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和女娲到底是什么关系?

[复制链接]
bands 发表于 2023-8-23 05:34:3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人说是夫妻,有人说是先是兄妹后成夫妻,还有人说根本就是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情况?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ecg2005 发表于 2023-8-23 05:35:3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疆吐鲁番考古队,在阿斯塔那发现一幅《伏羲女娲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吐鲁番出土帛画

这幅图一出土就引起了国际的重视,尤其是对中国古代繁衍历史感兴趣的专家,他们都乐此不疲地研究这幅图背后的含义。在国际上也有与这幅图相类似的图案或者壁画的发现,它们来自于古印度、古巴比伦。






古印度神话中,有美女蛇神娜迦,还有泉水之神纳吉

在这些文明古国为何会出现相似度如此之高的壁画和传说?发现的人面蛇身像为何都是蛇尾交缠?
世界文化本的是同一个真理,可谓是殊途同归。而最能体现这一点的,世界多地的远古文明都有蛇尾交缠的图案、壁画、画作和传说,将人面蛇身的神做为繁衍之神。
所谓“伏羲鳞身,女娲蛇躯”,伏羲女娲这一汉代画像石中频频出现的对偶神,其中的原始生殖文明,人文始祖的含义也一直隐而未发,实际上两者手中持物正可揭示!


















画像石伏羲女娲

在反抗暴秦、楚汉的战争过后,汉代初年国家政策是修养生息,道家文化盛行,伏羲与女娲这两位人文始祖,在汉代造像中不仅出现频率极高,而且有些程式化的特点,一般而言会有这么几个突出特点:
1.两者在画面中位置对称,一男一女,或交尾或联袂
2.两者形态特征及身体姿态类似(人首龙身),以面部和冠饰区分男女
3.两者手中持物两相对照,若伏羲手捧太阳,女娲则手捧月亮,或伏羲执规,女娲必执矩!
从镜像视角来观察,左执规,右执矩。图中的伏羲女娲下半身均为蛇尾型,与现代科学家在生物体细胞里发现的DNA双螺旋结构相类比,可以启示我们,生殖遗传信息,基因是生命体的繁衍之神,是文明之根。把古代经典与现代生物科学相融合,道贯古今,有助于我们认识这个问题。
伏羲女娲图表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的形象。图中男女二人,均微侧身,面容相向,各一手抱对方腰部,另一手扬起,男手执矩而女执规;男女下半身均为蛇形,互相交绕,男女头之间上部绘日形,日中有三足鸟,蛇尾之下绘月形,月中有玉兔,桂树,蟾蜍。男女日月形象四周,有大小不一的圆点,当系星宿,情态生动,线条粗犷,色泽单纯,幅面缀以日月星宿之像,不仅有空间辽阔之感,也显示了伏羲女娲作为人类始祖的崇高意味。整体构图又似直入云霄的参天巨树,让人联想上古天梯--建木,《淮南子·墬形训》:“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山海经·海内经》:“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暤爰过,黄帝所为。”大暤者,伏羲是也。
伏羲手里拿的是“矩”,是 法度 。矩法(规矩法则),矩则(规章法则),矩设(按规矩设置),矩诲(以规矩法度教诲),矩鑊(规矩法度),矩杀(谓秋季万物凋落)。女娲手里拿的是规,“规”,有法度也,从矢,从见,会意。--《说文》。规度,规则法度。规矩相合是万物,是生命体生化必须遵守的法度,是生物体生殖繁衍的法度,也就是现代科学所说的基因,是决定生命体性状的生殖遗传信息,是天文,也是人文。原始天文的含义应该就是生殖遗传信息。




我个人理解天文是道家的先天一炁,是老子“道”中生命体生化过程的“文”化与“运”化,文的那部分。而这个“文”和现代生物科学对生殖遗传信息、对基因的认识,基因造就生物体的性状,十分吻合。古人所表述的道化中的文的部分,是虚无一炁的炁,是伏羲女娲交尾图手中的规与矩所定者,是命理家滴天髓的天髓,是孔子讲的黄裳元吉文在中的文,是元亨利贞中的性元,是因缘中的因,是机缘中的生机,是天命,天元,天赋,秉受,是来自父体母体的生殖遗传信息,是生命体生生化化,品物咸章,繁衍生息的规矩、法则、根据、内因。

