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李敖为什么贬损鲁迅?两个理由,三个论据,事实证明是他不自量力

[复制链接]
墨香 发表于 2024-10-9 18:13:23|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唯有愚人方才会用尖酸刻薄去肆意贬低他人,真正的贤者和能者,或是直抒胸臆,或是一笑而过。
是非对错,自有来往之人评断一二。就好比李敖贬损鲁迅,纵然言语上如此犀利,亦占据后来者无法令往生者一吐为快的优势,一一铺开更是两个理由、三个论据,可事实证明,终归是李敖自不量力。

理由之一,李敖和胡适
李敖贬损鲁迅,很大的一个理由便是胡适。为何两个人的故事,会牵扯出第三个人,归其根源,便是李敖对于胡适的推崇。
胡适和鲁迅是同一时期的先进青年,他们相识于1918年,因新文化运动而结缘,最初时,二人心心相惜,都有过相似的留学经历,亦同怀一颗炙热的报国之心。
故二人很长一段时间内志同道合,保持着相同的信念,根据统计,1918年—1926年之间,胡适和鲁迅来往甚密,在那个车马很慢的岁月中,二人光是通信便有三十三封之多。
但或许“爱之深,责之切”,当新文化运动后,胡鲁二人就因理念、政见等问题产生分歧,最终导致决裂。一时的知己情深变成了后来的鲁迅痛批,胡适概不回应。拜读过鲁迅文章的人,不难发现1930年之后他的多篇文章中都对胡适进行了谩骂和讽刺。

反观胡适,他对于鲁迅的痛批并不介意,并且始终保持着对于鲁迅的肯定和赞赏之姿态。待鲁迅逝世之后,苏雪林对其进行了谩骂,亦是胡适为其辩护,捍卫了鲁迅的尊严和肯定了他的成就。
如此看来,胡适和鲁迅二人的关系,便是一段鲁迅单方面的“相爱相杀”,而胡适始终保持着君子之风。而这,亦成为了李敖贬损鲁迅的一个重要理由。
后胡适奔赴台湾,和李敖结识。当时的胡适功成名就,而李敖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少年。姚从吾将李敖介绍给了胡适,胡适并未看低于他,二人进行了一场十分愉悦的交谈。
之后,胡适更是对身处贫困中的李敖雪中送炭,借其一千元。

年轻时的李敖
或许便是这份恩情,或许是拜服在其崇高之下,胡适俨然成为李敖唯一佩服的人。他先后出版了一些关于胡适的书籍,并曾一度意图在北大出资树立胡适铜像,虽未遂,但不难看出这位时刻保持抨击姿态的李敖,对胡适是真正的推崇。
可想而知,言语犀利的李敖,如何能够忍受有人抨击他最尊崇的胡适先生,故当时公开讥讽胡适的鲁迅,自然是李敖抨击的重点人物。
而作为被波及的鲁迅,早已在1936年10月19日亡故,如何能够反驳1935年4月25日方才出生的李敖。李敖亦算是占据了时间上的优势,纯天然的便是在“欺负”鲁迅。
鲁迅对胡适的争锋相对,是因为时事政治,是因为远大报国理念,是因为观念冲突的无法调解,这样的大道之下,李敖对于鲁迅的抨击,却充满了个人主义色彩,未免微妙。
不谈其他,便是从身份上,李敖对鲁迅的抨击,便有种跃层“碰瓷”的味道,二人从未身处同一个思想和成就高度之上。

原因之二,白话文的攻城略地
李敖无疑是自负的,他曾直白且张狂的说过一句话: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些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
这样的狂狷之气,古往今来,亦是少有。他将自己看作中国白话文届的标杆人物,自认唯有自己方是最强者。也便是这份迷之自信,促成了李敖贬损鲁迅的第二个原因。
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乃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知名度,可谓响彻世界文坛,且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的《狂人日记》乃是中国现代第一部白话文小说,意义非凡。鲁迅珠玉在前,要想击溃这样的前人,后者应当付出如何巨大的努力。

一贯自命不凡的李敖自然是不服气的,他执拗的认为自身的白话文写作水平并不亚于鲁迅,甚至高于鲁迅,故其一生都在贬损鲁迅,以此抬高自我。
对于李敖而言,抨击鲁迅亦是为了成就自我,他不愿自己屈居人下,在白话文中,鲁迅便是公认的第一人,这样的情形,是李敖无法忍受的,此亦成为了李敖贬损鲁迅的第二个理由。
当然,此理由的立脚点并不稳固,鲁迅先生的影响力岂是一个李敖可以比拟的。鲁迅乃是一个大文豪,其作品之深意,纵然如莫言之流都自愧不如。
李敖呢,与其说是作家,倒不如说是一个时事批判家,此言并非否认其才华,但和鲁迅这般的里程碑式人物相比,确是李敖不自量力。

