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们,你们如何看待人身保险?

[复制链接]
weekeight 发表于 2023-8-23 22:40:0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的商业保险发展很快,甚至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但保险的意识是否真的人人都有,这是个问题。
全部回复3 显示全部楼层
扇公子 发表于 2023-8-23 22:40:5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辰洋作为一个标准的90后单身汪,发现身边的同龄人越来越有保险意识了,也有不少还在读研或者刚参加工作的小伙伴找辰洋咨询自己或者父母的保险问题。

1. 我们90后为啥越来越关注保险了呢?

<hr/>
我想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网络搜索,让我们了解到有保险这种东东。作为互联网大潮下出生的我们,从互联网上获得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其中也包括保险的概念、作用等等。

加上互联网巨头的推动,比如支付宝、微信上面的保险板块。其中,支付宝通过“相互宝”这样一个类似保险但不是保险的互助计划,吸引了大量用户。目前成员已经接近1亿了,多么恐怖的数字啊。

二是我们自身保险意识的觉醒。试想一下啊,我们为什么需要保险,不就是为了把可能发生的风险造成的巨大损失给转移出去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消除了自身对于风险的担忧,获得了更多的安全感,同时,需要支付一定的保费。而如果真的遇到疾病或者意外等不幸,那么,可以通过保险得到相应的“钱的补偿”。同时,目前的一些险种,如中高端医疗险、终身寿险,除了“钱”方面的补偿,还有了更多的功能性,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一些如更好医疗品质、更好的财富传承等愿望。

对我们年轻人来说,在奋斗的过程中,可能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父母。尤其是觉得父母含辛茹苦养育了我们这么多年,我们肯定想早点报答他们。怕就怕在事业刚起步或者还在学习深造的时候,自己发生了一些不好的意外或者生了严重的疾病。这些对于我们自身,对于我们父母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

三是身边一些保险业务员的宣传。在过去十几年里,对保险宣传力度最大的莫过于传统保险公司的保险代理人了。当然我也不是在说这种宣传完全不好,只是就我自己接触这些人的经历来看,很多保险代理人都缺乏基本的保险知识和对保险条款的理解,主要是以产品和销售作为导向。不过这也确实让我们被动地接触到了保险这个东西,并且让我们想要有一种更专业,更适合自身需求的保险购买方式。

那么说了这么三方面的原因,其实辰洋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自身保险意识的觉醒。而这种觉醒的根源是我们有很强的责任心,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父母。因为有了这种责任心,我们才害怕风险的发生,才会想通过保险来“未雨绸缪”。

所以面对前来咨询保险的90后小伙伴,我都想给他们一个大大的赞,因为他们都是有责任心的人。

2.那既然有了保险的意识,我们肯定会说,那就买呀。那么通过什么方式买呢?

<hr/>
无非就是这三种途径。

一种是自己自主投保。通过在网上搜索各种保险相关的东西来进行学习,同时,自己比较产品,最终挑选出来然后投保。

这其实是很多小伙伴的想法,这也是很自然的想法,我很理解。

不过首先,网上的信息繁多冗杂,真假难辨。我们真的能学到适合自己的挑选保险的方法吗?网上也是存在着一些误导的信息的。我们如果没有系统的保险知识,很容易被片面的信息误导,然后盲目买了这种信息所推荐的产品。

其次,保险种类很多,产品也很多。作为非专业人士,想要弄懂产品本身就是一件挺困难的事情。辰洋很早以前实习的时候,也做过保险产品对比的工作。不过产品之间,往往各有优劣,尤其是重疾险、医疗险这个领域,产品形态更是千姿百态,难以比较。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也不确定到底哪款产品适合当时leader的需求。因为每款产品都有它的一些亮点和缺点。我成为了保险经纪人之后,才明白,只有与客户沟通清楚了需求,才能针对他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而不是单纯根据产品对比表,追求所谓的“性价比”。

最后,保险产品背后有很多隐性的东西。就拿医疗险和重疾险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投保前进行健康情况如实告知的步骤。因为如果不如实告知,这款保险最终就是白买了,可能面临拒赔的后果。那么,我们真的懂如何进行如实告知吗?万一有健康告知里的异常应该怎么办才能买到保险呢?而协助大家进行如实告知,同时,在有健康异常的时候,利用专业优势给大家争取更好的核保结果,正是我作为保险经纪人的价值之一。

二是通过保险代理人进行投保。这个我在这篇文章中详细说明了找保险代理人投保的一些缺点。

我说保险经纪人,你说是啥,保险经纪人是啥?

