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名家笔下的贵州 | 王久辛:梵净山记行

[复制链接]
ttitp 发表于 2024-9-1 16:36:23|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名家档案
王久辛:首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
题记
经查考:梵净山,于汉代正式载于史册,《汉书•地理志》称梵净山为“三山谷”,唐代《元和郡县志》改称“辰山”,宋代《太平寰宇记》称其“思邛山”,这之后佛教渐入中国,再之后,到了明初才有梵净山之名。可见,此山前后,并非佛教专属,是后来人接纳了佛教为其中而已。我理解:梵净山,在这里为“清净”“寂静”,即回到内心,谧境修身之意,亦非佛教所属。但凡人有兴致,皆可来登高望远,舒放身心,强筋健体,补充元气,无需吃斋礼佛,就是说,梵净山乃天下人之山。
我8月7号飞抵遵义,8号到达铜仁,9号上午随贵州作协采风团一行,来到梵净山下。之后,改乘景区专车,盘绕20分钟,至缆车站停下,再乘空中缆车,开启第一个观光环节。据说梵净山有2767种动物,其中黔金丝猴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地球的独生子”,仅存700余只。还有熊猴、猕猴、云豹、林麝、毛冠鹿、苏门羚、穿山甲、红腹角锥、白冠长尾雉和大鲵等14种。缆车上,我睁大眼睛,四处张望,许是太高,我还是一个动物也没看到;却闻鸟语雀跃,啁啾歌唱。看来,会飞的不仅有翅膀,还有天籁的传声筒,一样的清新动人。
遥望窗外原始的洪荒景象,真是令人迷醉。我们的缆车由山洼向雄伟壮观的一座座山头徐行,感觉很是惬意、轻轻松松就翻过了层峦叠嶂的大山,要不是乘坐缆车,估计我今生今世都不可能如此近距离地看到梵净山腹地的风光,更不可能由近及远地眺望海拔2572米高的梵净山主峰——凤凰山。只见那绵延的山峰上缠绕着行云,感觉我们在走,它也在走,方向刚好相反,所以走得飞快,这恰好应了那句“看云卷云舒,去留无意”,而我不仅有意而且有心,却是一样的留不住,那云的雾散云开与浓雾重来的势不可挡!看,此刻有几缕阳光穿过云雾,斜插山峰,那金色阳光把峰尖瞬间照亮,像一柄镀金的宝剑之锋,闪闪发光,锃亮逼现,巍峨坚挺,真是“刺破青天锷未残”啊!哈哈,这才是我要看想见的雄峰啊!却是在走,一刻不停。所谓最美的风光,其实就是这样活的、动的、稍纵即逝的,没有一成不变的、真正动人的美景,而且永远都是一次性的,不可复制;像好诗一样,都是即兴的极致的闪光,一瞬一瞬的,捕捉到了,是福分,捕捉不到,那就是天意难求啦。所以,旅游永远充满了诱惑,你不知道下一站会遇到何等奇幻的神迹。喜欢旅游的人,不辞劳苦,登高爬低,大抵都是渴望着获得新异神奇的风光之人吧?好好,那就继续加油。
的确,好景一闪而过,然而给人留下的美感,却潜入心底,没准儿啥时候,就会冒出来,闪现眼前。到站了。下了缆车,我们一行再次团聚,听导游介绍,她说:从现在的索道站出发,如果上下时间都算上的话,到森林栈道,要40分钟;再往蘑菇石,要20分钟;从蘑菇石爬到老金顶,要50分钟;最后,到达红云金顶,还需要30分钟,这是梵净山的精华线路,全程3个多小时‌,大家随便选择一两个景点或全程吧?我在前边带路,大家跟上,出发。于是乎,大家就跟着她,开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向前快速地迈步……
这两年,我每天坚持快走一万步,所以,我有点满不在乎,开始上的飞快,心想:“跟到走”就是了。然而,始料未及的是:向上的台阶没有尽头,而且越来越陡,后来我的左膝关节竟然一用力,就炸裂地疼,每向上一个台阶,就要闪电般地疼一下。我前边的作家王剑冰显得很轻松,一会儿就蹿出老远,而我后面的诗人高旭旺,似乎也随时都可以超过我。要知道,他们俩都比我大三四岁,我岂能落后?忍着疼痛上吧,但每上一阶,左膝关节就要炸裂地疼痛一下,一下一下的,让我实在难以忍受,怎么办呢?我冲上喊道:“上边平台还远吗?”前边的王剑冰说“不远了,马上就到了!”于是乎,我鼓足勇气,着力于右脚用劲儿,尽量让左脚踩上之前,人就跟上去,这样似乎好了许多。我寻思着,过去没发现左膝关节有毛病呀,该不是这次的梵净山之行,在向我发出预警吧?
