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开学收心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复制链接]
flzt120 发表于 2024-8-25 14:11:04|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重建附近”:年轻人如何从现实中获得力量?
——人类学家项飙访谈(节录)
康岚:您最早在什么时候提出“附近”这个概念?为什么想到提出这个概念?
项飙:我第一次提“附近”应该是在2019年夏天,我跟许知远在“十三邀”节目上的对话。当时好像是在谈现代人的时空观念,为什么现在人们对快递小哥迟到两分钟会非常不耐烦?我们说到现代生活完全是被时间逻辑统治了,空间逻辑消失了。原来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通过人的行动,比方说我和你的距离是一袋烟的工夫,或者说这个距离是从你家走到荷塘边上的那个工夫,其实时间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空间来衡量的。但在工业化之后,抽象时间也就是钟表时间变得非常重要。当这种抽象时间统治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就完全变成了附属性的东西。对快递小哥迟到两分钟会非常不满,是因为你根本不考虑他是从空间中哪个点到餐馆拿了东西,以及路上的交通是怎样的、进你家小区的门时他要跟保安怎样交涉,这些经历性、空间性的东西,你是不管的,你要的就是那个东西要在你规定的时间内送到你的手里。这种心态是“时间的暴政”造成的。在这样的场景下,我提到“附近的消失”。
“附近”这个空间的消失,一方面是因为“时间的暴政”,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建立自己对世界的感知越来越通过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则,而不是通过对自己周边的感知来理解。比如,你的邻居是干什么的,楼下打扫卫生、门口卖水果的人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家在哪里,如果家不在这里,一年回几次家,他们的焦虑和梦想是什么。这些人对你的生活很重要,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由他们来组织的,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不能够正常运行。但是,我们对这些“附近”经常是视而不见的。
这个“附近”,它是一个空间,它的有趣在于它有很强的社会性,它是你这个社会主体的物质基础,把你托起来。在这里面,有很多很细密的又很复杂的、看似好像不重要的但其实是很重要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所以我提出,要关注“附近”。一方面是要重构自己的生活,将自己从“时间的暴政”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是在主观意识上,要重新树立一种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方式。这个话题的表达,既有描述性,也有针对性。后来大家觉得“附近”值得讨论,大概是因为它的确有针对性。
康岚:您说过,“重建附近”不是一种论述,而是一种劝说,尤其是对年轻人的劝说。为什么“附近”对年轻人尤其重要?
项飙:当时我好像还提到,年轻人关心的就是两极。一方面他们非常关注自我,比如考试、毕业以后去哪里等,对这些问题很焦虑,但是另一方面,通过社交媒体,他们又非常关心远方,比如全球的一些危机、民族的兴盛,这些由各种抽象说法形成的宏大叙事,造成了社交媒体上各种辩论中很大的情绪波动。但是人们对自己周边的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认知反而是很模糊的。
我觉得,如果一个人对身边的事情都讲不清楚,那他讲远方的事情肯定也讲不出什么意思来,因为他缺乏对人的经验进行洞察的能力,他讲来讲去都是书面上的词语。所以,从一个教师的角度,我觉得,学生不懂得“附近”,也就不可能懂得世界。
我在想,“附近”这个概念为什么后来会引起反响,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它点出了一个症结,就是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失控的。一方面,年轻人觉得社会非常复杂,充满不确定性,他缺乏安全感;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选择,特别是从小地方出来的或者说一般家庭的孩子,只有考学这一条路,这造成他很累,但又不知道未来究竟能不能获得他要的东西,因为他觉得这个世界一旦超出他那个“泡泡”,是一个好像特别不能把握的世界。从这两重意义上来讲,年轻人都觉得不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当觉得自己的生活失控,感到焦虑、劳累、恐惧和无意义时,他会产生一种很自然的愿望,就是要重新在生活里找到一个抓手,重新找到一个锚、一个立足点。
那这个立足点是什么呢?我觉得,大家在“附近”这个意象里看到了一种可能,觉得“附近”可能是一个新的抓手和立足点,是大家重新建立对生活的可控感,至少是可知感的一个基础。
康岚:为什么“附近”能够满足这一点?
