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历史学家对商周历史情有独钟,并评价其为中国最令人沉醉的一段历史?

[复制链接]
hslxwu 发表于 2023-8-19 11:50:5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题。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CHUNLAN789 发表于 2023-8-19 11:51:2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殷商和周王朝堪称是中华文明的滥觞。一方面,商周时期的城市建设和国家整体建设,比之前的农业文明时期有了质的飞跃。可以讲,中国后来城市的格局,就是在这个时期奠定的。另一方面,在这一阶段,中华文明在农业、工商业以及手工业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为中华文明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就具体来讲讲,商周时期古代中国取得的这些影响千年的文明成就。

我们都知道,商周文明是农业文明,因此,其文明成就首先和农业生产有关。

在殷商时期,统治者非常重视农业的生产。在商代的甲骨卜辞中,多次出现“其受年”的问句。

甲骨文的“年”字,是由上下两个部分组成的。上面是甲骨文的“禾”字,下面是“人”字。两个部分合在一起,表示“丰收”的意思。因此,刻在甲骨上的这句,“其受年”,其实是商朝统治者在问“能获得丰收吗?”。

当时,中原地区种植的谷物主要有小米(粟)、黄米(黍)、小麦和稻谷。其中,小麦是从西方传到中原地区的,而水稻则是从南方向北传播到黄河中下游流域的。可以看出,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土地上的物种交流就已经出现了。


卜问的内容:
(正问):丙子卜,韦贞,我受年。
(反问):丙子卜,韦贞,我不其受年。
这条卜辞记载“丙子”这一天,负责占卜的贞人“韦”分别用正问:“我受年(我会有好收成)”,以及反问:“我不其受年(我不会有好收成)”,卜问农作物会不会有好收成。
说到这里,我想补充一点。虽然商代人习惯于用甲骨记事,但是当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竹简和毛笔记事了。到西周后期,人们逐渐开始使用大篆作为主要的书写文字。大篆相比甲骨文和金文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线条化。从甲骨文和金文那种,粗细不匀的线条,变成均匀流畅的文字线条;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离开了过去图画的样式,形成了后来方块字的雏形。

好,话说回来,到了周王朝时期,中原地区的农业相比商朝有了较大的发展。

在西周时期,除了种植谷物的数量比商代有明显增加之外,各种经济作物也开始普遍种植,其中就包括豆类、麻、苎等作物,还有各种蔬菜瓜果。

而在农具方面,跟锹类似的耜,以及跟镐头相类似的钁都已经被发明出来了。再加上之前已经发明出来的刀、斧和镰,可以这样说,后来古代中国农民们所使用的主要农具,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另外,虽然商周时期已经可以批量生产青铜器,但青铜制品非常昂贵,并没有应用到农业生产活动中。周王朝时期,农民使用的农具大多是以木头或者石头为材质制作的。

除了农具之外,周代的农业耕作技术比商代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当时的农民,已经知道在农田旁边修筑沟渠,方便排水,通过休耕轮作制取代抛荒制,保证农田在长期耕种后能够维持肥力。此外,周代农民还采用了选种、锄草、翻土、施肥等技术来提高产量。

这是百姓的生产情况。为了指导农民进行生产,周王朝的朝廷中也设有专门的农业部门,这个部门的官员一般是国内的农业专家,熟悉不同作物的习性和耕作方法。

当然,说到西周的土地制度,大家都会想到井田制。 根据战国和秦汉的记载,目前可以确认的是,西周有公田、私田的划分,农民在公田、私田的工作时间则是分开的。但是,西周的土地是否按照“井”字形划分为九份进行管理,中间是公田,四周是私田,近代学者其实多持否定态度。因为在春秋之前,并无关于井田的描述。事实上,对于井田的描述,是时间越晚描述越具体详细。因此,学者们觉得九分井田,很可能是战国和之后的人想象出来的。

这是农业。接下来,我们再说说手工业。

在商代,手工业全部由官府管理,分工细致、种类繁多,而且产量庞大,工艺技术不断提高。就比如青铜器的制造工艺。

青铜铸造业在商代非常发达,成为商代文明的象征。不过,当时青铜的产量有限,只能用于制作礼器,王室的用具和少量的兵器,民众在生活中是接触不到青铜器的。

除了青铜器,商代手工业的另一个亮点是白陶的制造。当时的工匠已经发现了可以烧制瓷器的高岭土,但是由于无法达到烧制瓷器所需要的炉温,因此烧出来的普遍是白色的陶器。这种陶器比普通陶器更坚实,更美观。

此外,商代玉器制作的工艺,比之前的各个农耕文化时期有了明显的进步。中国早期的玉器都是磨制而成的,做工比较粗糙,但是到了商代出现了大量雕琢而成的玉器,这可能和当时工具的改进有关。到了周王朝时期,手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分工也越来越细。当时有“百工”之说,包括青铜冶炼和铜器制造、制陶和纺织,另外还有木工、竹工、漆工等等。

和商代相似,周朝比较重要的手工业都集中在城市中,由王室和诸侯控制。比如,最重要的青铜冶炼和青铜器制作都是周王室直接掌控。今天西周的青铜器主要出土于丰镐和成周地区,诸侯国的青铜器相对较少。

在城市之外,牲畜养殖、纺织和手工编织这些副业也在蓬勃发展。

中国古代的农业走的是精耕细作的道路,人均拥有的土地并不多,因此家庭养殖的空间较小,导致养殖业朝着存栏养畜的方向发展。在中原农耕地区,家猪逐渐成为了六畜之首,它提供了中国下层民众主要的肉食。由于没有大量的牛羊,中国中原地区并没有奶制品产业,也不依赖于皮毛制作衣服。同时,由于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养蚕纺丝的技术,王公贵族多以穿丝织的衣物来炫耀身份,而百姓穿的都是麻布衣服。

