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觉得考研真的很难吗?

[复制链接]
又没电了 发表于 2023-7-29 13:33:1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物工程专业的,感觉考研好难啊!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xjdata 发表于 2023-7-29 13:34:0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考研的时候,本人每天在三件事上反复横跳:
1.
来不及了完了完了学不完了
VS
还有两个多月呢你怕什么,继续学一切都不晚!!
2.
英语阅读又全对,我也太聪明了,我简直是考研天选之子,这b研不过如此
VS
这道题怎么就是做不对啊啊啊!政治多选题到底怎么做啊啊啊我是笨蛋!!
3.
起来学习了,你的竞争对手都学三小时了
VS
再睡会吧,睡眠充足才能更高效学习......
总结,每天就是两种状态:我要死了和我又活了。
对我来说,考研这件事本身的难度,还没有我心态转变带来的折磨大。
学习心态真的真的真的重要!
我越来越觉得你想要做成什么事情或者想要得到什么东西,你就按部就班,做自己该做的,安静点也用点心,渴求别那么强烈,慢慢的一段时间后就会水到渠成,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
但你要是特别心急特别用力手忙脚乱,最后往往什么都得不到,还搞得一团糟。真的,学习就是这样,特别用力就特别容易疲惫,当你所有执念的东西发自内心地不在意时,好像一切都会如约而至,当你真放下之后,会发现一切都在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
所以慢慢来吧,一切都会变好的。
因为渴望成功所以时常焦虑,总是想要面面俱到,总是想要闪闪发光,努力的攀登和几 乎成为执念的渴求反而造就了一事无成。
有多大的渴望和期盼,随机接踵而来的就是多大的挫败和感伤。
一次又一次的无能和喘不过气的无力感,都成为了焦虑的根源一点一点驻扎和侵蚀着我们的意志和理智。
不希望自己是一个遇到困难选择放弃的人,更不希望自已成为一个半途而废的人,考研这件事,不需要这么多负能量。
如果想让一件事情变得不那么困难:就把它拆分成一个 一个可以解决的问题,每当你解决一个小问题,你就会感受到“进步”,这种进步会让你不再畏惧,所以 你也就不再会觉得事情难。
这个方法是我在做每一件“听上去很困难,但是我却将它做好了”的事情后总结出来的规律。 我考研的时候总结过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怎么具体地学英语、 怎么缓解各种焦虑、我的自律方法、做事方法…
就拿背考研英语单词来说,一开始真不知道怎么规划安排,所以就跟着单词书《考研词汇闪过》先背重点高、中、低频词,在把这些单词搞定以后,再背其他词汇。这样速度提高了不少。
因为很多时候影响我们自己的,并不是客观在做的那件事情,因为事情它就在那里,很多人都做过了也做到了。而我们觉得难,是因为我们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所以很多时候只要将思维模式扭转过来,事情就会瞬间呈现出另一面。 比如:
“追求完成,而不是完美”
“行动是缓解焦虑的唯一办法”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花期”等等。
bigshuo007 发表于 2023-7-29 13:34:1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科二本,准备9个月考上南京大学。大学时成绩不太好,上课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英语连挂2年。因为本学院有一位学长考上了南大,突然觉得是时候认真学习了。
当时辅导员知道我要考研时,说这种学校不是我能够考虑的,委婉劝说我悬崖勒马,换一个本省的一本更适合我。
我天真又坚定的说:上届不是有学长考上了吗?
辅导员没再说话.......
就像心理学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周围反对的声音越多,我对达成这个目标的决心就越强烈。我决定把这个目标埋在心里,连父母都不知道我要考研,因为不想宣扬之后没考上,更强化父母心里对我“学习不好“的刻板印象。
直到初试成绩公布之后,他们才知道:哦,原来闺女这一年是在准备考研啊?
本文我想告诉大家,决定考研后,要面对什么。


