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中国上古史、先秦历史、夏朝、商朝、周朝关注的人都很少,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复制链接]
lxi4509 发表于 2023-8-19 11:34:23|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乎中国上古史、先秦历史、夏朝、商朝、周朝关注的人都很少,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gotoback 发表于 2023-8-19 11:35:23|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认为因为种种原因,春秋开始,以为夏朝起始于大禹,其实夏朝这个国名应该远在大禹之前,尚书《立政》里,西周初年的周公就说帝俊是夏朝的君王。何驽老师在陶寺发现了作为国标的日冕的指针,算出1夏里等于250米,徐凤先老师据此证明了古人天文学上日影千里差一寸是以夏朝的里来计算的,没有说错,吴慧老师发现了商、先周、周秦汉、隋唐,四次更迭尺长都是遵循0.8的规律,我通过这个度量衡和左传的记载,也推算出了1夏里等于250米的结论,实现了考古、天文、度量衡和文献的统一,证明了夏朝确实存在,而且有高度的天文学知识。
历史是文科,所以历史大家们都不爱分析上古文献里那大量的数字,我是理科生爱好历史,所以仅仅用小学数学就破解了这个谜团,发现不仅尺这个小单位存在0.8递增规律,里这个大单位也在上古的改朝换代中也被刻意按0.8加大,以肥那些支持王权的诸侯
破解“三《易》”的起源井田军制_怀剑听雨
西周的实际军队
一乘并不只有一辆马车
九州是个误会_怀剑听雨
吴慧在《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井田》和《翰苑探史-中国经济史论集粹二十五题-井田制考索》提到夏商周秦汉的田尺考古实物存在0.8的度量衡递增规律。
西周秦汉尺(黑黍)0.2463米,0.246*0.8=0.1968,先周壁羡镇圭尺(黑黍)0.197米,先周剑尺(红黍)0.185米,0.197*0.8=0.1576,商殷墟象牙尺(黑黍)0.1578。《礼记·王制》(西汉):古者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8先周尺*0.197=1.576米,6.4西周秦汉尺*0.246=1.5744米,一周步等于1.6米。一井边长160*3加路网沟渠约500米。五十周里小方国边长25公里,百周里方国边长50公里。
《国语齐语》“管子于是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公帅五乡焉,国子帅五乡焉,高子帅五乡焉。”“管子于是制国:“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以为军令: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是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帅帅之。三军,故有中军之鼓,有国子之鼓,有高子之鼓。”1井3屋,一家有三块轮休的份地,五家为轨,就是2井。十轨为里,就是20井5邑。四里为连(出战车一乘,一车四马,所以用四),加上中间一里的公田,就是25邑。十连为乡,250邑。十乡2500邑。二十一乡,就是2个百周里。封地里至少存在三分之一的不适合农耕的废地,管子把废地的六乡为工商之乡,应地制宜,变废为宝。
《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小)都。”四邑为丘,就是四邑夹一丘,一共五邑。四丘为甸,就是四丘夹一甸,一共五丘。
根据《周礼》和《国语齐语》,我发现,周公以后的西周的百周里方国,是按“四井为邑”合36块份地、乘25为900、再乘25为22500份625邑的五十周里小方国(小都),由4个组成1个有9万块份地2500邑的百周里方国(大都)。《周礼》和《国语齐语》比较,同样一个百周里方国的面积,天子出兵比齐侯少了一半。相信不出兵的部分是奴隶和王田导致的。
齐国除了有2个百周里的使用西周田制的奴隶主土地(1家3块地,每块160*160,共76800平米),还保留有4个百周里的使用商早期田制的自耕农土地(1家两块地,每块100*100,共20000平米)。《史记·鲁周公世家》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後除之,故迟。”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及后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後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国语齐语》“制鄙。三十家为邑,邑有司;十邑为卒,卒有卒帅;十卒为乡,乡有乡帅;三乡为县(突然变成三进制是关键),县有县帅;十县为属,属有大夫。五属,故立五大夫,各使治一属焉;立五正,各使听一属焉。是故正之政听属,牧政听县,下政听乡。”三十家为邑,《周礼·夏官·职方氏》“青州,其民二男二女”,商离母系社会时期近,女性地位更高,一夫一妻为一家,就是64块份地。十邑为卒,十卒为乡,就是6400块份地。三乡为县(县相对于都,处于边鄙位置,突然变为3进制是关键),3县9乡就是五十周里小方国(小都),由4个组成1个百周里方国(大都)也就是12县,5属50县就是4个百周里。商朝的田可以参考明清时期的朝鲜王国韩百谦的《田考》。商俗四进,《左传》昭公三年:齐(国)旧(制),四(进)量(度),豆、区、釜、钟。四升曰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1釜等于64升),釜十则钟(突然变为10进制是关键,周制是夏制改九为十,齐制是商制改九为十)。
《周礼·夏官·职方氏》记载的男女比例,不能简单的认为不真实。太平地区,营养较好,女性不停怀孕生育,就容易死于难产而男多女少。商获得大量东夷战俘奴隶而女性逃进山林、周又截取了这些奴隶,就会加剧男多女少。原始野蛮部落彼此吞并杀俘,则会导致男少女多。

