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现在现存的古迹还没有可以证明三皇五帝的存在?

[复制链接]
th818 发表于 2023-8-19 12:20:1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是否现在现存的古迹还没有可以证明三皇五帝的存在?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标签号 发表于 2023-8-19 12:20:5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讲一下人皇伏羲女娲。
四川茂县“蠶陵镇”即“蚕丛陵”,是人皇伏羲女娲的陵墓所在地。相对于湖南岳阳“巴陵”称为“西陵”,黄帝正妃嫘祖就是“西陵之女”。蚕丛即丛地的蚕,蚕=䘉=天+蟲,“蟲”就代表蛇身人首的“三皇”。所以丛地的蚕特指三皇之一的人皇伏羲。而“蠶”字是两个竖写的“天虫”,中间的“曰”表示蛇身缠绕,所以这个“蠶”字是特指伏羲女娲。


茂县、宝墩古城、三星堆古城在文献中称为“昆仑三角”。
《太平御览》·卷六百七十四 道部十六_汉程国学
又曰:昆仑三角,其一角正北干辰星,名曰阆风巅。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台。其一角正东,名曰昆仑宫。


绵阳九皇山的传说即人皇的九个兄弟。以营盘山考古遗址为代表的年代在距今6000~5500年。


这个上限离文献记载的距今6500年还有一些差距,但是误差不大。可能原因是因为营盘山处于山区,受地质灾害影响,早期遗址遭到破坏,也可能是考古还没有发现核心区,或者文献记载本身就有年代误差。
《三皇本纪》:“人皇九头。乘云车、驾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
这里“四万五千六百岁”即四万五千六百个“月”,除以12即3800年。唐代李白《蜀道难》中“四万八千岁”即4000年。据《太平御览》卷一六六引:“从开明以上至蚕丛凡四千岁”。可见这“4000年”的出处是从开明王朝算起的,而不是成书年代唐代。西周结束后才有开明王朝,这样计算出来的人皇伏羲的年代上限大约在距今6771~6500年。如果按开明王朝的下限前316年和《三皇本纪》的3800年,那么计算出来的年代是距今6100年。
《通志》上说:“伏羲但称氏,神农始称帝,尧舜始称国”。
“氏”就是夫妻,人皇伏羲之前只有兄妹,伏羲女娲之后才有“氏”。男的一方称为“梁父”,所以在神农氏发明“帝”这个称谓以前,“梁父”就是帝王的称呼。
《三皇本纪》:“注【17】但载籍不纪,莫知姓、王年代、所都之处。而韩诗以为自古封太山禅梁甫者,万有余家。仲尼观之,不能尽识。管子亦曰。古封太山七十二家。夷吾所识十有二焉。”
梁甫即梁父,太山封禅梁父应该是帝王登基仪式。太山就是大而大的山,指亚洲中部高海拔的广义的青藏高原,即古昆仑山。按《河图括地象》:“正中冀州曰白土,【注】白犹素也。◇均谓:冀州,昆仑之山也。”人皇九州的中州(冀州)就是昆仑山。“昆仑三角”就是太山封禅的帝王都邑。
氐就是氏。说文解字:巴蜀山名岸胁之㫄箸欲落𡐦者曰氏,氏崩,闻数百里。文献中记载“氐国”就是人皇伏羲女娲的都邑,氐羌就是伏羲部族。“羌”是“羊儿”的合字,在《山海经》中记载为“丈夫国”。“姜”是“羊女”的合字,在《山海经》中记载为“女子国”(注“羊”是地皇燧人氏的图腾),也就是女娲部族。羊儿羊女反映的是兄妹关系,丈夫国女子国反映的是夫妻关系。《禹贡》雍州即羌地,梁州即姜地。《山海经》记载的黑水与赤水之间的“昆仑丘”即雍梁两地。
“雍”字是“玄鸟”的合字,“玄鸟生商”指的就是《三皇本纪》中记载“人皇九头。乘云车、驾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这次移民,所以中原汉语来自古巴蜀语,年代不会超过距今6500年。请参考:
知识分子:汉藏语系何时起源?两研究结论相差千年
《华阳国志》:“蜀之为国,肇于人皇”“《洛书》曰:人皇始出,继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为九囿,人皇居中州,制八辅。华阳之壤,梁岷之域,是其一囿,囿中之国则巴、蜀矣。”
所以“蜀”就是人皇伏羲女娲。“昆仑三角”之一的茂县一带距今6000年左右的考古遗址就是人皇伏羲女娲的都邑“氐国”。“昆仑三角”之一的宝墩古城即玄圃台,即黄帝的昆仑悬圃,也就是黄帝家乡轩辕国,也是黄帝的都邑穷桑。三星堆古城即昆仑宫,也就是民间传说玉皇大帝居住的“天宫”,毁于“五百年前的大闹天宫”,这个“五百年前”指的是西周之前的五百年,即文献中记载的禹都阳城。三皇五帝的文化元素体现在三星堆里。
所以司马迁记载的先秦史是伪史。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提到穷河源没有找到“昆仑山(中州)”,“昆仑三角”却在黄帝“东至于海、西至崆峒、南至于江”这个范围之外。对照《山海经》《河图括地象》,“东至于海、西至崆峒、南至于江”这个范围是人皇九州里的“咸州”,是“禹贡四海”之一的“北海”,是古蜀国的下辖属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alexacn 发表于 2023-8-19 12:21:3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皇五帝应该是传说,因为说法不一,哪些是皇,哪些是帝有很多版本,如果真有不会有如此多的版本。其中一个版本说盘古开天辟地后第一代天下君主中天皇君天皇氏,兄弟十三人,号曰天灵,其中一人发明了数字,继而又发明了天干、地支,为人推为皇。发明数字: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卅、卌、百、千、万。发明天干: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发明地支: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困顿、赤奋若。其余兄弟十二人带领部众各占一方,立国称皇,各传国一万八千年。
甲骨文中找不到三皇五帝,找不到夏,甚至连商的祖先契都找不到,司马迁撰写夏商周多以诗经为依据,而诗经大部分是口口流传的,显然有神话的成分。
目前有可信度的典籍最早的是《易经》,记载有伏羲,但不是皇帝,教人织网捕鱼捕兽,相当于教主。记载有神农,结绳以治,教人用耒耜等木制农具种地。也记载有黄帝和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根据这些判断,三皇五帝不一定存在,但文明程度的时间先后可以确定,例如伏羲的64卦就相当于直角坐标系,如同巨大的象棋盘,覆盖了以郑州为中心的大半个中国。再例如文字在夏之前就已经有了,比如半坡出土的6500年前的陶文。
本人研究得出结论:上古神话出自对八卦的想象
首先是尧,它和爻同音。
其次是神农,它是坤卦的演绎。坤音kun,倒过来是nuk,把k换成g再换成ŋ,nuk就成了nuŋ(农),而坤的申通神,所以坤代表神农。
坤代表神农,乾代表什么呢?
