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辱。
我第一次考研失败之后最大的感觉就是耻辱,而且是双重的。
第一重耻辱是考本校的研究生没考上。对此,我找的借口是,我是跨专业的,所以失败情有可原。随后,我发现许多人都是跨专业的,人家考上了。借口破灭。
考研尘埃落定之后,我麻木了好一阵子,然后赶紧找工作养活自己。如果本科毕业还不能养活自己,更是耻辱。
上班的过程中逐渐开始了更深层次的反思。反思的结果是更深层的耻辱。
我仔细回顾了第一次考研的历程。若说学习方法,我已经知道了许多,尤其是许多科学家的学习方法,让我佩服不已。比如费曼说,如果你不能把一个知识给别人讲明白,那你就没有理解。费曼甚至说,“凡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这在我看来是最高明的学习方法了。但是,所有我知道的学习方法,我并没有真正去运用。
我读书、做题目、做笔记,看似每天都在学习,都在为考试作着准备,其实大部分都是假的。
我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熟练,但是我却做着表面文章,只是表现出学习的样子。做样子给谁看呢?答案是残酷的,是给自己看的!
说来说去,我第一次考研始终生活在幻想中。幻想,不那么努力,不用踏踏实实的学习就能考上。
这种想法其实是一种耻辱。这要用很长的时间才能想明白,要足够残酷的打击才能直视。
想到这里,对于这次失败,我心服口服。
然而,我并没有因为发现了失败的原因,而立即决定再考一次。
因为,踏踏实实的学习是痛苦的,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每时每刻都要直面自己。只有我确信自己能够扛得住这种苦,才能下决定是否再考一次。否则,结果仍然会以大概率的失败而告终。
在电影《闻香识女人》里,阿尔帕西诺扮演的盲眼上校说过这样一句话: 如今我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我知道哪条路是对的,毫无疑问,我知道,但我从不去走,为什么?因为那太他妈的难了。 绝大多数人的悲剧都在这里——选择了容易但却是错误的道路。
后来,我发现,其实考研和工作的本质并没有任何差别。
我当时在北大出版社做编辑工作。作为一个新手,每天最多的工作就是校对文稿。书稿都是用很大的行距打印出来的一捆一捆的纸稿。校对文稿,有什么方法能够轻松高效的完成吗?并没有。必须逐字逐句的阅读。每一句都要动脑子,考察这句话是不是有问题:错别字、笔误、标点、语法、表达不当,等等。
我可以用很低的标准要求自己,一目十行的看稿子。其结果就是,我把工作量推卸给了同事和领导,然后反馈回来的是不一样的眼神。我也可以用很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一字一句的阅读考察,然后会跟同事和领导有更多的交流,同时,我也长了见识、长了本事,还看到了另外一种不一样的眼神。
不久之后我发现了同样的事情:企图用得过且过的标准,应付的态度,不愿下功夫的猥琐心态换得同事的尊重以及更好的职业前景是一种幻想。这种幻想本身就是耻辱。
回顾人生,无论是学习阶段还是工作场景,只要一个人想上进,就无法回避那些必要的痛苦,也回避不了。这就是人生的真相。
这其实是我们早已知道的人生真相。
只不过,在许许多多的时候,我们对此视而不见。我们不断的欺骗自己,不用那么努力、不用吃那些苦,也是可以的。其实,在这么想的时候,是心虚的。例如我的第一次考研。
比如,读书。一看内容那么多,总想着哪里是重点。以为抓住重点就行了。考试的时候,非“重点”的东西出来了,心也凉了。
比如,某些公式,理解起来很难,总想着记住会用就行了。但是,所有的公式,只要不会推导,就很难用的精通,不会推导,甚至很难理解。
比如,背单词。背过十几遍还没记住,总想着,有些单词未必会考,不必一个一个都记下来。
比如,做题目,觉得做个三五遍应该差不多了。其实,还差的很远。
比如,有时候忙活了一整天,感觉没什么收获,于是,给自己的借口是循序渐进中,量变引起质变。其实,没有质,量有什么意义呢,更何谈量变。
五分钟没学到东西,五十分钟也是学不到的。
一道题目不精通,意味着有可能所有的题目都不精通。因为,问题的实质是,你的心智处于“不精通”的状态,你没有要求自己付出与“精通”相匹配的努力。而精通与否,你自己心里是清楚的。
一天糊里糊涂的过去了,同理,两天、三天,以至于无数的日夜,都会稀里糊涂的度过。因为,你的心智处于“糊里糊涂”的状态。
这就是人生的本质。
只要你有所求,你就要当心自己的一举一动。
因为你的一举一动,都可以依此类推。
你写下的每一个符号,每一次演算,都是你的心智状态、思维质量、人生质地。
如果你的质地就是粗制乱遭、马马虎虎、稀里糊涂的状态,你怎能期望有好的结果呢?
所有这些,都构成了一种深深的耻辱感。
《礼记·中庸》说,“知耻近乎勇”。
知道羞耻、知道耻辱,已经是如实面对自己的巨大勇气了,但为什么却“近乎勇”呢?因为,这种知道,也是假的。
真正的知道,是行动,是效果。
而付诸行动是痛苦的,让行动见效是进一步的痛苦。
所以,通过行动见到效果才是真正的“勇”。
无论用什么办法,把单词记住了是勇敢。
无论重复多少次,把公式定理推导过程掌握了是勇敢。
无论做多少遍,把题目做熟练是勇敢。
无论画多少次,想多少次,在大脑中把知识的图像弄清晰鲜明,是勇敢。
没有侥幸,没有幻想,踏踏实实的做事情,是勇敢。
最后,人是活在恐惧中的。
不但恐惧工作不理想、考研考不上,每个人都恐惧自己一事无成。
但是,一个人又可以是勇猛的,不断消除恐惧的。
因为,一个人总是可以把眼下的一件一件微小的事情做成,最终由小成积累为大成。
最终,一个人的成败,就是在他身上,以此类推的数学归纳法的成败。
既然必要的痛苦躲不掉,
那么为何不用这必要的痛苦换来自己想要的人生呢?
我知道我要研究什么,我知道我为什么要考研。
于是,我踏踏实实的付出代价,踏踏实实的掌握所学的任何点滴,这些点滴积累起来的效果成了别人眼中的“奇迹”。
而真正的奇迹不在于考了几个第一,而在于不再欺骗自己。
不欺骗自己,身体是劳累的,大脑是辛苦的,而内心是轻松的,希望是与日俱增的。
无论做什么事情,欺骗自己就是深渊,就是灾难,反之,如实对待精诚所至即是捷径。
*********************************************************************
核聚:为了考研,我们能努力到什么程度?
核聚: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北大吗?如果可以,怎样做?
核聚:2017年青海省高考理科状元:“进步本”助我突破瓶颈
颠覆认知,圆梦清华
精神紧绷长期莫名焦虑之后,我就这么考上了北大
怎样才能从英语很糟糕的人变成英语很厉害的人?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