声称面积:《周礼·夏官·职方氏》“凡邦国千里,封公以方五百里,则四公;方四百里,则六侯,方三百里,则七(应为十)伯;方二百里,则二十五子;方百里,则百男,以周知天下。”五百里不是五个百里而是边长五百里的前提是“邦国千里”,侯爵的齐国为边长400周里方形,但从最宏观考虑,青州所在的方千里有很多不适合使用的地域,比如海洋和高山还有沼泽就占了一半。

十和七很容易误会成同一个字。《山海经·大荒东经》《逸书·周书·世俘》也都有类似问题,亿十万其实是亿七万。



封建面积:天子分封的面积,是承担兵役出兵数量的基础,侯爵的齐国为4个边长100周里方形。

计算面积:封建面积划分时依然十分粗糙,有很多不适合使用的森林和湖泊,侯爵的齐国为2个边长100周里方形。

实际面积:侯爵的齐国有1军,125乘攻车,125乘守车,250乘草料车,也就是1.25个边长100周里方形。

齐国作为侯爵,在讨伐东夷和无数代的努力下,最终在齐恒公即位时拥有了6个周百里有多的面积,几乎和7个周百里拥有三军的鲁国相等。

《孟子·滕文公》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如果西周是100,那么先周就是100*0.8=80,商是80*0.8=64,夏是64*0.8=51.2。西周份地的边长是160米,先周是160*0.8=128米,商是128*0.8=102.4米,夏是102.4*0.8=82米。西周方百里的边长是50公里,商是50*0.8*0.8=32公里,夏是32*0.8=25.6公里,几乎是周的一半,所以由夏制变周制很简单,这也是周制普及各个姬姓方国的要因。而商则要侵吞它界,所以只能空投几个殖民城,控制一下要点,小打小闹。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谷。稷之(兄)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周字,其实是由田方二字组成的。


珠海博物馆里有一个本地挖出的2000年前的巨大陶罐,其装饰就是四个“田”字,珠海与中原万里之遥。日本武田家、吉田家等一批曾经征讨过虾夷族的武士家族都以菱形田字(武田菱、割菱)作为家族纹章,而虾夷族后代的岛津家也是以田字作为家族纹章。虾夷族,与日本、冲绳、台湾的土著绳纹人,拥有同一个来自福建的祖先,虾夷族是之后由朝鲜进入日本的,与绳纹人基因和文化相同,但更先进。



我认为,后稷就是炎帝神农,他不是第一个野生水稻的食用者神农,也不是水稻种植农业的发明者神农,他只是百谷种植的发明者和草药学的发展者,大概是在后李[奄]-贾湖[炎]文化初期的人,也就是8千年前。所以五谷多音“叔”:黍、菽、粟,黍和小米古代也都叫“稷”。周国源自田方,那么叔均也是连山氏/烈山氏/厉山氏。我认为,夏朝,就是新石器时代开始后的中原大地上的第一个朝代。《尚书立政》周公说“迪惟有夏,乃有室大竞,吁俊尊上帝”。夏启的夏朝没有一个皇帝叫俊的,只有五帝时期有个帝俊,所以夏朝绝不止于起始于大禹夏启。很可能分为华夏、炎夏和虞夏三个阶段,如同商分出殷却依然是商朝。我还认为舜和大禹属于一个民族,也就是龙山文化,夏启因为禅让制而没有更改国家的名号,只是东周以后错把虞夏当成了2个朝代。

