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上官婉儿才色俱佳手握免死金牌,李隆基为何杀了她?八字恶评难容

[复制链接]
dinying 发表于 2024-9-3 05:42:15|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3年,陕西咸阳市空港新区发现了一座唐朝墓葬,坟墓里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随葬品,但一块墓志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
专家们在仔细辨别墓志铭之后,最终确认了墓主人的身份,就是唐朝有名的才女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在唐中宗时被封为昭容,位列正二品,但她的墓葬却极为寒酸,墓葬仅长37米,深度10米左右,这样的墓葬规格与唐朝官员的身份并不相符。
唐朝三品官员的墓葬长度至少也有40米,一品则在80米左右,为何她的墓葬规格如此低配呢?这可能与她的结局有关。
上官婉儿一生出入皇宫,是李唐王室的红人,但到最后,她不但没有得到荣誉,反而惨死于李隆基刀下,而李隆基明知她一心向着李唐,为何不能留她一命,可能与八字恶评有关。
要说清八字恶评,与两件事关系重大。

第一件:动了武则天的“奶酪”

上官婉儿是罪臣之女,她的祖父上官仪和父亲都被武则天所杀,那时她不足一岁,和母亲郑氏一起被没入掖廷为奴。
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上官仪并没有犯什么罪,他只是选择站队了李治,为皇帝起草了一份废黜武后的诏书,结果被武则天当场撞到,就这么着被嚓卡了。
尽管家破人亡,但郑氏并没有放松对女儿的教育,三岁读书认字,四岁便可背诵成段的古书,等她稍大一些,郑氏又把她送到后宫的内文学馆学习,这内文学馆是专供后宫女人看书的地方。
春去秋来,上官婉儿白天在内文学馆看书,晚上帮母亲干活,久而久之,皇宫里便都知道掖庭有个小神童。
到14岁时,她不仅饱读诗书,而且还能写一手好文章了。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用在上官婉儿身上再恰当不过。
武则天听说后宫有这么个才女,就召见她,并出题考核了她,结果一试,上官婉儿的才华令武后大为惊叹,之后便把她留在身边帮忙起草诏命,当起了武后的贴身秘书。
在武后身边呆久了,太平公主也喜欢这个谦逊得体的小姑娘,后来与太平公主的哥哥们,李贤、李显和李旦也熟络了起来。
在几位皇子中,她与太子李贤走得比较近,但由于武后一心要当女皇,不断找李贤的麻烦,最后竟然让上官婉儿去试探李贤,发现李贤私藏兵器,李贤也因此被废,贬为庶人,后又流放巴州。
经此一事,上官婉儿逐渐意识到,宫廷之中没有爱情,此后也坚定了跟着武后的决心。

武则天称帝后,上官婉儿更得重用,甚至参议朝政,这一时期发布的诏敕多出自婉儿之手,有着“内宰相”之称。
武则天退位之前,上官婉儿年近四十未嫁,但不代表她没有个人情感。唐朝流行一种“梅花妆”,其兴起就与上官婉儿有关。
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处以“黥面”之刑,据《新唐书·上官婉儿传》载述:“尝仵旨当诛,后惜才,止黥而不杀也”,本应处以死刑,以黥面代替。
上官婉儿所犯何罪,竟然达到处死的地步。据野史记载,她与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私通,结果被武则天撞到,武则天大怒之下就要杀她,冷静之后,出于惜才便将死罪改为黥面。
黥面也叫墨刑或黥刑,就是在人脸上或身体部位刺字,并涂上墨或别的颜料,所刺之字就成为永久性的记号。
上官婉儿的刺字就刻在她的眉中间,武则天如此做不乏羞辱之意。上官婉儿为遮蔽,干脆将计就计,将刺字画成了梅花,由此诞生了“梅花妆”,很快在宫中流行起来。
除了与张昌宗有染,上官婉儿与武三思也有私情。武则天称帝后,起用了大批武氏后代,武三思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武则天的侄子,被重用后,时常在宫中走动,而上官婉儿又是武则天的女秘书,掌管大部分宫中事务,与武三思有诸多交集,日子久了,两人便走到了一起。
她与武三思的关系,虽然武则天没有理会,但却为她的死埋下了祸根。

第二件:中宗时期左右摇摆

公元705年,神龙政变后,武则天退位,李显复位,是为唐中宗。
中宗上位后,上官婉儿凭借自己与中宗的私人关系,以及她出色的工作能力,做了李显的婕妤,封了昭容,仍旧掌管诏书事宜。
李显没什么政治才华,但又想自己说了算,神龙政变后,在韦后的唆使下,将发起政变的五大臣贬谪流放,回收了皇权,但很快权力被后宫篡夺,他的皇后韦后、女儿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三个女人几乎主导了朝政。
韦后乱政,一手遮天。武三思为上位,通过上官婉儿,也与韦后搭上了关系。两人除了私通,还成为了儿女亲家。
武三思让自己的儿子武崇训娶了安乐公主,中宗时代的李唐虽然从名义上复辟,但内核并没有完全与武周划清界限,武三思的上位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一时间的上官婉儿,也做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情,不管她是被迫还是刻意,都为她的结局埋下了祸根。
韦后与安乐公主,这娘儿俩都有一个女皇梦,为了梦想实现,她们必然不能让李唐皇室的男子好过。
韦后原本有个儿子,叫李重润,但不幸早年因妄议张氏兄弟擅权之事,被武则天给杀了。这样一来,唐中宗就没了嫡长子,于是只好立了三子李重俊为太子。
那么次子去哪里了呢?次子李重福遭韦皇后诬陷,并惨遭贬谪,已经提前出局了。所以,尽管李重俊当上了太子,但日子不会好过。
韦后、安乐公主及上官婉儿,经常斥责李重俊,一点面子也不给,安乐公主甚至称他为奴。后来,安乐公主干脆向中宗请旨,要求废黜太子,立她为皇太女。
中宗不自然不允许,李重俊就惨了,被变本加利的折磨,最后不得不起兵反抗,他联合左金吾大将军李千里、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将军李思冲等拥护李唐的人发动兵变。

