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山海经》?有没有可能曾经古代是统一的世界?

[复制链接]
likeart 发表于 2023-8-22 06:35:5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过去人们把《山海经》当成神话,可现在发现记录的地理,历史甚至有些都是存在的。毕竟天地之宽广。恐龙我们也没看过,也证明了存在。说不定山海经里的,也真的都是存在过的呢?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wang4444 发表于 2023-8-22 06:36:1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海经》的地域范围在一省上下才是合理的。而且和夏朝的地域范围必然是一致的。这个地域就是山东及周边。昆仑就是泰山。刘宗迪新作《山海经》研究三部曲之二《众神的山川》论证了原为山东地区的地名如何扩散到中国版图范围。以下是刘宗迪自己总结的列表。
《众神的山川》一书所涉古史地理问题列表

1.雁门问题:雁门是鲁北的黄河三角洲,因系大型候鸟迁徙所经而得名。雁门见于《北山经》,秦始皇误认为《北山经》所述为北方地理,故据以命名晋北地区为雁门郡。
2.上古黄河下游河道问题:《海经》对黄河入海口有明确记载,黄河是在鲁北入海,靠近齐国,与济水入海口并列,与今黄河入海口甚近。这一点决定了当时的黄河不可能流经河北平原,而是从豫东经鲁西平原,循泰山北麓东流入海。谭其骧先生的名文《山经河水下游及其支流考》无视这一关于黄河入海口的明确记载,又误解《山海经》所述为中国版图,从而据《北山经》“太行山”东麓多条东流入河的记载,考证出一条经河北平原北流在天津入海的古河道,并绘入他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是完全错误的,殊不知《山海经》的太行山并非今天的太行山。
3.《禹贡》河道问题:《禹贡》成书晚于《山海经》,并援引《山海经》素材以成书,所以要搞清《禹贡》地理,首先要搞清《山海经》地理,要搞清《禹贡》河道,首先要高清《山海经》河道。《禹贡》河道所经地名大都出自《山海经》,而《山海经》所记河道只是从豫东经鲁西到鲁北入海的部分河道,这也就是《禹贡》河道。《禹贡》说“导河积石”,积石见于《山海经》,它不是黄河上游(今甘肃临夏)的积石山(后来所名),而是鲁北靠近黄河入海口的一座石山。
4.周定王五年黄河改道问题:黄河下游河道游徙不定,但商、周之际直到春秋时期的黄河下游河道应当都是走中道,即经豫东、鲁西平原东流。《山海经》的记载表明,商周之际黄河在山东西部一分为二,即分为南、北二河,北河东北流经鲁北入渤海,南河东流入泗、入淮最后在苏北入黄海,这也是历史上黄河泛滥时经常出现的情况。后来的济水南北两支,就是原来的南、北二河的遗迹。《左传》的记载表明,直到春秋时,还存在一条东流入泗的南河,城濮之战楚人所涉之河只能是这条黄河。分析《左传》与河水相关的记载,可知道春秋后期,南河已经不存在,北河也偏向更东北流,这就是周定王五年黄河改道之后的河道,亦即《汉书·地理志》记载的先秦河道。
5.碣石问题:《山海经》中的碣石是鲁北黄河入海口附近的一座山,很可能就是今寿光境内的那座世界最矮的山,名叫静山。《禹贡》的碣石就是源于《山海经》碣石,到中原进贡贸易的东北鸟夷由渤海入黄河时的航标,这座航标只能位于黄河入海口附近。前人不明碣石源流,无视《山海经》的记载,而单单依据《禹贡》考求碣石位置,把碣石放到了河北秦皇岛附近。谭其骧先生虽注意到《山海经》碣石,但他误解了《山海经》的地域范围,将碣石放在了北京的潭柘寺一带。秦皇岛的山和潭柘寺的山如何给渤海上的鸟夷入贡者作进入黄河的航标?
