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吴凤花等名家名票三场大戏庆“深青越”建团十周年,团长谢华越接受深圳商报

[复制链接]
sewell 发表于 2024-9-22 09:54:05|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赵玉
深圳市青越越剧团(以下简称“深青越”)于2024年迎来建团10周年。记者获悉,“深青越”建团十周年庆典演出将于9月20日晚、9月21日下午、9月21日晚在深圳戏院接续呈演,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家票友与“深青越”全体团员联袂为观众呈上《深青越建团十周年专场》晚会与《梁祝》《五女拜寿》两台越剧大戏。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获得者吴凤花将亮相十周年庆典活动,在晚会与两台大戏中担任主要角色。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获得者吴凤花将亮相“深青越”建团十周年庆典活动。
在全国越剧圈几乎人人知道深圳有个“深青越”,其团队由60多位资深越剧专业演员及部分青年越剧票友构成,特邀吴凤花担任艺术顾问,来自于民间、成长于民间、服务于民间的“深青越”扎根深圳,十年如一日地弘扬和传播越剧文化,逐步发展成为深圳本土戏曲团队中推广越剧文化的主力军!

据悉,自成立的十年间,“深青越”精心创排了包括:《五女拜寿》《梁祝》《红楼梦》《玉蜻蜓》《碧玉簪》《狸猫换太子》《八女投江》《盘妻索妻》《追鱼》《打金枝》《祥林嫂》《柳毅传书》《红丝错》在内的13部经典大戏,以及百余部优秀折子戏。三次受邀参与央视《一鸣惊人》节目的录制,二次受邀参加上海电视台《百姓戏台》节目录制,“深青越”《越剧折子戏专场》在香港“新光戏院”上演,团队和个人屡次荣获深圳市“鹏城金秋”市民艺术节金奖,大戏《盘妻索妻》在“全球越迷嘉年华大戏比赛”中斩获金奖,团里的花旦温舒然在“相约越乡全国越剧票友大赛”以及“全球越迷嘉年华票友个人比赛”中获得金奖……
在“深青越”建团十周年庆典演出前夕,该团团长谢华越接受了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的专访。

深圳市青越越剧团团长谢华越
【一】
始于初心,源于热爱,成于坚守
这支“娘子军”在深圳实现梦想
记者:你是哪一年移居深圳的?又是怎样的契机或原因促使你成立“深圳市青越越剧团”?
谢华越:1996年我坐着绿皮火车来到深圳,至今在深圳已经工作生活了28年,刚来时还是二十出头的小姑娘,人生中的恋爱、结婚、生子等大事,都是在深圳完成的。我在深圳的时间比在浙江三门老家的时间还长,深圳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特别喜欢这座才44周岁的年轻城市,它给了我许多美好的东西,包括爱情、婚姻、家庭。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乡音乡情终究难以忘怀。在离开家乡前,我心底最为钟爱的便是越剧,那种喜爱可谓根深蒂固。在我的记忆里,越剧是老家祠堂里的四方舞台上农村剧团演绎的各种兵荒马乱的宫廷戏,是老式唱片机里传出的《何文秀》《玉堂春》,是祥林嫂剧照封面的厚厚的《戏考》,是家家户户广播里的“十八相送”“三盖衣”和“想先父”“奉汤”,只要听上几遍,我就能模仿着唱,整本每个角色都会唱,印象很深刻。年少时经常拉着住在同一排屋的小伙伴们一起模仿戏台上演员们的样子演戏,我演皇帝时她们演妃子,我演将军时她们演兵,左右五六个兵列队站好,将军披风用床单代,水袖用毛巾裹在手腕上上下飞舞,将军出征床单甩到右边一排兵,右边的“兵”就“呵”一下,甩到左边,左边的“兵”就“呵”一下,然后将军就威风凛凛地出战去了!做“皇帝”时也是一样,左右两排几个“妃子”站好,听我封东宫西宫(以前农村越剧团经常演封妃的场景),有一句很经典的唱词是:“某某过来听我封,封你昭阳坐东宫”,有的小伙伴还因为封不上东宫而生气,真是又可爱又好笑……我现在想想,我后来之所以能当团长是与小时候的经历分不开的。
年龄稍大些时,我曾立志要成为越剧演员,可惜种种原因未能如愿,这成了我青春期最遗憾的事,也是一个心结。在十七八岁到三十岁左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的梦想就是在舞台上当一个没有台词的小兵,那时还经常留意越剧贴吧论坛上的留言,看到哪个民营越剧团在招小兵都会从深圳打电话过去问。以至于2012年的时候在深圳遇到几位越剧同好和老师时,相见恨晚,一见如故,从此便满怀热忱、全身心地投入到越剧中,不论是自己登台表演,还是后来的带领团队,我都竭尽全力。

