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35 岁提前退休的人?

[复制链接]
白帝 发表于 2023-8-23 04:44:5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0 多岁就做到财务自由,提前退休,这是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始于美国,追随者通过降低物欲、过极简的生活,来迅速攒够一年生活费的 25 倍,早早在 30 岁出头就退了休,过上了闲适的生活。每年就靠4%的理财收益生活。对此,你怎么看?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bird034 发表于 2023-8-23 04:45:5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鄙人不才,没做到35退休,倒是晚了两年,37退休。


在我国是有合法合理途径实现37、38岁退休的,并且退休后待遇相当优厚,人人都可以争取,入口实际上不比大厂offer难拿,那就是当军官。当然代价也是有的,你得至少在部队里呆十几年到二十年的时间,得忍受军队里纪律严明而且很多时候不近人情的管理,忍受夫妻两地分居、忍受忠孝不能两全,忍受孩子不在身边,处理繁重的军事任务和一年52周一周七天一天24小时永远不会间断的战备,“战士过节干部过关”,肝材料肝到吐,凌晨两点爬起来查岗查哨查铺,野外驻训几个月不见人间烟火,抗灾救灾刀山火海,边防巡逻爬山过河。

当然,最主要是有一定几率领取“烈士”套餐



古来征战几人回

把这一切都熬过去,顺顺利利熬到转业,你就可以选择“自主择业”,现在政策改了,叫“逐月领取退役金”,待遇只能越改越好,具体我就不了解了。我走的是自主择业,比现役工资略微少一点,回老家18线“国际化大都市”乐山过小日子其实没啥问题,也不需要你极简主义,也不需要你抠抠搜搜,大致上也算是中产。

因此,如果你身体健康、思想端正、学习成绩还凑合可以能上一本,报考军校是有希望40岁之前顺利退休,只要你能熬过上面提到的那些,领工资回家过点小日子是没啥问题的,欲望不太强的话。当然年纪轻轻你要做点什么也是可以的,比如你龙哥我就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在知乎扯犊子上面去了,发挥余热鼓励热血青年,顺便带大家伙儿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也算是功德一件。

当然喜提烈士套餐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毕竟“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升官发财请往他处”,怕死你还干这个刀头舔血的勾当就不大好。


我没有喜提烈士套餐,好几次擦肩而过但是毕竟老天爷不收我这种废话篓子。不过确实早就做好了去烈士陵园跟老前辈一起吹水的准备,那可能就做不到35岁之前退休,只能35岁之前光荣,不介意去烈士陵园陪老前辈喝茶的话那就接着往下看。

就算不去烈士陵园陪老前辈,部队生活也注定了你37、38退休没人能说你啥。

第一,是真的枯燥。觉得部队生活刺激,那绝对是没当过兵的,或者是第一年的新兵蛋子。实际的军事生活极其枯燥、刻板,一板一眼周正规矩,跟“多姿多彩”没啥缘分。尤其是中国军队,你要是想好莱坞大片里面美军那样浪,那是不可能的,革命军队就是革命军队,这里只有“革命的浪漫”。

第二,是真的紧张。一声令下说走就走是常态,基层带兵的时候总是中午12点还好端端的端着饭盆等炊事班上菜,晚上就到千里之外鸟不拉屎的地方呆着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目前整个地球上战备水平最高的军队,没有之一,别扯什么朝鲜越南,他们跟解放军战备水平比起来就是个弟弟。我军战备制度是最严格最系统的,这个系统能够确保你无论在哪里、在干什么、什么状态,一声令下就能应对从猪圈里二师兄试图逃亡,到外星人入侵的所有事情。

第三,是真的累人。理论工作量,什么996那都是儿戏,解放军都是007起步,不要光盯着训练看,实际上你一天24小时是有严格安排的,从上到下都是一样。战士们还有专门安排的娱乐休息时间,军官?对不起,战士们休息娱乐的时候,你是组织者。解放军军官的一天有48个小时,其中24小时是从另外24小时里面挤出来的。

第四,是真的艰苦。我无数次有过“我是怎么混到这种地方来的”的想法,恍惚之间,如同隔世为人。比如说上午你还在干净整洁的办公室里悠闲的给自己用周正的咖啡机做一杯咖啡,下午突然就到了连石头都觉得太苦了的鬼地方,不然为什么风一吹它们就在跑?“瀚海阑干百丈冰”,“狐裘不暖锦衾薄”,“胡天八月即飞雪”,这不是诗句,这是写实,一点都不夸张。

第五,是真的想家。部队离婚率超级高,很多人以为军婚不能离婚,这是扯淡的,其实军婚仅仅是不让出轨,军婚出轨算犯罪。军婚离婚太正常了,只是手续跟一般离婚不一样,多了一个“各级党组织调解”的手续,也就是个过场,铁了心离婚也可以协议离婚的,只是不接受非军人一方起诉离婚。当你老是不在家的时候,小孩子那种“想家想妈妈”其实不算啥,家里一坨事情等着你回去处理才是真的想,想掉头发那种。

第六,以上这些事情单独一件看起来都没啥问题小case,实际上,你怎么保证它们不会一起来


实际上一起来的时候多了去了。

我就在边境线上遇到过五件大事一起来的情况:在喜马拉雅山分水岭那种鬼地方白天热死人晚上冻死鬼的环境,带队边防巡逻,一板一眼枯燥乏味规规矩矩绝不敢越雷池一步,一声令下让干嘛就得干嘛,还24小时随时保持最高警惕,战士们睡觉了你还得查铺查哨保持警惕,老婆在闹离婚。

当然了,对面印度人黑洞洞的枪口保不准就让你喜提烈士套餐。

抗压能力?解放军军官不需要抗压能力,已经压扁了,再压的话他们身体里的电子就会离开原子核而去,成为“电子简并态物质”。

所以我并不是说35提前退休这事儿不可以干,只是干之前你要想清楚,军队生活没那么简单,也不是军迷们想象的那样整天就是跟高科技洋玩意儿打交道,那些家伙你玩儿几天就会想吐的。你要心知肚明再去选择35提前退休,不要跑去了说你龙哥忽悠你穿军装。

