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推荐家长与师生阅读2886:复旦哲学系教授:孩子成不成材,都是命!

[复制链接]
ilylyh1314 发表于 2024-8-26 09:16:33|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推荐家长与师生阅读2886:复旦哲学系教授:孩子成不成材,都是命!

原创 梅拾璎 梅拾璎 2024年08月22日 11:54 北京
(今天文章有点长,是我有段时间最用心、耗时最长的一篇,建议读者最好找个宽裕的时间细看)
01
午饭这段时间,我一般喜欢听北大、台大、复旦哲学系几位教授的系列讲座,一般是关于传统文化的。
比如前些天,系统给我推送了复旦哲学系前主任著名教授王德峰老师的一段视频,标题是:“孩子成不成材,都是命”。他说:
“孩子一生下来,父母就希望他成龙成凤。很多孩子从生下来第一天起,父母就计划他的未来,精心设计他的成长过程,并严格按照这个计划来教育他,让孩子按部就班地在自己设定好的蓝图里前进。就像我一样,我希望我儿子出类拔萃,我考上了复旦,你应该考北大。结果高考了,我儿子只考上了一个二本,还很勉强。
我们弄堂里一户人家,家里很穷,父母都下岗了,在家里擦麻将也不找工作。这家的儿子读高中,在家里只有床头柜可以给他做功课。有一天,儿子放学回家,拿一个家长会通知单給父亲。父亲搓麻将正起劲,把回执往旁边一扔说,我才不去呢。一起搓麻将的牌友说,家长会很重要,怎好不去呢?这位父亲说,我儿子这次可能又是年级第一,学区第三,我去开会一定又是受表扬,我都烦了。孩子穿一双白袜子,一个礼拜谁也不帮他洗,变成黑袜子。孩子平时放学,妈妈懒得做晚饭,给他5块钱让他买东西吃。
这是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吗?但他孩子就是出类拔萃,跟教育、跟努力毫无关系。”
02
王教授讲的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家庭环境是存在的,并不是很极端。我听说过类似家庭,大家也一定听说过。王老师作为一个哲学教授非常信命,精通命理学。他经常引用孔子的一句话:“不信命,无以为君子”。
说到“命”这个概念,在我们中国,每个人心里都有分量,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东西,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不必深究了,因为我也似懂非懂。
不过一谈到“命”这个课题,在很多人眼里,似乎又是玄乎而迷信的东西。我的感受呢,玄乎是因为我们对此一知半解,迷信是因为我们对这个领域的蒙昧。
我听王教授说的时候想了很多,有一些感悟,特别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各位有时间的话也思考思考。
不断有读者说梅老师特别智慧,其实我很惭愧,我认为我是一个很迟钝的人,二十多岁根本不信命,有时还认为人定胜天,但年龄越大越信命。
王教授说,他对教育是一个虚无主义者,认为教育基本无用,但他又说,教育有一件事情你要抓住不放:
教孩子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心灵有力量的人。
这话说的太对了,你看,他也不完全是个教育虚无主义者,教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不是教育是什么?!
我本人当然是一位非常相信教育力量的人,否则,我也不研究教育了。下面我将结合几个案例阐述我的想法。
03
不久前的一天中午,一个跟我年龄差不多的妈妈找我咨询,她家孩子今年已经高考完毕,家长对孩子的大学不是很满意。孩子本身也没有太大问题,我们电话里聊得特别轻松而融洽,简直就像多年老友一样。
聊着聊着,我劝她再想开点儿,然后我就把公号文章不好公开写的育儿感受分享给她。没想到她听了说,梅老师,我听你这话心里好多了,瞬间轻松了不少,不再纠结了。索性我今天也发给大家看看,就是下面这段话:
读者从文章里可以看出,我比较容易化解焦虑,大大咧咧,比一般父母要想得开。事实上,正是这个想得开,反而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为什么我会想得开?那是因为:育儿20年出头了,我越来越感觉到一点,无论多高明的父母,你都不可能通过教育让孩子飞黄腾达、大富大贵。
我们之所以还在虚心学习、探究教育,不断自省和修炼,悉心培养孩子,无非是给他以比较科学的养育,使孩子人格健全,成为一个心灵有力量的人,一个幸福一点的普通人,减少自己将来的遗憾而已。即我们作为父母,绝对不可能改变孩子的命运,但可以给孩子施加一些正向的引导和支持,而不去破坏他生长的根基!