一、考研择校: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我前面的描述可能显示出一种盲目的热情,会让人觉得考研”干就完了!“,其实不是的,确定这个学校我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我身边有不少比我优秀的同学,因为学校选择错误,走上了艰难的二战或调剂的道路,虽然他们最后也考上了,但是付出的心血和时间成本太大。
我印象很深的是当时跟我一起参加复试的女生,在复试中被淘汰。她毅然选择二战,第二年又进入复试,依然没有过。第三年选择考广东的某所985,考上了。我更加觉得,每个人都有优劣势,适合不同学校的风格,每个学校都有对学生的偏好,适合别人的学校,不一定适合我们。所以我们必须要通过调查,确定“适合自己的院校“。
1.谨慎择校,有些学校看似低分录取,实则营销。
我们择校时别只看分数,就像今年,法硕350上复旦,357上交大好像很容易似的,等真正了解上海的专业课法硕压分情况真会欲哭无泪,而且分数段非常密集!差1分可能就拉出十几名去——录取和淘汰的距离,所以别被录取分数“骗了”。
同等水平的学校,热门报考城市的学校难度要大很多。特别是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和作为国家经济中心的上海。这两所城市报考人数多,不缺学生,所以判卷严格。在打分时,有些可给可不给的分数,阅卷老师大概率会选择不给,所以你可能会听说过北京、上海是“旱区”,就是这么来的。
还有的学校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一起划线的,所以分数会低一些,结果进复试发现为啥附录比这么高!!!
大家前期要尽可能的多了解学校,别只看单方面的数据,要综合分析全面对比,才不会在择校时候被「坑」。我找到一个免费考研小白规划课,还能领取公共课资料,领取后加助教微信会发给你,先存好!等10月报名前再拿出来看看,选择对学校你的考研就成功一半了。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edu-card" data-edu-card-id="1658069040399642625">2.学硕、专硕和非全日制
学硕、专硕和非全日制有什么区别?我做了一个表,其实他们之间的不同,很多人都分析的比较透彻,但还是想从我的理解给大家梳理一遍,请重点看每条后面的解释内容:


如果你以后想入职企业、或者做小初高老师,学硕和专硕没有区别。你去参加校招时也没有招聘单位会问你是学术硕士还是专业硕士。如果你想考公务员、事业编,学校层次没有太大要求,所以可以不用执念名校,这样上岸的概率会很大(并不是所有学校都在卷),复习压力会小很多;但如果你想留在高校当老师,留在大学是很难的,现在最低要求就是读博,而且很看学校层次和名气,你就只能撒丫子把初试分数往高了考,进入层次高的学校,学术资源才多。
对于就业认可度,非全目前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之前也发了文件要求企事业单位平等对待非全就业,不得设立与报考岗位无关的限制条件,总体上是一个利好消息。不过据我了解,大部分的企业单位不是很在意,入职前只要能在学信网查到学籍证明即可,但是事业单位会有一些报考限制。
对于非全日制需要知道的是,非全就是在职硕士,2017年纳入全国统考,能拿到双证。如果将来有机会调剂到非全,请务必询问学校几个问题:是否提供宿舍?是否可以跟全日制一起上课/修学分?毕业是否提供报到证/三方?最后一个问题关系到能否参加校招,如果提供的话,可以选择。
3.关于选专业
考研根据不同的专业,分为自命题专业课和统考专业课。自命题就是你报考的学校单独出题、阅卷,每个学校考的内容都不一样,比如新传、会计学、马哲等;自命题专业课学校会指定参考书,但说实话,很少有学校会真的以参考书为参照来打分的,特别是你想报考文史哲专业,参考资料一定不要仅仅局限在指定参考书,你还要做一些复习拓展,如论文、学术期刊。
统考专业课就是教育部统一出题、阅卷,无论报考什么学校,考试内容都一样,很典型的专业就是法律硕士、管理类联考硕士,以及部分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育学专业等。这些专业要把大纲知识反复看,像法硕这种专业,本身不要求你有多少创造性,但很考研背诵能力!答题以精确还原大纲要点为主,并且配合不断刷真题。
我的意思是你选专业时,要了解好他们分别在考察什么。考背诵?理解力?创造力?还是其它?考不考数学?然后再落脚到你适合什么?
数学好:选择经济学、管理学、农学、理学、工学类专业。
数学弱:请选择文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哲学类。如果不想考数学,可以考虑以下几个专业:

  • 法律(非法学)。这两年报考很火爆,很多声音说性价比不高了。但是分数水涨船高的是顶尖名校而已,还有很多不错的学校,都是跟着国家线走的。因为这个专业报考时只允许本科非法律专业报考,所以大家都在一个水平线上面,专业课300分,而且是全国统考,学校的难度直接对比分数即可。【名校很卷】
  • 应用心理学。教育学门类下的一个专业。【报录比很高】
  • 学科教学。培养教师人才,但是有两个专业分数很高,大家慎重选择,第一个是学科教学(语文),第二个是学科教学(英语),这两个专业应该是学科教学专业中,分数被拱的最高的专业了。
  • 新闻与传播。跨考门槛低,但是名校竞争激烈,可以选择一些211院校,或者一线城市中的一本。传播学和新闻学学硕招生人数少,新闻与传播专硕分很多的方向,招生人数相对多一些。这个专业的就业方向就是媒体、互联网、事业单位,所以尽量在一线城市读书,实习会方便。
  • 199管理类联考的专业:比如公共管理、工程管理、图书情报、审计、会计专硕等,考一门200分的专业课和英语二,满分300分。
二、各科目复习重点

1、英语

考研英语82,全程只用两个资料:真题(刷2遍)+单词书。相对于专业课买那么多资料,英语复习并没有投入多少金钱,它只需要你花时间就能搞定,而且英语这门科目很体现你的努力,幸运因素占比很低。不会出现专业课那种哼哧哼哧背半天,结果没考到这个知识点就拿不到分的情况。
复习之前,你要明白几个事情:

  • 得阅读者得天下。100分的卷子,阅读占比分60分(传统阅读40、完形10、新题型10),如果传统阅读能拿到36分,其他题型你就算只拿个平均分,也能上70分。
  • 攻克阅读的核心有三个:单词、速度和技巧。单词是阅读的基础,速度是阅读的保证,技巧是重要法宝,三者缺一不可。英语学习有四大能力:听、说、读、写。本质上你只需要做到能「读」就OK,而这里面最关键的是单词,有一定词汇量才能考虑做题技巧
  • 长难句是阅读和翻译的基础。所以你还是要学学语法,虽然它不能直接体现成分数,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语法和单词相当于英语中的两把刀。我用的英语真题是《考研真相》,每一篇真题都有详细的长难句解析,很方便。
  • 作文准备写作框架和语料库可以短时间内搞定。
围绕上述核心,我们可以制定一个科学的学习计划:
1、背单词:

  •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考研重点词汇快速过3轮
  • 背单词不要死磕,不要求拼写,只需要识记中文意思即可。
  • 容易走神就使用三大件,一本单词书、一张A4纸、一只笔,边写边读边背
具体背几轮,每个人情况不同。我的情况:《考研词汇闪过》背了3轮+2轮薄弱词巩固。比如去掉简单词,我计算需要背3800个考研单词,所以我每天要背诵126个单词,我的目标是一个月背完3轮,背新词+复习旧词(每天耗时控制在120min内)。实践证明,单词必须背到3轮以上才有效,不然很快就忘记。



A4纸背单词,超方便,超好用!