乾的阴文是|=|,它是腓尼基字母的H,可以是黄帝,也可以是后羿。
共工出自离卦,离卦的水流字是工。
女娲出自巽卦,巽卦的阴文是女。
伏羲出自否卦,否卦是上乾下坤
震卦是雷神雨神,有个田字,是⊕,代表车轮,轮也是龙的谐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我有点懒 发表于 2023-8-19 12:22:0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论文:
第一章、仰韶文化的由来
第一、二章阐述了人类起源里晚期智人的这段以及农业的起源,比较虚无缥缈,但是不全写出来也不行,重磅级的硬材料请直接从第二章第一节及第三章开始看起。物质文化面貌的交流的背后是族群运作使然,历史学家就是要通过科技考古手段,分析掌握脉络格局,顺着线索落实为社会层次上的内容,将考古学语言变成历史学语言,为社会理解与利用。我的思路就是按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综合材料比未经系统化的材料价值低”的原则,还原出何驽所说的“史实素地”而且是大量的细节,并符合韩建业《传说时代古史的考古学研究方法》提出的以考古类型学结合基因谱系及战争迁徙进行分析,当时间线上的一切细节都完美契合时,真相不言自明。史学界最近的研究方法非常不好,正确的办法是把所有的史料尽可能的收集齐,放在一起理清彼此之间的联系,之后再针对符合作伪原则者进行沙汰,并且不应彻底地放弃被沙汰者,要虚心怀疑着自己。而现在学者们则多是凭着自己的主观及有限的知识放弃掉联系不强的史料,进而放弃掉一连串的史料,导致自己无史料可用。还原历史就像是侦探还原案件,只有多学科联合才能更准确接近真相。还原出的体系,它必然有一定的复杂性,才能与复杂的现实世界相对应,但又不会过于复杂,而丧失了可操作性。研究者必须精通一定的杂学,特别是社会生活经验,比如军事指挥学或政治管理学,才能更好地搭建一个繁简适度的模型,以解决“祀与戎”之中“戎”的问题,而“祀”则更加复杂,需要更加海量与广阔的阅读。研究仰韶文化的源头,必须考虑仰韶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奠基者地位,由现代中国人的基因构成去反推、去搭模型,又不能眼光只局限于中国,特别是要重视菲律宾土著几乎全是中国北方人基因这一奇怪的现象,由此就能彻底敲定中国人的祖先的来龙去脉的整个体系。
1、非洲基因进入中国
西方有一种理论,认为非洲基因晚期智人在两个“伊甸园”获得大量蛋白质,导致脑容量扩张,最终达到现代人水平。第一个“伊甸园”在东非大裂谷,这里在10万年前的冰河期时依然能保持温暖,从而吸引大量动物进入,让非洲基因人获得足够的蛋白质以进化脑容量,从而形成了基因学上的Y染色体父系C、D、E、F系晚期智人。7万年前晚期智人已经具有形成复杂社会、口传历史的智力前提,晚期智人开始了结绳纪年记事。C系、D系最先走出非洲,后在历次冰河期影响下只剩南支,我们称其为天皇族。之后F系非洲基因人4万年前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脚下遇到了第二个“伊甸园”。这里冰河期消退,欧洲北部成为草原,夏天前往草原的动物大量路过阿尔卑斯山脚西部,让F系晚期智人获得足够的蛋白质以进化脑容量,从而形成了克罗马农人(男性平均身高2米,脑容量与现代人基本相同)。这个时间是根据基因确定的,基因分为大突变与小突变,大突变体现的是族群的开枝散叶,数百数千年一次,时间变数变化大,小突变几十年一次,时间变数较为平均,分子人类学家于是以小突变平均值作为时间轴来确定每个大突变的大致时间段,状如结绳记事的小结大结。人类此时才由崇尚力量的猿、猴、狮、野猪的父系社会进入了崇尚技巧的虎、豹、熊、猫、鸡、狗、牛、象特别是狼的母系社会。在晚期智人征服全球早期智人的这几万年时光里,母系社会有助于形成更大的群体,晚期智人通常以两百人的母系家族为单位移民进入早期智人以十数人的父系家庭为单位的势力范围里,从而轻松征服后者,而母系社会的群婚制又很好地缓解了征服后的生殖隔离问题。《汉书•律历志》载伏羲发明了渔网,“结网罟以教佃渔”,渔网又是衣服的前提,在瑞士湖底发现的亚麻布证明衣物已经有三万多年的历史,则实为四万年前在欧洲时发明的渔网。捕鱼可以获取稳定食物,而拉网又是更适合男人干的重体力活且兼具组织性,北方也无法以采集为主,正是因为渔网的发明,人类自父系社会过渡到母系社会之后,保留了一些以百余人为单位的父系社会的氏族,我们称其为地皇伏羲族,而那些母系社会的氏族,我们称其为泰皇女娲族,也就是《逸书•尝麦》:“昔,天之初,诞作二后”,这也是很多民族通过其神话传承的共同记忆。这就是三皇的由来。
F系继续繁衍分裂并向东扩张,其分裂出的K系又继续分裂出O系、N系与Q系等3万年前进入中国,而因为青藏高原,分为南(Q、N、S、M)、北(O1、O2、O3)两支。北支为父系社会,基因属于AEA(古东亚),以狩猎为主,以蛇或蛇颈龙为图腾,也就是地皇伏羲一族,伏羲即父兮,父于子女前自称视角,其正式名字是狡人(《淮南子》狡虫死)、郊人或者爸人/巴人,包牺即爸兮。《左传•昭公十七年》:“(伏羲族)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官]而龙名。”《周礼•春官》:“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交[蛟jiao]龙为旂,通帛为旜、杂帛为物,熊虎为旗、鸟隼为旟、龟蛇为旐,全羽为旞、析羽为旌”,旗帜以蛟龙为贵。南支为母系社会,基因属于ANE(古北欧亚),以采集为主,以翼手龙或凤为图腾,也就是泰皇女娲一族,女娲即汝妈,父于子女前称母视角,其正式名字是炎人、野人或者妈人,妈祖之名由此而来,汉语、粤语、日语的一、二即源自炎字音,也即《左传》孔子“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中与华夏族并存的夷族、裔族,三则为其图腾山之音。“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官]而鸟名”。陆行恐龙虽灭绝多年,但是蛇颈龙生活在水中、翼手龙生活在空中,更有机会如鲸鱼、鸟类一样避免灭亡的命运,为古人所目睹与崇拜,而巨大的恐龙骨架常因地壳变动而露出地表,作为最强大的动物而被古人摩拜。伏羲一族的西方人长脸,相术中称为龙颜、隆准。K系留在中亚的一支R系父系社会氏族(与印第安人Q系母系社会氏族同源,而N系与中国人O系同源),与大胡子早期智人尼安德特人杂交,日后成为了印欧语雅利安人,是为凯尔特人、斯拉夫人的祖先。地皇伏羲族这一系皆自万物有灵中悟出一神教,符合父系粗线条的宗教风格,如蒙古萨满教的长生天信仰。只是腾格里/撑犁是泰皇族叫法,天/赫连才是地皇族的,这个语言学上的发现是网友海格里斯提出的。



地皇伏羲史载发明了历法,实际上是万余年前从南方天皇族处学会。南方四季如春,以肉眼可见的木星冲日400天为一岁,所以木星为岁星。泰皇族比地皇族矮,故与度量衡一起减半,以200天为一载,分10个月,每个月20天。所以程平山《夏代纪年考》提及夏朝、商朝王表都有两套彼此差近一倍的数据,就是200天与365天差异导致的。所以《夏小正》、彝族、苗族、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古罗马人有10月历、18月历,具体见刘尧汉、陈久金、朱琚元等人的研究,不详述。右史以木星历400天演化来的200天纪年,左史以太阳历365天纪年,依然分为10个月每个月36天或18个月每个月20天再加5到6天。苏美尔人、古罗马凯撒、埃塞俄比亚使用更原始的360天历法,而中国东边的玛雅历法其实是360天加5~6天的隐藏月,与中国同,而与中国西边的这套体系不同。《周礼•春官》:“冯相氏掌十有二岁(木星的周期是11.86年)、十有二月(地球绕日的周期是1年)、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淮南子•天文》:“日之数,十”,《左传》也有多处类似记载。北首岭遗址中期墓葬所出77M15:⑺红陶细颈壶(社科院考古所《宝鸡北首岭》102页,文物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其肩腹部饰有三组用小三角叠砌的“松塔”状黑彩图案。三角即山,是泰皇族的图腾。上部一周有6个小“松塔”,每个小“松塔”又由6个小三角构成,计36个小三角可纪十月历一月36天,中部和下部一周各有7个大“松塔”,每个大“松塔”又由10个小三角构成,可纪十月历一年10个月,每7个大“松塔”加闰一个36天月、每两次7个大“松塔”加闰一天则可与恒星历四年一闰14年3闰基本吻合(如图)。
