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李镇西:丹麦教育无法回答的中国式教育问题

[复制链接]
散步人生 发表于 2024-8-26 00:59:28|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按】2024年8月11日-22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组织了由李镇西老师带队的北欧教育考察之旅,一行24位教育人走进丹麦、芬兰、爱沙尼亚三个国家的学校、课堂、教育机构等,与当地教育工作者及学生进行进行交流,共同探讨教育的目的和对幸福教育的理解。
下面是李镇西老师在丹麦访问过程中的教育观察笔记,“我们在丹麦以中国式的思维向丹麦同行提出许多中国式的问题,他们当然就无法理解,更无法回答了。”虽然有些问题无法给出答案,但是教育的目标和意义是相同的,那就是帮助每个人真正成为他自己。教育的功能应该是使学生成为一个热爱人生的人,同时也是善良的人。

去过丹麦几次,曾撰文在朋友圈或公号上介绍丹麦教育。经常有朋友问我:“丹麦教育能够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吗?”
这是一个绝对有理且正确的问题,因为对任何域外的教育,我们都可以这样质疑。
但是,这样的问题永远是正确的废话,因为至少在目前,连中国自己都不能解决自己的教育问题,怎么可能乞求丹麦教育、芬兰教育、日本教育、美国教育……的“经验”来拯救中国教育?
正确的废话还不止这一句,还有:“学习国外经验,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必须将国外的经验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面向世界是对的,但还得立足中国。”……
我之所以说这些话正确,是因为确实如此;我之所以说它们是废话,是因为这些常识都是不言而喻的,是我们讨论中国教育的“默认前提”,没必要挂在嘴上。比如我们说:“人必须吃饭。”就省略了一些“默认前提”——必须适量而不能过分,否则只有撑死;必须吃用自己劳动所得的钱换来的食物,而不是通过偷、抢、贪等非法手段抢占别人的食物;人不能仅仅是吃饭,还得有高尚的精神追求……
如果有了不需要声明的“默认前提”,那么共识也就达成了——
包括丹麦教育、芬兰教育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对中国教育都是重要意义的,这个意义主要是用更加贴近人性特点也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完善中国的教育,最后造福于我们的孩子——中国明天的每一位公民。
注意,我这里强调的意义更多是在理念领域,而不是操作层面。也就是说,我们要研究、思考、学习的是“道”而非“术”。虽然不能说他们的具体方法绝对不能借鉴,但“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式的“学习”注定是要失败的。

但很遗憾,不少中国教育者到了国外,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才能学几招有“操作性”的具体做法,来提高中国的教育质量——而在目前我们中国的教育语境中,所谓“教育质量”更多是指向升学的。
这次在参观丹麦北菲茵高级中学时,那种自由、舒展、个性、尊重的教育,让我们不可思议!交流中,有人提出诸如“你们是怎么设计压轴题的”之类的中国式问题,校长一脸懵逼,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说实话,我完全理解这位老师提的这个问题。因为包括他在内的许多老师都身陷中国教育内卷的沼泽,太急于找到能够“拿来就用”的妙招了。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困惑,而是几乎所有中国教育人共同的焦虑。

所以,一旦听说哪个国家的教育很先进,便一股脑地提出许多请教的问题,比如我几次去丹麦,就听到了中国教育同行提出过这样一些问题——
“丹麦青年学校的模式,如何在中国落地?”
“丹麦这种自由的教育,如何引导中国教师搞定那些摆烂的孩子?”
“丹麦是如何通过评优选先来激励教师专业成长的?”
“丹麦学校是如何科学运用考试结果来引导教师敬业爱岗的?”
“丹麦学校十分安全,这种经验如何才能在中国学校实施?”
“我看见丹麦孩子课间的运动量很多,丹麦学校是如何保证孩子每天阳光体育一小时的?”
“丹麦的幸福教育是如何量化考核的?”
“丹麦幼儿园是怎样进行幼小衔接教育的?”
“丹麦学校是如何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的?”
“你们是怎样处理学生的早恋问题的?”
……
显然,这些问题都是丹麦教育同行无法回答的,因为他们根本就听不懂这些问题。即使翻译给他们讲了这些问题,他们也没法理解为什么中国教育者会有这样的问题。
一切“隔阂”都源于两个国家历史的、文化的、政体的、环境的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的种种不同。

举一个例子——
我去参观斯莱特学校时,问校长:“你们如何管理教师呢?如果对教师不满意可以解聘吗?”
他回答:“我们是公办学校,但我是校长。老师在这里工作,都是我雇佣的,如果对老师不满意,我是可以解雇他的。这是我的责任,我必须保证每一个老师都是合格的。”
我问:“丹麦有职称评定和评优选先之类的事吗?”
他回答:“没有。”
我问:“没有这些激励措施,那你如何保证你的老师的责任心和专业能力呢?”
他回答说:“打个比方吧,我会把有经验的老师和缺乏经验的老师组合在一起,让有经验的老师去带一带没有经验的老师,帮助后者提升。当然,学校里哪个老师强,哪个老师弱,我心中是有数的。我经常跟老师一对一的对话交流,我会利用这种交流的机会,把我的赞赏或我的建议传达给他,鼓励或帮助老师。在下一年制定学校计划的时候,我会把许多优秀老师的建议和想法写进去,让他们以这种方式参与学校的发展,他会觉得自己被欣赏。”
我问:“如果遇到确实不负责任或者经过努力也无法达到教学要求的老师,怎么办?”
他说:“这样的老师肯定有。我会给他机会,分管校长会找他谈,给他指出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我也会找他谈。不会一下就解雇。但如果实在不行,那我肯定不会再用了,我会亲自找他谈,说你不适合在这里工作了。但丹麦有强大的工会,会维护每一个老师的权益,比如工会规定,被解雇的老师根据一定工作年限,会多付六个月的工资,让他有半年的时间找到下一份工作,所以不会把老师一下子推向极端的境地。我的压力不大。当然,有时候被解雇的老师不一定都是不称职的,也可能是因为预算不够,不得不减少老师。”

