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 网购临期食品成为潮流,市场规模超百亿,年轻人网购临期食品都有哪些原因?

[复制链接]
fjord 发表于 2023-8-21 04:06:4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瓶22元的星巴克星冰乐咖啡只要8块钱,一包7块钱的奥利奥只要3块多,一盒国外进口果汁只要3块多。
最疯狂的时候,茶茶一周内连续购买了三次临期食品,每次平均购买15件左右。据她说身边像她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豆瓣上一个名为“我爱临期食品”的小组目前已经有89414名组员,其他类似的小组在各个平台还有不少。
近年来,线上线下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xxx折扣店”等类似店铺。这类折扣店大多以处理临期食品、尾单产品为主,也因此价格远低于市场售价,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争相购买。有的明星临期食品店铺已经拥有了167万粉丝,“薅”临期食品折扣店这样的“羊毛”正在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日常。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接近3万亿元,按业内每年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的市场规模至少在百亿以上。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lovejax 发表于 2023-8-21 04:06:5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本市场想要割韭菜,往往会玩这样的套路:
拿出一个看上去引领时代趋势的理念,宣传它能让人财富自由的市场前景,然后忽悠资金进场,以达到收割目的
再不济,也是要一群涉世未深、自认为自己行的创业者入局,给资本故事买单。
往大了说,现在的元宇宙一定程度上就是如此。
往“小”了说,临期食品也是如此。
我们不妨想一下,临期食品属于新概念吗?
其实自己或者小时候跟着父母去菜市场买过菜的人都知道,由于食材保鲜程度等因素,往往菜贩要回家的时候去买会更便宜。
而很多超市、面包店之类,多年前也早就开始有这种快过期的打折食品销售了。
我之前在日本住过几年,像什么到点就贴上50%OFF的半价便当之类,也都是寻常事物。
“临期食品”从来就不是新玩意儿,也无所谓什么“潮流”——它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也因此,当“临期食品”这个名词突然间开始得到广泛媒体曝光时,我觉得大家就有必要警惕了。
大多数资本故事里,都会采用令人心动、诱惑力强的报道风格,“消费力强的群体能够大量购买商品,张三李四投资个临食店,月入几十万”云云。
就包括这个题目描述里面,你看是不是很有“入局就能财富自由”的味道?
这类折扣店大多以处理临期食品、尾单产品为主,也因此价格远低于市场售价,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争相购买有的明星临期食品店铺已经拥有了167万粉丝,“薅”临期食品折扣店这样的“羊毛”正在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日常。
打开百度搜下关键词,不出所料告诉你风口来了,还不投资等什么?


这种玩法,不说太远的,前些年什么奶茶店、咖啡店、小型加盟连锁餐饮店……
被坑的人何止一点点,大家都是怀揣发财梦,跌了狗吃屎。
我们冷静思考,临期食品从本身属性而言就是“接近于过期的食品”。
这代表它必须上架后很短时间内销售,否则就会变质腐坏烂在手里。
而如果创业者加盟什么品牌店,大批量采购临期食品,其货源就非常可疑。
到最后,用一大堆假冒伪劣的货源冒充“大牌临期食品”的概率有多高,懂得都懂。
所以,固然赞同对年轻人理性消费,愿意在“正规”店面买摆放好的、可能比原价优惠的东西。
但如果有人给你安利什么临食概念股、忽悠大家拿着钱去开店……
这个钱还不如捐赠给真正有需要的人,比如我。
reverie 发表于 2023-8-21 04:07:3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最近很多创业者咨询我:“临期食品零售店到底能不能加盟”?我一般都会问创业者的背景:如果是零售出身的,本身有店,那么支持;如果是外行,我都会劝退。原因很简单:临期食品的零售利润,撑不起shopping mall的房租和人力。

二、临期食品零售店,不长久。为啥?
因为临期食品零售店的核心竞争力,其实不是做品牌,也不是选址,而是得搞定大品牌的库存货源。
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
你想搞定货源,而做品牌的企业不愿意沾染你;做山寨模仿产品的企业你又不想碰。
这就是蜡烛两头烧。商业模式是个死局。

三、我一直关注我家附近shopping mall里的临期食品零售店。发现产品越来越尴尬,越来越山寨。
这类业态的核心卖点,就是一半的价格买大品牌。到最后,发现全是一半的价格买小品牌。消费者就会越来越稀少。
对于大品牌而言,如果产品滞销,它有100种方法来消化。比如买赠、比如公益,比如2B,比如给员工发福利... ...最不济就地销毁,为什么要让她沦落到临期打折店,自己砸自己的招牌?
而如果开一家山寨食品零售店,或者反向定制,做买手制的店铺品牌,你确认你能打得过良品铺子吗?