地皇伏羲族3万年前刚进入中国时从新疆通天洞遗址到西北天水、宝鸡定居,之后一支(大部分O3)东进三门峡市熊耳山定居,所以这里古代称为焦(jiao),之后来到山西水洞沟遗址,东进河南省焦(jiao)作市及郑州西施遗址以及胶(jiao)州半岛。这些使用“勒瓦娄哇式”石器的西北人迅速征服了河南当地因冰河期到来正准备南下的使用砾石片石器的北京土著、早期智人燧人氏,如荥阳织机洞、老奶奶庙遗址,《白虎通•德论》三皇为燧人、伏羲、神农,《三皇本纪》:“太皞庖犧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基因推算出来的3万年与考古碳十四的4万年其实是一个意思,基因推算明显是更准的,而现有科技没办法确认碳十四在测数万年以上时的误差率,反而是玛雅历法最早到3万年前能反过来印证基因推算的准确性,这一阶段的历史,是天皇族根据地皇族的结绳推算出的大致年代,所以玛雅石碑记录此时用的不是精准的年而是以400年为单位。因为狡人智力比土著要高,皮肤更白且长脸,还发明了布匹编织,于是外交、蛟龙、狡猾、教育、发酵、地窖、矫健、绞缠、骄傲、娇好、皎洁等词出现在汉语。狡人(男性平均身高2米)中的伏羲氏/包牺氏发明八卦,以八为吉利数字,形成了巴人,汉字音B与J开头的多与之有关。根据汉中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以及西南旧石器遗骨的基因检测,有一支(O1、O2、少部分O3)两万余年前南下四川去了西南,形成了巴人,并大部分融入了南支。独龙族、布朗族、怒族、拉枯族、苦聪族、攸乐人即此类,其基因上是父系圈,生产以渔猎为主,习俗上则学会了母系大家族原始共产主义。《山海经•大荒南经》:“有小人,名曰焦侥之国,几姓,嘉谷是食。”中国土著最早的是矮小的源自北京猿人的倭人(男性平均身高1米5),自我称谓是吾,以及之后从西方进入中国的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后裔黎人,也因此有了我你之别。二者结合形成了4万年前的田园洞人及3万年前的山顶洞人(男性平均身高1米7),汉字音D、L与W开头的多与之有关。地皇族应声为诺,天皇族应声为然,泰皇族应声为噫。地皇族燧人的我/吾、天皇族颛人的咱/朕、泰皇族炎人的俺/余,这点在自我称谓极度复杂的日语中传承体现的最明显。所以基因学认为我们中国人是非洲基因人的后裔,而体质学认为我们中国人是北京猿人、田园洞人、山顶洞人等铲形门齿蒙古人种的后裔,其实不过是研究的角度不同,正是二者的杂交形成了我们,即吴新智提出的“连续进化、附带杂交”。分子人类学家通过将现代人常、性染色体全相基因与考古发现的非洲基因晚期智人及尼人、丹人等早期智人(田园洞人、山顶洞人等)遗骨的全相基因对比,得出现代人有前三者未有之基因,这很可能就是北京猿人等更古老直立人的基因,其留给我们的主要是铲形门齿。而山顶洞人死生同室墓在屋中、赤粉撒墓的习俗,在兴隆洼文化、西亚、美洲玛雅等全世界各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依然有发现,更有力地佐证了中国古老血脉并未断绝,反而开支散叶到了全世界。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很难发现,但是重回故土的习俗却能提供旁证,渡过了6700年冰河期后,燧人氏不远万里回到了故土北京龙骨山附近的南庄头、东胡林、转年、于家沟,而伏羲氏则回到了故土天水大地湾、华县老官台、临潼白家、新疆小河墓地。作为伏羲之母华胥氏的地望所在,更是发现了蓝田新街遗址、庆阳南佐遗址这样新石器晚期祭祀追忆祖先建筑的地点,这都说明伏羲族的根是在西北。
2、三皇因冰河期会于中国南部
此时最后的冰河期到来,伏羲族狡人、巴人带着倭人、黎人从淮阳经南阳盆地南下随州。根据李四光的研究,最后的冰河期雪线直达云南大理,四川盆地、秦岭及华北平原数千年间被冰雪覆盖。伏羲一族定居在湖南、江西,所以江西省吉安市有伏羲庙,遗址有万年县的仙人洞=吊桶环,其在广东者则为交趾,遗址有湘南的玉蟾岩。交字甲金文或与亚洲蹲有关。狡人、巴人、倭人、黎人被合称为隧人氏,内又分郊人、隧人,周朝的三郊三隧就是这样来的,其擅长钻木取火与穴居,古神农出自此族,是为三皇的地皇族。考古发现的灰坑,其中一些比较干净的,就是隧人氏保存长明火之处,也就是俗语的死灰复燃,称为燧,源自山顶洞人。之后在有巢氏帮助下发明了香,称为烛,并与伏羲龙结合,成为了烛龙,也即者竜、老童、《庄子》“老龙吉”、祝融。地皇燧人氏的房屋是地穴式建筑。



此时,亚洲南方的土著是非洲基因的D系矮黑人与C系南岛褐种人,因为肤色较黑,天玄地黄,是为三皇的天皇族。他们是最早走出非洲的,因五万年前的冰河期而只能居于南方赤道附近,《河图括地象》:“天地初立,有天皇氏,澹泊自然,与极同道”,最早先扩散到印度(D*系最古老、C4系、C5系)与中国西藏(D1系、D3系),并以猴为图腾,之后扩散到中国南部(D1系、C3系、C2系),《路史》:“粤有天皇,是曰天灵”,他们使用杆栏式建筑住在空中,也就是有巢氏,其正式名字是颛人(《淮南子》颛民),自我称谓是朕或咱,汉字音C、G、K与Z开头的多与之有关,其数量因为南方食物充足及非洲基因人智力较高而远比倭人、黎人多,发明了木星历、寒食。末次冰期结束后天皇族随地皇族北迁时,天皇族十三氏族里有一个氏族去了台湾为长滨文化,其中一支去了日本,所以日本新石器考古常有杆栏式建筑、地穴式建筑并存于一个遗址的奇特现象(如图)。地皇族、泰皇族地穴则以方、圆为区分。
以蛇、龟为图腾、以八卦之八为吉利数字的地皇族伏羲燧人氏南下过程中,与南方土著天皇族矮黑人有巢氏刚接触时爆发战争。天皇族矮黑人是以采集为主母系社会,玄王斩了蛇王,于是产生了“玄天真武大帝败龟蛇二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越王之妻李寄斩蛇”的神话,及其衍生版本北欧神话“雷神托尔与世界蛇之战”、日本神话“须佐命尊斩八岐大蛇”、《圣经•旧约》伊甸园的恶魔蛇、5500年前才进入美洲的阿兹特克人的神话“黑暗之神与羽蛇神之战”。岐指伏羲祖居天水、宝鸡,而地皇族的首领家族很可能在这次战争中战死下台,从而导致伏羲一族没了真龍,其丞相以海龟为图腾者自号青竜、其兵将以龙虾为图腾者自号黄熊。
而南支O系、N系与Q系的女娲族炎人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也一直与C系、D系交战,所以进展缓慢,主要定居在西南方,汉字音Y开头的多与之有关。《庄子》为商朝后裔宋国人所著,《墨子》也是,所以二者保留有大量商朝传承的知识,我认为《庄子•盗跖》三皇是最准确的,“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氏之民’。”O系南支就是知生氏,擅长生育,怀孕率、出生率高,孕妇、幼儿死亡率低,吃熟食少寄生虫,最终靠人数与科技,成为三皇之首泰皇(人皇)族,《史记•秦本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泰皇知生氏建立了复杂宗教与偶像崇拜,用火葬、密葬、面具将女巫包装成长生不老的神之子,从而极大的动员凝聚起人的力量。澳洲Mungo的42000年前遗骨就是男性用尼人的赭土葬,女姓火葬。中国原始社会墓葬普遍的头朝西、头朝北、头朝南的差异,正是源自于三皇。《周礼》:“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易传》、《三皇本纪》、《太平广记•老子》、《太平御览》、《纲鉴易知录》称天、地、人为上三皇,有巢(通古斯)、燧人(藏羌)、知生(壮傣)为下三皇,这是横向的并存三族。而《尚书大传》三皇为燧人(3万年前早期智人尼人系山顶洞人)、伏羲(2万年前晚期智人)、(古)神农(万余年前中国农业发明者),则只是地皇族内部的纵向传承。
