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的父亲为什么要杀他?

[复制链接]
xywy1985 发表于 2023-8-19 09:13:35|来自:北京朝阳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舜是伪君子吗?他以孝闻名,为什么让他的家人承受恶名?他真的是私生子吗?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dejin 发表于 2023-8-19 09:14:06|来自:北京朝阳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舜他爹是瞎老头的,属于典型的望文生义,最早犯这个错误的其实是司马迁。
关于舜,史家在讲,儒家也在讲,而《史记》虽然是史书,但其内容同时也遵从儒家观点,故而《史记》中所载的舜是很分裂的,言舜的家人谋害于他即出自《孟子》。
“父母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廪。使浚井,出,从而揜之。象曰:‘谟盖都君咸我绩。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栖。”——《孟子·万章》
舜的父亲是瞽叟,这个是能达成共识的,但瞽叟可不是什么平民,而是帝尧时期的乐师,是十五弦之瑟的发明者。
瞽叟乃拌五弦之瑟,(作)以为十五弦之瑟。命之曰《大章》,以祭上帝。——《吕览》
上古时期的舞和乐是关系到祭天的大事,这并非是普通人可以参与的。
而瞽叟的祖先是幕,有虞氏的起源就是始于这位幕,幕的历史功绩是“听协风”,也就是通过倾听风的细微变化来判断时节,用以指导农业生产, 这属于物候历的范畴。
有虞氏似乎就是通过“听”来立足的,或许是这个部族凭借物候历会比其它部族收获更多,以致于强大了起来,而且这个习俗保持到了周代,因此周代的乐师也要参与春耕工作。
所以“瞽”字的原义并不是瞎眼,而是能以“鼓”为“目”,指的是那类听力优于常人的人,后来逐渐演变成对乐师的别称。
瞽叟当然不是瞎老头,即便是老头,也是担任乐师的老头,在上古时期,伺候上帝的人的地位都不低,况且人家可能还是世袭的。
话又说回来了,如果真是一个无权无势的瞎老头,他是怎么续上弦的呢?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史记》
如果舜的后妈真的要谋害舜,也应该是为了给自己儿子象争夺继承权吧,如同骊姬谋害申生一样。
先秦史料中的舜并没有体现出什么孝与悌,而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但舜之死却成了一个谜。
为什么会野死?
谁杀的?
为什么舜的虞城到了姚姓的义均之手?
为什么商均的“商”到了子姓的相土之手?
为什么都说舜被葬在了远离中原的九嶷山?而那里却同象的有庳国相距不远。
那么,有没有另一种可能,就是象杀舜这件事是真的,而且还真干成了!但不是早期,而是晚期。
i163 发表于 2023-8-19 09:14:11|来自:北京朝阳 | 显示全部楼层
舜他爸叫瞽叟。瞎老汉的意思。所以说他家是“微为庶人”的平民之家出身应该没什么问题。
但是平民只是政治身份,不代表他家没有产业。
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
舜种过田,打过渔,制过陶,生产过器具,跑过买卖...
这妥妥得就是富商出身。舜家大业大,但不是贵族。
