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柳云峰先生:书画大赛荣获【金奖】艺术家

[复制链接]
cyj920 发表于 2024-8-27 15:59:46|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姓名:柳云峰
艺名:云中阁
湖北襄阳的文化瑰宝,自1951年2月诞生于这片钟灵毓秀之地,他便与翰墨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国家人事部与文化部双重认证的高级书法家,他不仅在传统书法的海洋中遨游,更在毛体书法的传承与创新上独树一帜,成为当代书坛的璀璨明星。
中国扇子艺术学会毛体书法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引领着毛体书法在艺术与实用之间的融合与创新,为这一独特书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毛泽东书法研究》杂志总编辑:执笔风云,编纂百余期杂志,深度挖掘并传播毛泽东书法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成为毛体书法研究领域的权威媒体与声音。
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根植荆楚,放眼全国,与书界同仁共襄盛举,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繁荣。柳云峰先生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艺术洞察力,编辑(合编)并出版了多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著作,构建起毛体书法研究的宏大体系。
系列专著:《毛泽东手迹集字〈千字文〉》(合编)、《现代书圣毛泽东》、《毛泽东书法及其酒文化艺术欣赏》等,不仅是对毛泽东书法艺术的全面梳理,更是对毛体书法学习方法的创新与探索。
深度挖掘:《毛泽东诗词书法背后的故事》、《毛泽东诗词书法背后的党史故事》等,揭示了毛泽东书法作品背后的深厚历史底蕴与时代精神。
收藏级珍品:《毛泽东手迹典藏》(1-6卷共8册),较国家媒体正式发表的手迹外,展示了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手迹500多件,为书法爱好者与收藏家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与收藏佳品。
技法指南:《毛体书法速成八十三天》(教材)、《毛泽东诗词的书法鉴赏及用笔技巧》是专业的毛体学习和鉴赏的技法指导书。《毛泽东书法的误传与探源》作者针对国家规范的有些出版部门,在出版毛泽东手迹和资料过程中,存在的弄错时间和地点,错误的回忆成为党史,甚至张冠李戴,以错传错等问题,列出条目,编辑成书,探源求真,补偏救弊,为还毛泽东书法艺术的本来面目,为毛体书法的学习和承传做出了奉献。
地域情缘:《毛泽东与襄阳》,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毛泽东与襄阳的情缘与故事,为地方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4年,柳云峰先生凭借其卓越的书法艺术成就,在书画大赛中荣获金奖,这是对他多年辛勤耕耘与艺术追求的最好肯定。他的书法作品,既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广泛赞誉与高度认可。
柳云峰先生,以笔为舟,以墨为帆,在书法的海洋中乘风破浪,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艺术传奇。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对艺术创新的追求,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表达。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他会继续以笔耕不辍的精神,为书法艺术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与智慧。