现代生物科学告诉我们,环境和遗传的互相依赖,演绎着生命的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生物体的生、长、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与生殖遗传信息有关,也后天的生存环境的息息相关。它们是共同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与外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变化。


一物一元的文,基因,生殖遗传信息,确定了物的先天因素,文化确定了物的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精子和卵子各自携带生殖遗传基因。精子和卵子染色体分裂,精子与卵子染色体各一半相结合的一霎那,新生成的个体的染色体就已经定了,生命体性状就定了。这个后面的因素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这就是遗传规律,个体的文就确定了,形而上就确定了,天命确定了,禀赋就确定了,天髓滴的多少就确定了,天元就确定了,祖德的多少就确定了,造就个体的蓝图就确定了。就是老子讲的“夺揫独立,不孩(改)后矣”;是孔子讲的形而上者。
张伯端在《悟真篇》里说“道是虚无生一炁,便是一炁产阴阳,阴(卵子)阳(精子)再合成三体(受精卵),三体重生(结胎出生)万物昌”。




天之所赋者,应该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生殖遗传信息,决定生物体生殖遗传的天文。性元即植物的籽粒,成实,种子,动物的受精卵。当性元中具有生殖遗传功能的精微物质,没有外部环境力的作用,外力的引动时,精微物质的能量和形体相称是静态的,不发生变化,保持原有状态,阴阳平衡,道家称之为无极。
瓜豆的化育程度能不能够率性,“文”化的完不完全,性元的优良正性能不能够完全表达出来,基因的性状能不能完美呈现,就取决生命体后天的运化了,生命体后天的成长环境,得到的光照、水、肥,人的赞育适时的种植时间,间苗、除草、施肥、灌溉、排涝,灭虫等田间管理。就是老子在楚简中的这个




字,代表宇宙与万物,表达环境与生物的关系。
上德不德的无为,是万物包括人性状的完美表达,是“运”化的最高标准,是治人事天的终极目标,是大道的率性之化,这就是老子的核心思想。中华应该是万物、生命体、生民自性中的“文”完美表达,英华毕现的环境。
而生命体后天的运化靠的就是个体的生存环境,是五运六气,是山川地理,是光照水热,是地力水肥,是风物特产,是生活习性,是母体或环境供给能力的强弱,是运,是缘,是遇。儒、释、道根于一理,中外文明根于一理。
以古人的技术条件,基因,文,天命,天元,天赋,秉受是不能改变的。既然先天的“文”,道的“文”化不能改变,那就着力于其“运”化的部分。中国古人的山、医、命、相、卜五术都是关于“运化”的技术。伏羲的八卦,连山,归藏,黄帝的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文王的周易,以及黄帝内经,神农本草,吕氏春秋,管子都是关于运化和运用“运化”的经典。
这幅伏羲女娲交媾图,在画面四周清晰的绘制了日月和二十八星宿的星象!散落在四周的74颗圆点则象征着日月星辰,图的右边散落着七颗星,又名北斗七星,在左边则是散落三颗星,又名南极座。
《礼记·礼运》云:是故夫礼,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其降曰命。
伏羲女娲交尾描绘图的天象,旨趣则指明了生命体基因生化的“文”化与“运”化的协调关系。这与现代生物学的研究结论一致。
黄帝内经讲的基墙高以方,使道隧以长就是来自先天的人的长寿的基因表现出的性状。在此基础之上,人还得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做劳,有良好生活习惯才能长寿,如果以妄为常,以酒为浆,以欲竭其精,以散耗真,即使拥有长寿基因的人,基墙高以方,使道隧以长的人也是不可能长寿的。
先天不足后天来补,先不足的人按照知道者的教导去做,就可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天年。人之初性本善,女娲造人的神话启我们人的基因,万物的基因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成就形成大千世界。古人讲五气偏全定吉凶,圣人秉五气之全,女娲精心制造的人,是成就来的圣人,贤人,女娲不经意制造出人就是普通人了,这么看来女娲造人开基因工程的先河。女娲是基因工程先祖。 天道地道人道造就个体适宜的生长环境,率性的条件,个体的生化就以这个环境,本这个条件,去自化,个体的文得到完美表达,含章可贞,道法自然。
中医利用中药的气味偏性纠正人体偏性,而人体偏性,正是现代的研究发现的细菌,病毒,癌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改变生存环境细菌、病毒、癌细胞的生化就不能进行了,就在机体里消失了。所以倪海厦先生说中医是以改变人内外环境治病的学问。环境就是生命体道化的自然,生存环境不好生物体就会不化不育不成,或者只生不成,黄帝才讲四时不正,正五谷,以物性合天性以求物之成,按天的气运情况选择适应的品种去种植,就是道法自然的实践,就能够造就含章可贞的丰硕成果,取得辉煌成就,就能获得义之利,有功德于百姓、部落、国家。
道是生命体秉承来自父母的生殖遗传信息,是规矩,是法则,是自在、文、性元、天命、秉性、秉承。生命体在生存环境里的的化生,自由,机遇,因缘,含章,化成的性状,自然,贞,地势坤,乾健, 生命体表现出的自然的性状即真性真情。秋天色彩斑斓的五花山,同一季不的植物有不同颜色的树叶,基因使然,生殖遗传信息使之然,规矩使然,自在使然,在中之文使然,形而上使然,生机使然。同一类树或同一颗树的叶子颜色变化的深浅、迟早各不相同,周围环境使然,遇使然,缘使然。
道化是个体生命所秉承的来自父母的生殖遗传信息,在其特有的生存环境里,表达出的真实性状,自然而然。 道藏讲的三元八会之文,文以载道之文,阴符经之符,符契之符,指的应该都是生命的生殖遗传信息,基因。三元是父精、母卵、受精卵,八会冲气的自然环境,文受精卵的生殖遗传信息。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化焉,万物之化贞性由文所定,由生命体所承继父母的生殖遗传信息基因,个体生命的一元太极的乾坤,三元而定,生命体的状还与运相关,与位相关。文以载道,万物因文而化。
易经的潜龙,现龙,飞龙,战龙,亢龙,说的都是基因与生命体按照基因进行的生化过程,说的是生命体生殖遗传信息的潜与现,性与状,文与美。黄裳元吉文在中,黄裳元吉是状是外观,文在中是基因是生殖遗传信息的形成,黄茂方苞是优良成果成实种子的外观,贞是其优良的生殖遗传信息所规矩与生存环境共同造就的性能。是父母的生殖遗传信息与新生体秉承的生殖遗传信息,是中国传统文化二龙戏珠图腾的内涵。


