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后来的省团委副书记,她现状如何

[复制链接]
jshrjx 发表于 2024-9-4 08:41:32|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照片里的女孩有一双灵动明亮的大眼睛,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可她皴裂的嘴唇、粗糙的小手和布满灰尘的脸蛋无不告诉我们这个女孩的生活有多么窘迫。
这个照片中的女孩就是希望工程的代表人物之一——苏明娟。

这张照片发表后,希望工程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更多的失学儿童因为希望工程得以重返校园。而照片中的主人公——当年才8岁的苏明娟,在照片拍完后,意外地成了“名人”,成了希望工程最有影响力的“代言人”,人生也因此而改写。
三十年来,中国的变化日新月异。
当年那个贫穷家庭出身的女孩现在真实情况究竟怎么样了呢?是否真的因为一张照片改变了人生?
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我要上学”女孩——苏明娟。

一、大眼女孩苏明娟
1983年,苏明娟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
这一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五个年头,但许多地方仍然面临着物质匮乏的局面,尤其是像金寨这样的山区。
金寨县,中国第二大将军县,先后走出了上将洪学智、中将皮定均、徐立清等一百多位将帅,是名副其实的红色之乡,将军摇篮。
但同时金寨也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连绵不断的矮山环抱着这个英雄的故里,交通不便,缺乏支柱产业成为了大别山脉中的金寨人民脱贫致富的最大阻碍。

据笔者的金寨朋友说,哪怕到了九十年代,从安徽省会合肥开车到金寨下辖的镇乡都要足足四天。
笔者大为不解,朋友如是解释,因为车道压根没修到镇里,开到县上或是最大的几个镇子之后,就只能乘坐一天两班的公交车。然而事实上这两个地方的距离只有100多公里。
出生在这种情况的金寨县,苏明娟的家庭条件就无需多言了。
她家里以种地为生,一年到头能够填饱肚子就已经算是收成好了,更不要提教育水平与生活质量。
除了种地以外,苏明娟的父母还养蚕、养猪贴补家用,她年迈的父亲还要外出打板栗,摘野菜、捕鱼来维持一家的生计。

当时,许多农村地区条件和观念相对落后,尤其反映在教育观念上,许多人认为女孩子迟早都是要嫁人的,不用白白浪费钱,送女娃读书。
除了传统糟粕思想作祟,当时的客观情况也摆在眼前,山村的孩子们上学十分不便,例如苏明娟上学就需要走山路24里才能到达学校,来回就要用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
在农村有很多女孩渴望学习知识,都因为种种条件不能接受应有的教育。
但苏明娟的父母对这个女儿还是疼爱有加的,他们咬咬牙,挥干了汗水,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学会读书写字,希望她将来可以走出山村,过上更好的日子。

老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年幼的苏明娟也知道自己家里的情况,从小就乖巧懂事。她白天上学读书,晚上放学后就帮助家里干农活,不论是她还是她的父母都坚信一点:“知识改变命运。”
但谁也不会想到,仅仅一张照片就改变了苏明娟的一生,甚至促进了中国扶贫事业的发展。

二、一张照片改变命运
苏明娟命运的拐点来自于一张照片,拍摄者叫解海龙。
解海龙,曾任《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等职。
解海龙凭借着自己的一腔热情,举着相机,在那个风起云涌的中国大变革时代拍摄下了许多优秀的摄影作品,获得了很多奖项,在国内颇有一番声誉。
从部队退伍后,由于爱好摄影,解海龙开始拍摄风景与建筑。

一天,解海龙看到新闻播报里播放了广西地区教育落后的情况,他十分惊讶,大城市出身的他虽然常常走南闯北,但大多在城市里或是景区,从来没有去过“老少边穷”的乡村地区,这一次的新闻报道让他十分震惊,原来中国还有这么多落后的地区,还有这么贫困的家庭与孩子!
解海龙萌生了一个大胆想法,他想要去偏僻的乡村拍摄照片,尤其是那些落后贫困的地方。他查阅了资料,大大出乎他意料的是,哪怕再有十年就要进入人类的二十一世纪,可中国仍然有一亿多人是目不识丁的文盲。
他又进一步得知,1980年到1989年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失学儿童达到四百万人。
解海龙看到这些资料之后大受震撼,决定亲自前往贫困山区去看看这些乡村究竟贫困到什么程度。
几经周折,解海龙来到了新闻上说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融水县安太乡寨怀村小学。