中国书法的评判与标准
柳云峰
书法的评判与标准属于书法艺术的理论范畴。在中国,书法艺术与任何艺术一样,都是先有艺术的存在,后有理论的评判与标准的认定。
一、中国书法的评判
“评判”,词典解释为“判定是非优劣”。自从书法诞生的那时起,书法的优劣不仅客观存在,而且是人们评判书法的前提。存在决定意识,但书法优劣的评判在人们主观意识的反作用下,意识也影响着书法评判的运行和结果,这种“结果”在中国书坛一脉相承,代代相传。历代书法“优劣”的状况,虽然围绕着历史的客观规律在运行,在发展,但主观意识的各持己见已成为千年书坛大浪淘沙的搏击与见证。
帝王论书 力推“二王”
中国书法三千年,群星璀璨,流芳千古,王羲之的崛起,标志着中国书法迈入了辉煌灿烂的鼎盛时期,帝王论书,力推“二王”,王羲之也因此成为书圣。
“秦至晋能书者凡六十九”。羊欣南朝宋书法家,他在《古来能书人名录》中,奉敕对秦至晋的书法家做了个名录,《名录》从秦丞相李斯到中车府令赵高,从东汉杜度崔瑗到张芝魏延,编排了69位“能书”的名家,东晋“二王”列在其中,王羲之被羊欣称为“博精群法,特善草隶”,“古今莫二”①的书法家。
袁昂奉敕作《古今书评》,他在书评中首推“二王”,梁武帝萧衍《书评》盛赞“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②
唐太宗李世民的《王羲之传论》历数各家之短,独赞王羲之“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传论》叹曰“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③这意思是说,他把王羲之的字放在身边,不知疲倦地终日把玩,看来看去,简直不知道他是怎么写成的。唐太宗不但酷爱王羲之书法,而且还下诏搜集、临摹王羲之的墨迹,并将《兰亭序》作为传家之宝,因此而留下的千古谜团后人虽无法破解,但王羲之却成为书坛崇拜的偶像。
宋高宗赵构虽是一个不思自强的投降派,但在书法方面却造诣精深,独有见解。江山都要丢了,还在苦学王羲之,他不但力推“二王”,而且对宋代书家都另眼相待,不以为然。他在《翰墨志》中说,“余每得右军或数行、或数字,手之不置。……凡五十年间,若非大利害相妨,未尝一日舍笔墨”,“本朝承五季(即后梁、后唐、后汉、后晋、后周)后,无复字画可称”,宋代的四大家“苏黄米薛,笔势澜翻,各有趣向。然家鸡野鹄”,只能“与草木具腐”。
名家书评 各执一词
中国的书法理论始于秦,继李斯的《论用笔》后,晋代卫恒的《四体书势》成为第一部比较系统的书法理论专著,伴随着鼎盛的晋唐书法在名家的排榜中,书家的优劣呈现出各执一词,眼花缭乱的局面。
古今书家二百六十六人。王愔是南朝书法家和评论家,也是中国书坛较早的书法评判的权威,他撰写的《古今文字志目》,除列举了古书36种文字和统计了147位书家外,还汇集了秦、汉、吴、魏、晋等117位书家的名字,卫夫人、钟会、“二王”等排行有名。虽然优劣不分先后,但群贤毕至,名家荟萃,可谓是中国书坛首次召开的千年盛会。
“陛下书帝中第一”。王僧虔是王羲之四世族孙,南朝齐书法家。南朝是中国书法鼎盛的时期,帝王将相和王公贵族等都善文史工书法,当时孝武帝欲善书名,王僧虔不敢暴露其书法的真实水平,常以拙笔作书。齐太祖曾与王僧虔论书,书毕太祖问:“谁为第一?”,王僧虔曰:“臣书臣中第一,陛下书帝中第一”。④
书品在晋唐风气盛行,前有王愔、王僧虔、袁昂、庾肩吾之《书品》,又有李嗣真《后书品》,条例姝然,各有所创。李嗣真是唐代书画家,他在沿袭南梁庾肩吾“汉至齐梁能真、草者一百二十三人,分为九品”《书品》的基础上,作《后书品》,此品载自秦李斯至唐代八十二人,除九品之外,增加“逸品”一项,更分十等,而登逸品仅钟、张、“二王”四人,在庾肩吾“上之上”三人后增加了王献之,说明“逸品”乃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品位,妙于诸品。其分等和评赞对后世的书法品评影响较大。
