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 抖音是否正在毁掉中国部分的年轻人?

[复制链接]
xiaojin 发表于 2023-8-23 08:33:3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抖音是否正在毁掉中国部分的年轻人?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lwflove1999 发表于 2023-8-23 08:34:2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信息不发达,人家资本吃香喝辣,幼儿园打高尔夫,高奢衣服一穿一扔,整个房间都放包包,你根本不知道!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大家都想获取流量。有些有钱人,别的本事没有,就只能炫富,没想到大家都没见识过此等豪华生活,吸了一大波粉。
本来普通人的目标就是找个稳定工作,娶妻生子,有点小爱好,平平凡凡渡过去,这辈子也就这么完了。
这下好了,普通人已经知道了富家子弟的生活是多么遥不可及,再想想自己一天挣这几个屁钱,八辈子也赶不上人家养的一条狗!这不直接寄了?
还劳动什么啊?
就像一头驴子,你告诉它努力就能吃的上眼前的胡萝卜,它会努力的。但突然有人告诉他,有其他驴子一生下来就能吃上驴子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的美食,而且永远不需要工作,你甚至能让驴子看到它们奢靡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你觉得驴子还有心情在这拉磨吗?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光明

【转自一个网友的】

来蹭一下热度,大家也可以去看看孩子认真分享的其它文章。或许在生活中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明人不放暗屁:如果你长期脚痒,脚趾糜烂严重,经常起水泡脱皮反复不好,可以看看我的经历(已屏蔽垃圾智商税)明人不放暗屁:去痘印篇,标题简单粗暴,但内容受用!
xinzhyu 发表于 2023-8-23 08:35:0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说说最近很热门的柳如是。
一大批跟风的,我是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
柳如是(1618年~1664年),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1]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2]浙江嘉兴人[3][4]。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同称“秦淮八艳”。后嫁有“学贯天人”、“当代文章伯”之称的明朝大才子钱谦益为侧室。明末清初女诗人。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改名为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5][6]此外,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徐天啸曾评价“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
人家是被迫坠入风尘的,人家被铭记是因为才情和政治抱负,出淤泥而不染!需要宣传的是不染,不是把淤泥大肆宣扬。
ioty 发表于 2023-8-23 08:35:5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本来是不想再更的,今天有人私信我说我的case被盗了,还被用来拍抖音短视频了,这段时间评论区还有人给抖音洗白,我承认每个软件都有好的坏的一面但是最起码的准则和法律你要遵守吧,剽窃别人创意,私信也不回这就是抖音的监管机制呢么。不是跟你索要什么东西钱财最起码基本的礼仪道德你要懂吧??知乎私信一下有这难???我主动下载私信你已读不回???
再多说一句你剽窃能不能大改一点剽窃痕迹这么明显,只能说明你智商不够(所以抖音的流量掌握者都是什么样的人),所以抖音一直都再强调利益至上原则呢么???如果这样的软件这样的人掌握了流量那么国家人民会变成什么样子??
看来我说的不是预言,而是既定现实。
还有你家星巴克有肉松面包?????







以下原答案…………………………………………………
是的抖音不光毁了00后老人也给毁了
今天发生的真实的案例,
去糕点店买东西的时候一个奶奶70岁左右吧,气势汹汹的进来略带质问的语气,你们家肉松都是真肉松么?
店员略显无奈的回答是的真肉松,是鸡肉松
奶奶说,你们敢不敢用水泡一下看看他们是不是白色的的,这明明是棉花,我可怜的大孙子都吃的胃疼了,根本咬不动,你们这是谋财害命啊
这时候店长来了(一个青年男性)脾气略显急躁,请不要耽误我们做生意,你要是觉得是棉花拿去食品安全局,所有肉类过水都是白色的
老奶奶拿出了不知道从哪拿找到的的短视频看这就是网上的证据
我后来在网上查了下,真正的鸡肉松过水确实也是白色物体,而且上一个上传短视频的已经被拘留,但是网上到现在还没有对外有过详细的公布,而且我查了下鸡肉松加个极低,鸡肉一斤5-6块吧最普通的那种,但是棉花一斤30多,但凡是有常理的人都知道用棉花除非店家傻了
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抖音对外传输大量的碎片化信息有真有假有好有坏
真正让人害怕的是生活中有很多人没有基础辨识和思考能力,尤其是孩子和老人,特别容易被鼓动。我真的很害怕有一天孩子们甚至一部分成年人沦为别人手里的工具。