项飙:因为“附近”跟地方、跟社区、跟小区、跟群体、跟部落都不一样,“附近”不是一个有边界的单位。跟“附近”最接近的单位可能是社区,但在社区里面是一群相对固定的人,它有相对固定的边界,内部的关系是稳定的,人员是相对同质的。但“附近”不一样,就像我前面说的,在“附近”,你要看到那些卖菜的、卖早点的、搞保洁的;而且这个“附近”是跟着你走的,你走到哪里,“附近”就跟到哪里。所以“附近”跟社区不一样:第一,它很强调人的具体的经验,强调你怎么去看它;第二,“附近”不是一个可以行政化的、可以去客观描述的单位,“附近”是以你为中心的。在这个意义上,可能“附近”有它特别的使用价值。
(选自《当代青年研究》2023年第6期,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人对时间逻辑的重视以及对空间逻辑的忽视,可能导致“时间的暴政”。
B.和周边的人聊聊天,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可提升我们对“附近”的感知。
C.“附近”包含着细密而复杂的社会关系,是我们生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D.相比社区,“附近”边界更灵活,更强调个体经验,也更值得重视和认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理解时间的主要方式由通过人的行为转变为通过钟表,与工业化后的生产生活需要用抽象时间来衡量有关。
B.重新树立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方式,需要减少对宏大叙事的关注,积极投入到对自己周边生活的具体感知之中。
C.跳出个人的小天地,进一步认识社会,并为自己未来发展作好充分准备,能够有效增强年轻人对生活的可控感。
D.乡土社会的人们在熟人社群长大且不轻易流动,与现代社会的人们不同,他们对“附近”的认知比较具体清晰。
3.下列有关访谈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康岚作为提问者,能够围绕“附近”这一话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提问,从而将访谈逐渐推向深入。
B.画线句通过对被访者观点的引述拉近双方的距离,又为话题的自然过渡作好铺垫,体现提问者对访谈较强的掌控力。
C.项飚用词形象生动,如以“时间的暴政”说明我们在时间上对他人的苛责,以“泡泡”暗示个人的小天地并不牢靠。
D.项飚回答时经常用“一方面”“另一方面”和“可能”,作为人类学家的他思路很清晰,也比较注重语言的严谨性。
4.根据访谈内容对项飚的阐述思路进行梳理,下列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附近消失 B.②重建附近 C.③尤其重要 D.④从而做到
5.项飚在访谈中提到,他对话题的表达“既有描述性,也有针对性”。请结合访谈分析其表现及效果。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狼①
阎连科