《连山》就是叔均的方耕

夏制82米*用6*9*5*110%(路网和沟渠)=25公里

九加路网和沟渠就是十,以此为最小单位开展划分

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山海经》《淮南子》《列子》

晋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刘昭补注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及禹平水土,还为九州,今《禹贡》是也。是以其时九州之地,凡二千四百三十万八千二十四顷,定垦者(不一定可以开垦)九百三十万六千二十四顷(五分之二),不垦者(绝对无法开垦)千五百万二千顷(五分之三)。民口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人”。边长方100夏里为1国,100夏里=25公里,这是考古研究所何驽在陶寺遗址实地测量、自然科学研究所徐凤先通过天文学演算得出的结论,与我通过文献和度量衡考古得出的结论惊人的一致。汉文化区的边长基本是2500公里的方形区域(2500公里*2500公里=625000000万平米,1夏顷等于36夏亩等于25万平米,82*6=492再加路网和沟渠就是500,500*500=25万平米),也就是理论上每边有100个夏朝的百里之国,100*100=1万,实际上很多地方是高山密林湖泊大海(至少占5分之3),当然没有这么多国家,但是如果再加上非汉文化区的一些国家,这就是万国来朝(《左传》哀公七年"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人口统计估计是靠大家自己分头主动交代,距离则靠测量日影换算,具体见徐凤先、何驽《“日影千里差一寸”观念起源新解》)概念的由来。1夏顷有36夏亩,也就是周朝的1井9周亩,所以顷和井音近,“井”也因此才成为了一个古代面积单位概念。4夏顷组成1个邑,应该是夫妻和同住的一方的父母,合共4人(加儿童则约6口人)的分地,不分男女,成年的人人有份。1个方形邑的边长是1公里。1成25邑,1国25成。1国的边长就是25公里。4*25*25*10000*2/5=1000万人,4*25*25*10000*3/5=1500万人,司马彪说的是边长2500公里的方形区域的总人口,是原始社会后期的全天下大联盟时期特有的统计数据

1公顷=100公亩=100*100平米,1顷=100亩=100*666.67平米,1夏亩=6724平米=10亩

根据《基诺族刀耕火种的民族生态学研究尹绍亭》即使是现代,4口之家(成年2口),刀耕火种,1年种20(市)亩,一茬轮歇耕作制,休闲13年,也还需要260(市)亩荒地才行,这还是精细分配后的适宜使用的荒地,何况夏朝的粗分配,虽然已刨开了高山密林湖泊大海,但是依然包含很多不适宜使用的部分,还要考虑和平生活下家族的繁衍分裂,6口之家(成年4口)需要1960(市)亩荒地,不算过分。

夏制82米*用7*10*4*110%(路网和沟渠)=25公里

《归藏》考古发现,商朝开始设立高台式的国家粮仓储备

商制102.4米*用8*用9*3*109%(路网和沟渠)=25公里

商制102.4米*用8*用9*4*109%(路网和沟渠)=32公里

《吕氏春秋·简选篇》“殷汤良车七十乘,必死六千人,以戊子战于郕,遂禽。推移大牺,登自鸣条,乃入巢门,遂有夏。”汤乘大赞是否是得到了其它方国的帮助所以从1个部落9乘增加到8个部落72乘?72乘*72人=5184人,再加上车兵?

《周礼天官大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墨子·明鬼下》“汤以车九两,鸟陈雁行。汤乘大赞,犯逐夏众,入之郊遂,王乎禽。”70乘*75人=5250人,我怀疑6000人是真的,70乘是后人根据每乘75人算出来的。其实实际是648*9=5832再加车兵18。五十周里等于百夏里,使用百夏里商田制则有九乡,一乡出战车一辆,商汤是以自己一国之力灭亡了夏桀。扩大到商百里商田制则有16乡。到了纣王时期,犯愁于16乘与25乘军事改革的冲突,以及征伐东夷带回的大量战俘,而被囚禁的西伯姬昌帮纣王想出了办法,一如商汤帮助夏桀对付昆吾、越王勾践帮助吴王夫差吸脓血一样,获得了信任,再加上名马和美女,纣王才释放了周文王。

《周易》128米*用8*用6*5*105%(路网和沟渠)=32公里

30男*36=1080,出战车2乘,1080*25=2万7千,2万7千*(10+12)=59万4千

宣方不言侯,或为旧制,30男*81=2430,出战车2乘,2430*15=36450

自以为是的纣王从军事需要,改成25的结构,这就是《周礼》五五军制的由来

这样22个“小百商里”方国的面积和安阳附近商朝领土平原面积是相符的,32公里也与安阳殷墟到淇县鹿台的距离相符

但这样其实是减少了封地,所以引起了大贵族们的不满。而且军队出征后,安阳周围只有大量东夷奴隶与商人平民成了纣王唯一可以征调的力量,前徒倒戈,安阳附近都没商纣王时期的古城,考古学家估计是把早期城墙都拆了,焉能不败