他们一行人先冲入武三思的府邸,杀死武三思、武崇训父子及其党羽十余人,之后又冲入皇宫准备诛杀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
但上官婉儿、韦后等人与中宗提前逃到了玄武门,关键时刻,中宗李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了各位将士,导致政变的军队内讧,李多祚等人被杀,李重俊眼见兵败,先是逃往终南山,途中被左右亲信所杀。
武三思死后,崔湜依附了上官婉儿,此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而且他年少有为,早早便中了进士,入朝为官。
但此人品行不端,为了走捷径上位,出卖了原主子依附了武三思,出任中书舍人。在武三思死后,又与上官婉儿私通,依附了她。
之后官运亨通,一路高升,从兵部侍郎改任吏部侍郎,再到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位后的他,收受贿赂,卖官鬻爵,虽然被弹劾也曾遭贬,但没多久,经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的拯救,很快就翻身了。
上官婉儿经景龙政变后,也被吓了一跳,她没想到李唐子孙如此顽强,视自己眼中钉,之后有意无意向太平公主靠拢。
韦后与安乐公主丧心病狂,合谋毒死了唐中宗李显,扶李重茂上位,母女俩在后台掌大局,以为高枕无忧,从此可以直通皇帝宝座了。
但令她们母女没有想到的是,太平公主联合侄子李隆基发动了唐隆政变,目标直指韦氏母女,将其及党羽一网打尽,最终真正将皇权收归于李唐名下。
那么对于祸乱朝政的上官婉儿,她不是与太平公主交好吗?又为何被李隆基斩杀呢?

李隆基为什么不放过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才貌双全,又有能力理政,善于观察形势,原本她为自己找好了一条活路,但怎奈形势有变。
唐隆政变发生时,上官婉儿哪儿也没去,而是心平气和的端坐于宫中等着他们来,为什么她不逃呢?因为她手上有“免死金牌”。
唐中宗死后,韦后欲立李显最小的儿子李重茂为傀儡帝王,但明明李显的次子李重福还活着啊,废长立幼不合规矩,为了使朝野上下都信服,她交给上官婉儿一项任务,就是伪造一份天子遗诏,遗诏中宣布由温王李重茂即皇帝位。
上官婉儿在接到这一重大任务后,她犹豫了。此时此刻她不能再一味附合韦后了,她也知道韦后一心想当女皇,但依她在宫中几十年的经历,也深知女皇没那么好当。
武则天从皇后到女皇花费了三十年的时间,而韦后从神成政变到垂帘听政,期间也不过五年时间,而且其中有很长一段时间,还是由武三思在主政的,论手段论能力论收买人心论铲除异己,她哪一项能比得上武则天?
所以,上官婉儿已下了一个结论,那就是韦后绝对当不上女皇,不仅当不上而且还会死得很惨。
想到此,她才不会去当一个垫背的。于是,她暗中邀请太平公主来共同草拟遗诏,最后在她们二人的共同草拟下,一份中立的遗诏出炉了:
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资治通鉴》
这一份遗诏充分考虑了各方面的势力,既从了韦后之意,又提升了李唐子孙的势力,但很遗憾,韦后及其党羽也不傻,马上就看出了其中端倪,立马推翻了这份遗诏。

但对于上官婉儿来说,她已经尽力了,也可以凭借此诏为自己讨得一条生路,以此证明自己其实是向着李唐势力的。
不过她想错了,她还是低估了李隆基的野心。
李隆基与姑姑发动唐隆政变做了两手准备,在铲除韦后及其党羽的同时,也不会留下太平公主的势力。
从混乱局势成长起来的李隆基,见证了太多的宫廷政变和滥杀,他知道此时与太平公主联手也只是暂时,所以要提前为自己上位做准备。
如果留着上官婉儿,事后她必然倾向太平公主,对他自己又多加一重威胁,所以不能留。
此外,李隆基与上官婉儿还有私仇,李隆基的生母为武则天所杀,上官婉儿为武周红人,自然也成为他的敌人,所以,还是不能留。
最为重要的是,李隆基对上官婉儿有八字评价:此婢妖淫,渎乱宫闱,这个评价很客观,也没有冤枉上官婉儿。
但站在上官婉儿的立场上,她也只不过是权力场中的一颗棋子,在险象中求生存而已。
唐隆元年(公元710年)六月二十日晚,皇宫内杀声四起,上官婉儿不慌不忙找出一份遗诏副本,命人掌灯,大开官舍大门,坦然地等待着李隆基的到来。
她相信,就凭手中的这份遗诏,她一定能逃过这场劫难。
然而,她错了,当刘幽求将遗诏呈给李隆基时,他看都没看一眼,只吐出一个字--斩!
一代才女就此陨落!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