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输入法为什么没有在大陆流行?

[复制链接]
meiya121 发表于 2023-8-20 10:12:3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仓颉输入法发明于1976年,解决了汉字输入的问题,为什么被推广的是1983年被发明的五笔输入法?是输入法本身存在问题还是另有原因?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gvell 发表于 2023-8-20 10:12:5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仓颉打最常用的汉字 的 五码,仓颉打字比拼音都慢多了,怎么流行?
妖狐 发表于 2023-8-20 10:13:3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仓颉好像不规范  适合打繁体  打简体有五笔
kallen 发表于 2023-8-20 10:13:5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20200205更新,附两张图---------




---------------------------------------------
个人认为楼上的几位答主对仓颉不是很熟悉,因此回答都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1976年朱邦复研发的还不叫仓颉输入法,而是“形意检字法”。当时朱邦复为其定下中文字母“日月金木水火土,人心手足口耳目,王石山虫魚犬馬,衣言絲草竹”。朱邦复在取了8000字编码后发现,若仅取26键,每字取三码,则重码率高达8%,若再用辅助键,则有52键,重码率下降0.5%。并且,据朱邦复的说法,形意检字法是1978年5月才出版并由内政部登记在案的。由上方的资料可知,当时的形意检字法没有后来仓颉输入法标志性的“首二身三,最多五码”的取码方式,但是有了中文字母,因此仅仅能算是仓颉输入法的原型。而后1978年7月,沈红莲被聘为朱邦复的助手。在二人的努力下,才研发出了具有“首二身三”规则的输入法,后蒋纬国为其定名“仓颉输入法”。
某位答主说,“仓颉输入法与大易输入法,都是按照繁体字来设计字根”,但这并不符合事实。事实上,仓颉输入法的字根设置与其他输入法有较大的区别。其他输入法往往以整个部首作为字根,这才涉及到了“简繁字根”问题,在处理简繁字根时也没有以双编码方式离散,这就导致了会出现“结构性重码”,或是说,简繁体字根的相容性很差。例如说,某些输入法将“糸”、“纟”放在同一键中,因此“細细”、“糾纠”、“紂纣”、“紀纪”、“紅红”、“約约”等字全部重码。再例如某些输入法将“釒”、“钅”放入一键中,结果“铜銅”、“鈀钯”、“鈉钠”等字全部重码。因此而导致的重码数量是相当恐怖的,而且其他输入法设置简码往往只考虑繁体或简体(较新的徐码是个例外),因此确实只适合打繁或打简,否则码表要作较大的调整。而仓颉输入法在字根设计上较为细碎,均是简繁体字都会用到的细碎部件,因此不存在“按照繁体字设计字根”的问题。也就是说,它的字根设计并不会给简体字使用者产生阻碍。当然的确有少数复合字和难字是繁体字,但是这些复合字和难字的数量并不多。而且,仓颉输入法不设简码的设计虽然使其在速度上有一定劣势,但却使得其恰巧避开了“简码仅针对繁体或简体”的问题。顺便再多嘴一句,通过细碎的字根和首二身三的取码方式,仓颉成功将绝大多数简繁体字离散开来,可以实现“简繁通打”,上方提到的例字在仓颉中均不重码。尽管仓颉输入法没有明确的“双编码”概念,但其设计和双编码有异曲同工之处,这是朱邦复在设计之初将数万汉字纳入考虑范围的结果。
尽管仓颉输入法具有简繁通打等优势,但在仓颉的前几代,仓颉官方并未将简体汉字纳入编码。于是,在“五笔”、“郑码”等输入法的空窗期,大陆人引进仓颉输入法后便自行为简体编码。我曾有幸获得的一本80年代出版的仓颉二代简体字编码手册,便是那个时代的见证。该手册是为了方便大陆Apple II用户所编,但是编码者由于对仓颉输入法不够熟悉,对简体的编码比较混乱,有好些字不符合仓颉规则。而且,其时编码按照的字形也比较混乱,有大陆字形、台湾字形、异体字,还有旧字形。在如此的编码下,使用者使用时必然会感到无所适从,难以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而直到1987年,官方才为仓颉输入法推出了五代简体版本,并在2003年将五代简繁合一。
仓颉如今未在大陆流行的另外一个可能原因是营销。大陆作为王码五笔官方的主场,必然会更多地接受到王码的宣传攻势。随着电脑使用人数的上升,王码的宣传攻势必然为其带来更多的“增量”。而原有的仓颉输入法用户,由于时代原因必然只是一个很小的存量,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原有的存量用户可能会改学五笔或拼音,这样原有的仓颉用户声音必然越发弱小。但是,我曾在网上遇到几个比较早期的仓颉用户,他们当时学的便是二代,这从侧面可以说明仓颉在大陆曾是被民间自发推广过的。
大陆强调输入法的所谓“规范性”,甚至因此闹出《认知码》的闹剧。很多人认为五笔不是一种很规范的输入法,但是仓颉截断笔画的设计在“规范”这种评价体系下显然更不占便宜,我认为这也是仓颉未流行起来的一个可能原因。
最后,微软仓颉等输入法从Windows NT 4.0开始就自行为Unicode基本区汉字编码,其中简体字有相当多的错码,也造成了混乱,导致仓颉风评被害也有一些影响,当然,其时五笔等输入法早已成为大陆形码的代名词,微软的做法只是令雪上再加些霜而已。
总之,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有这几点,一是官方没有抓住空窗期为简体字编上码,使得大陆民间自行其是造成混乱。二是大陆不是仓颉官方的主场,且仓颉早已开源,相关营销被作为商业公司的王码公司抢了先机,后来拼音更是攫走了大部分的市场。而在港澳,路径依赖以及缺少拼音教学使得仓颉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故仓颉和速成至今仍是港澳地区的主要输入法。至于台湾,注音也抢走了大部分市场,但相对大陆而言情况要好一些,仓颉在其中仍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mahuman 发表于 2023-8-20 10:14:0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1.仓颉输入法的字根是以繁体字为基准进行拆字的,大陆人民认识繁体字不太困难,但是要写对就是大问题了!
2.字形输入法首先会写才能拆字,才能准确输入,大陆人民大体写繁体有困难,因此仓颉在大陆推广就遇到第一个问题了。
3.字形输入法和字音输入法竞争最激烈的年代是电脑刚普及的90年代,那时人们特别珍惜上机的机会,都会拿着为提高输入法技巧,我们读大学那会儿甚至拿纸键盘在宿舍练。
4.上世纪90年代呆蛙人数在大陆是绝对的少数,根本形成不了规模的影响力,再加上90年代能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人大体都受过良好教育,基本上都学过五笔输入法,不太容易被太蛙人影响而改变!
5.别问我为什么不用拼音输入法,对于l、n、r;z,zh……等区分不开的南方人,这是一道无解之题!再说早期拼音输入法也没有现在这么智能,更没有搜狗输入法……
eyou121 发表于 2023-8-20 10:14:2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录
1.音码 vs 形码
2.仓颉 vs 五笔
3.五笔 vs 郑码