大体把记忆模糊的核心词边写边背一遍,复习两遍后,我会重新在单词书上快速过单词,这是一个检测过程,盖住中文意思会回忆,意思模糊的单词读三遍。
开心,这时候单词书上的大部分词汇都能迅速反应出中文意思。
Sad,发现还是有一部分词,反映中文意思耗时较久,或者反映不出来。
所以我发现背单词要适当换一下材料,当一个材料你用的很熟悉,往往发现不了哪里是薄弱点。而这些背完3遍还模糊的单词,就是我要进一步重点记忆的。我用绿色荧光笔重点标注出来,又在A4纸上重新抄了一遍,大概有4页。这次抄的单词性价比很高,都是记忆有漏洞的单词,背一个赚一个~



背完3遍后,重新在单词书上寻找记忆模糊的单词儿。

2、刷真题
首先给大家资料的选择:英语真题资料建议用《考研真相》,真题至少刷2遍。


此书优点:左文右题,阅读体验极佳。解析详细、排版视觉效果好,除了20年的真题除外,还有本“逐词逐句精讲册”,真题中的阅读一词一句精讲翻译,重点单词也有注释,很适合基础薄弱的同学使用。答案解析也很详细,每一类题型都给出了对应的模板,还有近20年考研真题讲解阅读视频。英语一英语二同名,都叫《考研真相》,适合基础弱的同学。
考英语一 : 使用英语一2001年-2022年的真题
考英语二 : 使用英语二2010年-2022年的真题.如果你是考英语二,可以把英语二最近3-5年的题目留出来供11月-12月冲刺阶段做模拟。也可以做英语一的题目练手(英语一难度大些,特别是翻译)
刷真题必须要做到:

  • 文章和题目中的每个生词、模糊词都要消灭。
  • 文章中每个长难句结构和含义必须都清晰。
  • 每道题目必须都清楚考题类型、对应的解题方法,标记在题目旁边(细节?主旨?推理?作者态度?)
  • 知道每个选项的对错原因,尤其是分析错误选项的“坑”出题人是怎么挖的。
3.考研英语中的逻辑路标题、作者态度词总结
要想读出考研阅读文章的逻辑,那么下面这些逻辑路标词必不可少。我做文章的时候,看到这些词汇就会用笔圈出来,作为长难句的分割很好用。偶尔一些单词不认识,用逻辑词也能推导出正确答案!大家先把这些词记住。
逻辑路标词(考研英语考过的路标词总结)


作者态度词总结



4.考研英语阅读方法论

  • 最佳选项是对比出来的,反复/概括/同义的选项正确概率高,一定要拿着选项里的关键词挨个字和原文对比。
  • 小心题干陷阱:题干有否定词fail to,no;小心题干主体不对应,注意题干问人物观点还是作者观点,出题陷阱是偷换概念、颠倒对象观点。
  • 例子本身不是观点,就例论例是最常见的干扰选项,所以要排除只谈例子的选项;观点多数情况下出现在例子的前面,除非例子在全文的首段出现,此时就要去例子后面寻找观点;
  • 做词汇题时,如果定位句上下文逻辑相同,没有上表中我总结转折词,那么在上下句中会有考察词的同义词!找到文中同义词之后,再去选项中找「同义词的同义词」。如果定位句上下文逻辑相反,那么上下句中有考察词的反义词,再去选项中找「反义词的同义词」。
  • 推理判断题——不要脑补!

    • 向段落中心思想靠拢
    • 排除细节上有矛盾的选项
    • 缓和语气可能成为答案(may,might)
    • 推理答案往往在转折处,正确选项一般时同义改写

  • 中心思想题——读5个题干+主旨题的4个选项。5个题干中反复高频出现的词汇是主旨词,所以选项最好包含题干中的重复词!
2、政治

政治80,但这两年不能纯靠背拿分了,肖老师也可能有压不中的情况。我的政治复习的晚,但是我强烈建议23的同学早点开始,后期尽可能为专业课留出充足的复习时间,复习早的话,政治可以作为专业课学累了的调剂。
(1)整体安排:


(2)具体安排:
第一轮最重要的是框架+理解,尤其是马原部分,需要花时间去理解(后期突击很难)。根据肖老师的观点:
马原:哲学第2、3章,政治经济学第5章偏重理解,耗时较多;科学社会主义只命一道记忆性选择题,可简单浏览,通过做题巩固。
中特+史纲:结合史纲一起复习,掌握keywords,会议时间线都要整理清楚,这样减少你的重复耗时,梳理出逻辑节约占用脑容量。
思修:比较好复习,都是记忆性的内容,而且keywords不多。
我喜欢整理笔记,主要是帽子题、时间线和易混淆知识点整理。整理对做选择题很有用,在选择题上面,命题人喜欢用易混淆知识点相互出干扰项,而且把同类知识放在一起记忆效果会更好一些



土地政策时间线

十月份就会出各类背诵笔记,徐涛和腿姐都有背诵手册任选其一,相当于精讲精练的知识点提取,平时多多翻阅,特别是keywords,需要反复观看记忆,很容易忘。
11月各个老师的模拟卷会上市,建议每天一套保持手感,上文中提到的模拟卷都可以入手,只做选择题就可以,我的得分大概肖四、肖八40+。模拟题一定要认真订正,不要对得分过于敏感,找到自己的薄弱知识点最重要。
对于5道主观题,一定要先理解答案的层次,再去背诵。
我建议比对不同老师的模拟题,找到设问相同的题目,把两个老师的答案进行融合。同时,你要自己动脑给答案分层次,自己整理的答案记的牢固,不太建议使用别人整理特别是演绎出来的逻辑,与自己的大脑不适配就是浪费时间。
先整理出记忆框架,最后做到能够复述。肖秀荣老师在考前两周会出点睛班,这个班非常重要!会对肖4的主观题做重要性的排序(这就意味着有的题不用重点背),每一道大题都会讲记忆逻辑,听肖大大的带背难道不香吗?
同时,点睛班还会梳理全年时政要点以及可考性,选择题的重点肖大大会整理出来,重点加黑突出,考前这个班一定要听!
三、专业课

决定一个考研人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努力本身最多只占50%,在我眼里,努力和辛苦是廉价的。在备考过程中,谁不熬夜?谁不努力?谁不辛苦?能否被录取关键看你的学习效率,还有对考试趋势的理解和感悟,有没有行走在趋势里,有没有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
所以在复习专业课的时候,不要仅仅只盯着几个知识点来看,还要看人。你要知道12月初试的时候,是谁在出题?谁在向你提问?他最可能关注什么问题?你要怎么向他传达你的创新性、逻辑思维和扎实的专业功底?你了解了这些,你就了解了回答专业课的技巧。
专业课做题顺序

  • 客观题:准备好教材和题目,做题前可以通读教材对应章节的内容,然后开始做题。做完题目马上对答案,然后翻开教材去对应,及时把知识点回归到体系里面。如果你准备了听课笔记或者其他笔记,做错题目要在笔记中标注出来,在背诵的时候重点识记这块内容。最重要的是,专业课客观题的每一个选项,你都不要蒙,要在错误选项旁边标注出来为什么错,改成正确的答案应该如何改?
  • 主观题:刚开始答主观题确实会比较难,首先你得保证专业课已经背了一遍。但是这不代表你就能完整写下一道题目。但是无论写的多么烂!一定要写!!!写完之后,翻书,看对应知识点。但是很多专业是很难在书中找出完全的对应答案的,你必须要自己分析,这个题可以从那几个角度来回答,然后把这些角度分成1、2、3点来组织答案。其实在刚开始,建议去看一下考上的高分学姐学长的写真题思路,你会有很多的收获。一些文科类的专业,提升论述题分数,我建议多看论文,你可以把论文的框架和观点都列出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展开论述的,你提升的会非常快,有些好句子、好观点都可以记下来,然后反哺你的答案。
(一)考研专业课复习重点