王羲之在唐代已享有“书圣”的美誉,而同时代的张怀瓘却颇有微词,其《书议》评右军草书曰:“逸少则格律非髙,功夫又少,虽圆丰妍美,乃乏神气……是以劣于诸子”,“逸少草有女才郎,无丈夫气,不足贵也”。⑤这意思是说王羲之的草书格调不高,功夫也欠缺,虽然行笔圆润丰腴妍美,但是缺乏神韵气质,因此只能低于他人。他的草书有女人味,没有丈夫气,不足以为贵。
韩愈是诗人,他在《石鼓歌》中也发出了“羲之俗书趁姿媚”的感慨。
米芾的书法很有个性,他既是书法家又是评论家,他在《海岳名言》中,除对几乎所有的书家都狂放地不屑一顾外,将他父子三人的书法吹捧了一番。他说,王羲之“‘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是何等语?”;颜真卿“行字可教,真便如俗品”;柳公权与欧阳询“为丑怪恶礼之祖”;“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他评自己的字是“随意落笔,皆得自然”,他说“江南的吴皖和登州的王子韶,大隶题榜有古意,吾儿友仁大隶题榜与之等。又幼儿友知代吾名书碑及手大字更无辨”。⑥
名家书评各持己见,那么具体的评判又是如何呢?孙过庭的《书谱》有精彩的描述。王羲之、王献之史称“二王”,谢安是东晋时期的宰相,他们都是书坛经天纬地,不同凡响的书法家,但他们在对书法的评判却各持己见,大相径庭。
《书谱》的开篇记叙了这样一件事。“谢安素善尺牍,而轻子敬之书。子敬尝作佳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安尝问子敬:‘卿书如右军?’答云:‘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子敬又答;‘时人那得知’。”这段话是说,宰相谢安善于写尺牍,而轻视王献之的书法。献之曾精心写了一幅作品,送给谢安,并请必须保存下来,不料谢安瞧不起,加上评语后退了回来,此事献之心里一直很忌恨。后来二人见面,谢安曾经问献之:“你认为你的字比你父亲如何?”答:“当然超过他。”谢安又说:“别人可不这样评哦。”献之说:“一般的人哪里懂得。”
孙过庭在《书谱》中还谈到了自己“参赛”的感受。他说:“吾尝尽思作书,谓为甚合,时称识者,辄以引示……”。他说自己也曾经用心写字,认为还很不错,当遇到有见识的人就把字拿去请他们评论。结果那些人对精美的笔画看也不看,对出现的失误却大加赞赏。有的还夸夸其谈,显示自己很有专业。当他把原来的字进行了加工装裱,题上古人的名字,那些贤者很快改变了看法。“贤者改观,愚夫继声,竞赏豪末之奇,罕议锋端之失”,⑦意思说,贤者改变了看法,人们都说好,相互争着赞赏他的笔画如何新奇,很少再议论用笔的失误了。“贤者”改变了看法,但在同时代李嗣真《书后品》的排序中,10等81位书家唯独没有孙过庭。
追逐名利 乱象横生
书法评判发展到如今已经不是过去那种各持己见的妍媸杂糅,优劣难辨了,而是追逐名利,乱象横生。书法的评判有权威的机构,专业的评委,普通的书家只有通过他们,才能提高自身的档次和价值,但在高尚的艺术被金钱异化了的时代,书家和评委都使尽了浑身的解数。
自我标榜,故弄玄虚。社会的腐败现象在书画界的滋生蔓延是最明快,最现实的。这些年,作者收到过好多名片,少则七八个头衔,多则十几顶帽子。本土的不说,最多的是台湾的,香港的,日本的,新加坡的,还有担任“国际书画艺术家资格认证中心副主席兼评审委员”的,此人国际论证的书画价格在每平尺9000—11000元。说实话,我与此人交流时,看着他那寒酸劲儿,一点也找不出那种肃然起敬,目逆而送的感觉。
写字的人这样瞒天过海,自吹自擂是为了提高点身价,业内人士也不能过多地指责,还有那根本就不会写字的,只要是个什么官,什么长,在公共场所顺手拿起笔,随意搪几下,就有人喝彩,还有人高价收藏。就像现在的茶会、酒会等社交场所一样,只要碰见女士,不管多丑,直呼其“美女”,没错。
追名逐利,以丑为美。丑书、吼书、性书等登上了书法的舞台,媒体造势,名人吹捧,地方电视台经常播出一些稀奇古怪,不登大雅,类似的“口衔笔”,有手的“脚写字”,反着写,倒着写的小玩意儿还无可厚非,见怪不怪,教人无法理解的是类似的杂耍,也耍到了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的重点节目。
2012年1月的“我要上春晚”,在同一时段,有两个人进行书法表演,面对一个耍笔走边缘,勾空心字的大师,一个玩左右开弓,两手写字的巨匠,主持人董卿在他们完成“大作”的瞬间,同时发出了:“哇,你真是书法奇人”的感叹。台上在感叹,台下也在感叹!