先爷喝了一肚子水,饥饿和口渴都被那泉水压下去,他想我只要立在这沟的脖子里,挺着不要倒下去,也许我就能活着走出这条沟。太阳最后收尽了它的余红。黄昏如期而至,沟中的天色和这群黄狼的身子一模一样。静寂在黄昏中发出细微的响动,开始从沟壑的上空降下来。
先爷立在那儿如同栽在那儿的一棵树。
狼群中绿莹莹的一片目光,圆珠子样悬在半空里。死寂像黑的山脉一样压在先爷和狼群的头顶上。先爷不动。先爷也不再弄出一点响声来。狼群似乎明白先爷刚才那么迅捷,就是为了抢占那段沟的脖颈时,有条老狼发出了青红条条的叫。随后,狼群便又朝先爷走过来。先爷把提在手里的勾担猛一下顿立在了面前。
狼群立下了。
僵持像悬桥样搭在先爷和狼王的目光上,他们每眨一下眼,那僵持就摇摇晃晃弄出一些惊心的响动来。先爷看不见狼身在哪儿,他盯着一片绿珠的狼眼不动弹,只要那些绿珠有一颗移动了,他就把勾担摇出一些声音来,把那绿珠重逼得退回去。时间和沉默的老牛拉车一模样,在僵持中缓缓慢慢,轧着先爷的意志走过去。月亮出来了,圆得如狼们的眼,不是十五就是十六。凉风习习,先爷感到他的后背上有蚯蚓的爬动。他知道,他的后背出汗了。他感到了腿上的酸困麻刺刺地正朝着他上身浸。僵持正比往日的劳累繁重几倍地消耗着他的体力。他极想看到狼群。因为纹丝不动的站立累得卧下来,哪怕它们动动身子,活动活动筋骨也行。可是狼们没有。它们成一个扇形在五六步外盯着先爷,如经过了许多风吹雨淋的石头样。先爷听到了它们眼珠转动的细碎的叽嘎声,看见它们背上的瘦毛在风中摆着有了吱吱的火光。先爷想,我能熬持过它们吗?先爷说,你死也要熬持过它们呵。先爷想,它们每一只都有四条腿,可你只有两条腿,又是过了七十的老人哟。先爷说,我的天呀,这才刚刚入夜你就这样给自己抽筋,你不是平白要把自己送到狼口吗?有一只小狼站立不住了,它没有看狼王一眼就卧了下来。跟着,另一只小狼也卧将下来。狼王对小狼看了看,发出了叫声,那两只小狼同时勾回头,哼出了嫩草叶样的回声,狼群就又复归宁静了。乏累是先从卧的小狼开始的。然而,小狼这一卧,先爷如得了传染样,两腿忽然软起来。他想活动活动腿,可他只用力把腿上的筋往上提了提,使膝盖骨上下动了动,就又挺挺地立住了。
你不能让老狼们看见你同小狼一样站立不稳了。先爷想,你只消有一点疲累的样子,它们就会有力有胆地向你逼过来。能够不动地立住你就能活下来,先爷说,晃晃身子你就会永远地死了去。月亮从正东朝西南移过去,云彩在月亮脸上浮着,他闻到了云彩的焦干味,料定明儿天又是晴空日出,在山顶上称日光它最少有五钱或是六钱重,先爷把目光朝头顶瞟了瞟,他看见了月亮前边几十步远处有很浓一片云。他想月亮走到那儿时,云影一定会投到这条沟里一会儿。他如一段树桩样等到了,那云影果真投过来。在云影黑绸样从他身上掠过时,他静默悄息地把双腿轮流着弯了弯,转眼就感到腿和上身的气脉接通了,一股活力从身上输到了腿膝上。他把微歪的身子正了正,勾担的钩儿弄出了湿纸撕裂般的响声来。也就这一刻,云影又朝狼群移过去,他看见那一片绿光如巨大的萤火虫样朝他挪动了。于是他吼了一声,把勾担朝两边的崖壁上狠命地打了几下。沙石落下的声音,如水流一样在他脚边响动着,待那声音一住,云影滑出沟脖到了沟口,他便看见有五只狼离他更近了,仅还有四步或是五步远。
庆幸他在云影中把筋骨松了松,使他能弄出那些有力的响动,把狼群的进逼喝止住,使他僵持中的弓步站立能继续到后半夜。
他想,我七十二了,过的桥都比你们走的路长哩。
他想,只要我不倒在这沟脖,你们就别有胆靠近我。
他想,狼怎么会怕人站着不动的怒视呢?