他翻山越岭来到学校后,看到了令他终生难忘的一幕。
漏风漏雨、破败不堪的教室里整整齐齐的坐着一排排认真读书的学生,而他们的老师正背着一个婴儿在讲台上领读。
木桌摇摇晃晃、孩子和老师们的普通话在解海龙耳中听来“晦涩难懂”,但孩子们整齐的朗诵声却震撼人心,这些祖国未来脊梁的求学梦,让解海龙热泪盈眶。
解海龙看到,这里的一切都破破烂烂,不论是衣服、桌椅,还是课本,可这里的一切又生机勃勃,仿佛石缝中坚强钻出的野草,势要冲天而出。
这个背着孩子的老师叫戴红英,她背上的小女儿,只有五个月大,而她2岁的大孩子没人照顾。
“咔嚓”一声解海龙将这震撼人心的一幕定格。
自此之后,他决定终生为中国农村摄影。

从1989年开始,解海龙就在中国的东西南北四处奔波,他拍下了数组感人肺腑的作品,合成为《我要上学》系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大眼睛”苏明娟。
1991年初春,寒风从纸糊的窗户中溜进教室,衣衫褴褛的小朋友们耸起了肩膀,恨不得把身子团成一个圆球。
这是解海龙第一次到金寨桃岭乡张湾村时看到的画面。
和许多贫困地区的教室一样,这里虽然不那么宽敞明亮,但孩子们认真专心的态度又总是能打动人心。
解海龙一眼就看到了苏明娟,他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那眼神有着很强的穿透性,能够进入到人们的心灵里。”
他抓紧时机给苏明娟拍了一张正脸相片,而巧合的是,苏明娟也在这时抬头看他。

就这样,作为“希望工程”代表的“大眼睛”照片完成了。
这张图片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轰动,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甚至将其作为希望工程的标志,解海龙和苏明娟二人也自然成为了全国人民心中的大名人。
苏明娟的情况被人们知道后,全国各地的慰问信和援助纷至沓来,中国人向来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一个叫李万的热心人士联系到了苏明娟,决定给予苏明娟无偿的资助。李万先生的无偿资助,对于苏明娟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大连的一对老夫妇在看到苏明娟家里的情况后,也决定把自己一部分退休金捐给苏明娟一家。
苏明娟父亲收到捐赠后,决定将善款统统无偿献给希望工程,他对媒体说自己家里已经有了足够的钱供应苏明娟上学,自己还能干活,不能再要好心人的钱了,他希望好心人的钱能帮助更多的孩子上大学。

苏明娟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长大,也学会了感恩。
每逢过年过节,苏明娟的母亲都会让苏明娟做一些小手工或是制作当地特色食物回赠给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
中国人常说:“礼轻情意重”。
这些东西虽不贵重,却表示着一个家庭的知恩图报,苏明娟的父母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不是什么成功人士,但他们的言传身教、谆谆教诲让苏明娟成为了一个忠厚朴实、知恩图报的人。
苏明娟日后也成为了这份好意的传递者,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助人为乐的美德传递了下去。

1998年,苏明娟以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身份,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会议。庄严隆重的大会中,她是年纪最小的代表,引来了很多关注,但她始终记得父母教导自己的不卑不亢。
回到老家后,有些同乡觉得苏明娟去了北京,成了“大官”,是不是在一些方面就会不一样了?
可事实证明,苏明娟还是那个苏明娟,她仍然热爱学习、刻苦用功。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2002年,在她的努力下,苏明娟终于走出大山,考入了安徽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一个贫穷的、山区里的孩子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当时的专科学院接受高等教育,非常不容易,但苏明娟做到了。
在大学里,苏明娟学习到了更多专业的知识,看见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同时她也并没有忘记自己来自于贫困的乡村,她更没有忘记,是人们的爱心支持才让她走到今天。
考上大学后,苏明娟主动提出不再接受希望工程的援助,她请求相关工作人员将固定发放的900元钱转给其他贫困学生。
她对记者们说,现在家里的情况比以前好太多了,家乡迎来了大发展,父亲搬到了金寨县城开了面馆,母亲也在老家收板栗过日子,他们一家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苏明娟确确实实用知识改变了命运。