军装不好穿,入行需谨慎


军官们中间流行一句话:我儿再当兵,立刻打断腿

打断腿就过不了军检,就当不了兵了,这个意思。这个当然是在巨大实际压力下的吐槽,打断腿犯法,自己儿子也不行。自主择业以后犯罪被判刑5年以上取消自主择业待遇,打断腿可是故意伤害罪,重刑。

何况那么多年不在身边,舍不得。现在都卯着劲当虎爸虎妈培养鸡娃,咱们的孩子还在放养,落后起跑线何止千万里,咋还舍得打断腿呢,更跑不过了。



我儿现在明确表示以后要当兵,还要当军官,还必须是野战部队基层指挥官。

啥也别说了,闹心……

看这架势,这是要上井冈山的节奏,打断腿很显然不是正确的选择,只能随他去吧。

但是我必须要如实相告:当军官很苦,但是确实也很酷,35退休不是梦。边关月很美,战场上的浪漫也很给力,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金戈铁马、黄沙楼兰,热血男儿当如是。军事生活最独特也最要命的魅力就在于那么几个瞬间:

在万籁俱静的深夜你是孤独的守卫者的时候;

在剑拔弩张的前线你是坚如磐石的路障的时候;

在水深火热的灾难中你是救苦救难的亲人的时候;

在纷繁复杂的情报里你是决胜千里的良将的时候;

在国破家亡的危难中你是力挽狂澜的英雄的时候;

在云淡风轻的和平中你是幕后不为人知的边缘人群的时候。

军人吃万般苦受千般罪,不是为了40岁之前退休,就为了这么几个时刻而已,所谓“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哪有不平事?”可能不用你,但是不能少了你,就为了这个而已。
yuanzhu 发表于 2023-8-23 04:46:0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周只上两天班,剩下五天全部休息。
在日本,越来越多20来岁的年轻人正在喜提“半退休生活”。
他们自称“都市隐士”,不谈恋爱,不买保险,也没有横财。
上最少的班,挣最少的钱,将消费欲望压到最低,唯一的目标就是活着。
这是一群诞生于低欲望社会的新新人类,遵循着与父辈截然不同的生活哲学:
“反正努力也不会变好,不如一开始就别努力。”
<hr/>27岁,我提前退休了

这是大原扁理隐居的第五年。
当上班族拼了老命钻进地铁时,他的一天才缓缓开始。
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把窗户打开。
清晨的空气总是格外清爽,当室外的空气与室内融合,整个房间就活起来了。


冬天,他会一边听收音机,一边泡脚。
然后跟着NHK跳一套广播体操。
对他而言,这是一项简单又免费的运动。
如果哪天觉得头重脚轻快要感冒了,就给自己沏一壶驱寒的橘子茶,窝在暖炉被里一动不动。
打扫、做饭、看书、写日记……流逝的时光都花在了琐事上。
三餐是最基础的一菜一汤,味增汤里偶尔会添加路边摘来的野草。
食材太丰富的话,反而会搞不清楚自己在吃什么。



坚持自炊粗食生活的第五年,大原发现自己的体脂率降到运动员水平。

下午的自由时间,他会去散步。
重点是远离车站、广场等信息泛滥的场所,前往安静的河川或山道。
只要专注地观看天空、树木和河流,就能感受到世间绝大多数事物的微不足道。
兴之所至,他也常看路边的房地产广告。
“住在市中心的话,要像牛一样干活才能付得起这个房租吧。”



大原自学分辨可食用的野草,方便散步时摘取路边的艾草、虎杖和紫苏。

晚餐是通常是炒饭、烤饭团或番茄意面等简单的料理。
洗完澡后,就窝在沙发看没有版权的老电影。
想看多久就多久,因为第二天不用上班,也不存在熬夜的概念。
一周五天的休息日里,大原总是像这样从早“忙”到晚。
不用翻看日历,就能察觉到四季流转。
每当窗外的梅花开始绽放,隔着玻璃窗看见隐隐浮现的日光,那是天气变暖的征兆。



为了省钱,大原夏天会去图书馆避暑,顺带研究粗食的食谱和超级家政妇的手帐。

在21世纪,这个怪人坚持不用手机,不看电视,拒绝一切“无意义的社交”。
因为每次看新闻的时候,只会觉得疲惫不堪,让人产生“世界真乱啊”、“真是想哭啊”这类想法,对实际生活没有任何帮助。
朋友都是精心挑选过的,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
如果朋友贸然打来电话来,或者突然登门拜访,大原会明确地表示不欢迎。
他也从不进入稳定的恋爱关系。没有心动,就不会失望。



每月一次,大原也允许自己有限制地奢侈:计划一次短暂的温泉之旅,或者到市中心参加朋友饭局。

这样算下来,一天的生活费只要300日元(约20元人民币),甚至比不上一颗GODIVA巧克力。
每个月的花销总额是7万日元(约4500元人民币)。
而大原的月收入是8万日元(约5000元人民币),刚好覆盖日常的开销。
据2018年的调查显示,日本30至39岁男性的年平均收入是474万日元(约32万人民币),年收入不足100万日元(约6.6万人民币)的人群被划分为贫困阶层。
而大原目前的年收入只有90万(约6万人民币)。
这意味着他只需缴纳最低标准的医保,还可以免去个税和延迟养老保险。
为了可能的意外,大原将储蓄稳定在300万日元(约20万人民币)上下。这样即便事故发生,也不会给别人添麻烦。



为了省钱,大原列了一张“没有也能活下去”的断舍离清单,丢掉了大半文明社会的“刚需”。

吃饭、洗衣、打扫、理发、运动,那些上班族需要花钱消费的事情,大原通通都自己做。
“人一旦没钱了,灵感便会浮现。”
但隐居的目的不是省钱,而是可以尽情地做喜欢的事。
比如读书、散步、素描、看电影……
他如此专注于这些朴素的事情,其余的欲望和享受被通通割舍。
至于物质上的生活标准,只要不失去人类的尊严就好。
大原称之为,性感而不低俗的隐居。