这个例子只是生活中某些片段的折影,生活中这样的事远不止如此,有时候我们不能以圣人的标准(睿智,聪慧,明事理,理性等)去要求每个人,毕竟对于某些人来说先入为主的观念很难被改变。所以我觉得应该对抖音类似的短视频审核更加严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加个关注再走呗。
he59195 发表于 2023-8-23 08:36:1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抖音频频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今天并不想谈论那些话题,而是想讲讲这些年来,抖音到底对我们做了哪些恶。
据QuestMobile统计,国内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规模较2019年末增长1700万,达到11.56亿



所以,这篇回答恐怕会得罪不少人,其中就有一些是刚刚刷完抖音的。
即使如此,笔者仍然要明确的指出:从对个体的价值上来讲,这完完全全就是一款垃圾APP,并且它对个体的危害程度,令其他软件望尘莫及
这里不想说抖音的内容质量普遍多么低劣,传播的价值观又是如何的扭曲这些老生常谈,而是想从更高级的角度诠释下,也就是以抖音为首的短视频平台们,是如何一步一步摧毁个体的意识形态,进行扭曲社会的。
笔者归纳出它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成瘾性

近几年短视频开始流行,并迅速取代文字,占据了信息媒体的最大份额,这其中就包括抖音的“横空出世”。
我也曾经沉迷过一段时间抖音:一个人待着很无聊,进了抖音个个都是人才,长得好看说话又好听,潜意识里发出这样的感慨——超喜欢刷抖音的感觉!
但是,这种感觉是真的快乐吗?于是我回顾了一下刷抖音看书带来的不同快感。



刷抖音给我的感觉更像“”,不刷的时候很难受,很焦虑,很无聊,一旦拿起来,这些症状就立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时间飞速流逝。在刷了几个小时抖音再放下手机后,大脑会处于一种疲惫中带着麻木,同时伴随着一些反胃的感觉。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不想分析抖音的成瘾机制,只想说我去查过毒品的“戒断反应”,虽然有些戒断毒品的反应在戒抖音时没有,戒抖音时的反应却在戒毒中占全了。
一个东西一旦成瘾,已经主要不是为了获得愉悦感,而是为了避免难受。

二、大脑碎片化

很多人以为抖音只是在占用我们的时间,或者扭曲我们的价值观,如果仅仅如此,那今天不会将抖音单拎出来批判。
还是拿自身经历来说,那段时间我沉迷刷抖音成了习惯后,某天想起来买的书还没看,开始重拾阅读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我几乎无法长时间保持专注,总是读一会就急不可耐的打开手机,瞅瞅微信,刷刷抖音,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开始以为只是短暂的不习惯,后来当我逼迫自己把手机扔到一边,准备认真阅读的时候,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我开始纳闷这个作者怎么搞的,一句话里头好几个逻辑连词,要翻来覆去看个好几遍才能明白他在说什么。作者为什么写这么多废话?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结论?



