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对谈李娟引发争议,抛开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与重,最伟大的还是文学

[复制链接]
joeme 发表于 2024-8-24 15:08:10|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两天,一场网红主播董宇辉与作家李娟的对谈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有人说是“假文化人遇到真文化人”,有人说是“理想撞到了现实”,还有人在他们各自的身上看到了自己。不管是非对错,流量都转化成了销量,近2个小时的访谈,在全程没有介绍书籍的情况下,李娟的作品销售超过20万册,最高在线人数超过了40万。
意料外的率真
直播前,李娟坦言对董宇辉列出的采访提纲作了充分的准备,甚至好几晚都没睡好,“豁出去了”,才来到直播间。用当下流行的MBTI人格测试来说,李娟妥妥是个性格内敛的“i人”。但是董宇辉提出的大部分问题,却让李娟错愕,这和她准备的完全不一样啊?因而在镜头前,她表现出了紧张、不安,以及一些慢节奏的停顿、空白。

当1993年的董宇辉提出可以和1979年的李娟做朋友时,很多人感觉到的是一种男性的“爹味”,以及当李娟自我剖析时,董宇辉的鸡汤式安慰也被认为没有必要。其实,李娟既然愿意冒着巨大的不适走进直播间,一定是对董宇辉认可的。
碎片化的传播,让大家只关注到了李娟用“一坨”来形容董宇辉对她的夸赞,却鲜少有人看到,李娟还对他说过:“无论什么样的声音评判你,你确实帮助了很多偏远地区平凡的、沉默的劳动者们,当然也帮我卖了很多书。宇辉是让人钦佩的年轻人。”
与娓娓道来的文字和冷不防出现的幽默感不同,李娟跳脱纸面的形象,社恐得让人有些不敢相信,却也让人感受到她的率性天真。她把自家院子里唯一一颗红了的番茄,送给了董宇辉。她也看过董宇辉的带货直播,却因为配送区域不包括新疆作罢。当董宇辉客气地表示下次需要什么寄给她,她直接说:“我可以去其他直播间买。”面对“写作使命”这样宏大的词汇,李娟直言自己没有想过,写完后自然而然地就完成了。
可预见的非议
虽然在新疆过着看似离群索居的生活,可是李娟却做不到超然物外,网上的误解让她痛苦,这也成了她在直播间谨言慎行的缘由。她说:“每个人活在世界上都难免会被误解,但可能我是一个作家,如果大家误解我,说明我没有表达准确,我没有做到最好。”她也羡慕那些精力无比旺盛、战斗力十足的人,随后董宇辉问她:“你会渴望变成那样的人吗?”“娟姨”人间清醒地回答道:“我不会渴望自己办不到的事情。”

这场直播后,非议指向了董宇辉。李娟的文字是一种对人类情感和生命本质的探索,代表了一种对生命之“重”的追求。而董宇辉的形象则显得更为“轻”一些。他从讲台走向直播间,是许多丈母娘心中理想的女婿形象,一度被誉为直播界的清流,创下了众多书籍、期刊的现象级销售数据。但在一些人看来,这种传播形式显得不够“深刻”或“纯粹”。
真假文化人的看法,说到底源于对文化传播形式和深度的传统观念——即真正的文化人应该远离商业利益,专注于学术或创作本身。这就让人想起不少网络文学作品的书粉抵制作品被影视化改编,遭到作者哭诉“我也是要吃饭的”。
无对错的选择
这种“轻”与“重”的对比,正是他们对谈引发争议的一个核心原因。李娟的理想化表达和董宇辉的现实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李娟的文学创作关注的是精神世界的深度挖掘,她的文字充满了对内心体验和人类情感的重视。董宇辉话里话外的现实感和实用性,与李娟的理想化表达并非一路。
董宇辉和李娟都有农村生活的经历,而董宇辉显然更加渴望出人头地,他不允许自己透露出脆弱的一面,一度让自己精密得像仪器一样、辛苦得像牛马一样前行,甚至一天不工作、不劳累都是可耻的。李娟的野心体现在不愿意重复自己,她目前的蛰居状态,是为接下来的写作进行准备,“我不是要突破自己,是不想顺着惯性去写作。”她也坦然道出,才华是有生命力的,它会出生,也会死亡。

李娟代表了那些追求内心宁静、专注于精神世界的人,他们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心灵的栖息地。而董宇辉则代表了那些在现代社会中努力平衡理想与现实,追求实用价值的人,他们试图在生活的压力下找到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这种自我投射让观众们感到熟悉和共鸣:在文学和商业之间,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和道路。
最终,这场对谈让我们意识到,最伟大的依然是文学,一本本《我的阿勒泰》《遥远的向日葵地》《冬牧场》陆续发往读者手中,触动的共鸣与思考,想必会比一场直播要深远得多。(新民晚报驻京记者 赵玥)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