我问:“教师之间的工资有差别吗?”
他说:“在丹麦,校长无权决定老师的工资是多少,每个老师所教的年级和科目如果相同,那工资是一样的。12年中,老师的工资有三个晋升的阶梯,只要没有大的失误,到了那个时段,自然就晋升。只要没有大的问题,老师的工资根据年限自然增长,所以我没有压力。”
我问:“丹麦教师的工资在社会上比起来,是属于哪种档次?”
他回答:“属于中等吧,比医生、警察高。我们老师都为自己的职业感到骄傲,感觉社会地位不错。当然,我们是民主国家,媒体上什么声音都有,也常常批评我们公立学校的老师。这很正常。但总体上讲,我们还是很受尊重的。我们这个职业很有安全感,整个保障体系也很完整。”
我问:“老师们的工资都一样,也没有额外的奖励,那他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动力从哪里来?”
他看了看我,然后非常郑重地说:“我们的老师,作为公立学校的教育者,的确特别自豪。我们的工作,是把我们一代一代的孩子塑造成一个适合民主社会的人和公民。到他毕业的时候,他已经是丹麦的公民,这就是我和我们的老师,作为丹麦公民,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这就是最大最大的激励!培养公民,就是一个教育者最大的自豪!”
在丹麦学校,不需要所谓的“额外的奖励”或者“激励机制”,因为“培养公民,就是一个教育者最大的自豪”!
可是,这在许多中国教师看来,这简直就是“苍白无力”,甚至觉得校长是在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是在“装”。可能还有中国教师会怀疑:“这是校长的一面之词,难道一线教师真的不在乎名利方面的奖励吗?”
那天我刚好听了一节数学课,课后与数学女教师聊天。
我问:“您认为在这过程中,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她说:“温暖和爱。不要让孩子感觉老师对他失望,而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鼓励,这种充满温暖和爱的鼓励对孩子特别重要。”
这时候我们身旁走过一个女孩子,看样子是中东来的学生。她就顺便举例说:“有的孩子是从别地移民或者作为难民过来的,如果从低年级就过来还好,除了语言障碍,其他学习都没大的问题,但高年级过来就不好了,学习进度都不一样。比如刚才走过去的那个孩子是叙利亚女孩,到丹麦已经两年半。当初她的数学成绩和别人差距太大,但是这个孩子现在的数学已经跟别人一样了。为了这个女孩,我花了好多好多时间和精力,专门为了提高这个孩子的数学成绩。我现在特别特别高兴的,就是她的数学成绩已经跟其他学生一样好了。”

我问:“您给这些学生花额外的时间和精力辅导,学校给你有额外的报酬吗?”
她笑了:“没有。学生成绩提高之后脸上的微笑,对我来说就是给我的最大报酬。我看到孩子们刚进来的时候,成绩不好,没有自信心,可是离开我的时候,成绩提高了,我很欣慰。学生离开我以后,不管他们从事什么职业,面对社会挑战时充满自信,作为一个公民,他们能够面对国家和社会尽自己的能力,然后一代一代回来看我,脸上充满微笑,这就是对我的最大的奖赏。我希望我能够看到更多这样的微笑。”
丽萨女士的眼泪一下就下来了,她一边擦着眼泪一边翻译。
我禁不住对这位数学老师说:“您很伟大!”
她说:“谢谢!我是一个用心作教师的人。”
那一刻,我产生强烈的共鸣,对她说:“我也是。”
我俩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就像可能许多中国教师无法理解这位丹麦女教师一样,我敢说,她也无法理解中国教师的种种困惑。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在丹麦以中国式的思维向丹麦同行提出许多中国式的问题,他们当然就无法理解,更无法回答了。
但是,这依然不妨碍我们把眼光投向丹麦。
在今天,有朋友在我的朋友圈留言,国情不同,不可一概而论,何况印度韩国日本等国学习竞争一样“残酷”。我当即回答——
印度我不够了解,但日韩的中小学教育我是略知一二的,和丹麦相比,他们可以叫“残酷”,但和中国比,完全不是我们渲染夸张的那样,相反,以我们的标准,他们已经很宽松。我没说过我们一定要原封不动学丹麦,实际上也不可能做到,文化背景不同的确也是客观事实,但人的天性总会让人类的教育有共同的追求价值,我就不相信,中华民族的孩子就只配接受那种把人当机器的所谓“教育”!
是的,中华民族的孩子有权享受符合人性的教育,我们每天面对的孩子应该享受成长的幸福!
作为中国教育者,这是我们的职业初心,也是我们的教育使命。尽管我们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我们可以尽其所能,能做多少算多少,能做一点算一点,以无愧我心。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教育考察团在丹麦北菲茵民众学院(2024年8月14日)
来源:镇西茶馆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