纣王其实和秦始皇、隋炀帝还有崇祯差不多,和他类似的人物应该是查士丁尼二世,他西破保加利亚、东破阿拉伯,可惜胡乱推行改革,触怒贵族,将领叛乱,军队倒戈,被叛军杀死。

《逸书·周书·世俘》庚子,陈本命伐磨、百韦命伐宣方、新荒命伐蜀。乙巳,陈本命、新荒、蜀、磨至,告禽霍侯、艾侯,俘佚侯、小臣四十有六,禽御八百有三百两,告以馘俘。百谓[韦]至,告以禽宣方,禽御三十两,告以馘俘。百韦命伐厉,告以馘俘。

纣王在打败东夷后,拥有天干集团军(500辆,分成10个50辆)和地支集团军(600辆,分成12个50辆),兵力远比武王庞大的多。1车和武王一样配150人,1100辆就是165000人,加上宣方军的旧编制的近万人,和177779差不多。征东夷的10~15万大军,只残存5000殷军跟随其子北上,姜子牙的吕国避而不战、肥敌自重,周公的鲁国(原在河南鲁山)和召公的燕国都未封,无力阻挡殷人北上,殷人在孤竹国旁边的夏人遗民故地建立了国家,也就是韩侯其子朝鲜。朝歌和殷墟以及周围的共22个国加宣方共近88万男丁,除军队外的另外10分之9的70万,则成为了亡国奴,18万战死(部分为莱方),30万成为战俘,剩40万不到。

安阳附近“小百商里”82万8300男丁,22国*32公里*32公里=22528平方公里,换成58万3200男丁,也就是东夷奴隶至少有25万,考虑到要迁徙部分商人到山东,那么就是30万男丁以上,商纣王征服东夷的胜利不比周武王少。

《武成》的“流血漂杵”要结合《国语》伶州鸠“癸亥夜陈,未毕而雨”以及《诗经·大雅·大明》的开头和结尾与题目相辉映“明明在下,赫赫在上”“会朝清明”说的都是“乌云渐散,天光乍现”的奇观:http://www.fengniao.com/active/20130410_canon/

info.php?id=10150

建议看看王程远《商周断代新考》的第七章《论商周牧野之战》有电子书。“流血漂杵”是当时下雨后的战场原本就有的积水和死人的血混合的效果,按照《逸书·世俘》的说法杀了17万多,10~15万是从东夷赶回来的,那么战场上被拉来的70万军民,就死了2~7万人而已

武王得到了新的300辆战车后,组建了六官。另外800辆被封给各个诸侯国,战车的制作是纯手工的,殷人没有了战车和18万战士,所以周公平叛三监之乱才那么迅速,只是击败了管叔麾下的战车部队和非战士的商遗民步兵。

《逸书·周书·世俘》武王遂征四方,凡憝国九十有九国,馘(割耳朵)磨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这里的人都是指成年男人)。凡服国六百五十有二。

武王1506男出300兵2辆车,400辆车就是30万1200男,但是六官的配置是37万5千夫(2井5家屋1主1奴,1成500男出战车1乘,官通假军,6官每军125乘也就是750乘)到67万5千夫(1家屋3男,1井9男,1成900男出战车1乘,官通假军,6官每军125乘也就是750乘)。301200+300230=601430,周原本就有余夫,再加上战胜国的滚雪球的移民潮,能够填补战损,而且还是极限配置,一部分给分封国。俘虏不一定会变成奴隶,汉尼拔和凯撒都曾经释放过战俘。这次的战俘,都是东夷人,武王对商人还是很宽容的。

周公击败东夷,分封康叔在卫国、微子在宋国。之后周公在平定东方之后,用新的商人战俘充实周人的生产,组建了八启。宋国为公爵国,二军22万5千夫,大部分是本地商人,迁徙来的商人数比三监之乱前大大少了,再加上东夷的战俘,估计主要是靠战俘了,大分封下不会产生移民潮了。

周制160米*3*2*5*5*2*104%(路网和沟渠)=50公里

这就是三《易》的真相。


夏制82米*用6*9*5*110%(路网和沟渠)=25公里

夏早期,1邑1家,每个大家庭196个份地,成年2男2女,出2男,1成出兵2*25=50男

夏中期,1邑4家,每个大家庭49个份地,成年4男4女,出4男,1成出兵16*25=400男,所以叫“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商制102.4米*用8*用9*4*109%(路网和沟渠)=32公里