记者:“深青越”在初创时期有多少成员?当时的状况如何?经过十年的发展,它又是怎样从籍籍无名发展成为立足深圳且声名远扬全国的剧团的?
谢华越:“深青越”在初创时期还不到十人,后来逐渐扩充到五、六十人,成员们来自不同的城市,在深圳工作,且都是热爱越剧之人。初期的几位成员是在QQ越剧吧论坛上结识的,大家因共同的爱好而聚在一起创建剧团,初期每个人都只是想当成兴趣爱好,未曾想若干年后我们成为越剧在深圳传播与发展的中坚力量。尽管过程异常艰难,但每个人都有着用不完的劲头和热情,将许多在外人看来无法实现的事情,通过精彩的作品一一呈现在舞台上,比如我团在2015年自筹资金20多万元创排的首部大戏《五女拜寿》,还有10年十三本大戏的创排与突破。
始于初心,源于热爱,成于坚守。越剧于我而言,是从小就深植于骨子里的基因,在热爱面前,似乎所有的困难都不值一提,迎难而上,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几句话成了我们的座右铭和必胜信念。不会演戏就跟着视频反复观看模仿上千遍;没有演出场地,大家就分头去寻找资源;没有排练厅,就四处托人寻求文化部门的支持;没有资金来源,大家就自掏腰包筹集资金来排戏、买道具、买服装、买头套、买布景。更多的时候一人身兼多职,每个人既是演员,又是搬运工,亦或是装台师、灯光师等,装台撤台,里里外外清一色的娘子军独当一面(因为越剧团都是以女生为主的)。

在艺术方面,立团初期我们有幸遇到导演王美亚老师,她原来是浙江上虞越剧团的台柱子,后来赴港,定居在深圳,当时对舞台上什么都不懂的我们,在她的指导下,对艺术各方面的要求也跟着十分讲究,尤其是在服装、化妆和道具方面,从不将就,碰上资金不足无法买道具时,王美亚老师就带领我们自己动手做道具,这一良好的习惯一直延用到现在,培养了我们极强的创作能力。我们的宗旨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各方面尽可能向专业靠拢,多向专业剧团学习。
在对舞台表演有了一定的认知后,我们还不断虚心地向深圳当地的老师请教,甚至远赴千里之外的浙江嵊州越剧艺校求学。就像我自己,37岁时才首次登台表演,真正登上舞台演戏,和儿时幻想中的梦境大不相同,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支撑得住。同时,只有去到越剧的发祥地学习交流,才能清楚自己的水平究竟如何。

这里有件趣事不妨说一说,我在深圳初次登台时唱了一段《祥林嫂》中贺老六洞房的戏,那时网络信息不像现在这般发达,深圳的戏迷就觉得我唱得很好,很像范派,很喜欢我,都叫我老六(我现在“六哥”的称号就是那时得来的)。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也觉得自己的范派唱得很好了,直到后来去浙江、上海听了其他票友的演唱,才发现自己还有很大差距,之后在求学过程中有幸遇到了越剧范派名家吴凤花老师,经过她的指导,才逐渐一点一点提高起来,所以,去见识、去学习、去感受真的非常重要!那几年,我几乎每年都会前往浙江、上海学习、观看、演出交流,2017年时也曾受到茅威涛老师对我们票友团队的关照,深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学习了两个多月。这些宝贵的经历,对我后来带领团队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见过高山才知仰之弥高!向名家、名团、名票们学习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目标,要爱就深爱,是我们对越剧的最好践行!无关名利,只关情怀!

【二】
不懈追求与多方的支持
使她们三次登上央视舞台
记者:“深青越”在这十年上演了13部大戏,专业名家和观众又是如何评价“深青越”所演出的这些大戏的?
谢华越:屈指一算,自2014年我们建团时就开始筹备的首部大戏《五女拜寿》,直至今年6月份刚上演的《红丝错》,已然有13部大戏上演,表面看着是一串串熟悉的戏名,背后却深藏着我们“深青越”每位成员的心血与汗水,是每位主角出钱出精力的筹备,是每位成员不辞辛劳、齐心协力的成全,是导演老师们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指点。十年间能一口气推出13部大戏,这是我们自己在建团时也没想过的事儿,在全国的票友团队当中也属少见,堪称“激情燃烧的岁月”。不知日后我们是否还能保有这样的激情,毕竟在艺术领域,倘若没了激情,也就没了斗志与创造力。我期望我们都能够永葆艺术青春,惜之爱之!在我眼中,每一部大戏都具有其所在时期的特色,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就如同我们自己的孩子,历经十月怀胎,最终一朝分娩,皆是心头宝贝!