文与龙关系密切,文是龙的内涵,龙是文的具象,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是中华民族的基因,从而龙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是DNA双螺旋结构的生动化的象形,我们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是伏羲女娲造人的规矩所定者,是父母的生殖遗传信息所定者,是乾坤所定者。因文生法,因龙生法,因道生法; 法自龙出,法自文出,法自道出。
无非95 发表于 2023-8-23 05:36:0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这几幅画像,画着一对人身蛇尾的男女交合,他们的双尾纠缠在一起,女子手上拿着规,男子手上拿着矩。他们头顶有“阴”,尾部之下有“阳”,周围有星辰缀连。这样一幅神奇的画面,就是中国人的始祖像《伏羲女娲交尾图》。


一、交尾图反映的神话故事

交尾图反映了伏羲和女娲兄妹交媾,结合为夫妻从而孕育出人类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的版本有很多,这里只举其中一个。唐代李冗的《独异志》记载:“昔宇宙初开之时,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 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取妇执扇,象其事也。
意思是说:宇宙刚刚形成的时候,在昆仑山上住着女娲兄妹二人,那时天下还没有人民。于是两人商议着要结为夫妻,但又觉得这样的事情很羞耻。于是哥哥和妹妹登上昆仑山顶,他们赌咒道:‘如果上天希望我们结为夫妻,那么就让烟雾聚集起来。否则就让烟雾消散。’话说毕,果然四周烟雾聚合了起来。妹妹就来到哥哥的跟前,她用草编成扇子遮住自己的脸。后世娶亲的时候,新娘要拿着扇子,就是在象征女娲执扇的神话故事。