权钱交易,各得其所。书法评判参赛的条件是公开的,平等的,但操作中却暗流涌动,不惜手段。你要入会参展吗?要,就得听我的讲座,买我的作品,而且是依“职”论价。当然这是自愿的,还必须送上门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有些具有评委资格的大师更是忙碌,大赛前就会到有需求的地方联系办班,听三天课,每人学费六七千元,还要购买指定的宣纸,价格每张1500元,这样你的作品才有可能被“指导”走进大展。
作品的评选由评委说了算,问题远不止这些。事实上,凡是大赛,评委的数量都在七八个以上,多少不等,这对参赛者来说,又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门槛。其实也很简单,只要你不惜工本,舍得花钱,在那里有高人指点。现在入会的获奖的好多不就是大企业家,大老板吗?2004年6月20日揭晓的“中国当代书法家排行榜”中,一位演技界的名人,也坐上了第九把交椅。难怪2011年1月声明退会的广东华人书法院院长刘佑局说:“展览大门开,没钱莫进来。”
在书法评判中,帝王书评、名家论书、现代追名逐利,以至于王献之作为儿子,以“时人那得知”否定了父亲王羲之,谢安以事实否定了王献之,书品又在排序中否定了书论双绝的孙过庭等历史现象,看似眼花缭乱,杂乱无章,实则只是事物的表面。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它虽艰难曲折,历尽沧桑,却永远反映时代的脉搏和社会的精神风貌。从历史走来的名家巨匠都是书坛闪耀的明星,更是书家崇拜的偶像,即使是追逐名利,乱象横生的现在,也没看到一个敢自称“超越羲之”的赫赫大名。书法艺术青山不老,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
二、中国书法的评判标准
从古到今,中国书法的评判为什么越评越乱?原因是评判的标准具有主观意识和客观公认的双重性。书法是艺术,艺术的评判虽不像体育赛事那样,具有唯一的尺度和量度,但客观的标准人们是公认的。主观意识的“乱”与客观标准的“正”在千年书坛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大浪淘沙,始见真金。“乱”与“正”矛盾的运动,推动着书法艺术的评判标准成为共识,这“标准”就是一个字:“美”!用现代的话说叫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美不美?实践来检验。
书法因美而承传千年
相传,“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⑧他为什么能够造字,是因为他比常人多长了两只观察事物的眼睛,这双眼观察的就是文字依类的形象美。
“依类象形”蕴含了书法“美”的基因。书法为什么能成为艺术?是因为文字具有记事的实用功能和艺术的欣赏功能,魏晋之前文字功能的主体虽然以实用为主,但文字美的基因已经蕴含其中。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被誉为“中国书法的滥觞(即发源地)”,如果它的用笔、结体和章法没有挺劲朴拙,疏密错落,有纵无横的大美格局,那么俊刻在本作为药用兽骨上的甲骨文也不会在清代被意外地发现。正如郭沫若在《殷商制度论》中所感叹:“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
“依类象形”展示了书法“美”的基因。秦代是中国书法最重要的发展时期,秦以前文字繁杂,纷乱无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文字进行了重要改革,“罢其与秦文不合者”,创造了全国通行的“小篆”,并推行了“隶书”的写法。秦代的“书同文”不仅是统一文字的新举措,而且是中国文字以“实用”迈向“艺术”的里程碑,以至于后来的“汉承秦制”、“晋唐鼎盛”、“五体书法”体系的确立等,文字“实用”的主体都是靠书法“美”的基因展示的。唐太宗盛赞王羲之书法“尽善尽美”,是因为他从其书法的展示中,观赏到了“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玩之不觉为倦”等形象美的基因。
“依类象形”承传了书法“美”的基因。书法能够代代相传,承传的是书法艺术美的基因,即使在书法的评论成为学科的今天,作为文字符号的实用功能已很少人提及。历代书家论者无数,论述的都是书法艺术美的意境和内涵;经典法帖流芳千古,每个字都是美的范本;历代帝王案牍劳形,练就的都是美的功夫。千年科考,标准严谨,书法成为首道门槛。清末状元刘春霖以其才华横溢的文章和严谨规范,漂亮美观的小楷书法,成为清末状元。可是生不逢时,辛亥革命清朝覆灭,刘春霖生活窘迫,穷困潦倒。1932年,日军在我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伪满总理郑孝胥亲自登门拜访,邀请他任伪满教育部长,但刘坚决不为帝国主义做事说:“君非昔日之君,臣亦非昔日之臣,宁做华丐 不做汉奸”。
附:刘春霖试卷(部分)

书法因美而成为艺术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都只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唯独汉字既具有记事的实用功能,又具有艺术的欣赏功能,汉字的双重功能孕育了书法艺术的活力,展示了书法美的价值。
从上古时期文字的产生,到魏晋书法艺术的形成,作为文字功能的主体,逐步从记事跨入到艺术的欣赏,这一步的探索经过了漫长的四千多年。
甲骨文、铭鼎文、石鼓文和隶书等,这些文字的功能都是以记事为主。
魏晋以前,书法作为艺术是依附于文字的实用功能而存在的。到了魏晋,随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治政权的崩溃,被压抑了几百年的文化思想开始丰富活跃,书法更是惊世骇俗,出类拔萃。