人类学上曾有过红种人的人种分类,这些人有的天生皮肤潮红,更多只是把皮肤涂成红色、衣服染成红色、陶器做成红色,生活在非洲西南部纳米比亚的辛巴人就有这个传统,有可能是早在非洲时就有的习俗,更可能是埃及人连带茅草屋建造技术一起传过去的。红种人、白种人、矮黑人、黄种人、褐种人在东方彼此杂交,为了防止误杀那些已经融入本族的长相不一样的外族人,就有必要在外观上维持一致,于是皮肤颜料、衣服、陶器就成了替代长相的区分方法,而肤色本就较红的部族就把自己弄成了红种人,以更明显的区分敌我。矮黑人、褐种人就是天皇,二者的联盟以日本最为典型,日本土著虾夷奴人就是75%矮黑人基因D2、25%褐种人C3,白种人、黄种人就是地皇,红种人就是泰皇。天皇为玄水,兼有天皇、地皇的伏羲为白风、青木,地皇为黄土,泰皇为赤火,水混合土,再鼓风用木柴烧制,陶器由五者结合而成,象征着三皇共有一个源头,而水、风、火、木褪去,陶器只留下土,则象征非洲基因三派与土著黄种人女性结合,也融入成为了黄种人。而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自古便分为黑陶、褐陶、白陶、黄陶、红陶,则代表着三皇族更细分的五帝族玄帝矮黑人、青帝褐种人、白帝白种人、黄帝黄种人、赤帝红种人,只有灰陶是后来研发改进出来的,却也是别有用意的,象征着三皇的最终合一。



《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皮,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东夷、西戎都是被发,这正是重、黎把东夷青木文化带给西戎雅利安人的证据,只是西戎将雕题文皮简化为了涂抹颜料。东夷、南蛮都寒食而雕题文皮,说明他们都源自南方同一个祖先。《尔雅•释言》:“趾,足也”。《说文》:“止,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爲足。凡止之屬皆从止。”杜佑《通典》:“交趾,谓足大趾开阔,并立相交”,南方古代常见大脚趾内翻畸形足病,为此南人睡觉都是“蛮卧时头向外而足在内而相交”,为此形成屈肢葬习俗,天皇族居于巢而泰皇族居于地,又有仰身屈肢、侧身屈肢之别,但也与地皇族北方人仰身直肢葬习俗区别明显。戎狄常并称,又都是吃面的,这种处理食物的方式很繁杂,说明他们都源自西北方同一个祖先,西戎帐篷游牧,北狄穴居麻衣,明显北狄更原始一些。《诗•王风•大车》:“大车槛槛,毳[cuì]衣如菼。”《毛传》:“毳衣,大夫之服。菼,鵻也,芦之初生者也。天子大夫四命,其出封五命,如子男之服……服毳冕以决讼。”衣羽毛也就是羽绒服,反而被周人学了去。夏朝时,北狄南下占据山东形成岳石文化,于是又有了夷狄的并称。
3、龙伯北返与大洪水
冰河期让水大量结冰,导致海平面下降,南海大陆架成为陆地,东海的巨大海沟露出水面。而三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开始能够登上高山的山顶,看到海沟处天涯海角的壮观景象(如图)。《列子•汤问》被认为是《列子》中少数可能是战国传承的作品,它记录着夏朝巫师世代相传的知识。“革曰:渤海(也就是渑池)之东不知几亿万(亿万古代指十万)里(夏里250米),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此五山即台湾省与菲律宾、印尼的一些山峰)。”菲律宾人基因与中国北方人03几乎完全一致,而越南人基因则更接近中国南方人01,印度尼西亚东部人为中国北方基因,西部人为中国南方基因,由此可知,三皇当时在中国南方三足鼎立(矮黑人基因主要在台湾省、日本,褐种人基因主要在澳洲),所以O系南支的鼎为三足,崇尚圆及三角,而O系北支分出非晚期智人的中国土著,釜为四足,崇尚方。中国南方就是第三个“伊甸园”,在这里可以轻易捕猎大量澳洲龙虾与海龟蛋,补充蛋白质。一些考古学家认为菲律宾人是从台湾省来的,这是没有考虑到南海大陆架海平面下降的问题以及印尼的基因分布。正是在中国南方,地皇伏羲八族各自以其图腾的一个特点组合成了龙这个摄提格模式的缝合怪。根据《路史》,地皇族与天皇族融合繁衍形成五个山头,二者又被西边的泰皇九族所支配,中国的九五之数即起源于此,《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的口头版本或即成于此时。《三坟》即三皇聚于南海之前的历史,也就是陨石坠落后烟雾消散天地重开、泰皇族女娲捏土造人、地皇族伏羲发明渔网、混入伏羲事迹的天皇族发明天文历法等具有神话色彩的古史传说,《五典》即天皇族的历史,《八索》即地皇族的结绳记事,《九丘》即住在九个山丘上的女娲九族女巫口头传承的历史故事。可以认为,中国早在万余年前就进入了准原史时代,大多数重要事件都有记载可查,且后世传承的证据也很明显,只是在流传中被巫学弄得很是扭曲。



苏格拉底门生帕拉图《对话录》两篇文章提及阿特兰蒂斯,源自其表弟(苏格拉底门生)柯里西亚斯,而表弟的曾祖父是从古希腊七圣者之一的索伦处听来,索伦又是在古埃及求学时从当地老祭师处听来。根据埃及法老托勒密的著作,古埃及人、古希腊人已经发现大地是球形。据帕拉图所说,直布罗陀海峡西边还有个大岛,即美洲,大岛西边距现代一万多年前有个被海洋包围的大陆(即南海大陆架)叫阿特兰蒂斯,那里有大船(龙虾具有永不衰老的基因,所以可以长到非常巨大,其每次蜕下来的壳可以被作为大船使用,即龙舟的源头),有载人飞行器(即少数民族用头发做的缆索及吊篮),即《列子•汤问》“一日一夕飞相往来”,房子是金子做的,墙是银为墙、金为基(即仰韶文化考古发现的房屋茅草外涂金黄色泥、内墙涂石灰、下有基础石),即“其上台观皆金玉”,有运河(共工开挖了鸿沟),田地以井形方格沟渠灌溉,即“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建筑物以当地开凿的白(地皇)、黑(天皇)、红(泰皇)色(夏商周三族色“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红”、吴王夫差三军色)的石头建造(地中海建筑只有红白两色,所以这不可能是帕拉图的想象),首都被三层壕沟围绕(半坡遗址已有两层壕沟)。





万年前自然没有这些,缆索、金殿、运河、井田、三色、三重环壕都是八千年前的后世添加,由中国带去西方。万年前的新石器早期村落在大洪水后很难在南海岛礁留下什么可发掘的东西,更何况东边还是细石器阶段。到是可能存在从珠江口延伸到菲律宾的古河道即天汉之流,但也早已深埋在海沙之下。阿特兰蒂斯由少女生的十个孩子统治,也就是十个太阳,即《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十人,曰女娲之肠”(神农与九歌神、印度黑天与九个牧牛女、希腊阿波罗与九个缪斯),以长子统治,国名得自于长子之名。最后阿特兰蒂斯被火山爆发引起的地震、大洪水沉入海底,即《列子•汤问》记载的与全世界大洪水神话更加接近的洪水版本:“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多地震)。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当地洋流冬季是流向西方的),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疆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每番五鳌各戴一山),六万岁一交焉(证明C、D系7万年前已经走出非洲),五山始峙而不动(各自为政)。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伏羲族),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带走了龙伯之国五分之二的人口),合负而趣归其国(伏羲族1.2万年前冰河期结束后北返),灼其骨以数焉(龟甲祭祀传统)。