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同是才女,为什么冰心对林徽因颇有微词,张充和直言她话太多?

[复制链接]
xsailor123 发表于 2024-9-5 18:43:28|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这首诗是林徽因于1934年所作,俗话说的好文如其人,林徽因之人便如林徽因之文一般,清扬婉约。林徽因的出生便秒杀了许多人。
祖父林孝恂是清朝光绪年间的翰林,与康有为同科。林徽因深得祖父喜爱,他从《诗经.大雅.思齐》中选取“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为孙女起名“林徽音”(后因为与某位名人重名而改)。
她的父亲林长民是推进民主政治的著名政客,叔叔是写下字字泣泪的《与妻书》的黄花岗牺牲烈士林觉民。

家族基因和环境使然,使得林徽因逐渐成长为一个自信开朗多彩多艺的女子,甚至一度成为众多男子眼里的女神。像我们熟知的多情诗人徐志摩、著名哲学家金岳霖等都对林徽因颇为欣赏。当然拥护者虽然不少,争议同时也相伴相生。同样也是民国著名才女的张充和便是其中一位。
一、天之娇女张充和
提起张充和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说起沈从文和张兆和你一定不会觉得陌生。当时民国宋家有“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九如巷张家有“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四姐妹。皆是钟林毓秀的女子。就连
叶圣陶先生都说过“张家的四姐妹,谁娶了她们会幸福一辈子”。也有许多评论家称她为最后的大家闺秀。
张充和是四姐妹中年龄最小的,打小就十分聪慧机敏。与其姐姐们不同,张充和一岁不到就被过继给了二房做孙女。养祖母十分喜爱张充和,花重金聘请当时的名师大家来教导张充和。她也不负所望,四岁会背诵诗歌,六岁便能识文断字。

张充和的文学素养积淀深厚,也多亏了她有如此深厚的国学功底,这才使她能够在数学零分的情况下破格进入北大继续深造。在北大期间,她继续学习国学和昆曲,加上其热情开朗活泼大方的性格,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可惜,由于身体问题,张邵和不得不休学,这也致使她未能如期拿到北大毕业证书。
依托于启蒙时期受到的国学熏陶,张充和在晚年与夫君赴美后,才能够在哈弗耶鲁等名校教习国学、书法、昆曲等,极大的传承了并且弘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张充和与林徽因之交
在抗战期间,张充和投奔姐姐张兆和与姐夫沈从文暂时居住在昆明。当时恰好已经成婚的林徽因和梁思成也因为战争寓居昆明。算起来,沈从文曾经也是徐志摩的得意学生,因着这层关系,沈从文一家和林徽因夫妇也是相交甚密。
但是张充和却一直不愿意与林徽因进行过多的深入交往。这一点还是挺让人费解的。其实张充和也并非不能容人之人。在这之前,张充和对于因为徐志摩坠机而死,便颓废失意陆小曼就有些不好的印象。

但随着俩人的交往,看到了陆小曼平日所作的一些清丽婉约的字画后,便立刻心生欢喜,大加赞赏。俩人也逐渐成为了相交好友。比之被大家称之为民国交际花的陆小曼,林徽因的风评要好得多的多,择陆而弃林,可见张充和与人交往也并非只是徒留于表面之人。
张充和曾经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爱说话,只要是有她在的地方,永远是众人的焦点”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心里对于林徽因真实的喜恶了。总的来说大概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她太能说话,我不喜欢。二是她是众人的焦点,我不服气。语气里颇有些赌气和文人相轻的意味。这点不经让我想到了冰心与林徽因的一些轶闻趣事。

三、冰心与林徽因
冰心和林徽因的渊源颇深,两人都是福建人,并且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和冰心的丈夫吴文藻是清华学堂的校友,更巧合的是冰心夫妇俩在美国求学时,林徽因夫妇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读书。求学期间她们两对夫妻经常结伴游玩,回国之后交往才逐渐减少。
林徽因热爱文学和交友,并且乐意提携新人,在杂志上见到了好的文章,总会邀请作者来家中小聚,这就形成了后来大家所说的“太太客厅”。1933年,冰心在《天津公报》上连载了一篇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文中几乎将太太客厅的所有人都暗暗讽刺了一番。相传林徽因在得知此事后没有什么激烈的情绪,只是派人送了几瓶山西老陈醋给冰心。

对林徽因而言,她对于冰心的作品如《寄小读者》一类也是不大看得上的。所以对于冰心给予她的褒贬,她自然也是轻描淡写,丝毫不放在心上。但冰心似乎一直对林徽因颇有微词。
当年徐志摩和林徽因其实有过一段相交岁月的,据传徐志摩也是因为要去看林徽因的中国建筑艺术讲座在乘坐了那一班飞机。冰心曾经写给梁实秋的信中就说
“我和他不是朋友,如今倒是怜惜他了。志摩是蝴蝶,不是蜜蜂,女人的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句句透露出对于林徽因的谴责与不满。

结语:
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总是免不了会有一些流言蜚语,尤其是如林徽因一般是处在金字塔顶尖的人物。张充和对于林徽因的不喜,可能源于两人年龄与性格上的差异,相差十岁,一个是留学欧洲的新派小姐,一位是传统大家族长成的大家闺秀。文化地域差异却是是一道难以跨越的横沟。
再结合林徽因与冰心的相交,总是有点儿文人相轻之感,出生于同一个地方,年岁相仿,都是文化界冉冉升起的明星,就算自己不做比较,也难免有人会将俩人放在一起论个优劣高低。
人非圣贤,即使是文学造诣颇高的大家,也难免做到心如止水,公正客观。对于林徽因,她们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女性的主观性评价,不免带有一些个人的色彩。人肯定会有不足,但也不至于紧紧抓着某个细枝末节不断放大,我觉得更多的还是应该综合考虑全面去了解一个人。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参考文献:《你是人间四月天》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