6.朝歌和卫国都城问题:朝歌为商纣所居,世人皆相信朝歌在河南淇县,但《山海经》中两次记载朝歌之山,根据《山海经》的记载推断,朝歌之山只能在泰山西麓阳谷县一带。朝歌之山附近又有淇水、洹水、沁水、沫水、滏水等卜辞、古书中记载的位于朝歌附近的水名,足以断定《山海经》这座朝歌之山就是朝歌之墟。实际上,周初封卫康叔于朝歌,其地即在此,春秋时期卫国被狄人所灭,朝歌为狄人所占,后来晋灭狄,这座朝歌被晋人所占,晋人把朝歌迁到了淇县,而卫国则先迁曹,后迁濮阳。
7.盘庚迁殷问题:安阳殷墟发现后,王国维认为安阳即盘庚所迁,后人持为定论,但文献记载和殷墟考古均不支持这一学说,新出清华简《楚居》更足以证明此说不成立。迁安阳的商王当是武丁,盘庚所迁当是商丘。
8.牧野问题:古书中常常谈到牧野,但却很少具体说明牧野在什么地方,直到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才第一次明确说明牧野在淇县。既然本书断定朝歌原本并不在淇县,那么,牧野肯定也不在淇县。《山海经》中记载了一处天穆之野,又叫大穆之野,夏启曾在此用九歌祭祀上帝,大穆之野就是穆之野,也就是牧之野(古书中牧野或作坶野,或作㙁野,无定字)。大穆之野在今鲁西金乡、嘉祥一带,正在阳谷(朝歌)以南。大穆之野以南则为黄河南支河道所经,其地有孟猪、孟门,即牧野之战的孟津。《逸周书·世俘》《荀子·儒效》、上博简《容成氏》所记牧野之战相关一系列地名,都可落实到鲁西、豫东一带,而若以淇县为商纣朝歌所在,这些地名大都很难得到解释。
9.夏墟问题:今人以偃师二里头遗址为夏墟,主要依据是徐旭生先生的文章,徐旭生先生断定夏墟在豫西,主要文献依据有二,一是禹都阳城的传说,二是有夏之居的记载。(1)禹都阳城说出自《孟子》《世本》,徐旭生以河南颍川为禹都阳城所在,颍川阳城是断定二里头为夏墟的根据之一,但古书中记载的阳城,有比颍川阳城更古老的,即鲁北阳城,即今高唐故城。高唐地处黄河下游泛滥之地,此处才是大禹治水传说的产生地和流传地,《山海经》中关于鲧、禹的记载都在这一带。(2)《逸周书·度邑》篇载周武王牧野之战后勘察地形,称伊洛之间为“有夏之居”,后人据此均以为洛阳即武王所说的“有夏之居”,这也是断定二里头为夏墟的根据之一。但牧野在淇县之说出现很晚,故不足以作为依据。如上所述,牧野实在鲁西金乡、嘉祥一带,朝歌则在阳谷,武王所谓有夏之居,实指此地,而周人在牧野之战后,确有在朝歌附近营建“新大邑”之举,《尚书·康诰》所言即其事。武王度邑所言伊、洛、三涂、天室等地都见于《山海经》,但《山海经》中这些地名所指均在鲁西一带,《山海经》记载了一系列古史常见水名,诸如渭水、泾水、洛水、伊水、汉水、汝水……,以及天室、少室、太华、少华等山名,都是鲁西地名,周公东征以后,这些地名才随殷商遗民和东方古国西迁而随之迁到了西部。
10.晋国初封问题:晋国始封君为叔虞,史载叔虞封唐,唐为夏墟,因晋居河东,故世人又以河东晋人所居为夏墟。然而,叔虞初封之唐,实在鲁西。叔虞封于周公东征之后,同时所封还有齐、鲁、卫,旨在镇压东土。后来东土平复,故移封叔虞之子于晋地,而国名也从唐改为晋。唐杜氏一族的迁徙历史,亦可佐证唐国原居鲁西。
11.楚辞地理问题:《楚辞》是以一系列江水流域地名为背景展开的,诸如江、九江、汉、洞庭、潇湘、沅、澧、汨罗等,所以自贾谊以来都认为《楚辞》是楚国大夫屈原流放江、湘一带所作。但《楚辞》的这些地名,最早几乎全部出自《山海经》,而《山海经》中的这些地名,所指之地都在鲁南、苏北、皖北地区以徐州为中心的泗、淮流域,江为沂水,汉为泗水,九江指沂、泗、淮众水合流后在苏北平原形成的纵横密布的水网,潇、湘指流经萧县和相县的两条河流,洞庭本为山名,即苏北沂水和沭水之间的马陵山,澧水、沅水也皆为泗水支流。但这并不意味着屈原的流放地就在苏北,而可能意味着屈原并非历史人物,而只是一个传说人物,也不意味着《楚辞》的作者还知道这些地名指苏北之地,而只不过是因为熟读《山海经》,因此以《山海经》地理为其想象、神游的空间背景。
12.会稽问题:会稽山是山东沂水县的纪王崮,为夏遗杞国所迁。禹禅会稽、禹会群神于会稽的会稽只能是这座会稽山。越人以禹为祖,或因此而称其都城为会稽。另外,勾践曾建都琅琊,琅琊离会稽山甚近。​​​