有人认为舜是颛顼的后代,所以是贵族。其实那会儿但凡有能耐的,都要攀附黄帝血脉。
黄帝血脉能称帝的只有两支,一支早一点的颛顼。一支晚一点的帝喾。
帝喾就是帝挚和帝尧他爸,当时谁要傻不拉几攀帝喾不是相当于不经过尧的同意,硬说自己是尧他亲兄弟么,根本不可能。后来的殷商、姬周攀帝喾,那是时间久远了没人管了才敢攀。
像当时能攀的黄帝血脉,只有颛顼一个选择。
所以鲧和禹父子就攀颛顼。舜也攀颛顼。
但鲧是崇伯,氏族部落的首领,大贵族,所以人家直接攀两代。舜是平民,就东拐西绕,攀了五六代,攀村口老汉讲故事时也分不清是真是假的那种旁支,才攀上。就是为了让人不好查证。
当时鲧的势力很大,想做尧的继承人。
尧很反感鲧。因为鲧有自己的部族。一旦鲧上位了,尧的部族陶唐氏就失去了共主地位。
尧是哥哥帝挚内禅的帝位。他哥帝挚是从帝喾那里父死子继的。
这才是正儿八经的历史记载的中国第一次父死子继。只不过相较于后来的禹和启的父死子继,这次失败了。帝挚干不下去,压不住反对声浪,只能退位。他选择禅让给弟弟,也算是勉强保住家族利益。帝尧也有能力稳住。
其实夏启夺得共主之位,也只传到儿子,就发生太康失国,也差点没传下去。
当时邦国开始普及,方国可能正在萌芽,很明显地缘集团与血缘集团的斗争很激烈。血缘集团可以超越地方本位,建立地理范围上更庞大的互信网络,所以一直想要上位,但地缘集团为了反抗家族统治,显然还在反扑,扑到少康复国,血缘维系的国家体制彻底形成,家天下层层世袭被普遍认同和采用,才算折腾不动。
因此帝尧是第一次父死子继的家天下试验失败,才获得帝位。
出于父兄的惨痛经验教训和自己得位的合法性,他就不能太抱有父死子继的立场。所以儿子丹朱这个选项早早就被他否决。可把共主拱手相让给别的氏族,那也太憋屈了。
折中方法就是女婿继位。而且让俩女儿都嫁给一个女婿,女婿中的战斗婿。
舜在成为尧的女婿之前,就一直在干各种手工业和经商的事情,至少也是富甲一方了。而且他到处跑,人脉广泛,并不是局于某个地域经营,被地缘集团所控制的棋子。
帝尧不想让崇伯鲧继位,就给大臣使眼色。明明崇伯鲧掌握着治水的军团,最有实力,就是继承人的最佳人选,却偏偏还要让大臣共议,推荐民间人才。依附尧的大臣一下就明白过味儿了。推荐尧“素闻”,也就是原本就知道的贤才舜。说是原本就知道,搞不好原本关系就很好。说不定就是尧背后的智囊或者白手套。
舜这就娶了尧的俩女儿,成为尧的女婿。
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
掌管刑法,掌管人事,掌管外交,掌管矿产资源...这是干啥?这就是培养接班人啊。
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文祖者,尧大祖也。
最后他让舜在文祖庙接班。文祖庙就是尧的宗庙。在尧家祖庙继位,以女婿的身份成了尧他家的氏族首领,那不就是入赘女婿嘛?
舜是冀州人,在尧都附近。他这个有虞氏,很可能是他成为共主以后的氏族称号。他本身是平民出身。他儿子商均才得到了有虞氏封地,等于有虞氏是舜当了女婿获得继承权后才起了氏号。舜称帝后不坐镇有虞,让儿子坐镇,那他本人肯定还是在陶唐氏。明显赘婿。
其实禹也一样。禹他爸是崇伯鲧,《逸周书》也记载有“崇禹生启”。禹小时候应该是崇国人。后来建功立业,成为了舜的接班人以后,才“皇天嘉之,祚以天下,赐姓曰‘姒’、氏曰‘有夏’”。他的姓氏和封地,都是被改变过的。也就是徙封。崇和夏是俩地方。
舜也一样。舜本来是个大商人,被尧选中。
舜为啥要满天下的宣传他爸和他后妈要杀他?
因为他要入赘啊。先和爹妈划清界限。
但他爸和后妈肯定也确实经常难为他,甚至就是有动过要杀他的念想,为啥?