-----------------------

正文
1.音码 vs 形码
音码,指依靠汉字的发音来打字的输入法。
形码,指依靠汉字的偏旁部首等零部件来打字的输入法。
千年以来,人类一直是先是把思维转成语言,在大脑中发音,然后才去关联字形,最后书写出来。声音到字形的转换必不可缺。从来没人可以不经过发音,直接将思维转成文字。
30年前,音码与形码几乎一起出现。音码:中国大陆有有了拼音输入法,台湾也有了注音输入法。形码:中国大陆有了郑码输入法和五笔输入法,台湾也有了仓颉输入法和大易输入法。



各种音码输入法与形码输入法

由于千百年来的语音转文字流程都由人脑完成,那么把这个步骤交给电脑,何乐不为呢?显然,音码应该占上风。但是,大家可以试试从上古时代一直至今还依然存在「全拼输入法」,会发现重码率极高,而且还只能单字输入,许多专业打字员选择了形码。更有甚者,选择了「电报码输入法」。



标准中文电码

于是出现了民间使用音码,专业人员使用形码的局面。
20年前,紫光拼音输入法出现,整句输入取代了联想输入。此后,也不再有那么多重码。于是音码输入法终于彻底战胜了形码。
------------------------
2.五笔 vs 仓颉
郑码输入法与五笔输入法,都是按照中国大陆的简体字来设计字根,而仓颉输入法与大易输入法,都是按照繁体字来设计字根。这个差异是很明显的。



王码五笔86版字根表



仓颉输入法字根

如上图所示,五笔86版有「车」字根没有「車」字根,而仓颉输入法有「難」字根没有「难」字根。
(当然,后续的版本都改了,全都有简繁字根了,这是后话。)
所以,毋庸置疑,对于形码用户,中国大陆的人为了打简体字,选择了五笔输入法/郑码输入法,而台湾人为了打繁体字,选择了仓颉输入法/大易输入法。随着熟练度的增长,这种输入法的选择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成为了一种文化。即便后来简繁字根都支持了,大家也已经早已习惯这么输入。
----------------
3.五笔 vs 郑码



郑码输入法字根表

五笔输入法的字根,按照绝对键位来对字根分区,分为横竖撇捺折这五个区分别位于左、右、左上、右上、下;而郑码输入法则按照英文字母表的顺序来排布字根。这样一来,对于新手来说,可能就觉得郑码输入法的键位很没规律,或者还要学会英文打字才会用。另一方面,五笔输入法的商业宣传力度明显大于郑码输入法。郑码输入法的作者郑易里只是一名学术人员,重研究而轻宣传;五笔输入法的作者王永明就非常重视商业宣传,所以拿下了更大的市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