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龙伯之国五山64氏族中向北走了《路史》天皇三辅九翌12氏加去台湾的1氏、地皇11氏,即5300年前浙江海宁小兜里M53天皇五点纹、M44天皇十三点纹、赵陵山T23-6-602地皇十一点纹,如图,以及5000年前青海宗日遗址十三人与十一人舞蹈纹彩陶盆展现的对7000年前史实的追忆,如图,印度的Terahvin仪式的数字十三信仰或即因此由中国传入,百年后,数字十三信仰也从中国最终传到玛雅。上山文化桥头遗址9000年前男性大墓红陶罐有2个八卦标记,即64卦的其中1卦,用来区分64氏族,如图),沉于大海(即大洪水),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古代亿指十万,三皇17.8万人中超十万人播迁,剩下被淹)。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小(征服了剩下的伏羲族),侵小龙伯之民使短(大洪水后蛋白质等营养缺乏),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丈即土墙中的积薪,算的不是长而是圆面的直径)。”可知阿特兰蒂斯就在南海。这个大洪水神话还记录了大洪水发生的具体时间,就是龙伯族发现大暖期到来而带领大量人口北上之后不久,暖期导致冰山大量溶解,海平面急剧升高,吞没了南海大陆架。正因为曾经在南海呆过,商朝青铜器的龟才不是陆龟的腿而是海龟的鳍的形状。
末次冰期在东亚大致18000年前开始、12000年前结束,持续近6700年。而王光胜在《浅析苏美尔王表中的不可信数字》(外国问题研究2019)中提到《圣经》八先贤合计近6700年。我认为,如果苏美尔王表洪水前八王朝是按十根手指的旬为单位(结绳记事也是十日一结,即甲金文的十字,如图),则合计241200旬也是近6700年。也就是知生氏从燧人氏、有巢氏处习得木星历法开始,过了近6700年来了大洪水。《列子•汤问》五山即苏美尔洪水前八王朝交相执政的Eridug、Bad-tibira、Larag、Zimbir、Shuruppag五个地区。苏美尔王表第一王朝阿-兰蒂姆(Alulim)或第二王朝阿-兰蒂加(Alaljar)即阿特兰蒂斯。苏美尔王表早期都是能被6整除的数字,6应该以旬计而不是以年计,即甲子计日法,盖因古王皆短寿只能居于四季如春处而以旬计而后世王生活安逸长寿且能居于四季分明处而以年计。苏美尔源自中国而保存了中国遗失的历史,天子失官,学在四夷,诚不欺也。
澳洲土著没有农业,但中国的倭人、黎人、矮黑人早就发明了盖土点火焖叫花鸡、糯米鸡,因此中国南方在三皇鼎力前就开始食用粮食,并学会了种植,而非洲基因克罗马农洞人发明的陶土娃娃神像被地皇、泰皇进化为陶土食器,发明了煮食,万年县仙人洞遗址陶片上的粮食成份就是例证。南方因此无陶农业与有陶农业并存,以能作为西亚、南美无陶农业源自中国的证据。三皇分别驯化了红鸡(知生女娲氏)、黄狗(燧人伏羲氏)、黑猪、黑牛(有巢氏),并以之为本族的图腾。中国与美国科学家通过分析原鸡、狗(16000年前)、家猪(11000年前)、水牛(10000年前)的基因多样性及考古发现的兽骨,确定了其是在中国南方被驯化的,并可根据基因追溯驯化分离的时间。女娲族除了生育上的科技优势,鸡蛋的营养也能增加这种优势,即吞卵生子。《山海经》里花鸟图腾为女娲一脉,伏羲发明渔网,鱼兽图腾为伏羲一脉;日本传世的家族徽记,大多为花草类图腾,少量为与周族相同的神农田字(岛津丸十字、武田菱、吉田割菱),以及太阳、山形火、三日并出(毛利一文字三星)、三角形、兽纹(北条麟)等抽象族徽。继承制上,伏羲族流行每个子女平分家产且幼子守灶(雅利安人、斯拉夫人、凯尔特人也如此),容易内斗衰落,而女娲族流行长子继承制,起伏小。逼迫之下,台湾省的矮黑人土著16500年前由琉球群岛去到日本,即日本三大神话祖先之一的须佐命尊的最初统治的海之国,考古上日本绳纹人多为屈肢葬即天皇族葬俗。
根据日本学者的研究,1.2万、8千、4千年前,各有一次海平面的起伏变化,在日本沿海地质上留下明显痕迹。海平面并不是只会降低,而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周期性变化。绍兴海涂发现过古城遗址,马鞍有良渚遗址,而那里秦代是海洋。最后的冰河期2万年前到来,1.2万年前结束,此时云南大理、四川盆地、秦岭、山东的千年坚冰最先融化,导致海平面急速上升,留在东南的北方人被海水隔绝在岛上,就形成了菲律宾人。而随着南北极海水结冰,海平面又会缓慢下降一些,而冰雪融化形成冰碛堰塞湖,重新堵塞了长江三峡,导致四川形成西海,成都位于湖底,长久不可能有人迹。8千年前,太行山南脉的坚冰融化,在太原形成一个大湖昭余祁泽,湖水从太行八径的孟门径流出到大陆泽,再从大陆泽自东向西(《山海经•西山经》“河水冒以西南流”)流到西安以北的陕东南古沼泽,形成了《山海经》黄河,而黄河龙门也因为冰碛堰塞湖而堵塞。5200年前、4300年前,长城沿线与西伯利亚高原的万年坚冰融化,导致蒙古形成北海也就是瀚海,正是这两次融化两次覆灭了入侵的中亚北狄人、西戎人,并进而祸害尧舜禹,引发大禹治水,并继续祸害归顺中国后的西戎人齐家文化、赛伊玛-图宾诺文化(4200-3700),比如喇家遗址洪水,促使其大部退回西方灭了西方另外三个文明古国,具体见后文。
4、仰韶文化的圆与方
伏羲女娲的汉墓石刻与传世图画都是人首蛇尾交缠,女娲在左,手拿圆规,伏羲在右,手拿方矩,象征“昔,天之初,诞作二后(伏羲、女娲),乃设建典命。”泰皇族似乎发现了地球是圆的,因此而信仰圆,并传给了埃及人,而天皇族、地皇族因为在东南高山上看到了大海沟,海沟的另一边被融雪形成的海水降下而产生的瀑布似的水雾遮挡住了,以为真的存在天圆地方,因此而信仰方。仰韶文化这方面特别明显,小型房屋,甘青以方形地穴为主,豫西则以圆形地穴为主,二者之间的关中则兼而有之,豫东却又是以方形为主。而中型、大型房子出于建筑需要,都是方形的。根据《半坡仰韶文化纵横谈》,关中完整发掘的北首岭、半坡、姜寨遗址都是以中心广场为圆心,所有房屋呈圆形分布且房门都朝向中心广场。北方地区的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查海文化、赵宝沟文化都早于半坡类型,这些考古文化中发现的大量房址,都是方形或长方形,其后的红山文化、富河文化也都流行方形或长方形房址,少见圆形,但到小河沿文化,又流行圆形房址,不见方形(赵永军《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房址》,《北方文物》1995年第2期),南方的河姆渡文化,其大型的杆栏式长屋,年代达到7000年前,也早于半坡类型的房址。在仰韶文化之前,贾湖类型、磁山类型目前发现的房址都为圆形或椭圆,仅裴李岗类型有个别方形,其余大多数也是圆形。唯有半坡类型同时流行圆形房屋基址和方形房屋基址(后岗类型、下王岗类型也有这种倾向,但不如半坡类型突出)。西水坡45号墓和红山文化祭坛、积石冢反映“天圆地方”。庙底沟类型的房址主要为方形或长方形,圆形很少,大河村类型也流行方形或长方形房址,近年发现大汶口文化的房址,也都是方形、长方形。西部马家窑文化的房址有方形、圆形和分间三类,但以方形最普遍,大约可视为继承了大地湾文化、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的传统。在仰韶文化之后,龙山文化的房址有方有圆,但陕西龙山文化是方、圆并行,山东龙山文化是方形多于圆形,基本上是继承了各地的传统,唯河南龙山文化特别是王湾类型有很多圆形房址,相对于该地以前的庙底沟类型、大河村类型是一个变数。所以新石器时代房址的形制是与文化传统有关的,反映着居住民族文化主体的变迁。仰韶早期,西边流行棺葬而东边直接土葬,西边多为一次葬而东边流行二次葬,以及女娲族鼎比伏羲族釜灶更简单的炊器体系,体现出仰韶核心文化具有很强的迁徙性、征服性。而到了仰韶中期的史家类型时期,埋葬开始变得随意,显示着仰韶古国的长期强势存在。而仰韶文化的聚落都有大型公共炉灶系统。红山文化大量的北方南圆石圈布局,就是想体现当年地皇龙伯北返、泰皇天皇在南的这一历史记忆,也与后世地坛宗庙在北、天坛在南的习俗相一致。