因为他是大商人,产业很富足。但他要入赘到共主那里,这钱估计也是投名状。那个年代的共主,实际上也就是个部落联盟,至多是部落联合体,也就是酋邦领袖,实际上还是个盟主的性质。如果瞽叟夫妻和象的居住地不属于陶唐氏管辖的城邦,那共主也威胁不了这一家子,但舜可能会把财产都拿去给尧,反而这家子的产业基本就掏空了。
不确定年纪轻轻的舜作为商人那么有实力,是不是瞽叟夫妻俩人就很有本钱。反正舜是要去当赘婿,要把家业给转移走是真的。他夫妻俩要杀舜,应该还是为了家产。
舜呢又很好的应对了亲爹的谋杀,不仅亲爹理亏在先,自己离家当赘婿合情合理,占领了道德高地,还表现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胸怀和能力,这不就是家产争夺战的胜利者,尧就是需要舜这样的来赢得继承权之争。
舜也没让尧失望,一上台就先巡游四土,对地方贵族一番游说之后,安抚地方贵族,让他们知道他下一步动作的底限后,然后就把鲧给流放了。鲧本来是崇君,供职于联盟所在的陶唐氏尧都。这下被流放到东夷的羽山,就再也翻不起大浪。
不过舜是赘婿继承了尧的势力,其实也就是接手了帝喾一脉的势力。但他不是贵族,到他要还想父死子继,就比大贵族出身的尧更难。他连女婿接班恐怕都做不到。
虽然他把鲧给流放了,但他把鲧的儿子禹培养了。这才让支持鲧的势力,包括鲧的崇国贵族,还能放下点心。
禹也很懂得韬光养晦。十三年不回家,不回崇国,最后被封到有夏,不跟有崇来往...向舜表明,爸爸的仇恨和我无关,爸爸的势力我也不要...舜看禹这么乖...反正也传不了自己儿子,传谁不是传,把天下再还给鲧的儿子吧。
从这个角度说,舜也是被尧赶鸭子上架,硬推上去的,只是短暂了顶下了本来就要登顶的崇鲧家族,最后还是把继承权还给了崇鲧家族。但丹朱这伙儿尧的后代,舜的大小舅哥们,应该也不服舜。
至于舜囚尧,舜野死...舜逼尧,禹逼舜这些,主要是法家的解读说法。《竹书纪年》是魏国的书,主要是晋国史料加魏国分晋的篡位史观。好多事件都硬往魏国上靠。比如《禹贡》中明明白白的冀州以西,龙门到渭汭的雍州西河,能给强行解读到魏国境内的冀州东边的东河。那个时候魏国就是经历法家的李悝变法才得以强国,魏国《法经》甚至是正儿八经的法家鼻祖。韩非子也是法家,所以他也说舜逼尧这些话。他们都是秦晋法家的代表人物。秦晋法家一贯兜售帝王权谋,所以这种解读,带些夸张也很正常。法家是典型暗黑系史观,什么都要强调法术势,权谋诡计,讲人性阴暗面很在行,但却不知道怎么看待人性光明面,法家在秦朝崩溃,最后就是死在不会好好说正面的话这一项上了。法家这一套到集权社会比较实用,但放到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过剩而生产力水平严重不足的原始社会,法家想象力无能,听听就行了。那个地广人稀的联盟社会,舜就是给尧献上一座城池,尧也没能力飞地管辖。他自己的城邦还管不过来呢,就是这个社会发展阶段。舜是商人,肯定是带可移动的商品性财产入赘到尧家。他们一起面对像鲧禹这种打倒一次最终还是夺取天下的虎狼家族都来不及,哪有那么多时间搞王国时代甚至帝国时代的内斗。
也就是中国人从夏朝开始就搞父死子继,这个观念太深重了。其实要放到西方,罗马帝国皇帝把有能力的人收为养子再给安排成女婿,最后继承皇位,保证家庭利益就行,这种太普遍了。就尧这个套路,那再正常不过了。尧和舜这种继承关系,在罗马帝国妥妥都就是一个朝代。
还有日本江户时期开始形成的养子或婿养子继承文化,甚至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盛行的养子继承,其实都能震碎宗法意识浓厚的中国人的三观。五代的后唐,四个皇帝,两次是无血缘的养子继承,等于有三支皇族血统...而且后唐号称唐,自认是唐朝嫡系继承者,其实与唐朝也没有血缘关系。道统和宗法崩溃时就是这么个现象。尧舜也就是放在中国历史上显得另类。
其实尧舜也不知道他们死后没多久中国就建立起了严格的父子继承制度。夏商周秦等自原始社会以来一直延续的原生贵族,可以追溯的父系先祖,夏祖鲧,周祖弃,商祖契,秦祖伯益,清一色都是尧舜这个时期的人。说明父死子继至少在尧以前还没有普遍,那时候应该还是部落公推选举制度的尾声阶段,一个家族连续统治才显得不正常,是个新鲜事。