打个比喻。大部分父母的痛苦根源在于,总觉得孩子应该像块木头一样,可以刀削斧凿,可以把一根草变成一棵树,随心所欲地改造。事实上,我们无法把一根草变成一棵树,除非它本来就是一棵树。丑小鸭之所以后来变成白天鹅,不是因为它历经苦难才变成白天鹅,而是它生来就是一只天鹅。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把一只鸭子变成天鹅。但我们可以把养育工作做好,为小鸭或小天鹅提供好一点的成长环境。
看不透这一点,焦虑无穷无期。
04
我们大多数中国人都相信生辰八字决定人的命运,我多想一下,如果生辰八字包含了天时、地利、人和,似乎还真能决定命运。看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者一直相互作用,像是混混沌沌发展,又清晰地相互辅助和影响。
天时,相当于一个人的基因、天性、时代发展大势等人为无法撼动的一切;生在什么样的地方是个地利,决定人的眼界、胸襟、受教育的方便性;什么样的家庭,有什么样的父母,家庭氛围如何,家庭和其它社会关系如何,这叫人和,养成人后天的性格、习惯、教养等。一个天时可以决定人发展轨迹的大约60%,地利和人和加到一起占比约40%。
比如,王教授举的他们弄堂的那个男孩,我认为他这个阶段的优异成绩是基因、天性、人格类型等因素决定的。如果家庭环境更好一点,他的心一定能更甜一点,过得更幸福一点,对未来有更多的希望和勇气。因为无论哪种性格气质的孩子,都需要父母的爱护、肯定、鼓励,才能让他们不断建立起自信,增加内在的力量。
也可以这样说,人的未来,一半掌握在上帝手里,即天时这一部分,另一半掌握在他自己和父母手里,即他应对外在遭遇的心态和能力。对于前一半,我们完全无能为力,后者要看我们给孩子的小环境。
05
有人可能要跟我辩论,说梅老师,你看李玫瑾老师的书,那些后来构成犯罪型人格的少年有多可怜,难道他们命运里就是要犯罪吗?
那我们先看《心理抚养》这本书里的一个案例。
来自浙江农村的董某某从小生活在一个没有温暖的家庭里,父亲成天出去赌博,母亲精神不太正常,父母经常吵架。后来父母外出打工不管他。家里经常就他一个人,放学回家只能一个人点火做饭。南方木头湿,很多时候点不着火,饿得不行,不得已跑到叔叔家蹭饭,经常遭白眼。11岁离家出走,到很多城市流浪,颠沛流离。一次被广州城管收容,让父亲去接。父亲跟警察说,你们爱怎么处理怎么处理,我反正不去接。有一天这孩子想自杀,想回家看最后一眼,结果还是遭到冷漠对待。他说,想想人家活得那么好,自己活得那么惨,就算我去自杀,也得有人陪我,所以他选择去杀人。
如果这个案例大家得不出结论,我们再看一个人的际遇。我在这篇文章说真话,说人话,说实话,浑厚如磐石,温良似美玉,是寒门博士被广赞的原因(点击蓝字可读)中写过一个人,就是去年因一封感谢信被全网传送并喜欢的黄国平博士。
黄国平从小出生在我国南方的一个小山坳里,母亲在他12岁时离家出走,父亲在外打工不管他,家里只有婆婆照顾他。结果父亲也在他17时出车祸死了,婆婆也病故。他上高中的学费,都是夏天的黑夜里他提着煤油灯捉黄鳝卖钱得来的。有时候卖黄鳝的钱还被父亲偷偷拿去买酒。他说,下雨的夜晚不能出门,在煤油灯下读书是一件特别享受的事。
我在文章里说道:“一字一句地看完黄博士的文字,心头又一次重温那句话:一个人的最终成就和心灵质地,取决于他本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黄博士出生在那样的家庭,历经煎熬、苦痛、艰辛,那一切的一切,不仅都没有打败他,还把他淬炼成一块温良淳厚的美玉——说话做事没有丝毫的浮夸和装腔作势,对帮助过他的人和单位心怀感恩,对国家和社会抱有朴素的深情,永不放弃!永远努力!”
