”的五分之一,不过这名老丐在要钱的同时还向行人索要香烟

记者十分钟的观察过程中,老丐先后向7名路过的吸烟者索要香烟,其中有五人当即掏出香烟施舍。 老丐讨到香烟之后并不急于吸食,而是从上衣兜里掏出一盒“紫云”牌香烟,将讨来的烟整齐放入烟盒后继续乞讨。

“老爷子,要不要火?” 记者上前示意老丐。

“有火儿爷们儿!”老丐冲记者摆了摆手。记者给了老丐一元零钱,掏出相机给老丐拍照,对方显然不愿上镜:“别照我,爷们儿,别照我!”


  片刻之后,老丐站起身来,拿着讨饭钵来到了身旁不远的凉皮摊,慢慢跪倒在地:“好心人给拿口吃的吧……好人一生平安……大老板好人有好报……”  面对老者跪地讨食的惨状,凉皮摊摊主面无表情,丝毫不为所动。

片刻后,老者哀求无果,缓缓站起身,从衣兜里掏出7元零钱:

“来份凉皮儿。”


“辣椒正常?”


“正常。”

        流浪歌手:费力不讨好

4月24日,15:00,火车站前地下通道。

一位年轻男子抱着吉他站在通道的转弯处边弹边唱。

男子身材不高,偏瘦,留着用皮套束起来的长发,一身黑衣,脚下放着一顶黑色礼帽用来盛钱,唱的是粤语歌曲《我愿你知道》。

下午3点钟的地下通道行人不多,年轻男子三首歌唱完,并没有行人前来施舍。记者往男子的礼帽内投入两元纸币,男子向记者微笑点头,并没有停止演唱。

一首《海阔天空》唱完之后,男子把吉他扔在地上,走到对面卖零食和杂货的地摊后面,跟摊主并排坐在小木凳上,看来二人相识。摊主拿出两罐啤酒,一袋花生豆,二人聊了起来。

摊主:“累挺了?”

男子:“这点钟人太少不中花”(我也不知道是哪的方言)

摊主:“今挣多些啊?”

男子:“yi十几块”(这个“yi”不知道是“一”还是“二”的意思)

摊主:“待会儿就有人了”

男子持南方口音,摊主持东北口音,二人语速渐快,记者身在远处无法听清,只能确定这名流浪歌手当天(截止到下午4点)的收入为20块(或十几块)左右,年轻人卖力演唱得到的收入显然不及凭外貌博取同情心的老年乞讨者。

当记者上前欲为男子和摊主拍照时,遭到了二人的反对,随即照下了男子扔在地下的吉他。(吉他的图找不到了)
        “施主”的看法

“您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掏钱给乞丐?”面对记者提出的问题,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回答。

“从来不给。”哈尔滨市出租车司机老范告诉记者,“要饭的一个个都比我有钱,还指望他接济我呢。”  

  “随身有钢镚儿就掏出来,没有就拉倒了。”黑龙江大学法学院学生小刘说。

  “一般都掏点儿,真的假的就那么回事吧。”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教师杨某说。

  “你看那些残疾的,带孩子的,把腿別到脖子上的,都是丐帮的,你把钱给他了他转手给他们帮主了。黑河电视台工作人员胡某说。

  “什么残疾的啊,得病的啊我都能当没看见,就对那种可老可老了还在那要饭的老太太没有免疫力,一般有多少零钱都给了。”黑龙江大学新闻学院学生小邢对记者说,“看到那样的老太太就能想起我奶。”


2012年4月24日,晚春的冰城微热无风,杨树和柳树开始抽出嫩枝,乞讨者们还没脱掉过冬时的棉衣。


——————————————————————————————————


龙岗数据1 发表于 2023-8-23 22:48:4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这个答案特意出去乞讨了一下(有感动知乎请提名我),中国七八线城市商业区周末卖唱一下午,收入200元左右。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