深圳以及全国的戏友观众们对我们始终极为包容,看到他们喜爱的戏,会满心欢喜地给予我们鼓励与赞美,这份陪伴与鼓励是我们最需要的;而名家、老师们则更多地为我们提出宝贵的建议以及指导,比如吴凤花老师,不仅多次奔赴深圳参与我们的演出,还经常遥控指导我们在艺术上的要领,让我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对我们的团队建设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有我们越剧博物馆、中国越剧戏迷网爱越小站的俞伟馆长和工作人员,一直以来给予我们支持和信任,让我们感受到被需要被呵护的温暖。当然也包括我们深圳当地文化部门,深圳市文化馆、深圳戏院、深圳市戏剧家协会等单位对我团的扶持。在这成长的十年里,有他们的鼓励与陪伴,我们走得很踏实,感恩于心!
记者:“深青越”在全国斩获了众多奖项,并登上了央视与香港的舞台,这又意味着什么?
谢华越:诚然,近些年来,我们“深青越”的每一位成员在艺术上都在积极追求进步。正所谓“百练不如一演,百演不如一赛”,只要有适合我们的全国性以及深圳本地的比赛,我们通常都会携作品踊跃参与,并且荣获了一些金奖。例如,由我们团的主要优秀演员马蔚峰和金锦蕾主演的大戏《盘妻索妻》,在“全球越迷嘉年华大戏比赛”中斩获金奖;团里的花旦温舒然在“相约越乡全国越剧票友大赛”以及“全球越迷嘉年华票友个人比赛”中获得金奖;还有团队连续几年在深圳本地的“鹏城金秋”市民艺术节中获得的金奖等诸多奖项。当然,比赛的结果并非终极目标,通过学习交流促使自身不断成长与成熟,才是我们的初心所在!


2023年,我们团队极其荣幸地三次受邀参与央视《一鸣惊人》的录制。在此,由衷感谢《一鸣惊人》栏目组的导演和工作人员对我们的厚爱与鼓励。去年9月的香港演出之行亦是令人难忘,在香港浙联会会长詹洪良、香港紫荆花越剧团团长马维英女士的邀请下,我们的《越剧折子戏专场》在香港“新光戏院”闪亮登场,新光戏院一千多个座位的座无虚席,香港观众的排队入场与场间热烈的掌声回应,都让我们终生铭记!

这些都是我们初建团时未曾敢想的事情,却在不知不觉间悄然成真。感恩所有美好的发生与存在!对于我们而言,最大的意义在于越剧所赋予我们的幸福感和精神力量,是难以估量且无比珍贵的!
【三】
专业演员与各行各业越剧票友拧成一股绳
为剧团发展不遗余力
记者:“深青越”有许多优秀的演员,都有各自的拿手好戏,她们很多不是科班出身却是全国越剧圈的知名人物,请你介绍一下。
谢华越:我们“深青越”的团员们来自五湖四海,这跟深圳这座移民城市有关,主要演员由原专业演员和部分票友成员组成。元老级成员中,我和昆语嫣为票友出身,昆语嫣是我们团里的王派花旦,表演和扮相俱佳,十分痴迷越剧艺术,其他元老级别演员张玉兰、邵丽虹、万协平、童苏珍、林瑛等分别来自原专业越剧团后转入深圳工作的。

徐派小生张玉兰,年少时曾跟随越剧宗师徐玉兰老师学艺多年,深得徐老真传。如今她虽只是偶尔登台,但那高亢激昂的徐派唱腔仍能让您感受到徐派的精髓。
邵丽虹原是浙江建德越剧团的专业演员,主攻徐派,当时在剧团就担任过多部大戏的主演。加入“深青越”后,在《五女拜寿》中饰演的大姐夫、《追鱼》中饰演的张珍、《盘妻索妻》中的刘兄等角色均有出色表现。


万协平出自原来江苏的吴江越剧团,她的表演总能让人眼前一亮,浑身是戏。她在《追鱼》中饰演的鲤鱼精,让深圳观众领略到了她深厚的舞台功底与魅力!

林瑛和童苏珍是我们团里一对难得的优秀老生老旦,舞台表演十分稳健,团里几乎每部戏都有她们的参演。
我们团里票友出身的演员众多,其中较为优秀的有马蔚峰、金锦蕾、苏慧璟、李碧君、温舒然、王艺专、陈银燕等。特别是马蔚峰和金锦蕾,堪称越剧票友界的一对黄金搭档。她俩无论在扮相、唱腔还是表演方面,都深受戏迷观众的喜爱,极俱舞台观众缘。近年来,两人多次代表团队参加全国性比赛,屡获佳绩与大奖。比如由她俩主演并荣获全球越剧戏迷嘉年华大戏比赛金奖的《盘妻索妻》,获过全国第二名的《玉蜻蜓》等等,此外,她俩还多次受邀前往北京录制央视《一鸣惊人》节目,参加中国越剧艺术节等诸多重要演出。马蔚峰因音色跟“白马”王君安老师比较靠近,被戏迷亲昵地称为“深圳小白马”。她本人也十分喜爱王君安老师,以偶像为榜样,现已成功主演过《玉蜻蜓》《盘妻索妻》《柳毅传书》三部大戏,已然成为团里尹派的“台柱子”。

