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两人捐献遗体,14年后特殊重逢,两架白骨并排站立

[复制链接]
Ryun 发表于 2024-8-31 12:26:44|来自:亚太地区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人自古讲究死者为大,早年间推广火葬,就遇到了一定的阻碍,更不用说在人寿终正寝之后,还将其骨肉分离,将骨骼做成标本供人研究分析了。
在云南昆明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的入口处,就放置着这样两具白骨,每年清明的时候都有人专门带着鲜花来此祭拜他们。

这两具白骨完成了他们的心愿“生前一起救人,死后一起捐献遗体”,他们就是胡素秋和李秉权。

李秉权出生于1922年,老家在云南腾冲,他是云南省神经科奠基人,也是云南省第1位捐献遗体的医学教授。
他的父母都是小手工业者,在他年幼时期两人先后离世,好在哥哥嫂子对他十分看重,在父母离世后,依然靠着卖布做鞋供他读书。
那时天下大乱,军阀纷争不断,后来他又目睹了日寇在我国犯下的恶行,从小就立志要振兴中华民族,在中学毕业之后考入了云南大学医学系。
因为家境贫困,他的大学相比其他人来说要忙碌很多,除了学习医学知识之外,他还要抽时间去打工赚钱,生活十分艰苦。
工作学习之余,他几乎都待在图书馆里,苦读医学典籍,丰富自己的医学知识。

这样的生活虽然艰苦,他却乐在其中,而他的专注和坚持也吸引了一位学妹的注意,这位学妹就是胡素秋。
相比李秉权来说,胡素秋的家境要好很多,完全可以算是一位千金大小姐了。
她的父亲曾参加过辛亥革命,还曾担任过云南省政府主席,胡素秋自幼聪慧很有自己的主见,上初中的时候就有人到她家提亲。
年纪见长之后,身边追求者也很多,这些追求者有的是高官之后,有的是富商之子,身份地位都和胡素秋差不多,但对这些人胡素秋都没有感觉。
后来在图书馆里认识了李秉权,她被这个男生所打动。
两人都是学医的,有很多的共同语言,随着交流越来越多,两人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但因为家境差距实在太大,胡家原本并不同意,后来看胡素秋心意已决,才不得不同意。

1948年,李秉权已经参加工作了,他利用一年时间省吃俭用攒下了一大笔钱,买下了人生中第一只派克钢笔,并送给了胡素秋,向她求婚。
两人在1949年结婚。12月云南解放,次年三月两人又重新回到了母校,一方面在母校担任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还在云南第一附属医院担任医师。
当时新中国虽然建立了,但在医学领域与西方国家还有着极大的差距,尤其是在云南地区甚至连脑神经科都没有确立起来。
1953年3月卫生部在天津举办了首届脑外科进修班,李秉权被选送加入,第二年10月回到昆明之后,他在云南省创建了第一个脑系科门诊
之后一生他都奋斗在脑神经外科,还被称为是“开颅第一人”,曾完成过双头畸形的手术,妻子胡素秋也非常优秀,是一位著名的妇产科学家。

这对夫妻婚后都非常忙碌,在各自的领域里努力奋斗着,平时在一起的时间也不是很多,但他们的感情却非常好。
两人婚后生下了三个孩子,儿子回忆父母很少聚在一起,即使见面了,聊的最多的也是最近遇到了什么样的病人,怎样治疗会更合适。
据他回忆,母亲胡素秋曾先后做过三次大手术,这三次做手术的时候,父亲都忙着去救治别人,根本没有出现。
但即使如此,母亲也从来不埋怨他。母亲年龄渐大之后,有一次不小心摔倒脑出血,父亲得知后非常关心,专门抽出时间,亲自主刀给母亲做手术。

2000年,78岁的他找来了自己的家人,和他们商量:希望自己离世之后,能将这副臭皮囊捐献给医学院,让学生在我身上操练。
而且自己之前得过好几种疾病,还可以让学生做病理解剖。解剖完之后,可以把骨头做成一副骨架,供教学使用。
家人起初不同意,李秉权表示自己上学的时候原本应该2到3个人,解剖一具遗体来学习,但因为遗体数量太少,医学院那时候甚至需要35个学生共用一具遗体,。
最困难的时候,学生们甚至跑到乱葬岗寻找无名尸体来进行解剖学习。
他深知其中的困难,所以才想要捐献出自己的遗体,妻子胡素秋虽然不舍得,但还是选择尊重他的想法。后来妻子也表示离世后希望能捐献遗体。

2005年3月8日,夫妻俩一一起签署了遗体捐献书。
2005年3月29日,李秉权因病离世,在他去世后,妻子一直对他念念不忘。
2015年12月21日,胡素秋离世,在临终前,多次强调,一定要把自己的骨架和李秉权的放在一起。

2019年,胡素秋老人的骨骼也被制作成了标本,这对恩爱夫妻又重新站在了一起。
他们对医学的热爱和对于彼此的情谊也让无数人动容。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