要知道,我是一个从小就养成了阅读习惯的人,即使工作以后怠惰了很多,每年仍会保底阅读30本书。且我看书很少是功利化的,纯粹是为了兴趣,即使看书会造成我耽误工作,还是照看不误。
因此,刷抖音成瘾的我得出了答案:一定是作者的问题!
为了消除我的慌乱,立马又从书架上拿了本读过很多遍的《影响力》开始看→嗯,舒服,哎,不对,书里的例子都在说一个事,反正也读过了,直接看后面结论吧→就这样翻着翻着,我又把《影响力》丢到一边,开始刷抖音,这样好像顺畅多了。
以前的我,读一本书再多遍,再读的时候也不会跳着看,因为我知道随着阅历的加深,每一遍都是全新的思考和收获,可现在为什么读不进去了呢?



大传播理论家马克尔·麦克卢汉有一句著名的警局:媒介即信息
什么意思呢?——是媒介,决定了信息的表现形式,而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信息本身。
文字媒体日渐衰落,短视频蒸蒸日上,这种转换从根本上不可逆转的改变了公共话语的内容和意义,因为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媒介不可能传达同样的思想。
随着文字媒体影响力的减退,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构成公共事务的领域都要改变其内容,并且用最适用于短视频的表达方式去重新定义。
看着上面两段话,是不是会有些懵逼,因为这是我从书本上抄下来的,只不过把里头的“电视”改成了“短视频”。
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什么晦涩难懂的书,它所表达的意思清晰、简洁、逻辑通顺并且一针见血。
然而,在现在的碎片化信息时代中,是没有这样说话的,这样说话没有人能听懂,这代表我们习惯了接受以抖音为主短视频的形式,久而久之我们就只能、也只愿意去轻松的接受以这种形式来传递的信息,除此之外的一切都嫌太啰嗦,也太复杂。


在抖音创作界有个说法“你必须在三秒之内抓住别人的兴趣,否则别人就会毫不犹豫的离开”。
这使我们的思维从能接受复杂的逻辑、条理的分析、动人的修辞,变成了只能接受动态画面和结论,抖音的视频紧张到不给你留下任何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在这种话语形态下,一切都在加速进行。
看完之后你的脑子里只能留下一盘散沙,以及一切没有任何论证的碎片化信息,从此之后,你就只愿意接受这种快放的人生了。
证据不胜枚举,比如我观察到,在这几年,加速看剧、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多了
我的天哪,为什么要加速看电影?你有那么那么着急吗?这么着急你完全可以不看啊!


如果在20年前,有人说我们需要一个加速看电影的功能,周围人不会认为他疯了吗?
抖音带给我们的恐怖,不仅是使得我们固有的思想碎片化了,而是驱使着我们只能接受碎片化的信息,所以应该叫“大脑碎片化”。

三、教育肤浅化

如果你以为抖音为首的短视频媒体,只能侵害本就不思进取的人,那就太天真了。

我19年成为一所985院校的研究生,具体哪个学校就不说了,上了一年课之后,我可以不带任何夸张的说:学校的教授以及他们的课堂教学,使我感到“恶心”。
首先要声明的是,真的不是我水平不够,豆瓣8分以上的社科类书,有极大比例是外国知名院校的教授所写,占了我阅读的大头。这类书中,虽然质量也参差不齐,但起码没有让我感到“浅薄”的。
这么一对比,现在的很多学院派,简直太匪夷所思。当然,大部分的人对信息没有甄别能力,或者上班上久了,天天对着更浅薄的领导,于是觉得教授们相对还可以接受,而对我这种在审美上抱有执念的人来说,实在是难以接受。
究其原因,一部分是中国学术圈的固有顽疾,这点在我大学时就体会的比较深刻了,但最近几年不仅没有好转,而是每况愈下的原因里,抖音势必难辞其咎。