二、交尾图反映的生殖崇拜观念

中华民族对女娲的崇拜来源于原始先民的生殖崇拜观念。上古时期,先民的思想尚处在混沌懵懂的状态,他们还不知道生育的奥秘所在。而又因为“生”关系到种族的存亡,所以他们把“生”看成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神力,从而对女性的繁殖能力顶礼膜拜,创造出许多具有“生”的力量的始祖神。
女娲就是中华民族始祖神的典型代表。她最显著的特质就是拥有“生”的能力。《说文解字》中说“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就是说女娲有孕育万物的能力。《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说“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出栗广之野,横道而处”,这里提到了“女娲之肠”,由于古人认为,胎儿是从女性的肠子产出的,所以“肠”实际上是女性生殖器官的象征。同时“娲”还和“蛙”读音相似,所以学者赵国华认为两者意蕴相似,“蛙”和“鱼”的形象,在远古时期都是生殖能力的象征,由此可见,女娲的形象与生育紧密相连。她是繁殖能力的象征,是孕育万物的始祖之神,因而也是华夏民族的大母神。



女娲艺术形象
三、从单一的女性崇拜到双性结合

根据始祖神的相关神话,在上古时期,母神承担了所有创世和繁殖的功能。但是到了后来,人们发现原来男性也在生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人们对于女性生殖能力的崇拜也转移到男性身上,这成为了伏羲神话产生的重要因素。有学者认为,伏羲的原型最初可能是中国古代母权社会过渡到父权社会过程中某个氏族部落的杰出领袖。父权社会的到来,使得作为男性首领的伏羲逐渐被神化,进而上升为与女娲地位相同的始祖之神。
女娲与伏羲的结合,是“双性合体”的表现。在原始思维当中,男性代表刚健,女性代表阴柔,两者相配,才能推动宇宙的正常运行。《伏羲女娲交尾图》当中,上方是代表阴的星辰,下方是代表阳的星辰,就是在象征这种阴阳互补。上下两颗星辰之间用小星缀连,象征宇宙秩序的和谐。男女手中持“规”“矩”,象征着人文世界的有序运行。而这一切,都是从男女结合,阴阳互补引生的。



伏羲画像
四、“蛇尾”反映的图腾崇拜

你可能还有疑惑,为什么始祖之神会以人身蛇尾的形象出现呢?其实这里面反映着上古时期图腾崇拜的现象。伏羲、女娲以蛇尾缠绕的方式交合,体现着古人对蛇图腾的崇拜。图腾,是早期氏族或部落政权的象征符号。由于原始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低下,所以他们希望寻找庇护,于是就将自然界的动植物当作守护神来崇拜,以此寻求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而蛇的形象,在神话表述当中就代表着生命的起始与终结。蛇在无性繁衍的女始祖神话当中,往往作为男性生殖力量的化身,充当使女神受孕的使者。因此蛇图腾的核心是“阳精”的化身。《伏羲女娲交尾图》中,蛇尾相交,便是阴阳构精的象征性表达。



蛇图腾
五、乱伦现象背后的深层心理结构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始祖是一对兄妹呢?这不是乱伦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上古人民的婚姻制度。人类社会最早的婚姻制度是血缘婚,这时,乱伦并不犯禁。直到旧石器时代晚期,族外婚制的形成使得血缘结合成为了禁忌,人们从此才把近亲结合的行为称为乱伦。血缘婚姻渐渐成为了历史,但是在人类心理层面,近亲交合的印记永远无法磨灭。这样的印记与现实生活中的禁忌相互抵触,形成人类心理的一种“罪感”。于是我们才创造出以兄妹结合为主体的始祖神话。
正如列维—斯特劳斯所言,在神话当中,人类的心理结构存在“二元对立”的现象,他说“人们要追溯自己所崇拜的祖先,结果却发现自己是始祖乱伦的后裔”“神话针对这些难题提出理性的调解,它的基本功能就是在于化解这些永恒对立的矛盾”。伏羲女娲兄妹乱伦的神话,也是基于这样的心理调节需要而被创作的,人们用繁衍后代的伟大行为来合理化兄妹乱伦的现象,以此超越由于“二元对立”而产生的精神困惑和焦虑,恢复心理的平衡。