商早期,1邑4家,每个大家庭16个份地,成年2男2女,出2男,1成出兵8*81=648男

纣王128米*用8*用6*5*105%(路网和沟渠)=32公里

商早期,1邑4家,每个大家庭16个份地,成年8男8女,出8男,1成出兵30*25=750男

周制160米*3*2*5*5*2*104%(路网和沟渠)=50公里

周早期,1邑10家,每个大家庭3个份地,成年2男2女,出1男,诸侯1成出兵10*20=200男,天子1成出兵5*20=100男,出车1“乘”,所以领地叫“成”,诸侯的首都叫“都”,王的首都叫“城”,“城”的面积是一“成”
muqinmuqin 发表于 2023-8-19 11:36:16|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的历史脉络,从古籍之中即可解开,抛开儒家经典即可。但问题是中国的历史的总章-《尚书》开始就是儒者所书,这些儒家经典严重干扰了真实的历史研究,舜游五岳,五年一巡守。禹通九州。实际上舜与大禹没有任何证据进入过中原,夏有九州,但与周之九州毫不接界。所以官方展现出来的历史说法,始终不离万世一体的主线,没有任何新意,也不会有真正的证据支持。
文明与历史的研究是必须符合整个人类发展规律的,中国在其间,不会例外。
huchuanhao 发表于 2023-8-19 11:37:15|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上古三代(主要是夏商西周)关注有点少。说说粗浅看法。
主要原因,就是留下来的史书没多些,没啥激情,
就好比西游记,开篇石猴出世一直到大闹天宫比较好看,后来猴子被驯服了,一路打怪升级相对就不太有意思了。
三代历史也差不多,只不过顺序倒过来了。
夏商西周就像打怪升级,套路雷同,骨肉不丰满,能编出来封神榜就已经很不错了,有几个耳熟能详的梗也差不多说烂了,实在没啥好挖掘的。史书主要是那几本佶屈聱牙的尚书、逸周书,去古已远的史记,不咋全的竹书纪年之类的,还有后人瞎编乱造的层层堆出来的不靠谱历史。后来靠着近年出土的青铜铭文、甲骨文、战国简帛等丰富了不少史料,但也是零零碎碎的,一般民众还是不咋感冒。
后来春秋战国相对热闹些,左传国语战国策的精彩程度也很高,关注度就上来了。