大原迄今已经出了三本书讲述自己的都市隐居生活。

<hr/>我不想和世界发生太多关系

从小到大,大原一直有个困惑:为什么活着是一件如此辛苦的事情?
他在闭塞的关西农村长大。
念书时因为木讷,不懂察言观色,在学校里饱受欺凌。
上学如上坟,大原随时要忍受从头顶砸下的桌椅,被迫向霸凌者跪地求饶。



学校生活是大原害怕过度竞争的开始。

熬到高中毕业,因为无法支付大学学费,大原进入工厂工作。
一周六天,每天12个小时,工作内容是在流水线上制作商用冷气机的零件。
最忙的时候,他一个人要兼顾七台机器,连午饭时间都在楼层间奔走,加班更是家常便饭。
而工作之外,生活是一片空白。
每天回到家后,大原唯一的念头就是睡觉,连节假日的时间都用来补眠。
他觉得自己像一只被送进回收站的罐头,被工作“砰”地一下压扁,然后丢进了垃圾桶。


他曾经跟朋友提起那段黑暗的时光,对方却冷冷回应:“一天工作12小时,这很正常啊。”
原来,人在不正常的地方呆久了,就会觉得周遭的一切都是正常的。
但大原并不这样认为。一年后,他辞职了,前往东京打拼。
情况却依然没有好转。
为了支付高昂的房租,大原不得不同时在书店和便利店打工。
职场充斥着“工作至上”的狼性气氛。
上级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常常炫耀自己每天通勤要花两个小时,甚至得意洋洋地吹嘘自己“因为睡眠不足而差点掉下轨道”。
在这样的氛围下,每个人都如同一只高速旋转的陀螺,彼此的关系也十分紧绷。
某天,大原在下班前给同事留下一张便利贴,请求对方帮忙寄两本书。
没想到,同事疯了似地写下充满怨恨的文字:“不允许,完全无法原谅。”
红色的文字上渗出怒意。
大原觉得那仿佛是用鲜血写成的诅咒,逼迫他成为同样的人。



怒气满溢的便利贴,是击溃大原的最后一根稻草。

即使每天竭尽全力,挣来的工资却会凭空消失。
钱转手就进了房东兜里。
那时,大原一年的收入是132万日元(约9万人民币),付完房租后便所剩无几。
虽然他只租了一间不足6平方米的单间,每天待在房子的时间不足6小时,每年却要为此支付高达90万日元(约6万人民币)的租金。
身为打工族的他,存不下钱,也看不到未来。
病态的生活仿佛一头巨兽,不断吞噬着大原的热情与精力。



在东京,为什么光是为了活下去,就要如此痛苦?

苦苦坚持了一年半后,大原偶然发现,位于东京郊外的老房子,房租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
他算了算,搬去郊区的话,即使收入下降一半也能活下去。存款不会减少,还能过上惬意的日子。
没有任何留恋,大原裸辞了。
“曾经为了房租而活的日子,简直像白痴一样。”
新家附近没有便利店,是个需要徒步20分钟才能走到车站的孤岛。
大原仿佛一缕蒲公英絮,骤然从主流的社会评价体系中剥离。
他发现,自己自由了。



远离文明社会的房子是都市隐居者的圣域。

<hr/>我不喜欢上班,有错吗?

大原扁理的故事,是日本社会处于倦怠期的一个缩影。
这些隐居青年,被称为日本的头皮屑。
他们诞生于泡沫经济破灭之后,在旷日持久的消费降级中成长。
回望曾经的昭和前辈,年轻时卖命工作,牺牲掉个人生活,却在年迈时被公司狠心抛弃,陷入贫困和无缘死的悲剧。
目睹了这一幕幕恶果后,这届年轻人不愿重蹈覆辙,拒绝将希望全然寄托在工作上。



既然工作不再重要,辞职也是分分钟的事。

部分年轻人的痛苦,还来自于个人对社会的不适应。
社会时钟正逼迫每个人过上按部就班的生活。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当他们无法按时完成既定的社会期待时,便沦为了失败的大多数。


既然人生已经被打上了“不合格”的标签,不如干脆躺平,抛弃斗志,极简生活。
靠着睡前一遍又一遍地刷着古早电视剧,换取内心的平静。
这份所谓的平静之下,是麻木。


在隐居生活的第五年,大原出版了一本书,希望与这个社会谈谈:
“我只是不喜欢上班而已,有错吗?”
正如工作是实现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隐居也是。
如果不上班就能过上理想生活,为什么不行呢?
没想到一呼百应。
甚至于,这种都市型隐居还掀起了一股小小的潮流。
许多拥有相同困扰的年轻人,在受到大原的启发后,也决定逃离通勤地狱,尝试做二休五的生活。


结束了长达八年的工作,设计师佳奈子决定把自己“放逐原野”。
她搬进东京郊外一栋位于山间的老房子,距离最近的车站要徒步15分钟。
每周三天到山里的咖啡馆工作,维持最低限度的收入。
剩下四天都呆在自己的房子里,学习木工装修,和朋友一起做饭听音乐。
隐居之后,她发现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多到难以置信的地步。



佳柰子养了一只黑白小狗,闲时开着小卡车去周游日本。

当然,也有许多人指责这些隐居族是典型的loser,社会竞争的失败者。
“正因为有你这样的人,日本的国力才会衰退。”
对于这样的评价,大原感到受伤,他不过是想逃离痛苦的现状而已。
在人生漫长的时间轴上,有一帆风顺的时刻,也有寸步难行的时刻。不必每分每秒都逼迫自己竭尽全力向前跑。
像他这样,缓慢悠长地走着,也未尝不可。
“无论如何,人生都只是场玩乐而已。”