地皇族北返时,天皇族有巢氏等十三氏也跟着北上,整个C3系都是越南方越古老、STR多样性越高。一氏C3系从陆路去了台湾,从琉球到达日本,与当地天皇族D2融合成为日本土著,也就是桃太郎神话里的猴。因为天性怕冷,另一支延中国东部沿海分布,D系矮黑人与O系存在一定的生殖隔离,且天生矮小丑陋,所以逐渐在中国消失,马明义2007年甚至在341个汉族里测出3个D*、8个D1。其于山东者随苗族去了西南(58人里测出5个)或随满族去了东北(D1系)、日本(C1系),其于江浙者随八千年前共工、五千年前蜀山氏入川入甘肃,南方反而没有了D系。三皇之中伏羲女娲族发明了炉灶,只有有巢氏没有,所以日本古代没有使用炉灶的习惯,加热效率低。女娲族长期在南方,克罗马农人的炉灶技术因此退化,有巢氏则长期寒食。伏羲族原有的一神信仰与有巢氏的天神信仰结合,形成了磁山文化以天父为神的信仰,并影响了之后的黑神农,而黑神农把寒食文化带给了西方,特别是阿拉伯。而地皇族北返时,还带走了天皇族的C3a系,这个C3a-F1144是破解谜题的关键,它在现代中国男性中占了10%,在一些少数民族中更是占据大头。C3a一开始随着伏羲族从南阳盆地回到淮阳,全国各地的伏羲庙记录下伏羲族的迁徙之路。伏羲族一支定居在河南,一支去往山东,C3a一部分就跟着去了山东,另一部分则回到了故土甘肃,一部分C3a也就跟到了甘肃。之后山东C3a随夸父、蚩尤造反被黄帝击败,一部分逃去东北、一部分逃去西南,舜迁三苗于三危,又把一部分C3a迁到甘肃。所以东北、西南、西北三地C3a高频(如图)。C系因为与尼人的结合而大胡子,并把自己的大胡子带给了伏羲族,而非洲基因男性多秃顶,所以伏羲神像秃顶大胡子。C系原属有巢氏,在树上筑巢,所以为木德,归入伏羲一族回到北方时,冰河期过后的北方只剩草原,而山东临沂汤谷等几处有温泉的地方却有几千年树龄的巨大树木独立在那里,从而诞生了青木信仰,并连同蓝染一起传给了日本。C系与澳大利亚毛利人同源,也就把毛利人全身涂抹石灰的习俗(如悉尼奥运会开幕式表演)带到了山东,并与蓝染结合,形成了蓝肤族群,并把被发纹身习俗带给了东夷人,比如独龙族、黎族。近现代依然有不少蓝血蓝肤人的记录,这是某种营养缺乏导致的,而古人以为神,以蓝血为贵族,并效仿之,如中国的碧血信仰,才有了这种习俗。7千多年前,女娲族一支将绳纹陶、彩陶带到了南亚及西亚、东欧,南亚古城都在海平面以下,现存最早陶器是6500年前,印度苦行僧多爱皮肤涂蓝,西亚、东欧特里波利耶=库库特尼文化约7千多年前才出现,4500年前,山东省重、湖北省黎讨伐甘肃省共工时,重的一支流落去了中亚,如安德罗诺沃文化出现的山东C2b-Y11990,其将青木信仰、温泉洗澡文化、蓝肤习俗传给了中亚凯尔特人形成了德鲁伊德教。
学者论仰韶,多爱提及氏族、胞族、部落,这个概念其实是马列基于古希腊罗马记载而引用的。古罗马王政时期大体是一个氏族五个家族250丁男1000人口出30人为重装步兵、20人为轻装步兵或工兵,大体与姜寨遗址人口两倍相对应,可以认为仰韶文化两个村千人就是一个马列氏族,在黄帝时代是一个侯爵或伯爵(夏朝称伯、商朝称侯)也就是诸侯。这是基于蒙古人保留的黄帝时代制度名称,也即50夫为那颜[男]、100夫为紫[子]、200夫为扯儿必[子伯]、500夫为巴特尔[伯]。而为了刀耕火种,村子会到处迁徙,大体靠的近的几个遗址能够合起来算一个氏族。五个差不多一般大的家族组成的500人口姜寨并不是一个典型模型,而是作为整个半坡类型胞族的核心村推行五行观念,其附近应该还有散居者与其共同组成1000人口,又或很多男性是不需要定居的可以轮流落脚。典型村只有两个家族各50丁男200人口。一个姜寨村与一个建国初基诺村合起来才为一个氏族,每村500人口。古罗马10个氏族为1个胞族,根据对秦安县的计算,现代一个县或区能够养黄帝时代两个氏族也就是一个公爵,更早则只能养一个氏族。大体一个考古学类型对应一个马列胞族,古希腊罗马最初数个胞族为一个部落,则整个仰韶文化前期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落,也即西岳部落(典型仰韶文化)、中岳部落(非典型仰韶文化),而彭头山-大溪文化则是南岳部落,北辛-大汶口文化则是东岳部落,仰韶文化中期各部落人口繁衍升级为部落联盟,到了仰韶文化后期全中国共有十五个主要的部落联盟。大多学者把姜寨定为胞族,是把原始的经念歪了,与古罗马的氏族、胞族差距太远。古罗马王政后期8万丁男、40万人口,王政时代长期平均一个氏族1000人口。恩格斯:“在阿提卡,共有四个部落,每个部落有三个胞族,每个胞族有三十个氏族(平均一个部落90个氏族,与罗马王政同)。”“到了雅典全盛时期,自由公民的总数,连妇女和儿童在内,约为9万人,而男女奴隶为365000人,被保护民——外地人和被释奴隶为45000人(总人口50万,与罗马王政后期40万接近)。”北美易洛魁人拆洛岐部落也是平均一个氏族1000人口。而许顺湛《追溯铸鼎原的历史辉煌》无视“焚屋迁居”的风俗,计算考古遗址时并没有考虑刀耕火种的迁徙模式,没考虑到仰韶中期已是成熟模型,而以希腊早期氏族模型以及北美的一些残破氏族人数为基数,导致把几万人口推演成了几十万人口。很多历史研究者连易洛魁的总人口是多少都不知道。许老把纳西族、易洛魁人与仰韶文化比较,却不知道纳西族基因与易洛魁等印第安人一样都是Q系,仰韶是在他们1万2千年前群婚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8千年前对偶婚制。但是即使是三门峡市与运城市,其人口密度也已经超过了计算出的农业生产力承受的极限的数倍,说明这里很多人是靠所谓朝贡的盐业贸易维生的,也即《易•系辞下》: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所其所”。仰韶时代的河南省与别的省相比不具有优势,当时的生产力不足以像西汉那样大规模开发完整个北方的森林沼泽,仰韶中期,河南省10万人口,全国几百万人口,各省人口都差不多,山区不比平原差。
5、第一次世仇追杀与美洲文明、北欧文明的起源
1.2万年前两皇北上时,泰皇知生女娲族很快统一了两族不愿北返者(伏羲族真龙一脉为今独龙族O3系M112),并派出炎族的分支Q系、N系鹰族对北返者展开世仇追杀(请记住这第一个世仇追杀,人类另外六大文明区皆因三次这种世仇追杀习俗而发源)。动物考古学对河北省万年前南庄头遗址狗骨及其他兽骨的C、N稳定同位素的分析对比显示,这里的狗是被人类用粮食驯化喂养的。驯鹿拉、狗拉爬犁的发明,让逃亡者与追击者在探路效率上有了质的飞跃,一如后世牛车、马车发明的意义,迁徙变得迅速。几十年间,Q系先是在华南追丢了东去台湾的矮黑人,之后又在华东追丢了西去南阳盆地由李家沟遗址回甘肃的伏羲族(新疆塔里木9千年前小河墓地人很可能就是这支),此时融雪刚刚开始,华北平原还在海平面以上,燧人氏的倭人、黎人从淮河周口北上周口店,而Q系就追着这些没被非洲基因同化的黄种人一路到了东北,形成南庄头、东胡林、转年、于家沟等万余年前北京附近短暂存在的人群,所以我建议一定要查一查东胡林人骨的基因。而在山东躲过Q系的燧人氏则建立了后李文化(无怀氏)。鹰族追击北京一带的人群到东北,在双塔遗址附近建立了营州,也叫殷州,后代即黑龙江饶河小南山文化(9135-8595年前)。而黄种人与Q系N系一路从白令海峡陆桥来到了北美洲,三大雪橇犬之一的阿拉斯加犬是最接近狼的形态的,印第安人神话里依然记载着他们祖先三族为追杀世仇而来到美洲的故事,黄种人带着他们的狗、三大雪橇犬之一的哈士奇去了北极,黄种人成为了哈士奇姆人也就是爱斯基摩人,而追击他们的则是鹰族的因纽特人(部分Q系与全部N系的N1、N3),大部分Q系(Q3)则留在北美洲建立克洛维斯文明,成为美洲印第安人的主要基因,追杀者几乎杀光了燧人氏的男性,但是不怎么杀女性,于是印第安人在母系上既有老亚洲人M下游的的C、D又有新亚洲人N下游的A、B,与中国人相同,所以印第安人比他们同宗的回族更像汉人。