四、没有核心竞争力,临期食品零售店面临的就是全行业的模仿借鉴和扼杀。
这个好理解吧?就是腾出一个角落的事情。711、全时、夫妻老婆店都有临期食品处理货架。

五、临期食品零售店,要想品牌连锁,乃至招商加盟。挺难。为啥?
开在shopping mall,利润撑不起房租,活不下去;我旁边的富力城地下一层的hotmax已经倒了;开在街边店,没有流量没有形象。斗不过夫妻老婆店。

六、对于手中有店、谋求转型升级的创业者,从引流获客角度,倒是有有很多可以琢磨的点。
dzbear 发表于 2023-8-21 04:07:4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
穷啊,西八。

键政时有些数字要牢记心间:
例如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4917元,折每月1657元。
我特别喜欢工资性收入这个指标,因为工资性收入不包经营性收入(开公司)、资产性收入(放贷收房租)、转移性收入(国家养你的),数字比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萎一大截,很扎心。
由于这是个平均数,咱做个乐观点的估算:假定有个421结构(1对夫妻4个老人1个孩子)的家庭,整个家庭的人均工资性收入是1657元。那1657x7÷2=5799.5元,是这对夫妻的平均月薪。
害行哈。
咱再假定4位老人都有转移性收入,也就是退休金,足够养自己。
好起来了哈。
那这对夫妻加一个孩子,一个月有11600元可以花。
听着不错哈。

拿走30%的租房或房贷开支,还剩7733元;拿走10%的社消品开支(冰箱手机电脑衣服鞋子通通都算,摊开),还剩6960元;再拿走5%的家庭运营开支(通勤水电网话费基础医护),还剩6380元;最后再拿走5%的教育开支,还剩...
5799.5元。
除以3个人,再除以30天,每人每天是64.4元,这些钱就是拿来吃饭的。
如果是自己做饭,这个钱算够。现在猪肉肉价“报复性上涨”,1斤也就14元。
但如果是双职工家庭,父母没空做饭要点外卖,那恐怕有点紧张。互联网外卖有约20%的抽佣,所以外卖价普遍比堂食贵10%到15%左右。
再把孩子的肉蛋奶小零食算进去...

年轻小夫妻不容易,年轻单身狗也别觉得自己多快乐。
上个月的数据:16岁至24岁的调查失业率为14.2%(在读书的不算失业哈)。
先搞定就业吧小胖友们。

而且以上数字都算是好转后的。
今年前三季度的工资性收入比去年实际增长了9.7%,两年平均实际增长是5.1%;
青年失业率已经连续3个月下降了。

当然以上都是我自己的算法,官方今年前三个季度的恩格尔系数是29.8%。
也就是前面三口之家一个月在食品上的开支应该是3456元,每人每天38.4元。
这个,一二线城市恐怕得自己做饭了。

临期食品的市场规模这几年暴涨。
16年突破200亿,今年估计能过300亿。而且从前年开始,已经出现了专门的临期食品店。
过去临期食品是各家超商自己的小专区,清自己单一网点的库存,品类有限数量也不多。而且本土超商有渠道管理的限制,不方便随便串货。
这款饼干在我这是临期库存,在你那是热销,咱俩串不起来。
这些年市场需求起飞,资本下场,开始组织专门的临期产品渠道。
专门的临期销售平台出现,说明市场需求已经聚集到了一个临界点,起码突破了消费者总量的1%。

临期我也买,饼干这类低水分低脂肪的最适合,风味没啥变化。
但更值得关注的还是消费心理的迁移。欧美临期食品经常有环保、标榜绿色生活方式、慈善捐赠等要素的驱动;我国在这些方面不强烈,主要还是奔着便宜。
现阶段买临期,还不是因为穷。
whymaomi 发表于 2023-8-21 04:08:0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咳咳,之前天眼妹加班的时候,每次晚上到便利店里都会看到一些价格低至1折的面包,因为临近保质期,所以商家会把这些面包低价出售。
其实这种现象在平日里也非常普遍,而且不仅是面包,像零食、饮料、生鲜...总之只要是临期的食品,价格一般都会比平时便宜很多。
天眼妹甚至看到过原价十几块钱一瓶的依云水,被商家以五毛钱的价格出售。


在电商平台搜索“临期”我们可以发现,相关店铺数量众多,各种低价食品应有尽有。


甚至豆瓣上还有专门的“我爱临期食品”小组,大家在里面互相种草,分享买临期食品的心得。


他们倡导“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因而省钱、实惠自然成了大家选择临期食品的理由。
其实所谓临期食品,是指保质期临近到期的食品,有些人可能会质疑这类食品的安全性,但其实临期食品属于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符合安全食品的范围。
按照北京市工商局公布的“食品保质期临界”标准,临期食品一共可以分为6种。