最后,大原扁理为那些同样向往都市隐居的年轻人提供了一点建议:
1.确定最低限度的满足标准。
2.把不安的因素最小化,尽量避免生病受伤。
3.不寻求他人认可,维持自我的评价体系。
4.人际关系强制重启,清理多余的朋友圈。
5.不排斥变化
他格外强调了“不排斥变化”这一点。
事实上,大原并没有强迫自己一直隐居下去。
将来哪天心血来潮,想要工作了,再去找全职的工作也不一定。
最重要的是,顺从当下的心意,活得开心就好,不被世俗的条条框框所束缚。
“人生,也许有八成都是不必要的事吧。”



大原扁理,34岁,都市隐居者。

参考资料 -----------------------------
[1]《做二休五:钱少事少的都市生活指南》,大原扁理
[2]《なるべく働きたくない人のためのお金の話》,大原扁理
[3]《年収90万円で東京ハッピーライフ》,大原扁理
[4]《100万円で家を買い、週3日働く》,三浦展
[5]《年収150万円で僕らは自由に生きていく》,イケダハヤト
[6]《年収300万円時代を生き抜く経済学》,森永卓郎
[7]《持たない幸福論 : 働きたくない、家族を作らない、お金に縛られない》,pha
[8]《大原扁理さんに聞いた「下り坂時代にハッピーに生き抜く方法」とは》,渡邊浩行
[9]《週休5日でハッピーに暮らせる!大きな反響を呼んだ『20代で隠居』》,K&B
[10]《日本各行业的平均年收和年龄分布》,DODA
[11]《日本劳动力调查》,CEIC
[12]《他零欲望、没手机,月入4500元在大城市还能存钱》,一条
[13]《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比你想的更残酷,看看如今日本低欲望社会里的年轻人》,好奇心日报

撰文 慧诗 王蕾 青云 | 插画 hhg | 编辑 小胡
文章版权归网易看客栏目所有,其他平台转载规范请于公众号后台回复【转载】查看,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来稿请致信 insight163@163.com,其它合作欢迎于公众号后台(或邮件)联系我们。

light999 发表于 2023-8-23 04:46:3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者William Bengen曾提出著名的4%法则:

只要你退休的第一年,从退休金提取的本金不超过4.2%,之后每年根据通胀率动态调整,就可以实现退休金“到死都花不完”。

假设你一个月花1万,一年花12万,即要有12万÷4.2%=285万的退休存款。

同理,假设一个月花2万,一年24万,即要有24万÷4.2%=571万的退休存款。

根据这个法则,台湾姑娘Winnie和美籍丈夫Jeremy用了10年存下950万港元(合人民币830万元),早早地就退了休。

5年来,他们每年只取出少于4%的存款(约33万人民币), 剩下的留在投资帐户里吃利息。

他们去物价低廉的中南美和东南亚国家旅行,据说退休存款本金没少反增。

你呢,计划多少岁退休?
<hr/>一、退休不是目的,自由才是

在这个处处宣传提前消费的世界,“储蓄”一词似乎已经被我们从字典上划去,存钱养老好像成了临近退休年龄才会考虑的事。

但也有人,年纪轻轻就存款可观,早早退休,拥有了我们梦寐以求的自由生活。

当然,这种自由是以早期的不自由为代价的。

比如Winnie就说,当同事们买房买车时,他们夫妻俩住在便宜的出租公寓,很少买新衣服,家具日用品用二手货,自己种菜、煮饭,能DIY的东西都自己做,比如香皂。

他们的婚礼没有婚戒婚纱,没有酒席,蜜月旅行去爬山。

44岁的加拿大人皮特(Pete Adeney)也是,工作10年就攒够了钱,31岁便和妻子双双退休。

夫妻俩同在软件行业, 10年攒下六十万美金和一套全款房产后,于2005年双双辞职,迄今为止已退休13年。

谈到自己极为年轻的退休年龄,他说:

我20多岁的时候,骑着自行车,带着自己做的便当上班,虽然程序员的工资挺高,但我也从没想过要乱花。

我知道,钱很重要,要正确使用,所以我用它买来了自由。

他将人生分为了两个阶段:年轻时专注事业,接下来专注家庭,省得人到中年,事业与家庭两头要顾,却两头不讨好。

他现在已经在第二阶段的第13个年头了。

怎么实现呢?他的办法也是,通过降低消费、简化生活来逐步实现经济独立。

他甚至发起了一个名为“经济独立,早早退休”(FIRE –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的组织,吸引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

他告诉参与者,不管收入多少,都应该将一半收入存起来做投资,这样,实现经济独立大概需要17年;如果存收入的四分之三,便只需要8年了。


普遍意义上的退休年龄为55-60岁,然而FIRE的成员在40,30,甚至20多岁的时候就已经成功“退休”了。

不过皮特也说,这么做并不是为了摆脱工作,而是从现在开始,规划你想要的生活。

乔丹(Jordan Hall),24岁,广告部经理,年薪五万英镑。他减少开销,把一部分收入投到相比股票风险更低的基金,还计划在曼城买套房子租出去。

“我目前还是蛮喜欢我的工作的,但是未来就说不准了。我希望到了三十、三十五岁,我能有足够的底气,自己决定还要不要继续工作。”

他说,“所以退休不是目的,我只是希望拥有选择的权利。”

二、由为钱工作,转向为梦想生活

戴夫(Dave Hamilton),在数据分析行业工作15年,5年前36岁时退休。

他说:

我总是坚信,无需工作的世界里,生活会更有趣,也更有意义。

我的品位很简单,不会买太张扬的衣服、车或是电脑。因而我的退休也不必太奢侈,能够维持我的生活便好。

戴夫退休的决定在家人与朋友看来只是一时冲动,觉得他只是压力太大想歇一歇,“用不了一年他就会回去上班的”。

他却说:

世上有太多我想去看的东西,想去做的事。到现在,我退休五年了,旅行,结婚,生子,打网球,学意大利语,学画画,还建了所房子。

开销比从前甚至更少,因为这些喜欢的事情不需要太多钱。

“提前退休”可不等于“裸辞”。它并非是因为工作不如意或是身心压力而所做的匆忙决定,而是由为钱工作转向为梦想生活。

因此,在考虑是否要准备“退休”之前,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

或许是为了开始与好友规划已久的小生意,或许是为了每年能花上更多时间旅行度假,或许是想多些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当这些理想的生活方式因眼前的工作而无法实现时,你就可以开始为“退休”做准备了。

让这些对于美好生活的幻想成为动力,推动你做好计划,支持你克服实现计划路途中的困难。

想清楚,未来的五年,十年,二十年里,你会在哪里,做着什么,有着怎样的家庭与生活。

明确了这些,你便能更坚定地开始储蓄,朝着经济独立前进。

三、比高收入更重要的,是合理的收支差

根据4%法则,我们可以算一笔账。

保守估计,假如你一个月只花1万块,也要存够整整285万。对比自己的工资,这或许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不过,大部分成功“退休”的人会告诉你,任何人都能达到这个标准。

如果没有,那是因为你还不够努力。

看一个人的储蓄能力,绝不能只看收入,而是要看收支差。挣八千存五千的人比挣一万花八千的人储蓄能力高了太多。

比起高收入,合理的规划收入才是通往提前退休的最好途径。

如何合理“节流”呢?查查银行流水,信用卡账单,网络支付记录,总结一下你的钱都花在了哪里,而这些支出又是否有意义。


每年,我们都会被支付宝年度账单吓上一跳,感叹自己怎么会在无形之中花掉这么多钱。

明确支出,减少不必要消费,这两点做到了,余下时间便只需要看着存款增长了。

艾米丽(Emily),44岁,从事科研工作,年薪9万英镑。

她给自己的计划是,最多再工作十年,虽然算不上“早早退休”,但她想通过努力给自己未来的生活多一份保障。

她说:

储蓄与节约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对于变得过度在意金钱,甚至变成守财奴,这样对生活是没有好处的。

我们要找到节俭与生活之间那美妙的平衡点。

抛弃不必要消费,在做出一笔消费前,问问自己,这是否能够提升我生活的价值。从而降低开销,加速经济独立之路。

写在最后

最后回到4%法则,知乎账号“南方基金”指出,由于投资收益波动高、通胀水平高企、房贷支出等因素,对于中国家庭来说,实现的门槛过高。

但是起码,它能给我们一个启示:越早准备养老金越容易早日实现自由。

生活只会善待有规划有准备的人。

正如创始人皮特所说,“经济独立,早早退休”运动传递的不止是经济观念,更是对自我与生活意义有了更好理解后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

参考资料:
https://twitter.com/mrmoneymustache
https://twocents.lifehacker.com/the-basics-of-fire-financial-independence-and-early-re-1820129768
https://amp.theguardian.com/money/2018/nov/20/can-anyone-retire-in-their-30s-meet-the-people-who-say-yes
https://qz.com/work/1274905/understanding-fire-financial-independence-and-retiring-early/
<hr/>本文由LinkedIn编译,编译者LinkedIn团队甜甜。
文中图片、封面图片来自视觉中国和影视截图,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lusys 发表于 2023-8-23 04:46:4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和我老婆已经规划好了,40岁前退休(现在我32岁,她31岁,预计2027年前),下面说下具体的实施办法:

背景:
我和我老婆都是互联网从业人员,并且都是基层员工,不是管理层。对于互联网和产品经理,知乎网友应该最了解不过,是非常有危机感,很容易焦虑的职业。我个人觉得,只要不是技术岗位,超过35岁+之后,就会非常被动。想拼拼不动,做事谨小慎微,不敢轻易换工作,甚至不敢轻易请假。说句心里话,我觉得如果35岁了,请个假还要和领导想怎么措辞,各种担心,真的很无奈,很失败。
在企业里,能当上管理层的少之又少,是想要智商+情商+站队+运气+熬年头,这几个缺一不可,才能在一家不错的企业当上管理层(总监级别以上)。我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仔细的对自我分析评估了一番,觉得这条路比较难,不适合我和我老婆。而且拼上去了又如何,还是面对高层的压力,如果干不好分分钟替换掉,还是会时时有危机感(参考刘强东对待各种CXO兄弟)。而且这两年我和我老婆身边有同事年纪轻轻因为工作辛苦过世了,给我俩很大的触动,所以对于工作,我和她已经非常统一,不死拼不加班,身体最重要。
(另外说一点,现在社会阶级已经比较固化,企业其实也一样,现在的高层基本都是70后和85前,85后和90后想要通过自身努力在企业获得高管的机会,需要付出巨大的持续的努力,才能上位,真的蛮难的且不值得)

进入正题,那如何做到40岁前退休呢?
一:提前投资布局(我俩在一线城市有两套房产,18年刚在老家买了一套)。
其实我还不算投资早的,15年开始才意识到房产的重要性,在郊区买了一套60平左右。17年我老婆又买了一套(郊区40平开间)。买的早而且都比较小不贵,所以房贷压力都在可控的范围之内,预计2023年就可以全部贷款还完(提前还完)。并且已经租了出去,开始进行变现(租售比还可以)。18年中旬我俩又在老家购买了一套,所以现在虽然房贷压力很大,但未来可期。我个人的计划是:未来退休后回老家居住,一线城市两套房产租出去。每年4%的利率收益,是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的,只有一线城市房租的增速,才是和通货膨胀的速度基本一致的