之后爱斯基摩人离开了北极,南下去到西伯利亚,部分Q系如Q-M242与N1系也追了过来。N系在北极的涅涅茨人(Nenets)、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人(Yakuts)中占有75%,高频出现于北欧的芬兰(60%)、波罗的海(45%)、斯堪的纳维亚的萨米(40%)、东普鲁士的德裔(28%)人群中。Q系在西伯利亚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方言区,如叶尼塞河谷的旧石器遗址就是被追者,而叶鲁尼诺与哈卡斯奥库涅夫的新石器遗址则是追击者,一如我国万年前遗址群同样有新旧石器遗址共存于一时的状况。而哈士奇姆人继续南逃在1.2万年前沿着亚欧界山乌拉尔山脉,用祖传的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就驯化了里海的一粒小麦并将此麦带到了欧洲,之后被伊朗、伊拉克的雅利安人驱逐到土耳其、叙利亚,这些哈士奇姆人成为了埃及哈姆人,是西亚唯一没有被非洲基因同化的一种人,并把内眦眼及金发黑眼基因带到了西方。这些人住在土耳其山地,而在旁边的叙利亚平原种植粮食,驯化黎巴嫩的拟斯卑尔脱山羊草与一粒小麦低温染色体加倍自然杂交出的二粒小麦(根据《单倍体小麦染色体自然加倍的研究》)。这个凭空冒出来的民族,就是所谓的世界第二个农业起源地,比中国晚了几千年,其也把早期智人燧人氏山顶洞人的死生同室的土葬习俗带到了遍地火葬、天葬、水葬的西方。土耳其东南部9000年前查耀努等遗址的家猪,与裴李岗文化9000年前贾湖遗址的家猪是一个来源一个种,都是从中国南方跨北极带过去的,所以东亚才是家猪起源地,根据基因,其驯化是在11000年前。追击者则在乌拉尔山脉追丢了后定居下来,形成了乌拉尔语系,他们的狗就是三大雪橇犬之一的萨摩耶。北美洲,另一支被追杀的燧人氏选择南下南美,1.1万年前在那里形成了世界第三个农业起源地,并同样带去了死生同室的土葬习俗给玛雅人。更有趣的是,这中国一西一东的两个农业起源地都是无陶、有纺织技术的文明,在这么多复杂的科技上表现的惊人的一致性,一切不言自明。哈姆人在1.2万年前海平面急剧升高之后,南下叙利亚定居,8千年前又发现并种植粗山羊草与驯化二粒小麦低温染色体加倍自然杂交出的现代小麦,不久被伊朗、伊拉克的雅利安人驱逐去了亚热带的埃及,放弃了小麦,成为埃及最早的土著之一(另一批源自撒哈拉,如法库里、库巴尼亚遗址),二粒小麦与现代小麦则被雅利安人带去了巴基斯坦、印度(根据伦敦大学基因论文),之后扩张到中亚。雅利安人在西亚的空缺被7千多年前来到西方的苏美尔人填补。而留在中国的少量Q系则主要成为了纳西族,另根据李添娇《中原仰韶至龙山时期古代人群基因组学研究》,豫西晓坞遗址也有个Q1a1a1,且仰韶人有西欧亚成份及北极人种Naganasan成份,而经过轩辕崛起过滤后的燧人氏伏羲系基因更浓的龙山时代则没有测出这些成分,这也侧面解释了Q在汉族中绝迹的原因。N系则在中国南方有大量原始型。这就是为啥泰皇族是ANE(古北欧亚)的原因。洪水之后的泰皇族空有科技却没有人口的优势,语言又与地皇族AEA(古东亚)有差异,虽有与地皇族长期的强行结盟与融合,缔造了强大的仰韶古国,最后很多还是退到周边成了中国的少数民族。
所以像复旦大学、厦门大学那样无视Q、N、无视周边国家基因构成去讨论O系迁徙之路的盲人摸象论文是有原则性错误的。国家的核心标志是暴力军力的存在,世仇追杀体现着中央的意志,南海的这个三皇之国,可以算作全人类酋邦制雏形国家。此时农业已经发明了很久很久,长达七千年的共存,逐渐在三大人种群体的基础上诞生了酋邦,这与赛维斯的理论是相符的。但是这个雏形国家里的每个人种群体更像是高卢人、维京人、易洛魁人,在对外战争中有一定的一致性,但是本质是极度松散且毫无约束手段的,只能靠对神的起誓。因为它没有仰韶文化运城盐的控制优势,且只有产生了家庭后,人质政治才会有意义,所以没有经济体系就没有真正的国家。不久后,末次冰期形成的冰川大量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泰皇知生女娲族因为不愿北上而在南海大陆架大洪水中大量死亡,黄岩洞、独石仔等沿海遗址被废弃。其王族只剩其女娲氏一对兄妹,王族有内婚的规定(日本也是),于是兄妹成婚,依靠本族的科技优势,再次繁荣起来,相应的遗址有玉蟾岩=甑皮岩=庙岩、顶蛳山等。其国以女为主,开国之君名女娲,泰皇知生氏时代由此结束,泰皇女娲氏时代开启。中国的上古传说之所以碎片化,是因为它们是历史记录而不是瞎编的,即使是现在,历史记录的常态也更多是碎片化的,除非有专人整理汇总。即使是神话,其背后也能蕴含大概一成的史实,史诗约是三成,唯有传说更具针对性,六成都是史实。所以前人强行把中国传说弄成神话的努力,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行为,但另一方面把中国传说弄成童话故事的努力,却有助于人们对这些传说的传承与思考,我就是看这些故事长大的。我写的这书,您要是不信,权且当个童话故事,也是有益的。
第二章、仰韶文化的前夜,古国的建立
第二章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及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最近的几篇基因论文如复旦、厦大的,对研究发现的解读有些严重错误,分子人类学家开始想靠自己浅薄的考古学、历史学等杂科的知识结合自己的基因研究去解释复杂的课题。最大的、最小的课题都可以单靠基因得出结论,唯独中间的课题是复杂的,基因就得退居辅助地位。天坛、地坛由红山文化传给凌家滩文化,其用玉的习俗结合庙底沟的石饼、石璧形成了玉璧,之后传给良渚文化,又由其传给了龙山文化,进而成为了中华正统礼制。所以李辉红山文化是汉族主要源头的结论是错误的,基因只能研究大方向,几百年内的小细节还是要靠考古与文献相结合,仰韶文化才是汉族的主要源头。再这样下去无论有多少发现都会一路走歪下去,这有点类似文史类对夏商周的错误解读,也是越偏越远,大量史料被废弃为伪史,明明可以重塑夏商周的大量细节,比如清朝便有学者发现西周一个小国略等于清朝一个县的面积,而我从史料与考古度量衡实物由尺及里完美论证西周一个男爵国就是中原一个现代县。两个学界的问题说白了就是搭建了一个过于简单的模型,以考古发现的边角料去解读文献传承的国家大政方针,盲人摸象把大象当成了野猪,说什么公侯伯子男等国政不存在,所以有必要好好梳理一番。仰韶文化同期遗址全国已发现万余处,仰韶文化与古籍对应研究已是迫在眉睫要完成的事情。而想要研究好上古史,从科技角度,就是要搞好考古学断代测年与基因学追溯,从考古角度,就是搞一张各期全国分布图,从文史角度,就是要博览群书、杂通中外。一个简单的逻辑是,必然先有神农氏而后有神农氏古国、必然先有神农氏古国而后有仰韶文化,神农氏扩张统一之后,才可能去推广自己的文化。仰韶文化初期及晚期轩辕黄帝统治时期、夏朝初期夏启统治时期,都缺乏一个与混一天下相称的首都或地盘。这其实是很正常的,因为史书里记载后两者武功多于文治,作为开国君主,他们国家的强大靠的不是庞大的后勤支持而是穷兵黩武。项羽如此、刘邦如此、李世民如此、朱温如此、成吉思汗也如此、西方的亚历山大大帝、君士坦丁大帝、克努特大帝等也如此。征服现象,落实到考古学上,看的是原有文化的大量衰亡,落实到基因学上,看的是当地主体人群的变迁。







1、女娲族北上