三论据的荒诞不羁
李敖贬损鲁迅,自然是需要寻找抨击点着重描绘的,这亦是为了验证自身观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而李敖的论据有如下三项:
1、鲁迅作品中没有长篇小说,谈不上所谓的文学家;
2、鲁迅杂文书写水准不够,内容中毫无可品之物,唯有煽动人心的空洞语言,一番过滤之后,尚且能够存留何物。
3、鲁迅学习的是文言文,但却写起了白话文,其自是别扭的。
三个论据一出,其余不说,乍一看便觉得可笑至极且荒诞不已。

鲁迅原先学医,但因悲痛于当时中国人的麻木不仁,便选择弃医从文,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语和文章唤醒愚昧麻木的国人。
当时的时代里,战火纷飞,人民生活在战乱的恐慌当中,温饱尚且挣扎,人们的精神世界,处在一种新旧交替之中。这般的思想环境和文化环境,以及如此动荡不安的生活环境,多数人都在疲于奔命,如何能够有现如今这般的安稳创作环境,此乃其一。
李敖讥讽鲁迅没有长篇作品傍身,却不知将他放置在这种环境中,是否还能够如此肆无忌惮的张狂与自得自满。

鲁迅是为救国救民方才选择写文章的,这样的初衷,已远高于李敖。亦是这份初衷,注定了其多数作品乃是振奋人心、针砭时事的杂文、短评。
动荡的环境亦注定了鲁迅没有足够的精力专注于长篇创作,纵然曾经有过长篇小说的创作计划,亦只能“胎死腹中”。
而李敖本人用数量来和质量划上等号的行为,实乃不雅至极。或许在许多人心中,不论从思想角度,亦或是文字功底之上,李敖的全部作品堆砌在一起,都不及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来的重要。
所谓的鲁迅杂文不好,试问今时今日,众人能够记住李敖的多少作品,又能脱口而出鲁迅的多少杂文。对比太鲜明,更加彰显了李敖的不自量力。
此处顺带一提,李敖纵然如何尊崇胡适,亦未能学其精髓之处。胡适对于鲁迅始终保持着客观公正的态度,他并不嫉妒鲁迅的成就,更不吝啬于对其的肯定和赞美。
而李敖,却选择用尖酸刻薄的言论诋毁鲁迅,贬低其形象。

李敖谈鲁迅的思想,用到了一个词语——贫乏,他断不承认鲁迅思想家的身份,这样的行径,着实值得一番深刻解析。
抛开这些,李敖说鲁迅文言文写白话文别扭,拿出一本本的鲁迅作品集,细细品读,再观李敖作品,高下立见。自取其辱,或许言之犹过,但已有几分意味。
李敖的狂,已然是登天入地了。但事实深刻的向世人证明了,李敖的不自量力。
纵然已逝者无法言说,但鲁迅的作品流传至今,并且被载入教科书中,自有其深意和价值,这是李敖如何都无可比拟的。纵然运用上再多看似冠冕堂皇的借口,李敖不如鲁迅一事实,都无可掩盖。

是非对错皆往矣
李敖的言论,某些方面和鲁迅是有相似之处的,皆有些许的尖锐之意。但这份尖锐之下的深意,无可比拟,而鲁迅先生身上的谦卑和敦厚,亦是狂人李敖没有拥有的。
作家之成就,从不是因作品多少决定的,量变引起质变的本质,是需要足够的文学功底、社会实践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李敖自诩白话文的第一人,这份狂傲自是无话可说,但无法认清现实的感慨,亦从未停止。
2018年3月18日,李敖病逝于台北,享年八十三岁。李敖的一生嬉笑怒骂,已成过往,但他的张狂,倒是令许多人印象深刻。

李敖死后,更有人戏称上帝想念被骂的滋味,故让李敖前去陪他,可见其毒舌之功力,得到了“认证”。
关于李敖和鲁迅的单方面恩怨,亦就此终结。他林林总总的讥讽之言也成过往,三个论据的力证之举,或许只能说服其自身。归根究底,一切皆是李敖的狂傲和私心在作祟。
李敖无法忍受鲁迅抨击自己尊崇的胡适,便以此回击。亦无法忍受自己在白话文上的成就永远无法逾越鲁迅,于是对其不满更深。
最终,两个理由、三个论据,原是为了证明鲁迅不如李敖,却被事实反击,力证了李敖的不自量力。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