靠血亲进行跨地缘统治网络构建的血缘集团形成,帝喾帝挚刚好处于萌芽期,尧舜刚好处在转型期,夏朝建立标志着血缘集团的胜出,父死子继得到落实。就这太康失国,说明夏初还处在革新开始不久的不稳定期。所以尧舜他们也没想到,女婿接班明明是尧极尽全力的亲亲之道,反而成了后人以为的特别高风亮节的亲贤之道...尧只能无奈得感叹一句,是你们后人太会亲亲了,自叹不如啊。
总体而言,舜是带产投靠了尧,而且入赘了。所以他爹瞽叟肯定愤怒,他也要抹黑他爹。
碎雨寒辰 发表于 2023-8-19 09:14:53|来自:北京朝阳 | 显示全部楼层
舜应该是一个东夷的首领,在促进华夏东夷部落融合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之所以把他写成这样悲惨,品格如此完美,完全是后世孔子的美化,竖起一个德的标杆。
nsok 发表于 2023-8-19 09:15:20|来自:北京朝阳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传统的记载,很可能是错的。
舜,在历史中的真实形象,很可能是一位驯服了野象的大英雄。


在儒家的上古圣王谱系中,舜是与尧、禹并称的圣王之一,在儒家经典《尚书》、《论语》、《孟子》中都有关于舜的记载。司马迁在《史记》开篇的《五帝本纪》中,也把舜与黄帝、颛顼、帝喾、尧并称为五帝。
可是,如此重要的一位历史人物,典籍中关于他的记载,却令人十分不解。
根据这些记载,舜出生在一个很不幸的家庭中。他是一个农夫,父亲是个瞎子,人称瞽叟(意思是瞎老头,从后文来看,未必是眼瞎,更有可能是心瞎),还有一个继母和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叫象。《尚书》介绍舜的家人说:
“父顽,母嚚(yin),象傲”
意思是说,舜的父亲愚蠢而顽固,继母愚蠢而奸诈,弟象傲慢而不恭。
为什么这么说呢?
根据记载,瞽叟偏信后妻的话,偏爱小儿子象,经常与他们联起手来虐待舜。而舜呢?无论父母和弟弟如何对待他,总是逆来顺受,不但辛勤耕地,而且心无芥蒂地孝敬父母,爱护弟弟,尽全力维持着家庭的和睦。
舜的德行,不单表现在小家庭的孝顺,在社会上也有广泛影响。据说他在历山(今山西省南部垣曲县中条山)下耕田兼烧制陶器的时候,当地人受他的道德感化,相互之间不争田界,和睦谦让,远近的人都愿意靠近舜居住,因此两三年时间,那里就聚集成一个村落。
正在这个时候,作为天下共主的尧年事已高,准备退位,他让四个最大的部落首领(四岳)推选继承人。四岳首先推举了尧的儿子丹朱和大臣共工,都被尧否定,最后四岳一致推举了舜。
尧虽然认可舜的声望,可是为了谨慎起见,他决定对舜做一番深入的考察。
怎么考察呢?
尧的脑回路十分奇特,他决定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据说尧这么做是为了近距离考察舜的德行,因为有很多善于伪装的伪君子,在公共场合品行无可指摘,可是在家庭中却无法永远掩盖自己的真面目。作为嫁妆,尧又送给舜很多牛羊和粮食。
舜的好运受到继母和弟弟象的嫉妒,他们想害死舜,抢夺舜的妻子和财物。于是他们跟瞽叟串通起来,假装让舜去修补谷仓的屋顶。舜刚爬上屋顶,瞽叟和象就抽掉梯子,然后在下面放火。幸好舜在娥皇女英的帮助下,事先识破他们的诡计,预先用布做了两个翅膀一样的东西带在身上,见到他们放火,就用这两个东西借力,跳了下来。
瞽叟跟象一计不成,又叫舜去淘井,舜刚进去,他们就往井里填土,想把舜活埋。舜早有准备,预先在井壁上挖了一条通道,逃出生天。
总之,舜以自己高超的智慧,不但化解了家人的谋害,保全了自身,又阻止了父母和弟弟犯下罪行,尽全力维持着家庭的和睦,德行无可指摘。
尧通过两个女儿了解了舜的德行,又先后指派给舜几个官职,考察他的能力,舜都完成得很好。于是尧命舜摄政,代他处理政务。
这样过了28年,尧驾崩,舜就继承了天子之位,把自己的弟弟象分封到有庳(bi,现在湖南道县北部的鼻墟)。
以上所述,就是古代典籍中记载的舜的故事之大概,《史记》的记载也基本是这个套路。
从我们现代人的眼光看来,这个故事中有很多说不通的地方,比如:舜就算身怀至孝,毕竟只是一个农夫,怎么可能进入四岳和尧的视野,并被推举为天子继承人呢?而且尧竟然同意了,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其实,根据著名神话学家袁珂先生的研究,舜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农夫,他的真实形象是一个英雄,最大的功绩是驯服了野象!