当然,我一直认为,保险代理人里也是有专业的。不过,我们有多大几率能够遇到呢?

三就是通过保险经纪人进行投保。当然你会说保险经纪人里有没有不专业的呢?说实话我认为是有的。不过,由于我们本身是与客户签订的委托协议,法律上代表客户的立场,同时确实有多家公司的产品可供选择。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能为大家提供较好的投保建议。

我个人就是有一套完整的投保前和投保后的流程的,如下,这至少表明我绝对不是产品导向,也不是投保完成后就不管客户了(相反投保完成后才是服务的重点)。



投保完成前的流程里,我也一直强调需求分析这一步的重要性,因为这可以让我充分了解客户的信息,然后进行“量体裁衣”和“对症下药”,给客户最适合的保险方案。

3.最后,我个人通过这些天来的工作总结,想给大家这样一个建议。那就是趁年轻,早点投保,很有必要的。

<hr/>
有这样几个原因:

一是保费会更便宜啊。重疾险和医疗险以及寿险会更便宜,这和我们这个年龄发生重疾或者其他疾病的概率较低有关。

二是我们身体正处于最健康的时候。这里的健康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我们本来就青春年少,没得什么病,也就是本质意义上的健康;二层是我们还没怎么参加各种各样的体检,比如公司体检等等,也就是诊断意义上的健康。所以,其实讲过很多小伙伴在参加体检之前有了很强烈的保险意识。毕竟万一查出什么毛病,有可能保险都不好买了。

三是越早买就越早有保障。可以先结合自身收入,花少量的钱,解决了主要担忧。这样,我们就能安心地奋斗,追逐自己的理想,比如“一个亿小目标”之类的,哈哈哈。然后升职加薪了,自然也会给自己和父母更全面和更好的保障,比如百万医疗升级为中端医疗、更高的重疾保额和寿险保额,或者是年金理财等等。
freshfish 发表于 2023-8-23 22:41:0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
我想题主问的是商业人身保险吧?国内绝大部分人都对社会保险有较高的认可度。
我是一个90后,符合题主的询问。然后接下来的所有内容,仅代表我个人和商业保险的联系,不代表其他任何90后。
我是95年出生,01年至09年,我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就读于县城的镇中心小学和县城的城关中学。当时,学校会统一向学生收费购买学生平安保险(不是现在的平安报销公司的保险,而是专保学生的意外险)。费用再那九年间不断上涨,从20涨到了80,意外伤残保额也不断上涨至10万。当时并不觉得买这个有什么必要,不过既然学校强制(印象中是强制的),那爸妈就掏这笔钱。除了商业保险以外,那个时间段也是中国社会保险体系不断完善,覆盖人群不断增长的时期,我印象中是在2007还是2006年,我老家整个村子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保费还是村集体持有的在另一个镇的渔场的产出支付的。
然后我真正和保险(包括社保和商业保险)有接触则是在2008年上半年,某天我下了晚自习,骑自行车回家途中,在穿一个十字路口时,装上了闯红灯横着出现在我前面的小面包车,幸亏我骑自行车而不是什么速度更快的摩托车,否则我就不是鼻子被撞歪那么简单了。而且,那辆小面包车,逃逸了。。
在我艰难回到家之后,家里面把我送到了市里的三级医院治疗,虽然鼻中隔偏曲(好像是叫这个名儿,也就是鼻梁骨歪了)没有办法完全治好,但是我的鼻梁骨在外观上,已经看不出来歪斜,因为断裂鼻梁骨戳伤导致的慢性鼻窦炎,至今也没算治好,但是经过治疗已经不影响正常呼吸。然后代价是—将近1.2万的医疗费。当时社保也好,商保也罢,都没有什么垫付直付的说法,所以那1.2万掏出来,对于一个父母都是农民工的家庭而言,压力很大。但是,我出院从市里回到县城时,有两个人来接我和我的父母,分别是村支书和班主任,这两个人的几句话,让我们家压力不是那么大了—“发票存好,这能报销些回来。”
首先是村支书,带着我爸和医院的出院小结和发票,去了社保局,然后我在医院里用的消炎药点滴之类的玩意儿(所谓社保范围内),报销回来3千多块钱,一个多月后到我爸的存折里。之后是班主任带着我爸,拿着住院小结和发票分割单,去某家保险公司(名字不说了,是某家国企大公司,这家大公司在知乎平台的保险专业人士们看来似乎口碑不太好)在我们县的网点,10来天后,我爸存折多出7千元,按照我班主任的解释,其中2000左右是报销了社保范围内药物中社保没有报销的部分(很绕,我也是到了大学才明白这啥意思),另外5k是因为意外伤残保额为5万,我的情况是十级伤残(最低一级),所以给保额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到了最后,社保和商保,让我家只承担了治疗费用的零头!从那一刻起,我们家里人都不反感保险,哪怕到了高中,保险不强制缴纳了,我父母也会给我这笔钱做为保费,到了大学,一年100块的学平险,一年220的大学生社会医疗,我也都会交。

