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陵是怎样从陕西子长县移到黄陵县的?

[复制链接]
qq1981 发表于 2023-8-20 08:12:2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崩,葬桥山。”
《史记·封禅书》和《史记·孝武本纪》说,汉武帝“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馀万,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
这是关于黄帝陵(冢)的最早记载。
但司马迁没说桥山在哪。
这给后人带来了莫大的遗憾。同时也让后人附会出若干黄帝陵。
1
关于桥山的位置,司马迁之后的一些学者做了回答,罗列如下:
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下》云:“(上郡)阳周,桥山在南,有黄帝冢。”
三国魏文帝时刘劭等学者奉敕所撰的《皇览·冢墓记》记载:黄帝冢在上郡桥山。
《史记》三家注均说,黄帝冢在上郡阳周桥山。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云:“奢延水又东,走马水注之。水出西南长城北阳周县故城南桥山,昔二世赐蒙恬死于此。王莽更名上陵畤,山上有黄帝冢故也。”
成书于公元554年的北齐魏收撰的《魏书》在记载北魏黄帝六次在涿鹿祭祀黄帝的同时,也称赵兴郡阳周桥山有黄帝冢:“赵兴郡,真君二年置,领县五:阳周,前汉属上郡,后汉、晋罢,后复属。有桥山、黄帝冢、泥阳城、高平城、秋水。”同时又说,肤施的五龙山有黄帝祠。
《隋书·地理志》载:“北地郡后魏置豳州,西魏改为宁州。大业初复曰豳州。统县六……罗川:旧曰阳周,开皇中改焉。又西魏置显州,后周废。有桥山。”
唐代李泰《括地志》云:“宁州罗川县在州东南七十里,汉阳周县。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
宋太宗年间的《太平寰宇记》更是记载了至少三处桥山黄帝陵:
甘肃正宁县黄帝陵:“真宁县……桥山,一名子午山,在县东八十里。黄帝冢,在桥山上。”
陕西黄陵县黄帝陵:坊州中部县“桥山...大历七年置庙,开宝二年勅修庙祭祀,在州西二里。”
河北涿鹿县黄帝陵:妫州怀柔县:“桥山。山有祠,黄帝葬此。”
2
根据上述文献可知,黄帝冢主要位于阳周桥山。
不过由于历史变迁,出现了两个阳周桥山,即陕西子长县桥山和甘肃正宁县桥山。
正宁桥山出自《魏书》,北齐魏收把汉代上郡阳周的事写在了赵兴郡阳周的名下,造成后世一系列重要著述的错误。
虽然一些当代学者力证阳周在正宁,但学界目前主流观点认为,上郡阳周桥山在今之陕西子长县。例如《辞源》在“阳周”条下有如下注释:
县名。秦置,属上郡。东汉废。元至清为安定县。故城在今陕西子长县北。秦胡亥矫诏蒙恬死,恬不肯,使者以属吏,囚于阳周,即此。又后魏尝侨置阳周县,在今甘肃正宁。参阅嘉庆一统志二三三、二三四延安府古迹。
3
问题是,上郡阳周桥山就是黄帝陵所在地吗?
上郡阳周桥山始见于班固《汉书·地理志下》。班固是大学者,他的一些论断,学术界一般都持肯定态度。但也有学者批评他“略事实”。
西晋文学家、思想家傅玄对班固曾有一番评价,说他:“论国体则饰主缺而折忠臣,叙世教则贵取容而贱直节,述时务则谨辞章而略事实,此其所失也。”
例如,关于晋国早期都城,班固在《汉书·地理志》里说:“唐有晋水,叔虞子燮为晋侯,是燮以晋水改为晋侯。”
班固所言晋水在今之太原市西南晋源一带,然而考古学家在太原一带根本找不到西周的遗迹。后来在晋南才找到晋国墓地。
班固连晋国早期都城都不了解,很难说他关于桥山的地望是正确的。
4
要弄清楚桥山位置,须先弄清楚汉武帝北巡路线。
《汉书·武帝纪》:元封元年冬十月,诏曰:“南越、东瓯咸伏其辜,西蛮、北夷颇未辑睦。朕将巡边垂,择兵振旅,躬秉武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威震匈奴。遣使者告单于曰:“南越王头已县于汉北阙矣。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亟来臣服。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为!”匈奴詟焉。还,祠黄帝于桥山,乃归甘泉。
《史记·封禅书》:上议曰:“古者先振兵泽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馀万,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
汉武帝想要泰山封禅,听说“古者先振兵泽旅,然后封禅”,于是“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馀万”。
也就是说,这次北巡是封禅的前奏工作。目的是“振兵泽旅”。
因为目的简单,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北巡的出发路线和回归路线一致,都经过上郡。
于是在回来的时候,武帝于上郡的阳周“祠黄帝于桥山”。
5
北巡结束之后,第二年,汉武帝去了中原:“春正,行幸缑氏......见夏后启母石。翌日,亲登嵩高”。
然后“行自泰山,复东巡海上,至碣石。自辽西历北边九原,归于甘泉。”
因为北巡和封禅时间相近,于是有学者力证,这次北巡和后续的泰山封禅是同一次巡游。并认为“祠黄帝于桥山”发生于“自辽西历北边九原”这一路段。进而认为,桥山位于涿鹿。
我们认为,这种推论有些想当然了。
司马迁和班固都写得很清楚,北巡威震匈奴后,汉武帝就“归于甘泉”了。不存在北巡后继续南下中原继而封禅泰山的事。
据此,我们认为班固首提的“上郡阳周桥山”为黄帝陵所在地。
至于涿鹿桥山,不排除附会的可能。但即便是附会,也是有历史根据的。毕竟司马迁说过,黄帝“邑于涿鹿之阿”。
6
前文已经说过,上郡阳周变为正宁阳周,是北齐魏收犯错导致的,那么黄帝陵又是如何出现在黄陵县的?
唐代宗大历五年,鄜坊节度使臧希让上言:“坊州(管辖今黄陵)有轩辕黄帝陵阙,请置庙,四时享祭,列于祀典”,得到了代宗的批准。
这一事件记录于宋代王钦若等人编著的《册府元龟》中。有学者认为,这是王钦若等人在编谎。真相不得而知。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洪武三年,“遣使祭历代帝王陵寝,并加修葺”。洪武四年年底,“礼部定议……中部祭黄帝”。此后,中部县经三易其地,确定在城北僬石山,才开始修陵建庙活动。
1944年,由中部县提出申请,报陕西省批准,并报民国政府内务部备案,改称中部县名为“黄陵县”。
7
做个小结。
司马迁首提黄帝冢在桥山,但未指明其具体位置。
距司马迁最近的学者班固指出,桥山在上郡阳周县,即今之陕西子长县。
后来有学者把阳周县搬到了甘肃正宁,导致各种误解。
再后来,宋代学者称坊州有黄帝陵。
到了明代,礼部议定在坊州中部县建陵祭奠黄帝。
民国时期,中部县改名为黄陵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1 显示全部楼层
xixi123 发表于 2023-8-20 08:12:4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答主,蒲城这里,唐桥陵所在的山不叫桥山嘛?不叫桥山为啥叫桥陵。小时候就觉得奇怪。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