​1、大量阅读论文(特别是学科带头人论文)
看完基础书后,专业课复习重点是你所报考学校代表性学者的论文,专业课考试命题人大多为该学院代表性学者,在一个老师的出题过程中,他题目的来源大概率来自于近两年写的论文,因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知识的由来大部分来源于他最近关注的事物,在一个老师出题的过程中,它能想到的就是他最近的几篇论文。
如果你把知网上查到的学科带头人论文开始倒推,你就会发现真题和这些论文的关联性。所以论文非常重要,导师出题无非就是依据的是自己的论文,或是学院其他学科带头人的论文来出题。(特别是人文社科类专业,其他专业应该也有借鉴)
论文一定要大量的看,读报考学校代表性学者的论文,另外也要重点关注学科的热点事件,比如知名期刊上面讨论的热点问题,这些论文出现在显赫的期刊上,尤其是专栏的期刊就会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毫无疑问,这些问题考到的概率相对于其他知识点肯定是要大一些的。
2、认真研究真题
拿到历年真题一定要充分利用!相信我,这是最好的专业课风向标,把握好真题并用它来指导实践,保证你的专业课不会低于110分。暑假之前,我将一些专业基础书籍看完之后,就开始研究近五年的真题。主要关注的点是:
1. 哪些知识是反复出现?它来源于哪本书?(哪些知识出现的概率大,哪些知识点在重复考?)
2. 从简答/论述题目的内容来分析它是来源于社会热点事件、学界热点、业界热点来揣摩学校的出题偏好。
3. 历年真题中,有没有考过本校老师的论文观点或议题?来大体推测今年可能的出题者。
4. 了解概率大的出题者的经历,包括研究领域、历年论文、师从关系,也要将他老师的论文读完并进行总结。
3、构建完整的知识树
专业课备考大忌就是只是碎片化,所以你要做的是梳理思想流派,画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树,从一些具体的学术流派的角度,来整体把握整个学科的知识框架。你要知道都有哪些代表性的学者,这些学者有什么样的观点,在往年的考卷中,哪位代表性学者考的的次数最多,主要考的是他那个观点?知识点和人怎么结合,这是考研当中最实用的一种专业课的技巧。不断的从人到知识,从知识到人,反复用这种方法来构建你的思想体系。
以传播学为例,你必须熟悉著名的传播学者,重构自身对传播学的理解:第一种要对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逻辑、始祖、演变有一种全局的观念,比如各种理论到底是在什么样的流派的派系中生长出来的;第二种要掌握中外各位有名的传播学者的基本情况及其学术贡献,否则你的知识只有碎片化。比如说四大奠基人,和肖、麦克卢汉、詹姆斯·W·凯瑞、舒德森是什么关系?他们的师承系谱是什么?你能报出多少个外国学者的名字?你分别觉得她们属于那种不同的流派?他们代表性的观点是什么?
如果你说不出来,专业课考的不好就不要怪别人。知识只有从人的身上去记录,你才能记录出来。否则你就算死记硬背了一些东西,你仍然记不住这些知识点到底是怎么来的,我怎么运用它是合适的。反过来,如果你从人的角度去记忆,就会觉得自己的专业课视角,豁然开朗。
(二) 什么样的考卷能拿高分?