上面这个事情,是我第二次在网络平台上分享,上次分享这件事儿,是我大一时在学校的贴吧里,到现在已经5年了,中间我不怎么提起,原因很简单。是下面这个故事:
大一开学后,学校提醒我们要缴纳武汉市的大学生医保,在储蓄卡中存入相应额度等批扣即可。然后,有少部分同学在贴吧里表示,“有钱,聚餐或者去网吧不香吗?”(当时没这个句式,但是大致是这个意思)。我当时感觉很奇怪,我所就读的大学,由于其强势专业性质,正常的教学活动都有可能令学生在野外发生意外,而且在2014年,就有学生在体育社团活动中丧生,这部分同学何来的勇气?于是我便在贴吧上发了个帖子,分享了我初二时发生的那件事。然后就有人在我的帖子下说了一句话,那句话,让我不再提及保险,直至今天,那句话是——“你觉得买保险赔到钱是件好事,那我祝你天天出车祸,天天领保险金。
呵呵,我当时心里的感受,可以类比为是一个人饿了很久时,出现了块馒头,虽然确实比不上一直都有饭吃,但是总归有个东西填饱肚子,让这个人多活一段时间。这个人觉得那时候的馒头很香,然后突然窜出来一个人对饥饿中得到了馒头的人说:"你觉得快饿死时吃到的馒头香啊,那我祝你天天快饿死!"人心,呵呵,人心!(现在我看开了,有些人要是在我这个回答下面继续这么说,我也无所谓了,正好让我看看这个人均985的平台的人的素质是不是真的比百度贴吧高。)
再接下来和保险的关系,就要到大三时,因为专业的缘故,学习到《社会保障学》,除了介绍社保之外,也说明“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不过却没有详细讲。但是,这门课的老师,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保险学出身的副教授,在讲到这课时时,和我们介绍了一本书《迷失的盛宴》,建议我们有兴趣的话读一读,她还对我们说:“公共管理或者说行政管理学科,是不可能真的和商业保险没关系的,商业保险在国内由于某个纯外资保险公司发起的行动,骂声非常大。但是,其他任何一个专业都可以在这个方面无知,都可以贬低商业保险,唯独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出来的人不行!因为,要不是行政力量的不足,国内早就没有了商业保险!是行政的力量在支持80年代后商业保险的复兴,是行政的力量在纵容商业保险做出一系列恶心老百姓的事儿!
我一开始是不明白上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的,直到我在书中看到下面这些话:
1979年4月,国务院批转《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行长会议纪要》(以下简称“会议纪要”),摘掉了压在保险头顶的政治帽子,“逐步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会议纪要通过半年后,1979年11月19日至27日,在停办20年之后,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东拼西凑,共有130多人参加,其中就包括时任人保副总经理的宋国华(人保总经理由冯天顺担任)。宋国华是会议的主要发言人之一,但是他其实很踌躇。需要解决的问题很简单,只有一个,即说明“保险必不可少”。但是,这并不容易,因为当时的政经气氛尚未完全解冻。颇有策略地,宋国华为自己的发言戴上了红色的皮套。他引用《资本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失后,补偿损失的保险基金仍需继续存在”,以及《哥达纲领批判》中论述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公式,即应该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等,以此说明保险的必要性。
虽然恢复保险业务箭在弦上,但是“计划”的烙印明显。“为了使企业和社队发生意外损失时能及时得到补偿,而不影响财政支出,根据为生产服务、为群众服务和自愿的原则,通过试点,逐步恢复。” 恢复保险不是为保险的真意——分散风险,而是为了“不影响财政支出”。
(上述文字,节选自《迷失的盛宴》第一章)
表面上,中国商业保险名声差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各种拒赔案例,比如合同内容难以理解,比如拉人头的营销方式,比如xxxxx(太多了,列举不过来了),但是根本原因,可能就在于保险恢复的本意,不是它的真意吧!
————————————————————————
匿了,有机会对商业人身保险有更多接触,有更多感悟再更。
axlezt 发表于 2023-8-23 22:41:2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00后飘过,必须的理财方式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