他想,有半夜了吧,没半夜我的眼皮怎么会涩呢。先爷说,千万不要瞌睡呵,打个盹你就没命了,瞎子和玉蜀黍棵都还等着你回呢。那卧着的一对小狼把眼闭上了。先爷看见最亮的两对绿珠子扑闪一下灯笼样灭去了。他把握勾担的右手悄悄沿着勾担往前移了移,挨着左手时,狠命用指甲掐了左手腕,觉得疼痛从手腕麻辣辣传到了眼皮上,瞌睡像被火烧了一样惊着抖一下,从眼皮上掉在了沟壑的月光里,才又把手移回来。又有一只半大的狼把身子卧下了,眼皮立刻耷下来盖住了那绿莹莹的光。狼王用鼻子哼一下,那只狼扑闪扑闪眼,还是把眼皮合上了。
深夜里,时间的响声青翠欲滴。星星在头顶似乎少了几颗,月光显得有了凄苦的凉意。
先爷又有几次眨动眼皮了。他偷偷抬起一只脚,在另一只脚上踩了一踩,才觉得眼皮从生硬中软和下来了。看一眼头顶的星月,他知道他终是把半夜熬过了。
(有删改)
【注】①本文选自《年月日》,题目是编者加的。《年月日》是中国当代作家阎连科创作的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一个年逾古稀的老农,在村人都去逃荒的大旱之年,一个人留下来同命运抗争的故事。他与瞎狗相依,与饿鼠争粮,与野狼对峙,在贫瘠的土地上守护着一棵脆弱的玉蜀黍。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在食尽水竭之际遇到群狼,但他不肯束手就擒,于是有了这惊心动魄的对峙。
B.当群狼袭来时,老人不失时机地选好战斗位置,这为他后续的生还奠定了基础。
C.紧张和沉着、恐惧和勇敢,这样看似矛盾的情绪,在老人身上化为一体,十分真实。
D.经过一整夜的对峙,狼群终于都被熬困了,老人以其顽强不屈的生存斗志取得胜利。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有意减缓节奏,在紧张的情节中穿插细致的心理描写,放大了先爷在困境里焕发出的勇气。
B.小说对气味、色彩和声音的描绘独具匠心,充满着奇异的形容,极具可视性艺术效果。
C.小说依托于苦难而荒诞的生存环境,使老人身上征服自然、开拓进取的精神得到了充分展示。
D.小说具有乡土意识,构建了一个闭塞的乡村空间,并对其中的人和动物作出寓言化描述。
8.有人评价小说的主人公先爷是“东方的圣地亚哥”,请结合课文《老人与海》,分析两篇文本在人物塑造方式上的相似之处。
9.小说叙述故事穿插运用了“我”“你”“他”三种人称,这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高适者,渤海蓚人也。适少落魄,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会禄山之乱,征于翰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侍御史。
至德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迁太子少詹事。
(节选自《旧唐书·高适传》)
材料二:
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人。少性拓落,不拘小节,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便远。后举有道,授封丘尉。未几,哥舒翰表掌书记。后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李辅国忌其才。蜀乱,出为蜀、彭二州刺史,迁西川节度使。还,为左散骑常侍。永泰初卒。适尚气节,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尝过汴州,与李白、杜甫会,酒酣登吹台,慷慨悲歌,临风怀古,人莫测也。中间唱和颇多。今有诗文等二十卷,及所选至德迄大历述作者二十六人诗,为《中兴间气集》二卷,并传。
(节选自《唐才子传》)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
B.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
C.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
D.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本文中的“迁”,与《琵琶行并序》中的“左迁”不同。
B.江东,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理概念,古代指长江以东地区。按照地理概念,古人也称“江东”为“江右”。
C.耻,意为“以……为耻”,与《师说》中的“而耻学于师”的“耻”意思相同。
D.永泰,文中指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禄山反叛时,高适征讨哥舒翰,哥舒翰让他做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于是他又辅佐哥舒翰镇守南阳。