1、框架比细节更重要
专回答专业课(特别是论述题),需要谋篇布局,在回答之前做好整体的设计,有了顶层设计,才能做好基础的建设。你的答案打算从那几个层面去分析现象、阐述观点?多个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么样的?你想说明什么论点?要循序渐进,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逻辑的核心是清晰高效地思考问题,而人的思维天生具有发散性。有逻辑的表达,就是从我们天马行空的想法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再组织语言对题目加以论证、呈现。缺少这种沉淀、编排的过程,所有素材、观念就是一盘散沙,“前言不搭后语”往往就是这么来的,所以在答题时一定要有框架意识。
2、降低老师的阅卷成本
说到文章的逻辑,必须明确一件事:表达,是将我们头脑中的信息进行编码,当它被发送出去以后,别人怎么解读,就由不得我们了。因此,在编辑发送信息之前,要充分考虑如何降低沟通成本。
答题结构上,比较好用的是“金字塔结构”,也就是先归纳核心思想,结论先行,再提供3~7个支持性的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往下又有3~7个论据作为支撑,由此层层统御,形成一个以结果为导向的逻辑推理过程,让老师第一眼就能看到你的思考框架。
3、刻意练习
天才的唯一秘密,就是在你看不见的角落刻意练习,用自己的一套系统性的方法,不断突破自己的边界。
你需要别竞争者花更多的时间, “量变质变”、“1万小时定理”等无需多谈,当别人在专心刷douyin的时候,请你安安静静地在角落复习。如果你觉得吊儿郎当的复习效果也挺好,那只能说你择校很失败。
另外,不是刻意去做难题,而是刻意去做老师想要的学生,通过分析老师的出题风格和侧重点,了解他希望你知道的理论,掌握他看重的知识点,不单单是为了初试,而且还能让老师认为:噢,这小孩对我研究的内容还挺熟悉,就选他做我的研究生吧。
希望各位在专业课复习上都走向一条正确的快车道,避免“无效努力”的踩坑,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说的差不多了,你的专业课复习进行到哪里了呢?哦对了,下面这篇文章,关于考研专业课如何高效背诵,是我给看到这篇文章的姐妹们配套使用的,兄弟们也可使用: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5425547/answer/1418205292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hyyjt2005 发表于 2023-7-29 13:34:2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开始的时候,你会觉得择校难,找资料难,进入状态难,背书难,刷题难,早起学习难,熬夜学习难,放弃娱乐难,抵抗父母唠叨难。反正每当你准备开始复习,千难万难在等着你。
到后来,你会发现,在考研路上,只有一件事情最难:坚持。不论是一战,还是二战,又或是三战四战,你最需要克服的是自己的心态。只要你自己下定决心,一切外界因素都不足以抵挡你前进的脚步。择校难,可以慢慢挑选,多方比对;找资料难,可以去各大平台找学长学姐,找网课视频;进入状态难,可以合理设计考研备考作息表,找个安静的环境,沉下心来学习;背书难,可以画好框架结构图,然后逐条扩展背诵,如果是单词短语之类的,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每天有计划的进行背诵,背完自行默写,检查成果;刷题难,可以每天定时定量的完成,整理出错题,巩固其中的知识点,如果后期时间充足的话可以进行二次或三次刷题;早起学习难,可以将闹钟定设置成能够惊醒你的铃声,多定几个,分别以三分钟差距错开,如果还起不来,在心里默默的骂自己“你要完蛋了,再不起来学习,你就考不上了!”,总之骂的越狠越好;熬夜学习难,可以适当早点休息,前提是当天学习任务全都完成了,不然就熬着吧,学完为止,但基本自己制作作息表时心里有数,不会熬太晚,除非有时候当天错题多了一些,然后睡前复盘的会久一些。千万别打疲劳战,越是临近考试,越要养精蓄锐!!!放弃娱乐难,可以把电子产品关机,然后放远一点,不在自己眼前就行,也可以不关机,只要你能控制自己不看电子产品。另外,拒绝不必要的社交,尽量让自己每天保持一种学习的状态。每周可以给自己放一天假,适当放松,但基本到后期,就没心思玩了,因为感觉自己根本学不完;抵抗父母唠叨难,可以尝试跟父母沟通,如果父母让你去找工作或者考公考编啦,你可以向他们表明自己考研的决心,就用那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多拒绝他们几次,大多数父母也就不会阻拦了,但你自己得争气努力学习哇!考研并不是一个你拒绝找工作的所谓借口,而是一个让你更好地提升学历提升自我的途径。调整好心态是关键,不论考试时候的感觉怎么样,一定要坚持把所有科目考完,因为你感觉不理想的科目,最后成绩不一定会低,坚持就是胜利!
只要你自己下定决心,任何阻碍都不是问题,自己学会勇敢的跨过去,熬过这一阵子就好了。加油鸭各位考研人,祝大家都能高分上岸哦~
———————更新分割线———————
家人们,咱就是说,这复试也太难了,比论文答辩还难,我以为我每天读书背书,不停地练口语,准备的不能说是全面,但也还算可以了。结果,远程网络复试被老师邀请进入考场后,脑子一片空白。因为全程是英文交流,我的嘴根本跟不上我的脑子,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救命啊,还被好几个老师轮流追着提问,我可太难了。一开始的时候紧张得我不知道自己在说啥,到后面稍微好一些了。每个问题都跟老师要了一分钟的思考时间,可是这一分钟哪够啊?!老师还得自己cue流程,流程之后就叭啦叭啦不停地提问,我哪见过这阵仗啊,孩子可真是太难了,只能硬着头皮不停地回答,又不敢停顿,就把自己准备的内容套进去不停地讲。虽然我没底气,但我愣是压着自己的颤音,显出落落大方的样子。好在老师都很和蔼,没有打断我说的话,有时候还会赞同地点点头。希望会是好结果吧!一定要上岸啊!
———————更新分割线———————
分享一个好消息,本人一志愿成功上岸啦!呜呜呜感谢复试考官放我一马,读研期间我一定好好学习,好好搞科研!
给大家沾沾喜气!也祝各位心想事成,成功上岸!我们一研为定!!!
lumanman 发表于 2023-7-29 13:35:0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历年的报录比,我真的没法说考研不难。考研是选拔性考试,总会有人上不了岸,也总有人能考上。