而她命运的改变既是个人努力,似乎又与中国的发展密不可分。
1949年,建国之初,中国几乎遍地文盲。教育部在1950年的全面摸排中给出的数字是全国约有百分之八十的人不识字或几乎不识字。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人的文盲率大幅下降,国家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扫清了绝大多数的文盲。
苏明娟的命运和这个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986年中国实施“义务教育”,强制学龄儿童上学,随后全国各地又逐渐取消学费、杂费,单独设立教育扶持基金,到现如今2021年的中国文盲率只有百分之2.6左右。
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不仅仅是大中城市的发展,更应该是全体人民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集中力量把大城市、沿海城市发展上去,是为了能够积攒力量,等到大城市发展好了,国家力量强大了,再逐步发展好中小城市以及乡村的教育。
解决边远地区的教育问题解决也需要当地基础设施的改善。

1983年,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党和政府也一步步把农村与小城市的各种基础建设纳入了规划。
近些年,中国的中小城市、农村多次被国家提到,要求政府发展落后地区的经济,定点扶贫。
笔者去年去过金寨,宽阔的省道通到每一个镇级单位,天堂寨、红军广场已经被开发成了旅游景区,再也不会有哪一个家庭因为没钱、路远而没法上学了。

三、回报社会
考上大学后的苏明娟,在学习与工作之余,还常常重返家乡,帮助更多的家庭脱离贫困。
上大学头一年,她就攒下1000元帮助家乡的一对贫困母女修建了一个养黄鳝的水池,使得这个家庭有了基本依靠。
同时,苏明娟开始写信给青年基金会,请求停掉对自己的资助,去帮助其他贫困的学生。
她在业余时间,常常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热心的为社会做出贡献,帮助更多的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这时苏明娟的心态就已经完成了转变,她从被救助者,变为了救助者,当年那些好心人种下的感恩种子如今开花结果,被苏明娟这样的孩子一代代传承下去。在大学勤工俭学的她,坚持每年都拿出一千元捐献给希望工程,帮助更多的孩子完成自己的学业之梦。

从大学毕业之后,苏明娟经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一家银行工作。银行的各方面待遇都很好,苏明娟负责的是助学贷款工作,帮助贫困学子求学,十分有意义,这正是她十分乐意从事的工作。
2017年12月15日,安徽省共青团第十四次人大代表大会,在大会上,选举产生了第十四届共青团员委员会,苏明娟被选为安徽省共青团省委副书记。
这个消息传到网上,马上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人们纷纷在网上展开了讨论,有人对苏明娟当选为副书记持怀疑态度,并说苏明娟担任的这个共青团省委副书记相当于副厅级职位,但苏明娟现在只是银行职员,也只有三十四岁,没有资格当选。
苏明娟没有从政经历,她是怎么当上的副书记?她有没有运用自己的影响力使得自己获得政治上的筹码呢?

其实,共青团委员会并不是国家权力机关,苏明娟担任这一职位没有报酬,更没有行政编制。政府搭建共青团委员会这个平台是希望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共青团,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
苏明娟对于这次当选,也深感意外,她也承认自己还有很多地方不足,也希望在更多人的关注与关心下,更好的为社会、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8年,苏明娟拿出3万元积蓄作为启动资金,在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下,设立了“苏明娟助学基金”,致力于帮助更多的贫困学子,将爱和希望继续传递下去。
该公益基金已参与援建了两所希望小学,并资助了45名贫困大学新生。

后来,苏明娟与她一起相恋十年的高中校友结婚了,也有了自己爱情的结晶,生活十分美满,幸福。
正如那句老话所说:“自己曾经淋过雨,所以现在想为别人撑把伞”。苏明娟尽自己所能为那些像她一样的贫困孩子撑起了希望的大伞。

从那张“大眼睛女孩”的照片被公布开始,苏明娟就注定会经历一场不一样的人生。她很幸运地被选中,成为希望工程帮扶的对象,她因为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在苏明娟得到其他人帮助,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后,很多和她一样孩子的人也同样一步步从农村走到城市,从贫穷走到富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环境。
这些成长故事里,有励志、有感动,其背后是一股洪流,这股洪流是整个国家绝大多数人的奋发图强,势要为先的进取精神。
自从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国家就注定要开始一场大的跨越,每个人都在奋斗,为了国家,也同样为了自己。
中国的教育与扶贫事业,每一步都踏石留印、每一握都抓铁有痕,其中离不开党,更离不开人民,正是这样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人民才组成了这样伟大的中国。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