B.皇帝让各个皇子分别镇守地方,高适曾极力劝阻,但未被采纳。后来永王李璘造反,肃宗召其商量,认为他的意见与众不同并让他领兵平定叛乱。
C.高适忠心耿耿,敢于直言劝谏,招致李辅国的嫉恨。李辅国在皇帝面前诋毁高适,高适因此被贬为太子少詹事。
D.同为高适作传,材料一所记高适劝谏及预言永王必败的事,表明他在政治军事上有突出的才能,而材料二所记偏重他的才学品性,其他如政治活动、为官业绩等却一笔带过。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
(2)负气敢言,权近侧目,李辅国忌其才。
14. 材料二中说高适“敢言”,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
折桂令·诸葛武侯
鲜于必仁
草庐当日楼桑①。任虎战中原,龙卧南阳。八阵图成,三分国峙,万古鹰扬②。《出师表》谋谟庙堂,《梁甫吟》感叹岩廊③。成败难量。五丈秋风,落日苍茫。
【注释】①楼桑:在今河北涿县,相传是刘备故里。②鹰扬:逞威,大展雄才。③岩廊:庙堂,朝廷。
15.下列对这首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将“草庐”与“楼桑”两个地名连在一起,实际是写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之事。
B.“虎战中原”用比喻手法,揭示了军阀混战,逐鹿中原的历史背景,为下文写诸葛亮做了铺垫。
C.中间部分多用对偶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辅佐刘备的功绩;“庙堂”是借代,指朝廷对诸葛亮的重用。
D.“落日苍茫”以写景作结,意境苍凉;落日的悲凉景象,蕴含了对诸葛亮悲壮结局的复杂情感。
16.这首元曲与《蜀相》在题材内容和思想情感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用“___________?”指出了“得难失易”的现象,而用“___________?”揭示了其原因。
(2)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虽无月字,却处处有月,并借此写出思妇无休无止思念之苦的句子是“ , 。”
(3)古诗文中常用“丝竹”借指音乐,比如相关的句子“ ”或“ ”就采用了这种手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村是中华文明的生发之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①于众多文人而言,②乡村不再是一个居住场所,③更是品鉴和寄情的对象,④是精神的归属。⑤至少自唐代,⑥无论是处尊居显还是地位卑微,⑦文人在寻找心灵的栖息之地时,⑧总是绕不过陶渊明的田园成为首选。只不过由于时代语境和个人际遇的差异,每个人在承袭陶氏田园志趣的同时,也形成了个人的风格特征。
纵观中国古代文化史,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倾向于把乡村视为精神家园,即使一些非乡村出身,亦无耕种经验的文人也是如此。王维出身于官宦之家,状元及第后,投身官场,最高官职曾至尚书右丞。其早年经历 A ,四十岁后却移情乡村,隐居蓝田,仿佛找到了人生的归途。(甲)这种状况的形成当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决定的。费孝通认为,(乙)中国的社会是乡土性的,在他看来,“土”不是贬义词,而是我们的民族特征。区别于游牧民族和工业社会,中华文明是靠土地的产出来维系的,(丙)因此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有极强的“乡土情结”,(丁)无论迁徙到哪里,都期盼叶落归根。此外, B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目标是让人类回到无为无争的“自然状态”。这虽然是一厢情愿的空想,但已深深影响了很多文人的终极追求,他们愿意想象一种“自然”“和谐”的田园生活来抵抗现实世界的纷扰。此时,一亩小园便幻化为心中的宇宙。
18.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19.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一句在文中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本题共2小题,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虹是一个彩色光环,由外环至内环光序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观测者在不同高度看到,最大仰角虽然都是41°左右,却不是同一条虹,而是从不同水滴射出的七色光组成的。