图片来源:北京市工商局

一般而言,不同食品的临界期限也会不同,比如保质期一年或更长的糖果、饼干等,保质期前45天左右为临界期;而保质期在一年以下的方便面、牛奶等,在保质期前20天为食品临界期。
大家在买促销或打折食品时也可以着重注意一下其临界期哦。


其实不管是线下的超市、便利店,还是线上的食品店,都不可避免会在仓储、运输上耽搁时间,有些食品可能一不小心就拖成了“临期”。
不过即便临期食品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但你可能也难以想象其市场到底能有多广。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19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0556亿元,预计2020年将超过11000亿元。
而《2020中国进口食品行业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进口食品金额已经高达908.1亿美元。
粗略估算,如果按照5%的沉淀库存计算,临期食品市场也超过了八百亿。


虽然看似不太起眼,但是大额的销售流水、高利润率和高复购率,都让这个曾经的小众生意逐渐变得热门。
目前,临期食品的货源主要包括大型商超便利店的供货商、大型临期食品囤货商、进口食品滞销积压库存等等,在58同城、百度贴吧等网站上,收售临期食品的信息不在少数。甚至一些供货商还会自营自己的临期食品店。
一位临期食品批发商在接受@豹变 采访时也称,以一批价值五十万的临期巧克力为例,批发商只要三四万的价格就能拿下,最后能卖出十五万。这样一买一卖,中间的利润可是翻了好几倍呢。
另外天眼妹还从@新零售商业评论 了解到,一位合肥折扣店的店主在不到二十平方米的小店,就能塞下超过三百种临期商品,单日营业额也经常可以达到一万以上。
不少资本也盯上了“临期食品”市场,纷纷入局,天眼查信息显示,以“日期越近越便宜”为卖点的电商平台“好食期”,2015、2018年接连获得阿里巴巴两轮融资,其中最近一轮融资超亿元。



图片来源:天眼查

另一个平台“甩甩卖”也在去年拿到了豪钥科技3500万的投资。



图片来源:天眼查

还有将校园作为首要落地场景的微信小程序“善食者联盟”等也在开拓临期食品市场。
可见,关于临期食品的未来,还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临期食品”的灰色地带

虽然临期食品行业日趋火爆,但不得不说目前该行业也同样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就是关于临期食品的安全问题,之前就有消费者投诉称自己买的饼干出现长毛变质的情况,还有消费者在点评中写到,收到的临期巧克力和蔓越莓都已发霉,却被商家拒绝退货。因为许多网售临期食品的商家都标注了“不支持7天退货”字样。
而且在“期限”的压力下,临期食品中是否存在修改生产日期的情况,也让人存疑。即便很多临期食品供货商都对此否认,但随着行业的扩张,难免商家也变得鱼龙混杂。
据人民日报报道,2019年7月,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就查处了一家修改食品保质期再销售的进口商,涉案金额达百万。


其次,一般临期食品的种类限制较大,货源也不够稳定。很多热销产品都不能保证随时供应,有时候消费者还得加钱才能买到,这就不如去买正价食品了。
另外我国有些品牌对供货商有区域保护政策,即每个区域都有各自的供货商供货,不允许跨区域卖货,而这也是导致临期食品货源不稳定的很大原因。
天眼妹还从@豹变 了解到,一些临期食品囤货商甚至会自己去国外注册一些品牌生产零食,再冒充进口食品来卖。


所以大家也不要被“便宜”冲昏了头,省钱固然是好,但身体健康也同样重要哈~
gxl0412 发表于 2023-8-21 04:08:4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啥不好说的,不整那些虚的,就是兜里没几个钱,临期食品也便宜,甚至是亏本大甩卖。家里早前盘过一个店面做超市,做过得都知道,早些年干这行,没有配送的,也不可能卖不完返还给商家,需要什么商品,都需要自己雇车采购,一次一东风车,东西品类繁多,很多东西到过期也没卖出两样,纯粹亏本。有些东西短期缺的,也就在本地批发商那里采购一点补上。关键位置不好,生意不死不活,隔三差五的食药监还要查,压力很大,以前也搞过自己用生产日期码那种机子改标,但是查的越来越严,行不通了,只能降价销售,那种几天临期的直接和不要钱甩差不多了。真的没有办法,过期了只能销毁。拉着横幅甩卖那几天,销量出奇的好,可是也是亏个底儿掉,真的是杯水车薪,只能说,还是有普遍的人们兜儿里没啥钱,临期食品也不是真的就很影响健康,在结合价格和安全性后的考量,大家选择了后者。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