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1931年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分手诗:《那一晚》中的一晚,发生了啥

[复制链接]
light999 发表于 2024-9-22 10:14:24|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咏絮才无对,闻琴意始真。——【宋】刘筠
在我国古代,会诗词歌赋的女子比较少见,而诗词写得好的就更加少见了,因此后世用“咏絮之才”,来称赞那些在诗文创作方面,比较有才华的女子。林徽因就是一个有才华的女子,她不仅是我国著名的女建筑师,而且她还是一位女作家、女诗人。

林徽因小的时候,在浙江杭州生活,此后在上海读小学。1916年,因为父亲在北京任职,所以全家都迁往了北京,林徽因则在这里读中学;1920年,林徽因的父亲前往欧洲游历,于是林徽因也一起跟了过去。
林徽因和父亲居住在伦敦的时候,房东是一个女建筑师,林徽因在她的影响下有了一个志向,决定长大以后自己也成为一个建筑师。这期间,林徽因认识了徐志摩,两人都很喜欢文学,因此时常的进行交流,林徽因也是这个时候对新诗产生的兴趣。

徐志摩小的时候在家塾读书,并且从师张树森,所以小时候的古文根基很好,成绩在当时也非常的优异;1915年徐志摩在杭州一中毕业,这段时期他曾在校刊上发表过论文。1917年,徐志摩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拜梁启为师,虽然他受到了梁启超的影响,但是他的思想更加的开放,想要追求自己理想的人生。
1918年,徐志摩在国内厌恶起军阀混战的局面,于是决心出国留学,希望能够找到解救中国的办法。他在美国呆了一段时间,终于认识到了美国资产阶级的贪婪,因此他深感厌恶起来,这个时候他发现了一位哲学家,他是英国的罗素,所以想要拜罗素为师。

1920年,他横渡了大西洋,来到了罗素所在的英国,但是却没有想到罗素的个人生活发生了变故,所以他没能如愿以偿。因此,他开始到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求学,在那里度过了半年左右的时光,但是他对于未来仍旧十分的迷茫,也正是这个时候,他结识了林长民。
林徽因拜林长民为师,时常的在老师这里走动,于是和林徽因也开始熟悉起来,两人日益熟路起来,因此互相生了爱慕之心。不过,两人始终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大多只是文学上的交流,更多的是关于新诗的创作,期间徐志摩写了很多的诗词。

1923年,徐志摩和胡适等人,在北京创办了新月社,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举办一些文艺活动。林徽因这个时候也随父亲回到了国内,她时常的来新月社参加文艺活动,并且曾登台饰演泰戈尔诗剧《齐德拉》中的公主。
1924年,徐志摩和胡适等人创办了《现代诗评》周刊,他也开始任北京大学的教授。这期间,泰戈尔来访我国,徐志摩和林徽因一起担任泰戈尔的翻译。同年六月份,林徽因开始和梁思成一起前往美国攻读建筑学,林徽因和徐志摩偶尔书信往来。

徐志摩曾为林徽因写过《月夜听琴》、《偶然》、《你去》等诗词,表达过自己对于林徽因的纯情,不过两人始终都保持着理性。1928年,徐志摩和林徽因再次相见时,徐志摩已经和陆小曼在一起了,而林徽因也和梁思结婚,这期间徐志摩写了一首比较著名的诗《再别康桥》。
林徽因和徐志摩已经注定是无法走到一起了,但是由于徐志摩和梁思成也是朋友,所以三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两人虽然关系密切,但是更多的也只是诗词上的交流,他们的情感细腻而又理性,就像两个人写的诗词一样,充满了对于纯真爱情的向往和憧憬。

林徽因和梁思成结婚以后,回国以后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夫妻俩相濡以沫,婚后的生活过得幸福而又美满;期间,林徽因受邀在各地进行建筑方面的演讲。1931年,林徽因受邀在北京进行演讲,徐志摩准备参加她的演讲会,却不幸遭遇坠机事故遇难。
徐志摩遇难以后,林徽因将1930年写给徐志摩的一首诗,发表在了《诗刊》上,署名为尺棰。后世认为这是林徽因当年写给徐志摩的分手诗,字里行间描述出,她对于这段情感的沉湎。林徽因如果很多少女一样,年轻的时候对于爱情充满了渴望,希望获得一份纯真的爱情。

林徽因既表达出“分手”,又传递出“我爱你”的意境,这首诗可以说是,她为数不多的诗词中的上乘之作。林徽因对于徐志摩的爱,只是精神层面对于纯真爱情的一种憧憬,圣洁而纯粹。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