别觉得这太玄幻,关于短视频媒体如何影响教育的这一观点,早在1985年,尼尔·波兹曼的在他的巨著《娱乐至死》中,已经作了非常清晰的预言,我在此搬运一部分——
电视提出了三条戒律并由此形成了教育的哲学:
1. 你不能有前提条件
每一个电视节目都应该是完整独立的,观众在观看节目的时候不需要具备其他知识。我们不能说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也不能强调知识的积累需要一定的基础。电视学习者应该可以自由地选择何时开始学习而不会受到歧视。因此,你从来没有看见或听见哪个电视节目开头的时候会警告观众:如果你没有看过前面的节目,你就无法看懂眼前这个节目。电视是不分等级的课程,它不会在任何时候因为任何原因拒绝观众。换句话说,电视通过摒弃教育中的顺序和连贯性而彻底否定了它们和思想之间存在任何关系。
2. 你不能令人困惑
在电视教学中,让观众心生困惑就意味着低收视率。遇到难题的学习者必然要转向其他频道。这就要求电视节目中不能有任何需要记忆、学习、运用甚至忍受的东西,也就是说,任何信息、故事或观点都要以最易懂的方式出现,因为对于电视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者的满意程度,而不是学习者的成长。
3. 你应像躲避瘟神一样避开阐述
在电视教学的所有敌人中,包括连续性和让人困惑的难题,没有哪一个比阐述更可怕。争论、假设、讨论、说理、辩驳或其他任何用于演说的传统方法,都会让电视变成广播,或者更糟糕,变成三流的印刷材料。所以,电视教学常常采用讲故事的形式,通过动感的图像伴以音乐来进行。这也是《星际迷航》《宇宙》《芝麻街》和各种电视广告的特点,如果没有可视性和戏剧背景,任何电视教学都不可能实现。



如果要给这样一种没有前提条件、没有难题、没有阐述的教育取一个合适的名字,那么这个名字只能是“娱乐”。
可能你看到这里会纳闷,怎么从电视联系到教育的?
那就要参考上一条,短视频改变了我们思维的方式,导致我们只能、也只愿意去被动的接受碎片化知识。由于课堂上的教师,也渐渐被以短视频为首的碎片化信息所洗脑,学生作为网络一代,更是乐意接受这些碎片化信息,所以,教学的内容潜移默化的也变得支离破碎起来,通常都是充斥着观点的堆砌以及老师自己脑补的推理过程。
在我们的课堂上,每次如果睡着了再醒来,老师在讲什么还是完全听得懂,甚至让个平平无奇的初中生过来听,他在理解方面也不会产生任何困惑。因为压根不需要什么理解,只是一条一条的碎片化信息,而其表述的深刻性与准确性,远不及被网民批为“浅薄且无知”的百度百科。
既然如此,那我辛苦考试,花钱上课,到最后是不是只有一张毕业证的作用?
尼尔·波兹曼所处的是电视媒体兴起的时代,他非常有预见性的指出电视媒体未来将会如何一步一步的腐蚀掉人类社会。



然而在我看来,电视媒体对人的侵害,还不足短视频的十分之一,在没有手机的年代,大家起码愿意读一些报纸、杂志、书籍,现在呢?我去坐地铁时,地铁上的所有人,请注意是所有人,都在刷抖音。
我敢肯定地说,我们985院校的老师,给研究生带课的教授,上课讲的很多知识就是从抖音、今日头条、朋友圈看来的,并没有加以验证就直接讲给我们,先抛开碎片化的特征不谈,内容上竟然也是错误百出的。
比如笔者上了一年课,遇到过三个号称喜欢读《庄子》的教授,令我震怒的是,居然没有一个人,曾在一次课堂上,正确的引用过《庄子》原文,总计引用过十几次,正确率为0。有时还直接把意思搞反,再用那个搞反的意思去解释他拍脑门得出的理论,让我这个读过二十多遍《庄子》的人大跌眼镜,以为我不是在上课,而是在听小区的大爷吹牛逼。
我对社会科学虽钻研不深,但也算涉猎较广。每当他们提到一个跟我记忆有所冲突的理论时,我就立马用阅读软件去查,结果十有八九都是老师错了。如果在我熟悉的领域,他们犯的错是如此的离谱,又如此的常见,那么是不是可以合理的推测,从概率学上来说,在我不熟悉的领域,他们的错误也不曾少犯呢?



