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高考作文】材料作文“学习继承与和合理转化”审题分析与例文导写

[复制链接]
lingli125 发表于 2024-8-23 06:26:21|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清人袁枚在其《随园诗话》中有言:“学李、杜、韩、苏者,其弊常失于粗;学王、孟、韦、柳者,其弊常流于弱;学元、白、放翁者,其弊常失于浅……人能取诸家之精华,而吐其糟粕,则诸弊端尽捐。”中央领导人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引用杨万里的名言:“学而不化,非学也。”
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本题材料融合了古代文论与现代领袖的讲话精神,旨在探讨学习与创新的关系,特别是在文学艺术创作领域如何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真正的“学而化之”。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材料中的两个核心观点。袁枚在《随园诗话》中的论述,揭示了学习古代文学大家时可能陷入的误区:单纯模仿李白、杜甫等人的豪放粗犷可能失去细腻;而一味追求王维、孟浩然等人的清幽淡泊,又可能显得柔弱无力;至于学习元稹、白居易、陆游等人的浅白易懂,则可能陷入肤浅。这实际上是在告诫我们,学习前人应避免机械模仿,而应批判性地吸收其精华。
接着,引用的杨万里名言“学而不化,非学也”,则是对这一观点的现代阐释和升华。它强调学习的目的在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即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将所学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见解和风格,达到“化”的境界。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综上所述,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深入思考学习与创新的关系,阐述自己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见解和态度。
【例文展示】
融会贯通,创新发展
材料中袁枚的《随园诗话》和中央领导人引用杨万里的名言,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使我深刻感悟到,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实现创新发展。
首先,我们要尊重和继承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的基石。正如袁枚所说,学习古代诗人,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要深入学习传统文化,了解其内涵,领略其精神,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然而,仅仅停留在继承层面还不够,我们还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杨万里所言“学而不化,非学也”,正是告诫我们,学习要有自己的思考,要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素养,进而实现创新发展。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不仅熟读经典,而且能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实际相结合,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那么,如何在传承中实现创新呢?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一是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在学习传统文化过程中,我们要敢于质疑,善于分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观念,我们要勇于摒弃;对于有益于现代社会的智慧,我们要继承和发扬。
二是要注重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不断探索、创新、完善。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创新发展。
三是要有全球视野。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要充分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同时,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认同中国。
四是要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要求我们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总目标,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总之,我们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正如袁枚所言:“人能取诸家之精华,而吐其糟粕,则诸弊端尽捐。”我们要深入学习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创新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深入学习杨万里等先贤的智慧,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创新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屹立不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