越剧虽在江浙沪一带盛行,但也深受其他地区观众的欢迎,其中不乏年轻观众。比如我们团的两位90后温舒然和杨大大,她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却从小对越剧酷爱,温舒然目前仍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除了学业,她还潜心研究越剧,其傅派表演深受观众称赞,曾两次荣获全国性个人票友大赛金奖。
团里优秀演员数不胜数,让我讲上三天三夜也讲不完,而且各有所长。我常开玩笑说,等我老了,慢慢把你们写进我的书里,书名就叫《我的深青越》。

记者:十年排演这么多大戏,剧团需要很强的凝聚力,“深青越”是怎样做到的?
谢华越:深圳作为一座移民城市,人员来自全国各地。恰是因戏结缘,出于对同一个爱好的追求而加入同一个团队,多年相处下来,彼此成为知音、朋友,甚至亲如姐妹。故而,大家大都非常珍惜这份缘分。有时,偶尔会为了如何更好地演戏争论几句,但也只是就事论事,从不记挂于心。相反,更多时候,为了团队的演出质量,大家一直都在默默地无私奉献。哪怕是登台机会不多的龙套和后勤人员,也都在竭尽全力。比如我们团的阿英,她登台极少却始终乐于奉献,在工作中,她是成功的企业家,在剧团里,却甘愿承担各种重活累活,只因为心底深处对越剧的挚爱。在我们眼中,她是当之无愧的幕后英雄,令人感动不已;比如王艺专,干起活来,从不惜力,经常后一秒自己要立刻上台了,前一秒还在帮忙搬道具。团里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诸如大家熟知的萧雨、红红、柳知汝、何华英、王晓、欧阳文艺、康娇娇、彭笑梅等,清一色娘子军,但干起活来,装台卸台从不输于男子汉,正是在这样一个人影响一个人的过程中,优良的团风逐渐形成,凝聚力也就水到渠成地产生了!有时我们自己都会忍不住问自己,这样拼死拼活到底为了什么,在深圳居然还有这样一群心底纯粹的追梦人。可以说没有团队所有成员的齐心协力,就没有今天“深青越”的一切成绩!

【四】
以推动越剧在深圳的蓬勃发展为使命
“只此青越,追梦未来!”
记者:请问您个人近年在越剧领域获得了哪些荣誉?您未来有什么打算?
谢华越:自2012年首次登台表演以来,我也算得上是一位资深票友了,起初,或许是凭借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参加过数次比赛,也斩获了一些奖项,但对我来说这些荣誉并非至关重要。我最为珍视的,乃是越剧博物馆授予我的“越剧推广大使”称号,以及中国越剧戏迷网爱越小站赋予的“深圳站站长”这一殊荣。它们使我愈发深刻地领悟到,我不能再仅仅以一个普通越剧票友的身份自居,不能将自身参演过多少戏、获得过多少奖当作追求的目标,而是应当以推动越剧在深圳的蓬勃发展为使命,不仅要打造出更多且更优质的舞台,助力那些心怀梦想之人实现登台的愿望。让越剧终有一日能够成为深圳的主流文化之一,是我的心愿与梦想,也是我余生矢志不渝的目标,为此,我甘愿付出一切努力。从往昔渴望自身梦想得以实现的人,转变为如今为他人服务的造梦人,这种角色的转变,是我这十年坚守中日渐成熟的责任与担当的体现。

记者:“深青越”一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得到了哪些帮助?
谢华越:自“深青越”建团开始,始终都在努力克服形形色色的困难。一方面,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越剧在深圳的受众基础相对薄弱,要争取到足够的演出平台和资源并非易事。另一方面,资金的短缺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剧团的发展,比如在道具购置和存放的仓库以及演出场地的租赁等方面,时常会面临捉襟见肘的困境。而我们内心又极度渴望能够拥有更多的演出机会,从而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越剧的魅力!

记者:“深青越”将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未来又有着怎样的规划?
谢华越:“深青越”在过去的十年沉淀中,不论是硬件设施的配备,还是在艺术方面的追求,始终都在朝着良好的态势稳步迈进,并且不断追求进步。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塑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我们会始终坚守对越剧的那份初心、那份深沉热爱,毫无怨言、坚定不移地,行走在推广越剧事业的宽阔大道上!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会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拍摄一些诸如越剧短剧之类的作品。通过线上线下的同步推进,更有效地发挥出我们自身的长处,吸引更多的人来喜爱越剧。“只此青越,追梦未来!”我们将怀揣着这一信念,勇往直前,不断探索创新,让越剧这一传统艺术在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绽放魅力!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