古代婚礼
文史君说

神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财富,它反映着原始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人类童年期自发的、幼稚的幻想的折光,因而呈现出独特的形态。神话解释着自然现象,反映人们征服自然的愿望,同时也反映着社会生活。伏羲和女娲,作为中国古代神话当中的显赫大神,他们相互交合,孕育众生的神话故事,既反映了先民的生殖崇拜和图腾崇拜思想,又体现出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古代血亲婚姻向族外婚过渡等社会历史问题,同时也体现了阴阳和谐的文化观念。这启示我们,要从多个角度分析神话,更多层次地理解其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杨利慧:《伏羲女娲与兄妹婚神话的粘连与复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
向柏松:《兄妹婚神话的文化人类学分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梁奇,刘红玲:《淮阳伏羲女娲神话的生殖崇拜及其演化》,《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炎炎白白)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zenger 发表于 2023-8-23 05:36:5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说伏羲和女娲的来历。

女娲:
西周《史籀篇》
约西周《归藏·启筮》
战国《楚帛书》乙篇:粤古雹戲(伏羲),出自*雬……曰女呙,是生子四*。
战国《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战国《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先秦至汉《世本·氏姓篇》:女氏,天皇封娣娲于汝水之阳,后为天子,因称女皇,其后为女氏,夏有女艾,商有女鸠、女方,晋有女宠,皆其后也。
西汉《淮南子·览冥训》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西汉《淮南子·览冥训》:伏羲、女娲不设法度,而以至德遗于后世。何则?至虚无纯一,而不喋苛事也。
西汉《礼记》:女娲作笙簧
汉《说文解字》:“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东汉《风俗通义·卷一》引《春秋运斗枢》:伏羲、女娲、神农是三皇也。
东汉·王逸《〈楚辞〉注》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
晋初《列子·汤问》: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


关于伏羲,先秦记载较少,但是他的其他名字,太昊、庖牺在先秦时却很活跃。
春秋末《左传·昭公十七年》,说“宋,大辰之虚也;陈,太皋之虚也;郑,祝融之虚也”
先秦《山海经·海内经》:“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战国中期《庄子》中关于太昊的记载有5处,2处出于“内篇”,3处出于“外篇”。
战国《楚帛书》乙篇:粤古雹戲(伏羲),出自*雬……曰女呙,是生子四*。
《礼记·月令》:“其帝大皥,其神句芒。”

战国末《荀子·正论》:“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不能使嵬琐化。何世而无嵬?何时而无琐?自太皞、燧人莫不有也。
战国末荀子《正论篇》中提及“太昊”,在《成相篇》中又言“伏羲”,两名共见一书,自非一人。
《周易·系辞下》记载太昊功业最著:“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西汉《淮南子·天文训》:“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皞、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余闻之先人曰:‘太昊至纯厚,作《易》八卦’。”


关于华胥的记载,初见于晋:
战国中《庄子》里也两次提到"赫胥氏",即"华胥"
晋初《列子·黄帝》:"黄帝梦游华胥国,华胥之人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好。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所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所利害……"
晋《山海经·内东经·郭注》:"华胥履大迹生伏羲"。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云:"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
(雷泽中的雷神一般被认为是龙神)
《史记·五帝本纪》开卷有载,正是由于华胥生养了伏羲、女娲,
《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诗纬·含神雾》:"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

《云笈七签》卷一百集唐王《轩辕本纪》:"黄帝游华胥国,此国乃神仙国也。"

《潜夫论·五德志》:"大人迹生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

《纬》卷十一:"燧人之世,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

《河图握矩起》:"燧人之世,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

《孝经·钩命诀》:"华胥履迹,怪生皇牺。"

在先秦时,女娲记录并不完善,但是从点点滴滴可以看出,女娲是一位地位很高的大神,且与伏羲并无联系(除了楚帛书中的苞牺女填)。
伏羲在楚帛书中的创世神话是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的创世神话(昊天创世属于后来的易经版本。)
最初将太昊作为伏羲的是《汉书·律历志》引刘歆《世经》言:“庖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帝为太昊。”
太昊最初是居尧舜之后,晋代皇甫谧将《庄子》中提到的一些名称和功绩统统纳入太昊名下。