我也知道,这绝不是个例,现在读这篇文章的朋友里,如果有还保持着阅读习惯的学生,想必会为笔者上面的这段话拍手称快。
当看到他们所传授的知识,很可能就是来自于抖音、今日头条、以及朋友圈各种垃圾信息的时候,我坐在教室里,又怎能不感到“恶心”呢?
我知道,可能是上的学校不够好,毕竟以知乎标准,清华一本,北大二本,浙大要算三本了,如果上清华北大,这种情况就基本不存在了。然而985学校只占全国高校5%都不到,也就是说起码有95%的学校的教育水平,恐怕比我们还要不堪。
况且这还是研究生的课堂,如果是高中、初中、小学呢?你愿意让一个接受抖音价值观洗脑的老师去教育你的孩子吗?
如果连教育的根也烂掉了,用一句绝望的话说就是:
这个世界不会再好了。




以上三点危害还只是沧海一粟,实际上不止以抖音为首的短视频,任何热衷于传播碎片化信息的媒体都难辞其咎。当然,毕竟是市场选择,他们的用户也不清白。
甚至在网络时代,众生有罪,你我皆同谋,本来这篇文章应该通过完整的逻辑链条,充足的证据,严密的推理,来得出完整的结论,但很多时候,只说了短短几句,就草草结束了诠释,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写长,别人早都关了,即使现在这个缩水版,能看到最后的人恐怕也寥寥无几,说不定早都刷抖音去了。
所以笔者也故意删减了很多内容,也成了作恶者之一,并且说了半天,还是没给解决方案。
究其原因,笔者压根就不奢望改变社会,这个目标太大、太空,抖音已经占领了社会,别说我一个人,就算一万个我,也是“蜉蝣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对于整个时代的潮流来说,我根本改变不了什么,所以这个事目前是无解的。
那为什么还要批判呢?
因为我们改变不了社会,起码还可以改变自己,要对抗流行的世俗价值观,我们就必须建立起一个比它更好的价值观来,从拒绝碎片化知识的侵蚀,拒绝短暂欢愉,锻炼延迟满足做起,这需要长期的努力。
在美剧《美丽新世界》里,人们被安排的只要一有痛苦的迹象,就会吞一种名叫“嗦麻”(可以理解为大麻含片)的透明药丸,从而情绪立马转为开心,所以那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痛苦,也没有任何思想。里面我最喜欢的一个场景是,剧中有叛逆思想的女主,在感受到情绪低落后拒绝尝试吞“嗦麻”,一开始她很痛苦,但在忍过去之后,感受到了悲伤是什么,忧愁是什么,恨是什么,也就能感受到了比从前更大的快乐,更广的幸福,以及更有张力的爱。她从之前扁平的工具人,进化出了光辉的人性。