终于来到了平台,这里是眺望凤凰山的最佳角度,大家围在平台上轮流着与凤凰山合影留念,我说:“我怕不能继续上了,左膝关节一用力就疼”。高旭旺很关心,说“兄弟,旅游就是玩儿,不必较真儿,别上了。”王剑冰凑过来说“我陪你,咱哥俩在这周围转转也挺好。”而此时大家已经拍照完毕,又要接着向上爬了。诗人南鸥头发白了大半,且脑袋后束了一个大尾巴,加上额头前的刘海儿在山风的吹拂下轻轻地扬起,自然就有了几分仙风道骨的沧桑感。他见媒体小女生正举着相机对着他拍视频,他也不含糊,立刻就冲着镜头喊叫了起来:“亲爱的朋友们,我老汉都91岁了,照样上了老金顶!你们这么年轻,上吧!上吧!没有问题的呀!”哈哈哈哈,这个贵阳来的大忽悠,不仅把周围的游人,鼓动得加快了上山的脚步,而且也把大家都欺骗了,他也不过50岁左右,竟然谎称91!这也太能扯了吧?然而事实却是鼓动得人们更有力量了,悖谬无处不在,幽默无处不在啊。
于是乎,我和剑冰便留了下来,刚找了个石条凳坐下来歇脚,就听到那个拍南鸥视频的媒体小女生惊呼了起来: “快来看,快来看,刚才拍的那条短视频,发出就这么一会儿,竟然10万 了。” 小姑娘拿着平板给身边的小伙伴们看,眉飞色舞,喜形于色,大嚷着 “千元大红包奖金,拿下!”她身边的小伙伴们也跟着喊“厉害!拿下。拿下。” 说着便一齐向山上拥去。
我与王剑冰一边闲聊,一边看着上上下下的游客。我发现:上山的都是低头向上,面无表情,偶尔抬头,也是向上张望,充满了未知的茫然,仿佛在问——还有多远才能到?而下山的就不一样了,无论老少,一律充满了自豪的满足感,与上山人眼仁儿里的茫然相反,是知道了真相之后的,或张扬或内敛,或淡然或无所谓,这是不是有点儿人生的况味儿了呢?上的上,下的下,摩肩接踵,匆匆忙忙,然而不同的体验却有着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发现与收获,而我和剑冰兄的不上不下又该有怎样的感悟呢?还是大先生毛泽东英明,他早就体验过了这一切,所以他有名句流芳百世:“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还好,那天还真下了点小雨,却是洒在了我们下山之后的盘山小路上。
其实吧,没有登上“老金顶”与“红云金顶”,我的内心很是遗憾。傍晚时分,铜仁市政府的张晓亮副秘书长坐在我身边,似乎知道了我的心思,便对我说:梵净山方圆700里,与印江、松桃交界,不仅是沅江之源,还是沅江与乌江的分水岭。我从小到大,从各个角度上过多次梵净山,但每次的感受都不一样,你这次只是从一条路,上了个半山腰,也就是打了个卡,与所有第一次上山的人一样,对梵净山的认识都差不多,也都是个打卡的级别,没什么好遗憾。要真正认识梵净山,就要常来,反复来,来上十次八次,二三十次,一来就住到山里,吃山野饭菜,住山风吹的茅屋,爬没人走过的山坡,到了红云金顶,才能看到梵净山真正的风光。“你看到过红云金顶吗?”我问他。他说:“我上过300多次金顶,只遇到过一次。”“那是个什么景象呢?”
他说:那次是陪我妹妹一家三口,天不阴不阳,也还算是晴天。时间有限,他们来几天就要走,所以选好了日子,就不能变了。那天大雾弥漫,我们是顶着雾岚上到了金顶,结果,上下左右都是白茫茫的云雾,俗话说的那个“如坠云里雾里”,就是那个感觉,一家人都被云雾遮挡,互相谁也看不见谁了,你喊我,我喊你,周围的游人,也是一样,都在喊,都被云遮雾绕的找不着北了。这时候,天空突然射过来一道金光,之后变成了金环,只见那云雾绕着金环向上翻滚,从下而上,不停地翻滚,不停地翻滚,奇妙,奇幻,奇特之极!持续了一两分钟,然后,瞬息之际,就又回到了重云密雾的遮蔽状态。我就见到过这一回,去过300多次,总算亲历“红云金顶”,情境无二,终生难忘。
如此说来,即使我上去了,也可能见不到、遇不到“红云金顶”,然而我仍然渴望着能一睹它的真容。于是,我便给张副秘书长发了个信息,问他有没有照片。结果,他给我发了三张照片,但与他讲的如身陷囹圄般的云雾之中,完全不一样,应该是航拍的,那是红日东升之际,只见云海汪洋之中,梵净山主峰凤凰山只露了个头,周边全是云雾的波谷浪峰,绵延无尽,在红日的普照之下,曙红漫透金黄,金黄泛着曙红,红彤彤中含着金灿灿,金灿灿中裹着红彤彤,像画一样,万顷碧空,无穷无尽的辽远……
嗯,大美难得之极,还得是航拍,得科技智慧大发展。否则,没有如此科技,没有手机微信,那被描绘得神神秘秘的“红云金顶”,如何能让我看到这大自然真真切切的、大美壮阔的无限风光呢?
文/王久辛
编辑/陈江南
视觉/实习生 李开祯祉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