伏羲女娲的夫妻关系出自汉代(不算楚帛书的话),有很多汉墓出土壁画,一般是伏羲女娲交尾,或者一位抱持神分别抱着两人。

兄妹关系一般认为出自唐李亢《 独异志 》。
或者更早 晋—隋?《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伏羲女娲因为父母而生,为遭水灾,人民死尽,兄妹二人,依龙上天,得存其命。见天下荒乱,惟金岗天神教言可行阴阳,遂相羞耻,即入昆仑山藏身,伏羲在左巡行,女娲在右巡行,契许相逢则为夫妇,天遣和合,亦尔相知。伏羲用树叶覆面,女娲用芦花遮面,共为夫妻。
mianyang0831 发表于 2023-8-23 05:37:3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根本没关系。
女娲的最早记载在《山海经》中,只有一句:“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粟广
之野,横道而处。”山海经以外,最早对于女娲描述的文献,是西周时期的《史箍篇》, ‘娲’这个字,意思为‘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这就是女娲最早的传说,从古至周朝,她都是造万物的神。
而人们熟知的女娲造人传说的最早记载,是在宋朝。炼石补天的传说,则可信度高很多,最早出自西汉《淮南子》,而这本书源于先秦时期的传说。关于女娲,还有一日七十化,人面蛇身,发明笙簧、瑟、堤等记载。
所以女娲在先秦时期以前是常识性的华夏至高创世神。

再来说说伏羲。其实在春秋战国以前是没有伏羲的记载的。而最早关于伏羲的描述是《易经·系辞》,意思是描述他结绳作网、教人打渔,发明八卦的功绩。然后是战国后期的文物——楚帛书,就是最早描写了伏羲传说的实体,说他和女娲一起创世。而那时伏羲的名字都还没定,有叫庖牺,有叫包牺,有叫风牺,一直到了西汉才确定了名字。史记没有写太多伏羲,可能是司马迁觉得以前的记载不真实,只在自序中提到我听先人说,伏羲氏很纯厚,创造了易经八卦。
有的同学要开始杠了,山海经里有伏羲啊,太昊不就是伏羲嘛。其实这个说法源自汉代刘歆,他第一次将太昊直接写成伏羲:“庖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帝为太昊“,而在汉朝独尊儒术之前两者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一直到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写了:三皇者何谓也,伏羲、女娲、神农是也。一手将伏羲送上神坛,登顶三皇之首,并且他的身世也出现了,华胥氏雷泽生伏羲。而战国楚帛书从未提过伏羲的身世,在那个创世神话中,他和女娲直接就是从混沌里蹦出来的。
可笑的是孔子从没提过伏羲和女娲有什么关系。结果到了孔子死后百来年,后人把他变成了人首蛇身,然后跟至高神女娲卷在-起,成为了兄妹,说是他和女娲一起创世的。
至此,伏羲女娲成了兄妹。汉代墓穴出土的壁画中,便有了伏羲女娲人首蛇身双螺旋图
可是他的功绩有点少啊,光凭易经与捕鱼,逼格有点低。虽然与女娲共生,蹭了波热度,可他的功绩,确实不如女娲啊。于是到了晋朝,伏羲的功业增加为:继天而王,作八卦,造书契,做瑟三十六弦,制嫁娶之礼,取牺牲以供庖厨。
其中做瑟和制嫁娶,原本是女娲的功绩.....从跟至高神女娲一起混身世、混功劳,发展到直接把女娲的功绩转移成伏羲的了.......而到了唐朝的文献里,伏羲女娲兄妹还不够,直接成为了夫妻!
从没关系,到兄妹,再到既是兄妹又是夫妻…这么做之后,女娲除了补天以外,所有的功劳,都成了辅助伏羲的了。再到后面,伏羲又多了很多很多的发明,总之越来越牛逼。
到了这里,你们也看出来了。时代越往后,伏羲的记载就越详细.....功劳也越大....逼格也越高。
而女娲,则恰恰相反…..逼格在一路暴跌!
先是值高母神,炎黄始祖;到了秦汉亲自跑去补天;后来莫名多了个哥哥,哥哥又变成老公;在后面,空降个盘古抢走了创世神位;到了宋朝直接变成造人工具了
sexbobo 发表于 2023-8-23 05:38:0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开始,在先秦时期,伏羲、女娲是没有关系的两个神。


汉代开始把他们组合成夫妻。
大概因为他们在先秦时来自于同一地区,女娲《楚辞》、伏羲《楚帛书》,都是楚国的。
在汉代壁画里,可见伏羲女娲的交尾图,这时他们是作为创造人类的一对配偶神。


到唐代时,
则又为他们的关系添加“兄妹”一条,
认为这对夫妻是兄妹成婚。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