06
对比以上讲的这三位男生的少年时代,从小都有一个穷困潦倒的家,但人生归宿显著不同。
我们看,王教授讲的那个弄堂男生和黄国平有一个特别强烈的共同点,天性酷爱读书学习,在成长非常关键的几年他们过得很充实,家庭还能给予基本的支撑,得到一些基本的支持和温暖。弄堂里的高中生虽然父母不务正业,但起码有个完整平和、支持温饱的家。黄国平博士回忆自己的成长,有个人非常令人动容:
“婆婆是一位裹小脚的童养媳,一生未上过一天学。她含辛茹苦拉扯大一男一女,又佝偻着照顾我快到成年。她一生困苦,却没有听过她一点点不堪的事,没有听到来自她的半句怨言。总是用沉默回应是是非非,甚至请进入家门的小偷吃晚饭。
我问过她为什么,但她只回答要多做善事,不要那么多怨恨。”
而董某某呢?
07
这个案例大家如果还想不透,我再讲一个青少年。
著名纪录篇《零零后》里的池亦洋,是一个北京孩子,父母受过良好的教育。上幼儿园期间的小池活泼好动,行为叛逆而霸道,是个不折不扣的孩子王。他欺负小朋友,引起大多数家长的不满,甚至家长要求他退园。小学期间池亦洋很不适应课堂学习,上课无精打采、被罚站,哭诉不会写作业。因为成绩不好,成为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天天挨批,人生陷入绝望。
中学来了,突然遭遇的橄榄球带给池亦洋人生新方向,他在橄榄球场上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目标,恢复自信,努力拼搏。与此同时,生活中却连连受挫:早恋被批,申请美国学校遭拒。2016年暑假,池亦洋入选国家队,代表中国出征世界橄榄球青年锦标赛。后来,父母送他去美国打橄榄球,池亦洋也凭借加倍的努力,拿到了国外留学的名额,未来他希望成为一名职业橄榄球运动员。
08
你看,董某某和池亦洋天性里有相似的地方:不是读书学习的料,整个小学少年期都是无聊、迷茫和痛苦的。可这两个少年遇到的地利与人和这两方面截然不同。董姓少年遇到的是被家庭无情地抛弃和彻骨的冷漠,而池亦洋面对的家庭小环境是这样的。
纪录片里,父母对他学习遇到困境时的讨论和决定,大部分情况下都能够从孩子的天性出发,体谅孩子处境。他们做决定的核心思想是如何尊重孩子,找到孩子最擅长的项目,让孩子重新升起人生自信。
如果没有父母的理解,没有在被爱和尊重的环境中成长起对自我的认知、自己的立场、自己的观点,没有被周围环境所接纳的体验,孩子在这个时候会把经历困难和痛苦与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失败混为一谈,一蹶不振,浑浑噩噩。
09
大家看到这里,可能又产生一个错觉,后天的教育明显比一个人的基因、天性等重要啊!此时你再延伸一点思考,池亦洋天性里的倔强、要强、不服输依然占主导地位,遇到橄榄球只是一个契机,任何吻合他天性的项目都可以成就他。而这位董姓少年,当后天的养育环境极度不如意时,他天性里恶的一面全面爆发,落得一个可悲、可叹又可恨的结局。
所以,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轨迹,如何找到顺应他的天性、保全他自我意识最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方法, 是教育最大的难点。
10
有个妈妈在一篇文章后留言:
“其实世间所有的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有潜力,只是不够勤奋。实际上,在小学阶段,能取得好成绩真的是比较容易的,这样也有时候给了家长一种错觉,似乎自己的用力是正确而有用的。实际上,到了初高中,就会发现如果孩子不想学,家长们是根本不可能在学习上使力,使了也没用。还不如从小尊重孩子的想法,多点认可,肯定,对孩子的内心和情绪多点关注,这样孩子在成长中获得的成就感也就形成了自我的内驱力。这其实也是我作为一个初中生妈妈的感悟,也后悔在过往过度用力,让孩子有了无助感,希望自己的悬崖勒马,能让孩子慢慢重拾自信,激发内驱力。”
我认为她真懂了。
11
我最烦听到那句话:我活着就要逆天改命。你逆什么天?改什么命?你的天性遇到家庭和外界支持或者破坏,就是你的命!
今天的教育能做什么?不是教知识,不是教技巧,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认识他自己,发现你的潜能,施展你的优势。
我切切实实地看到,凡是那些天性得到良好伸展、成长中得到相应的爱和支持的孩子都可以发展良好。
所以,我最后的结论是,我们的家庭教育不能改变孩子的命运,但可以成全孩子的好命。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