上古时期,黄河中下游的气候温暖潮湿,在如今的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一带,森林茂密,生活着大量野象。这些野象,被称为“黄河古象”或“中华象”,河南省的简称“豫”即由此而来。而舜,正是一个驯服了野象的英雄,所以他才受到人们的普遍尊崇,被推举为尧的继承人,尧也才会把女儿嫁给他。


                                    黄河古象
后来黄河流域气候变迁,黄河古象灭绝,到《尚书》成书的年代,舜曾经生活过的历山(今山西省南部垣曲县中条山)一带,已经没有大象了,所以人们对“舜驯服象”的故事就很难理解。
但是在舜的一生中,驯服野象是他早期最重要的事迹,又不能不加以记载,于是人们就发挥想象力,把“象”解释成舜的同父异母弟弟的名字,说这个弟弟的性格桀骜不驯,最后终于被舜的盛德所感化。
总的来说,舜的故事经历了一个“从历史真实到神话传说,又从神话传说到历史记载”的过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野象演变成了舜的弟弟;野象被舜驯服,演变成了弟弟象被舜的盛德所感化。
但是“舜驯服野象”的真相,仍然有种种痕迹残留下来。
明清时代有一套《二十四孝图》,第一幅是“孝感动天”,讲的是舜躬耕陇亩的故事,画面上舜作农夫打扮,身后跟着一头大象,田边有两个朝廷官员正在向舜行礼,应该是尧派来的考察干部。


                                孝感动天
还有一副画叫《象耕鸟耘》,描述的是,舜的孝德感动上天,于是大象帮他耕田,飞鸟帮他播种。画面中,舜一手扶犁,一手拿着树枝作鞭,前面一头大象如耕牛一般,拉犁耕田。


还有一副砖雕画面《大舜牧象图》,画面中的舜用鞭子驱赶着一群大象,看起来像放猪一样。


                               大舜牧象图
在这些图画中,都还残留着舜驯服野象的本来面目。
在文献记载中,也留有一些蛛丝马迹。
比如,《孟子》记载,舜继承天子之位后,把自己的弟弟象分封到有庳(bi,现在湖南道县北部的鼻墟)。
其实“有庳”就是“有鼻”,大象的最大特点就是鼻子。也许那头被舜驯服的野象死了之后(很可能是死于舜南巡途中),舜把它埋葬在某个地方,于是人们就用大象的特征来称呼这个地方,叫“有鼻”,后来渐渐演变成了有庳(bi)。这就好像北京的花猪胡同,后来变成了花枝胡同一样。
<hr/>分割线:以上是原答案,下面一些补充。
可参考论文:徐仲舒《殷人服象及象之南迁》和李安竹《论殷商时期大象的神圣性》。
这几篇论文的要点,我梳理如下,懒得找论文的同学可以直接看下文。
1、首先,《吕氏春秋 古乐篇》记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意思是说,商人驯服了大象,并以此肆虐于东夷。也就是说,商人不但驯服了大象,而且还用于军事用途。这一点用甲骨文可以得到侧面证实,下图是甲骨文的“象”字和“为”字:


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为”字的构成,是左边一只手,右边一头象,这是以手牵象的意思,所以最早研究甲骨文的罗振玉在《殷虚书契考释》中说:“意古者役象以助劳,其事尚在服牛乘马之前。”意思是说,推测古人驯服大象帮着干活,恐怕还在驯服牛马之前。
结合黄河古象的考古发现,“商人服象”应该是没有异议的了。
2、现在的问题是,“商人服象”不代表舜最先驯服大象,要找这个问题的直接考古证据,是没有的,但是商民族跟舜之间,关系十分密切,有很多证据表明,舜就是商民族的祖先。
3、《国语 鲁语》中展禽(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柳下惠)说过一段话:
“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
这句话里面提到四个人物,分别是舜、契、冥、汤,我们一般最熟悉的是商朝开国之君商汤,因为与本话题无关,不细说。
另外还提到四种祭祀仪式禘、郊、祖、宗。郑玄注释说:
“禘、郊、祖、宗,谓祭祀以配食也。禘谓祭昊天于圆丘,郊谓祭上帝于南郊,祖、宗谓祭五帝、五神于明堂也。”
这四种祭祀的规格跟礼仪有差别,没必要细说,其中禘的祭祀规格最高,《礼记 丧服小记》说:
“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王者用禘礼祭祀其祖先的出处,而且在仪式上以其祖先配享。了解历史的同学应该知道,契就是商民族的始祖。而舜还是契“之所自出”,可见舜与商民族的关系。
4、舜与商民族的关系不止于此,《竹书纪年 五帝纪》帝舜有虞氏篇记载:
“二十九年,帝命子义钧封于商”。
舜把自己的儿子义钧封在商,所以义钧又叫商钧。
《竹书纪年 夏纪》帝相篇还有一条记载:
“十五年,商侯相土作乘马。遂迁于商丘。”
这个相土,也是商民族的先祖之一,《诗经 商颂 长发》中歌颂相土:“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也就是说,相土是商钧的后代,而商钧是舜的儿子,相土又是史有明文的商族人祖先,那么舜显然就是商族人的始祖了。
另外插一句,商族人似乎非常擅长驯服牲畜,比如上面《竹书纪年》记载相土,就说他驯养马作为运载工具,搬迁到商丘。(根据《竹书纪年》的说法,商跟商丘不是一个地方,不过相隔应该不远。)
另一本传世典籍《世本》记载:“相土作乘马,王亥服牛。”意思是说,相土驯服了马,王亥驯服了牛。王亥是商汤的七世祖,也是商民族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另外,在《论语 卫灵公第十五》中,颜渊问孔子怎么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
“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武》。”
孔子的理想社会,就是采用夏朝的历法(农历),乘坐商朝的车子,戴周朝的帽子,听舜的《韶乐》和周武王的《武》乐。
从孔子的话里,我们可以知道,商朝人的车子做得很好,这显然跟他们善于驯服牲畜有关。
5、关于舜与商民族的关系,还有一条线索。《左传 昭公元年》说:
“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
这段话的记载,跟《竹书纪年》不一样,按照《左传》的说法,商民族的始祖是阏伯,阏伯“之所自出”是高辛氏,也就是五帝之一的帝喾。
那么,商民族的起源,到底是大舜,还是帝喾呢?
其实,帝喾跟大舜,是同一个人。
王国维在他的名作《殷卜辞中所见先王先公考》中发现,甲骨卜辞中屡见殷人所祭祀的天帝夔,为殷人始祖契(又作挚)之父,这个帝夔,又作帝俊、帝喾,其实就是舜。
郭沫若在《卜辞通纂》里面同意王国维的说法,并且说:“(殷人)神话中之最高人物迄于夔,夔即帝喾,亦即帝舜,亦即帝俊。帝俊在《山海经》中即天帝,卜辞之夔亦当如是。旧说视帝喾、帝舜为二人,且均视为人王,乃周末学者之误会。”
一句话总结,大舜本来就是商民族最初的祖先。
6、关于舜驯服野象,还有一条文献线索。春秋时期有一个国家,叫陈国,陈国国君是舜的后人。
司马迁《史记 陈杞世家》记载:“至于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
陈国国君姓“妫”,《说文解字》解释“妫”字,说:
“妫,虞舜居妫汭,因以为氏。”
妫,从“女”,本字是“为”。
大家还记得,“为”字的甲骨文是怎么写的吗?
陈国作为舜的后裔,以“妫”为姓,是不是为了纪念祖先的丰功伟绩呢?
以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feiri 发表于 2023-8-19 09:16:07|来自:北京朝阳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传统说法,舜的生母早死,舜的父亲瞽叟续弦,生了个弟弟象。瞽叟喜欢后妻的儿子,在后母的挑唆下仇视舜,所以后来引出一系列故事。父亲与后母联合起来歧视虐待前妻之子在日常社会中经常可以看到,不足为奇。按照传统说法,舜承受了父亲的小棒子击打,躲避大棒子殴打,没有让老子背上杀子的恶名已经算是大孝。当然这是一种传说,瞽叟未必是舜父亲的本名,用现代白话文说,“瞽叟”就是“瞎眼老头”,用于形容舜的父亲有眼无珠。“象”这个名字可能表示有虞氏的所崇拜的动物,后世号称舜的子孙为妫姓,“妫”从女从为,“为”的古字与驯象有关。舜的家庭状况是否如传统所说的那种状态已经很难考证。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