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学生校服循环使用,听起来很美,但实施起来只会是条“鸡肋”

[复制链接]
oopl001 发表于 2024-9-22 09:19:48|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下,学生上学穿校服,是一种常态,是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校服,最早起源于欧洲,当时由于战争导致部分家庭生活艰难,学生上学时着装五花八门。为使贫困家庭学生不自卑,富裕家庭学生不炫耀,学校于是规定学生上学时候须穿着同样衣服,这就是校服的雏形。校服的出现,不仅让学生实现了“平等”,也为学校管理提供了方便,学生上学着校服,会产生仪式感、身份感,生发出自我约束意识,展现出青春精神,激发昂扬向上的斗志,使人活力飞扬。
可是日前,某地教育部门出台了一个《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不但提出要强调中小学校服坚持学生自愿购买原则,允许学生按照所在学校校服款式、颜色,自行选购、制作校服。同时提出,学校可探索学生校服循环使用,创新校服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等回收利用机制,减少资源浪费。
这个《意见》中的提法看起来很美,但要真实落地却是阻力甚大,困难重重——这个阻力并不仅来源于学校,更来源于学生和家长。

首先,从生活的现实性来说,学生上学,穿什么衣服都是穿,家长都要花钱买,为什么不可以穿统一的校服呢?
当然,作为学校,不强制购买,不捆绑销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校服价格也应为绝大多数家庭可接受等,这是基本原则。但在这个基本原则上,作为社会、家长应当积极支持学生穿校服,对校服质量、价格可以进行监督。
或许,在校服购买中,价格不透明、质量不过关,导致部分学生和家长对其有意见,但有意见不是针对校服本身,而是针对校服的质量和价格。所以作为一种制度,不能为了让学生、家长满意而满意,将一个本是规范管理范畴的事,用政府文件规定成“学生自愿购买”,让本是简单的事变得复杂起来。当然,就算即便有个别“特立独行”学生和家长不购买校服、不穿校服也无伤学校整体大雅,但本应“规范”的事却让学生“自愿”,其实并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其次,“允许学生按照所在学校校服款式、颜色,自行选购、制作校服。”这一要求,看起来很人性化,但却会让校服更加无序。不同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同,校服款式、颜色即便相同,但自行选购、制作的校服在面料、质地上则会有较大的差别,有的学生校服一身可能不足百元,有的学生校服一身可能上千元甚至几千元,此种情况下,就有违校服设置的初心,成了为统一而统一,让校服成为一种形式,进而可能引发学生的攀比之心,走向校服初心的反面。
再次,学生校服循环使用、回收利用等机制,听起来很美,但不过是个“鸡肋”。试想,服装是穿在身上的,且不说回收、循环后的卫生消毒是否过关,就算消毒过后的服装和新的完全一样,家长会乐意让学生穿吗?孩子穿在身上心里会舒服吗?
近年来,我国居民总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除校服外,孩子在家的其他服装也越来越好,就算普通家庭中,“老大穿了老二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也已然过去,大多数家庭,人们的衣服穿破、缝补已然不再,却让一个大众化的校服“循环使用”,实在是不合时宜啊。
诚然,无论经济如何宽裕,家庭如何富裕,勤俭节约精神永远不能丢,但新时代,要赋予“勤俭节约”新内涵,比如不攀比,不过度消费,节约粮食、节约能源,就算服装也尽可能倡导能不换就不换、能多穿几年就多穿几年,倡导校服不仅可以在学校穿,也可以当成普通衣服平时穿等,而非是拿一个校服循环说事——给家长、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不适,行为上的抵触,推行一个打着新时代“减少资源浪费”旗号,但却是逆时代发展趋势而行,实行起来,必然困难重重。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育要发展,就要有规矩,教育要创新,才有活力。但规矩要合规律,创新首先要“守正”。可是,反观近年来地方出台的一些新规,诸如“作业缓交期”“对完不成作业学生不得批评”“将小课间变成大课间,延长课间为15分钟”等,听起来很"人性化",但却并不符合教育规律,实施起来,不利于学生成长,特别是全体学生成长!这些奇葩措施的出台,一部分可能是某些地方领导不去实地调查,坐在空调屋里自我臆想的结果,一部分是某些地方领导不担当,不作为的变种,打着“办群众满意、家长放心教育”的旗号,“为让群众满意而满意”,想让所有群众都满意的“乌托邦”!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