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林则徐病逝,咸丰皇帝和左宗棠都送了挽联,谁写得好?

[复制链接]
不活 发表于 2024-9-19 21:48:17|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一位文官风范,一场丧礼的交汇,咸丰年间,林则徐的病逝成为时局中一抹深刻的悲情。然而,在这个悲伤的时刻,却引发了一场无声的文学对决。咸丰皇帝和左宗棠两位宦官领袖,竟然亲自为林则徐撰写挽联,而这两幅挽联又究竟哪一篇更为动人、更具文学才情,成为了朝野间热议的话题。
林则徐,以“赴汤蹈火,肆意忠言”的忠臣形象深入人心。然而,他的病逝却让整个朝野为之黯然。在这个时刻,咸丰皇帝和左宗棠分别为他撰写了挽联,而这两位宦官领袖的文学造诣,也让人颇感好奇。究竟是咸丰皇帝的深情厚谊更为感人,还是左宗棠的文学修养更胜一筹,这场文学较量成为了当时朝野瞩目的焦点。
在这两幅挽联中,究竟流淌着怎样的文字之美?咸丰皇帝以其身为皇帝的威严和深情厚谊,还是左宗棠以其将军之气和文人雅致,谁能够更好地表达对林则徐的思念和哀痛?这个问题,成为了当时文学界争论的焦点,也是历史书页上一个引人深思的篇章。

一、少年林则徐,一表人才、聪慧过人
林则徐,这个深受国人爱戴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一生忠心报国,两次出任钦差大臣,严禁鸦片输入,一度令中英贸易陷入僵局。可他的努力,终究未能改变大清国运的颓坏。
1810年,林则徐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林可亨是进士出身,母亲也是知书达理的淑女。林则徐自幼聪慧过人,7岁能作诗,10岁就熟读四书五经,被称为“神童”。他的成长轨迹似乎注定会很顺利,最终也必将沐浴功名。
可命运的齿轮却在他15岁那年悄然转动——林可亨病逝于家中。一时间,这个书香世家顿时天翻地覆。林则徐不得不放下学业,辗转各地找工作谋生。
也就是从那时起,林则徐开始接触社会的冷暖和世态炎凉。
1826年,清廷选派钦差大臣前往广州,严禁鸦片贸易。这个任务最终落在年仅27岁的林则徐身上——他被任命为主要协助者。
这是林则徐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二、“虎门销烟”后,林则徐一时间名声大振
1839年2月,道光皇帝再次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令人没想到的是,林则徐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铁面无私地押毁了全体外国商人的鸦片物资,共20283箱。
这就是惊动中外的“虎门销烟”。
“夷人抱怨贸易停顿,实则欲保其流毒也。”面对英国公使的压力,林则徐毫不退缩。为了禁绝鸦片祸害,他宁可一时停止中英贸易,也绝不妥协。
林则徐的坚决果断,赢得了朝野的一致夸奖。道光皇帝连续四次御笔赞赏他“勤劳”“得力”。林则徐也迅速成为国人心目中的第二个赫赫戚继光。
然而好景不长,1840年7月,英军开战报复。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此拉开序幕。
“大事已去,力未逮,无能为力。”面对来势汹汹的英军,林则徐也无能为力。他只能眼睁睁看着英军占领广州、香港,还在各地焚掠杀戮。
林则徐心如刀绞。他上书请求朝廷御敌,却只收到冷淡乃至怀疑的回应。这种打击,让他痛不欲生。

三、林则徐的悲惨人生
184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签订,清廷割让香港给英国,赔偿白银2100万两。鸦片战争以惨痛失败告终。
随后,道光皇帝迫不及待地撤销了林则徐的职务。年仅44岁的他,从风头无两的钦差大臣一跌入尘土,甚至被朝廷怀疑叛变。这无疑是林则徐一生的最大打击。
“臣以死明志节,不敢望宥免之恩。”林则徐上疏请求明确自己的罪责,却只收到冷漠的回应。在这种失望无助的心境下,他选择了归隐。
一时间,这个在民间几乎被视为神一般的人,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
林则徐在广东家中隐居近十年。这十年,他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起初,他试图通过农耕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但最终也难以忘怀。他只能一个人在深夜中长叹,倾诉衷肠。
这期间,林则徐的母亲和妻子先后过世,儿子林聪彝也渐渐成人。可无论生死悲欢,他都无法完全融入这宁静的乡村生活,心底那股报国救民的热忱仍在燃烧。
也许,这就是他一生的宿命。

四、林则徐,最后的出征
1848年冬,太平天国运动在广西爆发。清廷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急需人才平叛。这下林则徐的机会来了。
1849年5月,58岁高龄的林则徐重新起用,出任钦差大臣,率军前往江西、广西征剿太平天国军。他连夜赶路奔赴前线,可还是晚了一步——湘军的曾国藩已经攻下苏杭。
此时此刻,林则徐内心无比复杂。他为国家乱局终于看到曙光而欣慰,也为自己无法建更大功勋而遗憾。可无论如何,他已没有退缩和躲藏的理由。
于是,林则徐继续西进,一路节节取胜。太平天国节节败退。在民众心目中,林则徐就像一位战神,无所不能。
终于,在1850年,60岁高龄的林则徐接到了最后一个任务委派——前往广西会同左宗棠剿灭太平天国残部。
这一次,是林则徐人生最后的出征。

五、林则徐,不欢而散的一生
1850年10月10日清晨,林则徐踏上了赴广西剿匪的路途。可他已不是当年的身手了。
一路奔波劳顿让林则徐的病情加重。等他赶到广东普宁时,已然病入膏肓。10天后,他在行馆病榻上咽下最后一口气,永远地阖上了眼睛。
普宁行馆,一位忠心报国的老臣,就这样在异乡孤独离世。
林则徐的突然病逝让朝野震惊。咸丰帝痛不欲生,他亲自下诏祭奠,追赠林则徐太子太傅,并亲笔书写挽联以示哀悼。
这种待遇,在清朝数一数二。由此可见咸丰帝对林则徐的看重与不舍。

结语
咸丰帝“英雄泪洒异域”的哀悼之情,也折射出林则徐这一生跌宕起伏、不欢而散的命运。
他本可沐浴荣光,却在中年黯然失势;他本可赢得千秋功名,却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
林则徐死后,朝野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批评他的人认为他是战争的导火索和祸首,称他为“祸水英雄”;而支持他的人则将他视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敢于反抗帝国主义的民族英雄。
无论褒贬,林则徐确实改变了中国现代史的进程。他与那一袋袋鸦片相连,成为中国的重要符码。
也许正如左宗棠所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林则徐虽未能亲眼见证最后的胜利,但他首开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先声,将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永远难忘的激昂篇章。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