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眼睛中国人李忆祖,从小被中国父母收养,如今成中国籍顶级专家

[复制链接]
标签号 发表于 2024-9-23 15:27:59|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言
俗话说得好:“养育之恩大于天。”亲生父母给予了孩子生命,让孩子有存活下来的机会,而养父母则给予孩子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无私奉献与关爱,这些的恩情当然要远远大于生恩。一颗种子,如果不经过悉心的呵护和栽培,又如何有可能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呢?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但是,仍旧会出现弃婴的现象,这是一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既然生下了孩子,就要对其负责,不然就枉为父母。不过,在以前的那个战乱的年代,很多父母或是身亡或是贫穷,根本没有能力抚养孩子。

01
在1938年的时候,国内动荡不安、战火纷飞,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一个刚出生没有多久的小婴儿被外国母亲遗弃在天津的一所医院之中,没有人知道这个孩子的母亲去了哪里,直到这个婴儿长大的80年后,也没有人前来认亲,很有可能他的父母都死在了战乱之中。
虽然这个刚出生就被父母抛弃的小婴儿还不幸,然而,他同时却又是幸运的。作为一个柔弱的孩子,他在中国人的帮助下,活了下来。这家医院的医生们很快发现了独自一人的他,并且将之送去了福利院,让其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去处。值得人高兴的是,3个月后的他又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他被来自北平的养母杜玉华收养了。
当时的养母已经42岁,家中生养了很多女儿,只是丈夫一直想要一个儿子,正好在回家探亲的时候,她听到了当地一家福利院有很多需要被领养的孩子,于是,她就见到了这个来自外国的小婴儿。在办理了相关手续后,她带着孩子回到了北平。

养父李玉山看到了这个有着白皮肤、湛蓝双眼的小男孩倍感欢喜,在最后为他选定了“李忆祖”这一名字,希望他在未来的日子里,不管身在何处,都能记得他还有一个家在中国,能够记得他们将他抚育成人。
在1939年的时候,北平沦陷,养父母一家和他一起逃往陕西避难。几年后,北平的局面稳定下来了,于是,他们又回到了北平居住,李忆祖得以落户在北平,从小到大都在北平学习生活,他除了长相以外,其他方面和北平的孩子并无差别,他会写汉字,会讲中国话,也爱吃当地的炸酱面、喝豆汁。

然而,在小时候,他经常会被同龄的孩子排挤,一有矛盾,有些小孩就会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要是不乐意待中国了,就回外国去吧。李忆祖很难过,因为他觉得自己本来就是一个中国人,为何要说这样的话伤害他呢?好在,他有一个温馨的家,养父母对他一直以来都视如己出,因此,他暗下决心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样就不会再有人伤害他。
02
在17岁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地质大学,毕业之后国家直接包分配工作,将他分入了北京地质研究院。这一消息让众人都很高兴,可李忆祖并不开心,因为他热爱着中国,他已经把中国当成了自己的祖国,他想要报效祖国,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做出贡献,他并不喜欢这种安逸的生活。他提交了三次申请,最后去往了偏远且辛苦的新疆工作。

虽然为祖国服务是他的理想,但是,他却不知道该如何和养父母说起这件事,因为他这一去很少有机会可以再回来,他担心养父母会阻止他去往新疆。没有想到的是,养母很支持他的想法,于是,李忆祖带着不舍离开了这片土地。遗憾的是,他一走,养母就生了一场重病,养母为了不让他担心,特意向他隐瞒了这一事情。
1964年,李忆祖来到了新疆的天山,这是李忆祖第一次来到条件如此艰苦的地方,他和其他300多个大学生一起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当时,新中国在地质研究和矿产发掘上存在着很大的空白,李忆祖每天需要骑着矮脚马度过40公里的路途,虽然气候严寒恶劣,但他从来都没有喊过苦,反而会欣喜自己为国家的矿产资源的发掘与研究做出了贡献。
直到他75岁的时候,因为病痛难忍他才向国家提出退休申请。现今的他老当益壮,活跃在教育工作上,教书育人。

结语
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便是懂得感恩,唯有懂得感恩,才会看清楚自己的位置;唯有懂得感,才能无愧于天地的滋润,无愧于父母的养育,无愧于自己的内心。只有这样,才能成长为一个对社会、家庭、自己有贡献的人。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