<hr/>二:不要孩子
我在20岁出头的时候,还挺喜欢小孩子的。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我越来越觉得孩子没啥意思了,再和我老婆沟通,交流意见了几次之后,我俩确定:当丁克,并且是铁丁。因为我彻底想清楚了关于孩子的几件事
1:有了孩子之后,你一辈子就被套牢了,基本上就得工作一辈子。起码要等孩子上大学18岁之后,那时候你基本快50了。然后你孩子再生个孩子,你还得带孙子孙女,嗯,又是18年。“完美”的轮回。
2:养儿防老这个现在越来越不现实了。孩子成年压力也会很大,会组建自己的家庭。大概率不在你身边,在大城市,甚至在国外,甚至提前比你先离开这个世界……说到底,养老这事还是要靠自己
3:现在中产(伪中产)在孩子教育上已经形成了军备竞赛的趋势,我觉得大人孩子都累
4:有了孩子,增加家庭矛盾(夫妻之间,夫妻与父母之间,两个家庭之间)
5:我问过身边有孩子的同事,朋友,为什么要孩子。几乎回答都是:家长让要的;觉得应该要;不要孩子不是完整家庭;意外怀孕等,我没有听过哪怕一个人说:我喜欢孩子所以要孩子。所以我腹黑的想了想(我是天蝎座,比较腹黑):大部分要孩子的年轻夫妇,都是没想明白;或者拿孩子当个投资的产品,期望未来自己老了管自己,哪怕可以搭把手。
备注:有空可以看看这个问题,这个下面的知友说的让我对丁克的问题,清晰和透彻了很多,建议可以看看。
丁克是一种自私吗?
对于孩子的问题,是最受讨论和分歧的,那我再说说我观察身边有孩子家庭的,和我思考分析的
二(1)关于没孩子养老问题
其实现在咱们在北上广打工,一年也见不到父母几次,下一代更是如此,养儿防老不如靠自己。这里推荐一部纪录片《人生果实》。而且我相信,30年之后(我60多岁),养老院一定会越来越完善了,你只要有钱,住上很好甚至顶级的养老院,生活保障照顾没什么问题的。

二(2)关于哪类人适合生孩子
我观察并分析过,我觉得现在适合生孩子的慢慢产生了两极分化:即富人和穷人适合生孩子,而且适合生不止一个。
富人适合生孩子,是因为富人有足够的资产,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关系网保障。总之,生孩子能轻松养得起,参考陈浩民,大小S,嗯,还有赌王。。。然后就是穷人适合生孩子,参考每个小区卖水果卖菜修自行车的小商贩。穷人生很多孩子基本就是散养,只有有一个稍微成点材,家长就会很开心,可以算是改换门庭,家庭状况大为改观。
所以,富人生孩子养得起,是要把资产继续传下去,现在因为基金会的存在,已经不再会出现“富不过三代”的情况了。穷人生孩子是有比较大几率进行阶级大飞跃。而中产呢,我个人觉得并不太适合,如下
1:你没有富人稳定的经济基础,关系网保障。你今天工资5W+,但转眼明天就有可能被辞退,瞬间从5W降到0。再加上车贷房贷,瞬间就会进入家庭经济危机。
2:富人和穷人养孩子,对家庭的支出不会占比很大。而中产基本对孩子的态度就是:吞金兽。我觉得如果一个孩子,家庭付出的精力和经济,要是占比很大的话,真的就会压力很大,容易心态失衡,家里任何小事都很容易造成踢猫效应。比如你就会不由自主的要求孩子门门考优秀,毕竟你花了半个月工资给孩子报补习班呢。
虽然这话听着很别扭,甚至刺耳,但我还得说:中产家庭的孩子,是最能影响父母心态的(除非你自己有很平和不攀比的心态)
举个例子,我认识的几个富人,他们对待子女,其实是很宽容的。孩子愿意学什么就学什么,喜欢踢球就踢球,画画也行,学数学也ok,不喜欢就换一个。因为富人的承受能力很强。富人拿金钱换时间,你中产换不起。
而穷人,平时也不给孩子报很多补习班(我加班打车和好几个出租车司机聊过,的哥很多都生起码2个孩子,都给孩子顶多报1-2个班),所以孩子考个90分,全班前10,就很开心。因为穷人对待幸福的阈值很低。穷人对待孩子的期待不很高,你中产做不到。
综上:
最适合要孩子的——富有的;不鸡娃散养的(非富人居多);家庭经济没有压力的;有时间陪伴孩子的一起成长;最好能有一定社会地位能在未来帮助到孩子的——你符合几条呢?
最不适合要孩子的——在一线城市工作;有经济压力(房贷车贷);工作压力过大导致没时间陪孩子的的对,孩子有过高期盼(鸡娃)——你中了几条呢?


最后,当然,养孩子有养孩子的欢乐,幸福,基因的延续等等。丁克家庭和孩子家庭本来就是两种选择,每种选择都要去面对和承受。在这里我得明确说一点,我没有任何鼓励大家生孩子,或当丁克的思想和言论,我只是说一下对孩子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我相信能读到我这篇文章的知友,也应该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是否生孩子,说实话在传统的儒家文化国度,即便是现在,也还会很多人难以接受,会被当成异类。不过我看的很淡,因为这只是你漫长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选择而已。
想清楚——去执行——不后悔,就够了。
<hr/>三:攒够一笔钱
除去把房贷还完之后,再攒够一笔钱,我计划是至少100万(最好200万+)。我和我老婆现在薪水不高不低(参考30岁左右正常产品经理工资),再还完房贷之后,这笔钱攒起来不难。这笔钱在退休后,可以做稳健理财。(退休前,尽量存够100万,多多益善。)