robyluo 发表于 2023-8-22 06:36:2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人可以登上月亮,可以看到宇宙初期的模样。
困绕华夏文人的三座大山《山海经》《黄帝内经》《易经》历经2000多年则越来越迷茫。
我感觉是时候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了。
因为现代的社会变革太快了。80后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农村生活经验。没经历过没有电力,没有自来水的环境。再往后知识结构的割裂,再想去解读,在认知上更加困难。
但是现在电脑普及,资料全面。我们可以借助搜索功能,快速的筛选信息。
让前人的研究和自己的猜想都能很多得到验证。
还有近代以来大量的考古贡献。这是前人根本没有办法接触到的实物历经2000多年。再次重见光日。
同时这些凝固的历史瞬间,用实物和事实来证明山海经在传承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和遗漏。
哪一天开始你开始相信山海经?我们不做胡思乱想、异想天开的猜想者。
我们不做人云亦云、复制黏贴的搬运者。
我们不做装神弄鬼、故弄玄虚的欺骗者。
我们对于传统,敢于正视其局限性、其朴素性。其原始性。
同时我们又无比自豪,前人将无序的世界变成了有序的世界的光辉努力。
ocsic 发表于 2023-8-22 06:36:5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招摇山时代,我们华夏分为花人和霞人,社会管理使用的是九邑制度,霞人是由民族的精英组成的,男人叫做审先,由鸿钧领导,女人叫做妈姑,由元君领导,按现在的话说,他们都是科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们主要任务是背诵历史,他们研究的课题是,探寻研究如何做事才容易的方法,也就是研易。
《山海经》里的大荒经和大海经的隐语,就是老《易》,是审先妈姑研易时总结出来的。
仓颉造字时,花人写作华人,霞人写作夏人,妈姑审先写作麻姑神仙。花人由普通大众组成,在招摇山时代,花人的最高领导人叫掌捞,意思是掌管着为人群捞取利益,造字时写作长老,长老是鸿钧元君任命的,受鸿钧元君的管制,这也是华夏一直使用禅让制的原因。
到了凫丽山时代,我们华夏居住在泰山东面,连连出了三任自私自利的长老,虽然都受到了鸿钧的惩罚,但鸿钧还是非常生气,就把长老改名为“伤地”,意思是最高领导人这个地方,是非常危险的地方,不谨慎就会伤害众人或者自己,造字时写作上帝
这时华夏族人群的管理制度,改用牛郎织女制度,牛郎织女制度,是九邑制度完善过来的。
在女娲之前纸就出现了,纸是祖先烙煎饼创造出来的,最初纸是用来糊窗户的,那个时代,制造熟食困难,祖先就把面糊放在炙热的石板上,制造煎饼吃,由于煎饼非常好吃,鸿钧以为,这样好吃的东西,只有贱了,大家才能都吃到,故给煎饼起名贱饼,造字时写作煎饼。由于煎饼透光,人们就把碎麻掺进面糊理,烙出的煎饼,用来糊窗户,后来用榆树桑树的白皮,和碎麻掺在一起捣碎烙纸煎饼,由于糊子放在炙热的石板上,发出吱吱的声音,鸿钧就用这个声音来命名,把这种煎饼叫做吱,造字时写作纸,纸到了夸父时代才不用石板烙。
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用纸写字的,已经无从查考了,夸父追日,说的是华夏族西迁。以后我再仔细说,夸父时代是《山海经》里的甘枣山时代。
到了炎黄时代,也就是几山时代,华夏族周围,出现了很多有奴隶的人群,蚩尤大战的隐语,就是黄帝消除华夏周围奴隶人群的,蚩尤的隐语是耻忧。
炎帝和黄帝,在研《易》时,用伏羲的六十四卦,对《易》的道理进行分类,创立出爻辞和卦辞,他俩再用易理分析社会时,发现社会是由公和私两部分组成的,按照易理,公和私只有得到了最佳使用,才是美好的社会,而牛郎织女制度,社会上的私,几乎被消除了,两个相爱的人,一旦相恋过深,就会被社会制度分开,因为不分开,就会出现隐形家庭,社会就不好管理了。
