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秦桧随口作的两句诗,现在广泛流传,竟然成了老师们的口头禅

[复制链接]
dermot 发表于 2024-9-19 22:08:07|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秦桧”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只要一经提起,秦桧备受骂名,紧跟着的肯定就是岳飞的冤屈。
古代朝堂上有好人队伍和坏人队伍之分,往往前者需要提防的很多,而后者则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对付前者,两方矛盾下,总是有人受尽委屈。

秦桧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给岳飞加身,令忠义之将落幕。但后世会有很多人站在好人队伍,
而岳飞终究会平冤昭雪,秦桧终会骂名一世。但骂名归骂名,秦桧却也真是有过“才”。

一、秦桧的转变
早期的秦桧并没有后期那么坏,至少为进入仕途他确确实实的是努力了。
秦桧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家中有进士出身的父亲打基础,想要参加科举进入仕途能力上肯定没问题。

这样秦桧能够接触到的教书先生也都不差,即使秦桧的父亲早逝,一度生活艰苦,但他还有在朝为官的舅舅可以依靠。
可以说不管怎么样他的生活总还是过得去,并且他年少时都能跟随当朝宰相读书,总归是能力不小。

秦桧后期的表现让人失望,为了压制抗金之人,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但是在最初的时候,秦桧身边出现不少降金之人,其中就包括他的岳父王仲山,而这时的秦桧却还不为所动。
因为这时的秦桧还没有尝到苦头。靖康元年,对于南犯的金军,朝廷还没有切实可行的行动,甚至还不知如何是好。

有的大臣会选择明哲保身,而有的也就有会像王仲山一样投降了的,同时就还有支持抗金的大臣,乃至像岳飞一样的抗金名将,而他们的选择也就会有很大的出入。
秦桧首先选择的并不是投降,甚至当时的他认为“不应该怯懦”。如此,在金军的进攻到达开封时,他们显然已经很危险,朝廷的文武百官自然都不能独善其身,只能慌慌张张的开始想对策。

为了保全朝廷,他们首先想到的时进行割让,简单来说不乏就是向金军示弱,可这种危机时刻按照奸诈的秦桧来说,肯定是会就此妥协的。
可秦桧让人大吃一惊,因为他选择的仍然还是主战,如此秦桧要是将这一想法坚持下去,可能他在历史上的人物评价争议要改写了。

事实终究是事实,秦桧肯定是没坚持下了。而后金军势如破竹,开封很快就被他们攻克,文武百官也就像是丧家之犬一般没了方向。
而金军更加盛气凌人,竟让他们拥立张邦昌上位,无疑就是想控制住朝廷,好发展自己的势力。监察御史马伸肯定不同意,就连御史中丞秦桧都反对。

时间不久,金军都将皇帝掳走了,他们这些文武百官能逃得了,只能是一块被押走。到了金军的地盘,秦桧等人肯定是尝不到甜头,这样被押来的人肯定也就被分为了两种。
一种肯定是忠义、守节不屈的,而另一种肯定就是经受不住威逼利诱的。秦桧肯定是后者,要不然后期他能帮助金军说话,更压制众多抗金之人?

由此可见,秦桧的转变不过一念之间,他肯定是会设身处地的先为自己着想,总是要把自己能得到的利益最大化。如此,为了达成目的,秦桧显然就会不择手段。

二、秦桧随口千古名句
秦桧怎么选很简单,朝廷还有优势的时候他肯定不会放弃让自己官职提升的机会。
优势没有了以后,为了保全自己,为金军说话也不是不可以。总之,秦桧不会放弃权力,更不会放弃荣华富贵的生活。
此前秦桧也是需要通过科举才能进入仕途的,这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完成,他首先也需要做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

在朝堂上秦桧可谓把众人玩弄于股掌之中,这恐怕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达到的,他的小聪明肯定是不少,而文学能力上肯定也不能差,要是没有这方面奠基,秦桧只能是听命行事之人。
所以相传秦桧此前是做私塾先生的,要知道先生不是谁都能当,科举入仕的年代,对于先生的要求只会更高。不管是知识上的储备还是品行上的端正,都是当时众人考量的。

古代的学生和现在的学生没有大的差别,总归是不好带。秦桧挣得的钱财也不过是足够养家糊口,而对待自己的工作他恐怕是头大的不行。
所以在这一背景下,通过秦桧流传出这样一句名句,“
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


这时的秦桧可能更想做个农民,手中有了三百亩水田,吃饭、生活肯定没问题,到时候找些人帮忙,他肯定就能坐享其成了。这样一来,秦桧怎么可能还想当这些孩子们的先生,亦或者是带头人呢?
秦桧写下此句,是为他的美好愿望,更是生活所迫导致的。恐怕这句诗放在如今我们很多人的身上同样都适用,更何况是无数的老师们呢?

三、秦桧的“小聪明”
秦桧不是生来就是作恶多端的人,他身上有才确实不假,但突然转变态度也确实真,只能说秦桧缺的是“德”。
秦桧可以写文章,也可以留下千古名句。做过“先生”的秦桧肯定文学基础牢固,而且还写得一手好字。我们现在常说常学习的宋体就有他的一份功劳。

话说到这儿秦桧本就可以留下好名声,奈何“德”的缺失不仅让他自己背负骂名,还影响到了后世抬不起头来。
秦桧成为南宋权相后,得到了宋高宗的信任,有了宋高宗的支持,秦桧自然为所欲为了很多,这样只要是威胁到自己地位的,他断然不会留,不管朝廷局势怎样,只要秦桧想要完成的,任是谁都拦不住他。

他的阴谋诡计一次次得逞,一定程度上所有人都在他的掌控下,可见秦桧确实有点本事。如果他没点聪明智计,想必相位他坐不上,但他做了可还是两次。
秦桧更在南宋朝廷占据有利地位,长达快二十年的时间秦桧能够呼风唤雨,显然根基深厚,讲究长远发展。

总而言之,秦桧的聪明并不单纯,而是处处透露着阴险狡诈。他能够在一些突发事情上,不动声色的处理,不乏又是老谋深算。
秦桧在南宋就是不折不扣的小人,他的做法不会得到后世的原谅,但不可否认秦桧在书法、文章上的能力。

结语
秦桧留下千古骂名的原因无非是因为他想要保全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如果秦桧将自己的聪明用在合适的地方,他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结局,甚至有所改变后世的评价,可是他施展的聪明不过是耍小聪明罢了。
秦桧的悲剧都是他一手促就的,他被后世唾弃也是有理有据。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