把我国拟人化就好说一些。
纵观我国一生,夏商周就像我国刚吃奶上幼儿园小学初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没啥好看的点。
【像后来的春秋战国,就像我们的青春期,开始叛逆打架谈恋爱。
秦朝,就像高考选专业填志愿。西汉,考上了重点大学。
东汉魏晋,不好好上课,谈恋爱打lol。南北朝,毕业找工作,焦头烂额。
隋朝,工作有了起色。唐代,赢娶白富美,买了大房子,邻居都来串门,走向人生巅峰,后来开始亏本,人生大起大落。
五代宋,生意被挤兑,婚姻不幸,离婚,潜心研究文化和高雅生活。
元,被富婆强行入赘,住着大房子,生意通四海,工资全上缴,不咋幸福。
明,逆袭,把富婆赶走,继承了财产,事业小成,旅个游发个微博。后来生活渐渐腐化,天天上网。对门有个小邻居非法占地,打官司,赢了。
清,当初跟小邻居打官司累够呛,秘书翻身成了老板,无奈只好娶了秘书。妻管严,老挨家暴。好在媳妇还算女强人,理财有方,新买了几套房子。不过人老了,头发白了,公司制度僵化,不思进取,渐渐快要完蛋。跟别的公司打官司,输了,赔钱,强分股份。小邻居也来打官司,又输了,赔了不少钱,丫的成了暴发户,儿子也被他抢了。别的邻居纷纷来打官司,抢钱抢财产。
最后大小邻居因为分赃不均在家里就干起来了,警察被收买,看热闹。心累,懒去得管。
诶,那小个子最后竟然赢了?意外。公司分家,夫妻分居,工人罢工,惶惶不可终日。
民国,如丧家之犬。天天在公园抽烟,思考人生。小邻居砸门,开门一看,媳妇被他搂着,还要霸占全部家产。怒火中烧,据理力争,稍稍明确了方向,找到了动力。怎奈现实残酷,小矮子真有劲,被几次打倒在地,好在一直没认输。偷眼看那货也挂了彩,喘着粗气。
话说那个小邻居联合几伙人做黑生意,得罪了某大邻居和某大公司。在大公司和大邻居帮助下,胖揍小邻居,抢回了儿子和媳妇。哎,大邻居心眼太孬,揩俺媳妇油,还偷东西,麻蛋。敢怒不敢言。咦?他还偷偷给俺家门缝塞了什么出版物?
打开那小册子,原来是传销的内容,不过写得好有道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决定偷偷照着做,结果跟儿子闹掰,大公司也不正眼看俺。
大公司看俺在搞歪门邪道,在门口放炮仗吓唬俺,能忍?!撸起袖子就干仗——没打赢,也没输。别人偷偷说,这糟老头还挺能打啊!!!可是累够呛。
白手起家,起早贪黑。身体不好,还吃错了药。邻居全被大公司收买,只有大邻居帮忙照顾下生意。对他真是感情复杂,这家伙有次偷摸在俺家安摄像头,被俺发现了,是不是心里变态啊。期间又打了几次小官司。烦。最后跟大邻居闹掰了。总的来说,没算白折腾,还算有点成绩。
压力太大了,传销学习得走火入魔,疯了。家里的古董使劲砸,似魔鬼步伐。打孩子打老婆,自我感觉良好,赶脚要打通任督二脉。
咦,大公司这时候派人来串门,看我舞姿帅不?大公司说,挺帅,那啥,你跟你大邻居闹掰了,以后咱们玩吧。
小邻居也来串门,麻蛋,几年不见,人模鬼样的。
卡一跟头,精神病意外摔好了。回首这些年,后悔死了!赶紧出门透透气,我去,世界变化太大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小邻居借俺不少钱,赶紧办工厂。效益不错,渐渐有钱了,也敢在上流社会冒头了。虽然人家看俺就是个农民企业家。
工厂工人嫌俺腐败,罢工。以前这种事儿,打一通就老实了。结果工人被打死了。
舆论哗然,东西没人买。呜呜。
费劲巴拉熬过了艰难期,失散的儿子也回来了。公司分部遍全球。大公司见俺毕恭毕敬。哎,家里还有漏风的墙,先把门脸装修装修。厂里也不安定,真闹听。
一直练肌肉,虽然有小肚子,不过肱二头肌挺发达。染了发。人家都说,不像是五千岁的人。还有人说,老不死的老顽固。爱咋说咋说。俺心里有数。
家里孩子正接受义务教育,学习不错,爱上网,处于叛逆期,以前棒下出孝子的招不好使了。俺怕他看没用的,时不时拔网线。他嘟囔几句,偷偷上网吧。俺是家长,就要维护家长权威,要不谁来挣钱养家!虽然俺不愿承认,以后他总要继承公司的。。。。。。。。。。(方括号里纯扯淡。与本题无关。可以跳过。)】
方法:
雇些人写些关于上古三代的穿越文、同人文、耽美文啥的(或者画类似题材的漫画),多写点,时间长了出了精品,最好能排成电视剧电影,这些东西火了之后就有人关注了。明清史不就借着百家讲坛、二月河、明朝那些事、清宫戏等等火起来的吗。考古不就借着盗墓笔记鬼吹灯火起来的吗(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vfhpith 发表于 2023-8-19 11:37:25|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 | 显示全部楼层
找个对这话题有兴趣的漂亮的好身材的女仔,同时让她在全民问题混脸熟引关注。可以简化流程
polocat 发表于 2023-8-19 11:37:37|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古是传疑时代,还并未有出土文物证明它正式步入了信史时代,所以,一般这段历史在西方国家都不承认,毕竟它只是传说。
夏商周的话,虽然有典籍记载当时的事情,但是例如《尚书》中的文字诘屈聱牙、晦涩难懂,所以,深入研究这一块的人或许也比较少。
至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或许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各位"家"身上,所以更多的关注是思想和哲学方面。
古代中国一直是文史哲不分家,学文学的要看史记,学历史哲学的也要学史记。既然如此,也就不能单纯地说,关注这方面历史的人比较少,就像百家争鸣时期一样,它是历史,更是我们现在着力于研究的思想史和文化史。
所以,并不能说要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只能说,毕竟是中国最开始形成的那个阶段,可以研究的内容比较少而已。但是没在知乎上出现,并不能代表这个领域被关注的少啊~
一家之言,仅此而已~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