尼采告诉我们,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生活的苦闷其实是人生的常态,我们本来需要依靠自己的精神意志去与之对抗,并在这个对抗过程中收获人生真谛。而抖音,正是那颗横空出世的“嗦麻”,它告诉我们,别活的那么累,来吧,只需要吞一片,你就能忘掉痛苦,忘掉自己本来是为什么而活的。
我们就是会不断悲痛,再在悲痛中踽踽前行的人类而已,为何要丢弃悲伤,丢弃痛苦,丢弃人生的张力,去过爱因斯坦所谓的“被圈养的生活”?我希望从现在开始,起码有一部分人,可以拒绝“嗦麻”,拒绝即时的欢愉,起初会有强烈的戒断反应,会痛苦、迷茫、无聊,但它是好的,是天然的,是自由的,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情感,我们应该去拥抱,而不是去逃避它,最终你总会找到出路,那才是属于你自己的,而不是「被定义」的人生。
如果看到这里,你觉得抖音也带来了好处。那我想说的是,判定一件东西的优劣,并不是看它有没有好处,而是看好处和坏处的对比,不知道你们怎么想,反正在我这里,这个东西是绝对弊大于利的,因为它充满着邪恶的气息。
邪恶?至于吗?
至于。
《圣经》里列过人类的七宗罪,分别为: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
现在打开抖音,刷一下视频,看看哪条视频不占七宗罪中的一项或多项。
找不到,是吗?
而且再来告诉你,沉迷于刷抖音的人,如果他看到上面这段,大脑会有什么反应。
哈哈哈,《圣经》都出来了,原来你还信上帝,真愚昧。
事实上,我不用信仰任何神,也能看懂优美的文字;而沉迷于抖音的人,信仰着被网络输入的各种价值观,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忽略世界上真正美丽、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这就是区别。
如果要说抖音也让人获得了快乐,让人活的不那么累。
那么请诸君仔细的回忆一下:在抖音出现之前,你很不快乐吗?抖音出现之前的你比较快乐,还是现在每天刷着抖音的你比较快乐?如果抖音真的能带来快乐,怎么没听说过哪个人靠抖音治好了抑郁症?如果抖音带来的短暂欢愉是可取的,为什么我们又要排斥毒品?
到这里,有些人可能认为我偏激,其实已经很保守了。这些传播碎片化信息的平台们所犯下的罪恶,是隐蔽的,是罄竹难书的。
实际上不是只有违反道德和法律才算作恶,它们没偷没抢,没向社会强制收费,也按时向国家纳税,但它们做了更恶劣的事。
它们使人不再是人,而是异化为只懂得追求短暂欢愉,拒绝微小痛苦,排斥任何思考,最终沦为只知出卖劳动力,生产商品赚取报酬,再用报酬去兑换更好商品的工具人。
我们的物质生活空前繁荣,我们的精神世界一片荒原。


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在他1931年创作,领先时代100年的著作《美丽新世界》中鞭辟入里的指出,我们的文化正在成为充满着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书中描述的末日场景,如今正在悄然上演,然而大多数人对此一无所察。
照常理,这时该介绍下《美丽新世界》这本书了,因为我认为,每个被商品社会侵蚀精神的人,都有必要看一看这本不朽著作,在心中埋下一颗自由的种子,借此来对抗当今流行的、粗俗不堪的、空洞乏味的普世价值观。
但我不会推荐,因为大多数人没有兴趣,有兴趣的也不会买,买了的也不会看,看了的也难以有任何思考,反而会认为作者不知所云,随着劣币驱逐良币,我们已经接受不了一切真实美好的东西了,甚至认为这些真实美好会摧毁掉我们。


真正的死亡,不是被消灭,而是被同化。
最后,我想以赫胥黎书中的一句名言作为结尾:
让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zsz8868 发表于 2023-8-23 08:36:3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好奇题目中的两个关键词:毁掉、年轻人。
然后用这两个词去搜了一下,不搜不知道,搜一下才发现中国的年轻人相当「脆弱」。
挑几个比较扎眼的题目分享出来看看:
被网游毁掉的中国年轻人
被「花呗」毁掉的中国年轻人
被房租毁掉的中国年轻人
被「热搜」毁掉的中国年轻人
被奶茶毁掉的中国年轻人
被「爱情至上」毁掉的中国年轻人
被「挣快钱」毁掉的中国年轻人
被直播毁掉的中国年轻人
被火锅毁掉的中国年轻人
被熬夜毁掉的中国年轻人
……
太多了,躲掉了初一,躲不掉十五。
只要你没有自律,只要你随时失控,你就随时可能毁掉。
这不是一个抖音什么的能做到的,那些能被毁掉的人,换另外一个抓住他们弱点的软件或生活方式,一样都能被毁掉。
能毁掉的,只是那些能被毁掉的。
——————完——————
我是六层楼,我爱这个世界。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