李白凤《东夷杂考》有四个古字(如图),前三个我认为是昆罐/斟灌(手工艺)、昆旬/斟浔(天文数学)胤字、昆吴/昆吾(历史)虞字,也就是与夏朝同源的河伯三族,昆(zhen)即长尾虎猫,也即《山海经•海内北经》与《淮南子》的驺吾,即汉字偏旁虎字头。“驺(zhen)吾”即“昆(zhen)吾”即汉字虞,《说文》:“虞,驺虞也,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仁兽,食自死之肉。从虍,吴声。诗曰:于嗟乎驺虞”。《尚书大传》:‘散宜生之于陵[林]氏取怪兽,大不辟虎狼间,尾(长)倍其身(宽),名曰虞’。第四个是赢/嬴,也是虎字头,下分三身,即父系基因O1(F78),源自禅让给夏启的伯益,其开枝散叶在夏朝建立后,夏商时都是显族,春秋战国亦大放异彩,分出了秦、赵二姓。源头是《山海经•海内经》:“帝俊生三身。”前三个我认为是女娲族一分为三习俗的延续,也就是八千年前裴李岗文化黄帝俊的三个儿子。女娲族巫师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当时的人短暂的寿命逐渐变得无法承担,于是有必要将知识科学分类,专攻一门。我认为是按技校(手工艺)、理科(天文数学)、文科(历史)分类,与现代高中教育分类相似。根据摩尔根的记录,北美印第安人一个胞族至少有三个氏族,我认为各个氏族承担的任务是不同的。三大族传去南美洲,就由奥梅克文明分裂为瓦哈卡(Oaxaca)-托尔特克-印加(手工艺)、玛雅(天文数学)、特奥蒂瓦坎(Teotihuacan)-帕特内克-阿兹特克(历史)三大文明。印加有青铜器技术但无文字只有奇普结绳,玛雅建筑蕴含更多天文数学的计算且有象形文字,阿兹特克的神话比另外两个更加接近中国的版本。孩子们11岁跟随家族长辈学习完基础生活知识后,有血统、有才能的女孩开始给氏族的女巫们当学徒,并去胞族里别的氏族的女巫处留学。而当胞族繁衍到人口众多时,又分裂为三个胞族,每个胞族各有其主要的才艺,但是另外两种才艺也是不可或缺的,于是各个胞族下面又会分成三个氏族,以便承担不同的任务。一共三大胞族九个氏族,这也就是西北大量出土的九个太阳尖底瓶,比如象征马家窑文化祖先共工之伯九有、黄帝四面的这个,四面每面三大六小九个太阳,很清晰的展现出九这个数字(如图)。马家窑文化与西戎齐家文化结合的后裔即为周朝的九州戎。





轩辕黄帝出自云中君共工氏的分支有喬氏,故以云纪,后继承帝鸿氏,考古上马家窑文化漩涡纹瓶子为瓶颈两条杠、瓶身涡纹,代表云,与甲金文造型一致。











第一次世仇追杀及大洪水后,南方随着冰河期的结束变得越来越热,瘴气逐渐形成,蚊虫滋生,不利于人的生存。泰皇知生氏后裔女娲族于是也开始北上,1万年前的红陶上山文化(O1、O2)就是女娲族北上所建立,湖南南部道县玉蟾岩遗址与浙江浦江上山遗址万年水稻颗粒性状的一致性可以证明。女娲氏的一个首领共工在这里遭遇了黑陶天皇有巢氏颛族的首领颛顼,爆发了第一次共工颛顼之战。共工因此而成为了黑陶水族的首领,所以现代水族女首领头戴共工标志性的双山冠。共工的男性配偶成为了矮黑人新的颛顼,其氏族后来成为女娲族九歌神族之一的大司命族。颛顼就是颛族女婿首领的意思,颛字甲金文为头戴共工双山冠的女首领站在左边,头戴一角缠头布的女婿男首领(印度也有此符号,如图)跪在右边向她行礼,瑞字为女首领握王钺,即埃及九柱神之首,顼字为男首领握王钺,即女婿。桥头遗址男巫即是一位颛顼,当地还发现了九千年前的酒,证明酿酒也是古神农科技之一。女娲族因为不熟悉北上的路径,所以是沿着海边北上,在长江口定居后,此时华北平原都还在海平面以下,淮河流域都是沼泽,《山海经•海内经》:“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而跨湖桥、河姆渡遗址考古发现了八米长的独木龙舟,《易》:“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于是女娲族主力沿着长江西进到达城陵矶,长江以此为界,下游称扬子江。此时三峡堰塞湖,长江基本没有上游,只有汉水为北支,洞庭为南支。女娲族留下湘夫人彭头山文化(O1)在此地定居,国名城陵(china),讨伐未跟随伏羲族北上的、未被非洲基因影响的黄种人(这些人最后逃到印度东部孟加拉)及白陶巴人。主力太昊、少昊系(O2)从南阳盆地北上到达贾湖定居(甲骨上的眼即太昊即眼光娘娘),并与北边唐户遗址的伏羲族裴李岗文化(新郑有熊氏)结盟,所以张振犁考证此地是全国唯一将伏羲女娲供奉在同一间庙里的地区。上山文化桥头遗址与裴李岗文化贾湖遗址共有的十六芒太阳图案、同样的蜂蜜山楂米酒配方就是最强有力的证据,桥头遗址的六十四卦的卦名是豫,则说明河南省的简称其实是从两广到江浙由湖广传到河南的。出于对大洪水心有余悸,女娲族的氏族聚落们都选址台地定居,且以一座高山为中心,只是这些地方现在大多被寺庙占据了,地面铺设水泥,考古工作难以展开。而墓葬则多朝向这些高山,以示归心,苏秉琦《纪念仰韶村遗址发现六十五周年》提出的各类型以山为界的观点其实是错误的,但山的地理隔绝也是因素,而韩建业以山为心的观点才是正确的。十万年前主要以标枪、投石索、回旋镖、网来狩猎大型动物,但2.8万年前的峙峪遗址就有了石箭头,《易•系辞下》:“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可以射鸟,收集羽毛制造箭羽,磨制细小的箭头,澳洲土著没有弓箭,美洲土著有弓箭,《山海经•海内经》:“少皞生般,般是始为弓矢”,可能是女娲族三大支之一的东君少昊家族发明了复合弓,但绝对是在大洪水之后,因为印第安人大多没有复合弓,最早的实物是八千年前跨湖桥遗址的漆弓,一同出土的还有最早的中药陶罐,贾湖遗址还出土了八千年前的麻及陶纺轮。女娲族还发明了藤甲、藤盾牌,比兽皮防护更好,从而在三皇中占据优势,这个自然也传给了印第安人,佩德罗•皮萨罗回忆征服印加时提到:“仓库里还有很多高顶头盔,都是用一种特殊的藤条仔细编制起来的,非常坚固,无论是石头还是重击都不能损坏高顶头盔或伤害到戴头盔的人。”神农氏一代又一代通过进贡的祥瑞分叉黍杂交育种,批量种植分叉黍,让黍的产量比野生黍翻了五倍,贾湖-裴李岗联盟由此人口爆炸,开启了征服之路。裴李岗文化首领有熊氏就是中国第一大基因03系M324(少典与轩辕的两大分支皆出于此),约占中国男性40%。八千年前,贾湖文化与裴李岗文化的炎黄联盟,造就了我们这些炎黄子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isyi.com 发表于 2023-8-19 12:22:5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三皇五帝描述的是很远古的时代,但三皇五帝这些人物是战国时代集中出现的,原本是互相没有关系的人物,也没有三皇五帝的说法,战国末期挑了五个组成五帝,挑了三个组成三皇(但是三皇五帝有谁说法非常多),直到司马迁统一了五帝的说法,并且把五帝中的其余四个都说成是黄帝后人,之前这些人通常互无关系。
第二,以司马迁写的五帝为例,在司马迁之前,这五个人物的姓名,家世,族属,人生经历等等都有很多种说法(很多说法已经失传,有赖于出土文献大家才知道),五帝一会是人一会是神,五帝中的甲有的说是乙的爷爷,有的说是乙的孙子,有的没有关系。举个具体例子,帝喾帝舜这俩人物的原型都是商朝供奉的始祖神帝夔(帝俊),不知为何拆出了帝喾帝舜,还编排成黄帝后人。颛顼和高阳原本是两个东西(不一定是人,有可能是部落名之类),后来也被合体了,编排成黄帝后人,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第三,关于三皇五帝的各种说法反映了各诸侯国的现实需求,特别是反映了诸子百家的社会理想,上古帝王这些神话人物是诸子百家的工具,比如儒家的黄帝法家的黄帝道家的黄帝都截然不同。黄帝被描述成一个大一统封建国家的皇帝,这显然不是上古时代的真实反映。就好比现在有个人写道,一千多年前有个人李世民首创共和制度,第二任总统名叫刘彻,刘彻因为沉迷玩手机婚外情被公投贬黜,三皇五帝的相关传说比这还要不靠谱。
总之,三皇五帝可以当作三清四御进行神话学的研究,若有人把三皇五帝当作秦皇汉武看待,并生硬的把考古遗址和三皇五帝硬扯,只能说明他是民科即便他是一个教授。
llcpf 发表于 2023-8-19 12:23:4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皇五帝本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构建出来的神话系统,仿照的是三王五霸的结构,填充的是各诸侯国与学派的先祖神明,但这个构建过程是漫长和反复的。
五帝的概念早于三皇,是百家诸子根据五行理论附和帝神构建的系统,但各方对五帝的分歧不少,比如五方天帝、纬书五帝、史记五帝等,而对三皇的定义更是繁多,如天皇地皇泰皇、燧人有巢知生、燧人有巢神农、伏羲神农黄帝等,至今仍未形成统一的共识。
在三皇五帝系统出现之前,除了虚构人物,那些“皇”与“帝”都是相互独立的存在,并作为先祖神明被各国各家进行祭祀。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