如果你还有印象,其实上学的时候我们学过的《孟子·梁惠王上》这篇古文就能反映早期中国社会的这一特点。在文中,孟子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好,说完了商周时期中国社会的农业和手工业,接下来,我们讲讲商业。

虽然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其实早在殷商时期,中国的商业就很发达了。当时,社会上就已经出现了固定的集市、货币和商人阶层。《六韬》上有段记载,讲的就是商朝后期的城市里设有专门的集市:

“殷君善治宫室,大者百里,中有九市”。
这里的“百里”和“九市”都是虚数,表示商王管理的城市规模大、集市多。

西周的城市都设有固定的集市,通常位于城北。而且,西周还按照不同集市服务对象的不同,而区分出不同的交易时段。比如,在《周礼》中就有记载,“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早市以商人批发为主;午市最大,服务于百姓;黄昏市场则为从农村挑担进城的小商贩而设。

另外,商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对货币的需求。商朝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贝币的民族。

说到贝币,有些同学可能就会想到,如果随便一个贝壳就能作为货币,那整个国家岂不是会因为货币量过多,而产生通货膨胀吗?

其实,商代人使用的贝币,是一种特殊的海蜗牛贝壳。它的形状和繁体字的贝字非常像,事实上,这个字就是这么来的。 这种海蜗牛,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并不易得,并不是想要多少就能有多少。而且这件事也说明,在商代,中原地区和南方沿海地区有着货物往来。

最后,我们来聊聊商周时期的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之前经常谈到秦始皇建立的“驰道”。但其实,这并不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全国性道路网络。甲骨文专家彭邦炯根据商代遗址的分布和甲骨文的记载,复原了当年商王朝全国性道路网的布局。当时,商朝境内主要有六条全国性的公路,四通八达,保证了从王畿到各地方的连通。今天在一些远离商王朝统治中心的地区,也发现了不少高规格道路的遗址。这里多说一句,后来周武王伐纣,其实走的就是商朝人修建的西行大道。

商王朝全国性道路网
1. 郑州、徐州方向(东南行)
2. 河北、辽宁方向(东北行)
3. 山东益都、古蒲姑(东行)
4. 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南行)
5. 陕西,渭水流域(西行)
6. 太行山(西北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萤火虫儿 发表于 2023-8-19 11:51:3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所熟悉的,符合中国传统认知的历史,是从秦汉开始的,这2000多年是汉族的历史,是大一统王朝的历史。
而商周历史,是汉族形成阶段的历史,是多民族多国家的历史,中国的绝大部分东西都未形成,有着迥异于传统史官的新鲜感,而且还关系到我们的祖先源流这一曾经被忽略的重大问题。极容易引发历史学家的好奇心,更何况这段时间的历史由于考古和记载不足,处于云山雾罩之中。
未知是最让人感到兴奋的学问。


另外,由于中国的史学传统,封建时代的历史基本依赖记载,流于讲故事而缺乏科学的分析,而且还有政治对学术的影响。但商周历史这一段,历史学家可以尽情地利用科学方法,真真正正地去研究历史。
猫猫去偷欢 发表于 2023-8-19 11:52:1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生常谈的话题,人们总是对现状不满,要么缅怀过去,要么憧憬未来。
春秋战国时人就动辄上古尧舜禹如何如何,祖宗之法不可变了。
秦汉人动辄商汤、周武如何如何。商汤伐夏桀的历史太过久远不清楚,周武伐商纣的过程并不比秦始皇的灭国大战高明多少。
然后,唐人憧憬强汉,迷恋魏晋,什么建安风骨、小谢新发啦——尽管汉朝自汉武帝以后就乏善可陈(包括刘秀那个),尽管曹阿瞒早就念叨”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了。晋朝么......江北不提也罢。
宋人憧憬汉、唐——就当玄武门的血是横店的道具,杜甫的三吏三别是郭敬明的小时代似的。
再往后,明人写小说都把背景放到宋朝了,好或者歹,借个尸,还魂先。
清朝的人动辄反清复明......大明朝的大臣被打屁股、皇帝被瓦剌活捉、被义军逼得上吊、被赶到缅甸的事儿全忘了。
民国的时候,起先喊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日本人一来,开始缅怀康乾盛世了。
以及当下活跃在各条战线上的民国粉们。
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辉煌和不足,没有什么大同世界小康之家。因为所处的局面、情况、条件、资源,当时人的所作所为在我们看来可能是颇有争议甚至显而易见的,在他们却可能是最优选择或者无奈之举。毕竟史书多半总是胜利者书写的,坝娘敏感词们的前世今生与历史纠缠纠葛,早就湮灭了许多可能是关键点的细节,让历史变得宛如电视上光鲜照人的明星,至于它的痔疮、盲肠、肚脐、偏头痛等,早已不为人所知。
说穿了,一些人自以为研究的是历史,其实更可能多半是他自己一个一厢情愿的梦境。
本质上,这和大多数人饱含深情的回忆“我小时候”没太大分别。我要说昨天前天如何如何你们肯定会表示不同意见,可我说我小时候,你们大多数也都不知道啊,我怎么说都可以。
大抵如此。
xudongxi 发表于 2023-8-19 11:52:4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距离产生美
muziyi0208 发表于 2023-8-19 11:53:1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的越少话题越多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