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培养人才打造精品助力“演艺之都”建设

[复制链接]
pipile 发表于 2024-8-23 03:28:18|来自:亚太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坛嘉宾共话行业发展。 本报记者 方非摄
本报记者 高倩
2024北京国际演艺博览会前天在国家体育馆开幕。在博览会核心环节之一主论坛中,围绕“打造‘演艺之都’‘大戏看北京’两大目标建设进程中的文化思考和实践感悟”这一主题,多位国内顶级专家学者、从业者分享了行业发展的经验与心得。
“一个伟大的时代必须产生属于一个时代的伟大艺术,只有落后的艺术家,但没有落后的观众。”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说。他勉励文艺工作者牢记“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一旦边缘化就会衰落,之后必然走向消亡”。
在“演艺之都”建设的持续推进中,院校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作为行业发展的上游,我们要为行业培育一种应时代发展而不断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原创精神。”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巴图这样阐述艺术院校的功能。在校园与市场之间,他认为院校须掌握好平衡,“要与市场保留一定距离的安静,但距离又不能太远,要能时刻呼吸到市场发展的气息,感受到艺术发展的脉动。”充分运用院校资源为行业输出先锋先进的艺术理念与优秀的人才大师,是院校服务“演艺之都”供给的主渠道,从源头上深刻影响整个行业文化、观念、价值等层面的长远发展。
天津音乐学院院长王宏伟认为,舞台实践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天津音乐学院大力创排并参演《同心结》《二泉》《运河谣》等大型剧目,既明显锻炼了学生的“实战”能力,也有助于他们未来迅速投入工作。从文艺院团的视角出发,国家京剧院副院长田磊同样认为应坚持“以人带戏,以戏带人”,“出人出戏,剧院才有活力,才能形成我们所想的演艺形态,才能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梦想。”
有了人才储备,也要有戏可演。剧目方面,在传承经典的同时,行业呼吁更多精品新作问世。比如,在弘扬国粹京剧的过程中,田磊难免有一点隐忧:“这代年轻人以后不能总唱《四郎探母》,没有新剧目,这对舞台的形态、生态来说是一种危险。”近几年连续推出《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咏春》等大热作品的“舞坛双子星”韩真、周莉亚分享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在韩真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就像遍地黄金,只有在这样深厚的土壤中,我们才能一点点建立起创作的信心和感悟。”周莉亚认为“敬畏心”非常重要:“我们一路走过这么多年,秉承着这颗敬畏心,不管遇到什么题材,一要尊重,二要真诚。创作者要做的是把自己看到的最美的事物、最触动心灵的感动转换为舞台上的语言,让更多观众与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份美好。”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