炎帝和黄帝看到这种情况非常难过,于是就对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发现,私的使用是,只要私不侵害大家共同的利益,私的使用就是正确的,因此炎帝和黄帝创造出了大同世界理论,大同社会就是,大家共同的利益,一旦有损失,能够得到及时化解的社会,就是大同社会
这就是后来隐士阶层,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看成是大同社会开始的原因。
但是这个时代,祖先对私的使用知识很贫乏,要想最佳使用私,管理私,就必须让社会进入大私社会,对私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当时鸿钧元君审先麻姑,都反对进入大私社会,这个时代,我们华夏已经炼出了青铜和钢,火药等,并且还制造出大型畜力船和蒸汽机,蒸汽机的动力系统和现在的不一样,使用的是反冲陀螺叶,润滑系统使用的是一种叫磨轴的设计这都是现在没有的设计,不可能造假,因为科学技术,是造假造不出来的。
据隐士说,最初的畜力船,用的是三个大型的独木舟,独木舟中间有两个大轮子,中间的独木舟有两盘木磨,用驴或者马拉着,带动大轮子,但大船要靠人力划桨转向,开始由于润滑不佳,大船在行进时,发出强烈的啁啁摩擦声,故鸿钧把这种大船叫做啁,造字时写作舟,到了炎黄时代,畜力船使用螺旋桨推动,因此这个时代华夏的科学技术非常先进。鸿钧以为,如果华夏这时进入大私社会,凭着先进的技术,周围的人群,就会遭到灭顶之灾,这是华夏文化绝对不允许的事情。
有一次,黄帝看到一粒花籽落到地上,他有所悟,花籽埋进黑暗的土壤里,然后才能发芽出土,长成新的植株,黄帝想,如果把华夏的先进的东西做成花籽,隐藏起来,然后让华夏进入黑暗的大私社会,以寓意黑暗的土壤,让神仙麻姑看着统治者,同时又能对私进行深入的研究,当把私研究透了,然后再让我们华夏,进入美好的大同社会,这时华夏种下的花籽,就会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我们的民族又叫花霞,因此这个寓意非常好,经过鸿钧元君审先麻姑仔细的推研,伟大的华夏,接受了黄帝的建议,开始了庞大的藏杰造字运动,后来写作仓颉造字。
因此隐士阶层,又把仓颉造字,叫做种花运动,神仙麻姑阶层,先用画认撰写历史事件,然后进行造字,把历史事件,变成神话故事,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等都是这时创造的
在造字过程中,鸿钧又在霞的音中,造出下字,这样华夏又有了花下之意,一个种花的民族,他的儿女必定会在花下生活,因此我们又叫花下儿女,造字时写作华夏儿女,这也是隐士阶层,为什么又把我们华夏叫做中华的原因,中华者种花也
到了颛臾时代,也就洞庭山时代,我们华夏开始隐藏先进的生产技术,却遭到了华夏民众的强烈反对,有些官员都被群众打死了,眼看着仓颉造字运动没法进行,我们华夏只好使用愚民政策,因此这任上帝,死后谥号为转愚,造字时写作颛臾,这时社会工作者,广泛的宣传,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就会有些人出苦力,有些人干很轻快的活,人群就无法公平,不公平就会产生争夺,争夺就会产生杀戮,技术越先进,争夺就会越狠,争夺越狠,杀戮就越重,杀戮会产生仇恨,仇恨又加重了杀戮,最后人类就灭亡了,上天只好重新造人,审先麻姑阶层,又故意曲解《易》的乾卦和坤卦的易理,从理论上阐述,生产技术先进的话,人类必然灭亡,并把奴隶人群的原因,归结为技术先进造成的。
华夏这才开始消除先进的生产技术,鸿钧元君,不忍心看着先进的生产技术被废除,就把权利交给了圆使、通添、捞子三大研究机构,并把审先麻姑改名为懂易人,造字时写作东易人。然后隐居。圆使是我们华夏研究社会的机构,意思是研究用什么方法,让社会公平圆满,造字时写作元始,通添是我们华夏研究生产技术的机构,意思是弄通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更好的让我们生活的东西得到增添,造字时写作通天,捞子是我们华夏研究教育的机构,意思是探寻研究用什么办法,才能捞取到好孩子,造字时写作老子。这个时代,审先麻姑和华夏的大众还是不住在一起,三大机构就派了一部分审先麻姑,回到人群,暗中帮助官员愚民。

手工更新,请大家多多支持!