通常,我们很难看到完整的环形彩虹,只能看到半弧彩虹,因为另一半在地平线之下。如果站在视野开阔的高山之巅, ① 。
虹是日照雨(云)幕的产物,并且总是出现在太阳对面的雨(云)幕上, ② ,彩虹在地平线以下,我们将无法看到。因此,只有太阳的高度角等于或低于42°时,太阳对面雨(云)幕上出现的虹,才能进入我们的视野。
③ 。水滴愈大,虹带愈狭窄,色彩愈鲜明;水滴愈小,虹带愈宽,色彩愈暗淡。水滴过小,则不可能出现虹。有时在虹的外侧还能看到第二道虹,光彩比第一道虹稍淡,色序是外紫内红,这就是副虹或霓。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D 2.B 3.C 4.D
5.①描述性:用生活的例子具体描述“时间的暴政”“附近”等抽象概念②针对性:针对人们被时间逻辑统治,不再关注“附近”,年轻人感到生活失控等具体问题发表意见③效果:使学术观点更接地气、更通俗易懂,也更能激起人们的共鸣、引发人们的思考。
6.D 7.C
8.①都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刻画了老人与自然搏斗的复杂心理和顽强个性,使其“硬汉”形象鲜活立体②都在旷远狂烈的大自然中描摹老人的生存图景,以艰难的处境烘托人的原始伟力③都在激烈紧张的抗争情节中表现人物精神,通过与鲨鱼、野狼的生死较量有力展现出老人的智慧和坚韧。
9.①小说讲述人与狼对峙的主要情节时采用全知的第三人称,客观冷静地将故事娓娓道来②小说穿插运用第一人称,聚焦先爷紧张而煎熬的内心世界,使老人的形象更加真实鲜活③第二人称集中在先爷和自己的对话上,他给自己鼓劲,极力呼唤自己的头脑保挖府醒,表现了老人的顽强生命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
10.C 11.B 12.A
13.(1)当时右丞相李林甫独揽大权,对文辞十分轻视,只用对待举子的礼节对待他。
(2)高适仗恃意气,敢于直言。朝中权贵近臣都怕他,李辅国妒忌他的才干。
14. ①高适谒见玄宗,陈述哥舒翰兵败的原因在于监军不关心军卒,南阳各路首领各持权力。
②高适在永王叛乱时趁机向肃宗陈述江东利害,称永王必败。
③高适的诗歌里有很多发自肺腑的语句。
④高适在玄宗把各王爷分封到各地时强烈劝谏不可以。
15.C
16.题材内容:都吟咏了诸葛亮(咏史诗),概括了诸葛亮从刘备三顾茅庐到出山辅佐两朝君主,最后壮志未酬身先死的事迹,表现了诸葛亮的文韬武略和一片忠心。
思想情感:赞颂了诸葛亮的才华、功绩,抒发了对他鞠躬尽瘁精神的敬仰,对他赍志而没的同情、惋惜之情。
17.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而皆自于人欤;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无丝竹之乱耳;终岁不闻丝竹声
三、语言文字应用
18.第②句可修改为:乡村不仅是一个居住场所;第⑤句可修改为:至少自唐代开始;第⑧句可修改为:总是绕不过陶渊明的田园(或:“总是把陶渊明的田园作为首选”)
19.A与乡村并无交集 B还有道家文化的深刻影响
20.C
21.①就能看到完整的环形彩虹 ②当太阳高度角太大(大于42°)时 ③虹的色彩和宽度与雨滴大小有关
22.虽然最大仰角都是41°左右,观测者在不同高度看到的却不是同一条虹,而是由从不同水滴射出的七色光组成的不同的虹。
23.作文:
本题考察考生对理想追求、自身发展的思考上来,其中有两点立意在写作中须重点注意:一是身份限定——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这就要求考生从“当代青年”的角度深化自己的理想认知,从国家、时代、人民的需求出发确立自身的理想目标;二是实践限定——自身发展,追求理想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只有明确自身能力,认清现实状况,理想才能从自身点滴的进步中生根发芽。综合来看,就是要对理想实现过程中的基础、目标、实践等进行有目的、有层次的思考。本题的立意,可从“修身”“矫思”“立义”“奠定基础”“付诸行动”等角度中选择一个或几个,阐述自己对某一因素在实现理想过程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与思考,也可以综合这几个方面,系统阐述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发展自我、成就自我。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