三(1):如何攒钱
遵循两个主义:崇尚极简主义,远离消费主义!因为我比较喜欢心理学和经济学的书,所以看了几本之后,就了解了商家的套路,商家会用很多消费心理学,勾起你消费的欲望。所以一定一定要做到断舍离,远离消费主义
(这里强烈推荐一个纪录片《无节制消费的元凶》豆瓣8.7分)
书可以推荐《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三(2):如何极简
1:电子设备。我俩以前都是苹果手机,现在都是安卓中端手机(1500-2000挡位),体验上并没有差别很大。
手机用redmi,完全够用3-4年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595526396885069824">2:不买车。买车我个人认为是最差的消费,还要买车位,油钱,保养,保险,置换的时候贬值很大等等。有事打车,不着急地铁公交。如果有孩子需要一辆车,但如果丁克家庭,尤其是大城市,觉得车的必要性大大降低。
3:衣服。少量消费。其实你现在放下手机,看看你的衣柜,我敢说不论男女,每个人在每个季度都起码有3套+以上的衣服,你觉得衣服不好看的原因只因为你身材差了而已。所以,买衣服不如多健身,相信我,只要你身材变好了,以前你以为你穿起来不好看的衣服,其实很不错的。
4:饮食。我俩基本上能做饭就做饭,周末外边餐馆吃个人均70-80改善改善伙食。不过等退休之后,一日三餐都会做饭。

<hr/>四:副业(退休后)
当我俩退休之后,我计划我俩每个人找个副业做做,在不累的情况下,每月每人1500,就可以。这个方向我也在摸索,而且这点我比较自信,我和我老婆智商不差,每个人通过副业赚1500元,应该不会太难。

所以总结一下:未来退休之后的状态
收入(括号为2020年大约数字)
一线城市两套房租(7千/月)+存款理财收益(2千/月)+副业(5千/月)= 每月生活费(2020年已达到1.4万/月)
备注:存款理财没什么可说的,就是支付宝稳定理财+少量定投基金+少量股票。以稳定性安全性理财为主
备注2:在现在有工作的基础上,已经开展了副业,并基本已经稳定达到5千/月。这个可以再开一篇讲解。

消费(注意是极简生活,不是不消费)
衣:每年很少。退休了无意义社交很少,时不时和朋友小聚。
食:退休后核心消费,但预计很低。一日三餐都自己做,少肉多菜多水果。
住:无。没有房租没有贷款
行:几乎没有。出门很少,有也是公交车或骑车。有急事打车。
娱乐:几乎没有。不去或少去电影院,买个投影仪。我和我老婆都比较宅,爱看书看剧和健身瑜伽。
旅游:理性消费低频。旅游避开假期,低价机票;
医疗:有但不高。医疗保险一直上,并配置少量保险。
健康:固定一笔开销。去健身房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hr/>最后,想和大家聊一下40-45岁
40-45岁是人生一个关键阶段(尤其是男人)
因为那个时候,一般你孩子小学初中(28岁要孩子举例,孩子大约10多岁);双方父母都到了60多岁。这时候,孩子教育需要金钱和精力,给孩子报班和辅导孩子学习耗费精力,老人岁数大了会生大病小病。而这时候的你如果工作稳定还算可以,如果还是在私企且非高层,而且还背着房贷(25年房贷)的情况下,会工作和生活和经济和精神,多重压力到达顶峰
其实我觉得每个人都在赌:赌自己年轻身体扛得住不生病,赌孩子人中龙凤自学成才不操心,赌老人一生健健康康90多岁睡一觉故去。我承认有这样的家庭,可大概率不是的,所以我不想赌。我只是把生活的风险概率降到最低,也不想自己40-45岁的时候压力太大,我只想把生活协调好,让我和我老婆自由快乐;让双方父母晚年跳跳舞,唱唱K,不再为我们带孩子;也不想自己40多岁还在职场勾心斗角,和20多岁的年轻人抢资源;仅此而已。

把自己的规划在这里写一写,一是对自己规划的整理,另外也是真诚的想和大家沟通,讨论。看看我这个规划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漏洞,我在此抛砖引玉,感谢交流。
<hr/>大家的每条评论我都看过了,真心感谢大家每个人。其中有些问题比较集中,我就不一一回复,统一在此补充说明:
一:很多人提到意外,大病。
1:长期高强度工作更容易生病。体力和心态都辛苦,更易得病。
2:工作和退休,对于大病的抵御力几乎是一样的(年薪百万除外)。朋友圈里的水滴筹看得还少吗?
3:如果真的生病了,退休前会存储一定积蓄的,还有医保和意外保险,这是不管你工作退休与否都应该配置的。

二:补充对于消费问题的看法
我是主张极简主义,极简消费,东西在精而不在多,不是不消费。其实我这个极简生活的想法也是2018年下半年才开始想通并执行的,因为在以前总乱花钱,该买的都买了(imac,笔记本,手机18年新买的,单反,衣服洗浴用品面膜一大堆),觉得生活很臃肿,所以才决定极简。
极简生活之后,感觉轻松很多。而且也提高了很多效率(以前总刷淘宝京东,现在很少打开了,做事专注了)。然后把以前遗留的东西用完(面膜等洗浴用品)很有成就感。
其实对于极简会被人误解,我想也是因为我们这一代都生在了媒体时代,你的所有信息都被媒体,广告,公众号,KOL所支配着。你以为你有独立思考能力,其实你的内心早就被消费主义洗了脑,然后还美其名:年轻就应该享受生活。
作为成年人,你应该去学会克制,学会延迟满足感,学会合理理财不冲动消费,知道买什么是消费,买什么是投资。

三:关于退休无聊的问题
我就不一个一个回复或反驳了,其实我能想到你们的话外音:不上班退休,然后每天就是混吃等死,无所事事,浑浑噩噩……只能说明太多人上班把脑子上木了,工作惯性了,甚至被企业家洗脑成“奋斗逼”了(无任何讽刺,只是阐述问题)。
退休后的生活,我也不在这里过多描述了,建议都看看一部纪录片《人生果实》(上文已经推荐过了,不过那些说退休无聊,活着没意义的人应该没看)那部片子是我想过的生活:平静,温和,享受每一天,自己做喜欢的饭菜,不急不躁,还可以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事,找到自己爱好的小副业,这样的人生难道不是很多人向往的吗?
————————————————
我老婆退休后计划每天:瑜伽,养花,研究美食,读书看剧
我退休后计划每天:健身,做自己喜欢的副业,读书,看剧
我俩还计划每月按摩一次,每年出国一次国内1-2次(深度游,一个月以上)。
那些说无退休无聊没劲的朋友,你40岁还早起挤1小时地铁,开会上着自己不喜欢的班,请假给孩子开家长会,好容易到了周末,还要陪孩子逛公园。你愿不愿意和我换呢?
有些人为什么不愿意承认,有充足的自由时间的待着,睡觉睡到自然醒,不用通勤一个多小时地铁,不用给人装孙子假笑,不用做不喜欢的工作。而有机会做自己喜欢的事的生活,非常美滋滋?