wrcong007 发表于 2023-8-22 06:37:1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过去的人并没有把《山海经》当神话,把《山海经》(部分)当神话恰恰是现在人。
《山海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组成的《五藏山经》,又称《山经》。另一部分是由《海内经》《海外经》《大荒经》组成的《海经》。
其中《五藏山经》这部分是地理学之中的,是一部具有神话色彩但是写实的。反倒是《海经》这部分目前为止是划归在神话学。
那《五藏山经》也没有范围到全世界那么大。我们是通过书中(特别是北山经)的描述推算出此书的成书时间是在大约周代前后,目前主流认为成书时间是在春秋时期,所记录的也是周事。
最后,《山海经》里动物存在过与古代是统一的世界并没有必然联系。
天涯海閣 发表于 2023-8-22 06:37:5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蜀王柏灌应该是统一过地球,距今5000年左右。再往前蚕丛时期是大九州。
虽然缺少文献记载,但是世界都公认曾经存在过黄种人统治的历史时期。各地神话传说里都有一个共同的世界:天界或神界。柏灌应该就是神农氏,五帝之一。兄弟五人分管五方,即五龙氏。并绘制了一张世界地图《天下图》。


这张图不是比例地图。而是把广万里的中州昆仑山压缩为一座山峰,周围按八个方向分成八个区。即《华阳国志》《河图括地象》中记载的“大九州”,也称“人皇九州”。
《河图括地象》:“正中冀州曰白土,【注】白犹素也。◇均谓:冀州,昆仑之山也。”“地南北二亿三万五千五百里。地部之位,起形高大者,有昆仑山,广万里,高万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仙人之所集也。出五色云气,五色流水,其白水东南流入中国,名曰河也。其山中应于天,最居中,八十城市绕之。”
“大九州”即《天下图》中央那块陆地,也就是今亚洲地区。按照远近,第二圈是亚洲周围的地区,含欧洲、非洲及各岛屿。最外圈就是美洲。就是说从昆仑山出发,无论按哪个方向,最终都能到美洲。
《山海经》记载的范围还不是世界范围,而是《禹贡》范围,也就是大禹的疆域范围。
《禹贡》最后一句:“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在一些古地图上标注了“流沙”,流沙与大海之间,即《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的朝鲜至天毒(今印度)之间。有张现成的地图,就是《混一图》系列:


《混一图》的北界就是“流沙”的全部。《山海经》中的“海”不是大海,而是行政区名称,相当于现代的省、道、路、府。如《荒经》中的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就是指古四川。所以《山海经》中的“海”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区分是行政区还是海洋。
《河图括地象》:“夏禹所治,四海内地,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有君长之。州有九阻,中土之文德,及而不治。”
陶寺考古给出的数据:南北二万六千里(合6500千米),东西二万八千里(合7000千米)。
三星堆出土了印度洋深海海贝、东北岫岩玉。大致可以佐证朝鲜至印度之间。所以三星堆就是《禹贡》范围里的都邑,即禹都阳城。三星堆在《山海经》中记载为“帝之下都”,也就是“禹敷下土方”的那个“下”。
《山海经》是几本记载关于“四海”这个范围的经书合集,所以重复的部分很多。有些记载因为不同时期的地名不同,或同名但地理范围已经变化,总之年代上限或下限都是超出大禹时期的。比如:帝俊之妻生十日。十日即帝俊的十个儿子,日代表阳,所以十日又指代阳地十州。阳地十州即海内十州,即《海内十洲记》记载范围。帝俊应该是神农氏统一时期的、分管“海内”这个范围的帝王。炎黄应该是夺取了帝俊的王权,所以炎黄的疆域也是流沙与大海之间的“四海”。
所以这里要说明一下:《海内经》《山经》《海外四经》都是指南北二万六千里(合6500千米),东西二万八千里(合7000千米)的流沙与大海之间。这个地区叫“海内”,也叫“四海”。
《海内四经》是指古四川,与《海外四经》配套。这个地区叫“海内四海”。所以海内四海这四个字不要随意组合,可能表达的范围不同。
《混一图》的朝向与宝墩古城、三星堆古城朝向一致,也就是说与正南正北有一定夹角。又有“共工与颛顼争帝位。。。天倾西北。。。”的记载,各《经》之间的方向可能不同。比如印度这块,可能称为“西”,也可能称为“南”。
总之,古代确实统一过,蚕丛即三皇,以大九州为疆域的时期最长。天皇氏太嗥是阴阳学的创始人,从桥头遗址出土阴阳爻来看,太嗥的年代不晚于距今9000年。神农氏统一地球相对来说比较短暂,又缺乏文献记载。流沙至大海之间的这个范围,应该是宗主国地区,世界其它地区应该是藩属地区。所以世界没有什么几大古文明,都在巴蜀疆域范围内。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