“荣乐止于其身,未若文章之无穷”,这是三国文学家、魏开国皇帝曹丕《典论》的经典论述。他认为荣辱只能终于一身,不像文章那样永久流传,只要“寄生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名声自传于后”。这就是说,书家只要投身于翰墨,把思想感情倾注到作品之中,不凭借史家的言辞,不寄托高官的权势,而名声自然会流传于世。
曹丕作为魏国的开国之君,他既是政治家,又是艺术家,他以《典论》为倡导,把艺术作为不朽的追求,成为后人的楷模。魏晋时代,书法家们为了将书法的主体功能,从实用的记事推进到艺术美的展示上来,开始了在用笔、结体和章法上的探求,寄情感于线条变幻之中,寓新意于妙理豪放之外,穷变于毫端,合请调于纸上,苦心孤诣,殚精竭虑,终于创造出了博大精深,鼎盛辉煌的一代书风。
从记事到艺术,从文字到书法,只有到这时,书法才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以魏晋书风为代表的王羲之,将这一艺术推向了高峰。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不仅是中国书坛绽放的一枝绚丽的奇葩,而且成为引领中国书坛的一面光辉的旗帜。连唐太宗李世民也为之作传,赞其书法“玩之不觉为倦,赏之不识其端”。
时代的旗帜,书风的潮流。魏晋后的中国书坛,呈现出一派百花争艳,枝繁叶茂,高手云集,驰名中外的繁荣景象,书法成为艺术融入中国文明史,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柱。
书法因美而有了标准
中国书法三千年,源远流长,代代相传,“源远”是因为它有美的基因;“相传”是因为它有美的标准。尽管书法是一个多方位、多层次,多本质的特殊事物,不同的视觉,不同的感情对同一作品的评判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这种“不同”都是因美而不同,包括古往今来妍媸杂糅,泥沙俱下,甚至追名逐利的乱象横生等等,书法评判的标准永远在时代波涛的主流中,长风破浪,砥砺前行。这就是 “四美”合一,意境为上。
(一)用笔美。清代书家石涛在《画语录》中说:“法立于何?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用笔美的内容包括中锋、侧锋、偏锋、藏锋、露锋、逆锋等,线条要有提按顿挫,迟速轻重,虚实疏密等。把握四点:1.用笔中锋为主,侧锋为辅;2.行笔提按顿挫,迟速相宜;3、起笔收笔,藏露结合;4.严谨规范,没有硬伤。
(二)结体美。就是把字组合好,“书法无它秘,只有用笔结字耳。”(清·冯班《钝吟书要》语)书法的结体既自由随意,又严格规范,做到奇正相依,展蹙互致,计白当黑,疏密错落,基本原则是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千姿百态,殊枝共研。
(三)章法美。章法是作品的谋篇布局,也是书法评判者在第一时间对作品获得的第一感受。“精美出于挥毫,巧妙在于布白。”做到1.气脉相连,行气不断;2.宾主相依,突出主体;3.纵横有序,款印规范。落款与盖印也是章法的组成部分,现代书展尤为重要,潘天寿称其作用为“能使全幅的精神提起”。
(四)意境美。意境美是书法艺术的最高追求,也是书法评判的首要标准。它既独立于书法的基本要素之外,又通过书法的基本要素表现出来。
“四美”合一,意境为上。正如清王原矜说:“笔墨一道,用意为上”。美的内容包括很广,既有各个层次,又有不同侧面,既有力度、气势和感情,又有时代、背景和环境,“质以代兴,妍因俗易”。天姿纵逸,风墙阵马是美;古朴秀丽,婵娟罗绮是美;作书做人,苦练字外功更是美。
书法的评判是对客观事物美的探索和发现,是对美的追寻与认定,它虽是世上唯一一门标准无法严密,评判难以监督的艺术,但是只要能够把握“四美”合一,意境为上的评判标准,也就行家里手,难能可贵了。
在这里,需要补充一下,“四美合一,意境为上”的评判标准是作者在研究毛泽东书法理论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毛泽东书法来自于传统,来自于对艺术的勤磨苦练。毛泽东书法可谓是用笔美,结体美,章法美,意境美。
毛泽东对中国书法最大的贡献就是开创了中国书书法的主体功能由艺术回归到实用的新天地,这种回归不是三千年前文字实用为主的简单重复,而是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螺旋式上升的必然结果。一份电报,调动千军万马;一件题词,激励亿万民众;一首《沁园春·雪》,撼动重庆山城。“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的四大家族”等等,毛泽东开创了中国书法的新天地,现代书圣毛泽东当之无愧,受之有余!

①羊欣:《古来能书人名录》《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第47页。
②萧衍:《书评》《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第81页。
③李世民:《王羲之传论》《书评》《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第122页。
④王僧虔:《论书》《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第57页。
⑤张怀瓘:《书议》《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第149页。
⑥米芾:《海岳名言》《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第360页。
⑦孙过庭:《书谱》,《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第131页。
⑧黄冬梅:《中国书法工具手册》,黑龙江: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15页。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