四:关于我和我老婆双方父母的养老问题
我预计今年会把双方父母的保险(意外+重疾)配置好,而且我不生孩子,不正好把钱可以孝敬双方父母吗?这不恰恰是最大的对父母的爱吗?几乎所有家庭生完孩子都要让父母多多少少帮忙带孩子,父母老了还要帮你带孩子受累辛苦,和这些人比那个对父母更好呢。再说极端的,我发现让父母带孩子的年轻夫妇,还会有惦记父母养老金的问题,导致的家庭矛盾,让父母寒心的。

五:关于退休后经济情况
很多人提到我就说下:先声明没有别的意思。即便我现在此时此刻退休(当然是我房贷还完了),现在的房租7千左右把,就算没有任何其他收入也是ok的,当然到时候会做点喜欢的事,创造些收入的,也会多攒些钱退休,所以啊,为了能在退休后舒服点,还是会在退休前好好赚钱搬砖 哈哈

六:关于以后老了无人照顾,以及有一方去世的情况
我是独生子女,我老婆有个亲妹妹(14岁初三),和我们差着近20年。所以我的计划是(多种逻辑排列)
1:我俩身体都好的话就互相照顾,好好保持身体健康。
2:我身体出现小病,我老婆在家照顾我。我出现大病(类似瘫了,傻了等),可以找她妹妹简单帮忙(此帮忙不是每月过来照顾,只是关键时刻搭把手,频率一定很低,我是不喜欢麻烦别人的人,如果麻烦了绝对用钱解决),给相应的钱,或者不麻烦直接进养老院,我老婆一起住或每天过来看我
3:我老婆大病小病,我在家照顾。或同2
4:我先挂了(大概率事件,女性比男性长寿,且我老婆心态比我好很多)。我老婆可以和她妹妹没事串串门(不住在一起,她妹妹也有家庭,这些道理我懂),然后真要是有事(老了突然病倒,甚至去世临别)找她妹妹帮忙搭把手,剩余资金和房产全都留给她妹妹。姐姐要走最后一程,作为妹妹没理由不送一程吧,再说还有很大的报酬,最后的所有资金和不动产,全给她妹妹。
(有些人网友挺逗,说我道德绑架妹妹,简直可笑。让妹妹最后送走一程是给相应报酬的,你送走我,我的剩余财产全给你(应该有:房+现金+其他投资),做妹妹的不想要?当然也可以不要,那我找个朋友就行了,然后剩余资产给朋友就好。总之,谁送走我们最后一程,我们的累积资产就完全给这个人,没什么问题吧。所以道德绑架完全不存在。当然我不会认为,给一个亲戚送走最后一程,还能得到很多酬劳,这事不做的)

5:我老婆先挂了。我自己一个人过,我毕竟和她妹妹隔着亲,我不会没事串串门,只是可能会跟她妹妹沟通下,送我最后一程就好。而且我想得很开,如果就剩自己了很老了,生了病,我可能申请个安乐死就完事了。(50年后安乐死要是麻烦,我可以提前和她妹妹说下,然后我自己服用个安眠药就完事了。)
6:至于其他意外情况,我就先不去想了,车到山前必有路
最后的尾巴:每到我认为的重要的人生节点都再更新一下(有朋友希望更新,我也自己想通过这篇文章自我规划和激励自己)
我现在设定的几个重要人生节点有:
1:还完所有房贷(在2022年底结束全部房贷)
2:先定个小目标:攒够100万(不设限,退休前储备资金多多益善)
3:退休回二线
4:副业(已经开始在做了,也为了目标2,早日赚够100万)
泰晤士小镇 发表于 2023-8-23 04:47:0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工作就是用个人的时间换取金钱的方式,当然,这里必须排除极个别的为人类解放而努力工作的群体。
但是,这里其实是有个猫腻的,这个工作的时间段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间。年纪太小没有工作能力。而年龄大了等到退休之后,虽然有闲了,可是留给我们能够有效利用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按照我国的平均寿命来算,也就是十五六年(这是按六十岁退休来算,按六十五退休算的话,基本上要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全他妈都是烈士)。这十五年再去掉生病后生活品质下降的时间段,按四五年来算,就剩了十年左右。
现在基本理清楚了一个普通人一生的生活轨迹。上学大约二十年,工作大约三十五年,退休后能够有效利用的时间约十年,然后生活不能自理,躺上几年,然后死掉。我们的理想注定实现不了。儿子孙子继续这个过程。这个过程也说明,人跟任何一种动物都没有区别,人类并不比蚂蚁伟大。真是个悲剧。
所以,如果把工作当成挣钱的手段,其实没必要工作的太辛苦。现在大家工作都很忙很累,无非是欲望太高,想要的东西太多了。
为什么大家都要等到了法定退休年龄才退休呢?一个是从众心里,不能跟别人不一祥。一个可能是内心对未来失去控制能力的恐惧。
提前退休当然很好,只要有一定的被动收入,提前退当然没问题,人生理想啊。但这个事情只有少数人能做到。我三十五岁岁已经过去了,看四十岁能不能实现吧。
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
人生无常。
~~~~~~~~~~~~~
很久前回答了一篇关于工作与人生的回答。没想到突然今天收到三百多个赞与喜欢,突然感觉自己做的一些别人来看不务正业的东西也是有价值与意义的。
当时工作失意,前途迷茫,不知到未来的路在哪里,有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失败感。所以回答了这个问题。感谢所有支持与关注的知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