(图源网络)
21个月前,决定考研,斗志满满,目标院校在我面前都是发着光的。

19个月前,每天做英语真题阅读精翻,一做就坚持了三个月。

15个月前,每天5点起床背单词,一背就是8个小时,每个单词抄七遍,背了一面就要重复一面,依次叠加。背完单词就开始补语法课,困了不敢睡,掐自己大腿。

13个月前,开始上政治课了,两个小时上课,一个小时复盘。

11个月前,第一遍背专业课,从早背到晚还记住,跟自己发脾气也还是背不住。

9个半月前,终于背完了第一轮专业课,虽然还是记不住,但心态上好了很多,会开导自己才第一遍没关系慢慢来,有量变才有质变。

9个月前,专业课开始第二轮,英语接着上阅读课,政治开始了技巧课。

8个月前,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没什么别的想法,除了压力大的时候忍不住想哭。

7个月前,复习上都没什么困难,最大的难处是心态。担心自己不会写,担心自己背不住,三天一小哭,五天一大哭,也不知道哭啥,就是看着专业课的书边哭边背、边背边哭。

6个月前,上考场了,考完了。两天,还没反应过来就结束了。考完以后突然变得好空虚,也不知道要干嘛,原本考前积攒下来的那么多剧一个也不想看。

4个月前,出分了,哭了。开心了一秒以后就开始后悔寒假没提前开始准备复试。

3个月前,面试比初试还紧张,真的紧张到抱着我妈哭,但走进教室那一刻什么都不怕了。

7天前,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是开心的。
<hr/>你问我考研难吗,我只能说考研是我这二十几年里做的最难的事,也是我未来二十几年里做的最简单的事。考研难,但不代表不可能,不信你看我。
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为了考研所付出的汗水,为了考研所吃过的苦,那些日日夜夜的背书做题,但这一切真的都很值得。
你觉得难是因为在走上坡路,希望考研的勇士们都能成功上岸!山顶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attribt 发表于 2023-7-29 13:35:5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经历了几次比较大的身份转换。
2015年我从一个普通大学生成了解放军的一员,2017年我退伍变成了一名退役大学生,2020年我毕业了也入学了,到今天对研究生这个新身份也适应了快一年的时间。
这里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研究生,我想对想读研的,在备考的,还有在二战三战的朋友,提一点小建议,希望你们能对考研有个了解,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目标明确,用尽全力的去干成考研这件大事。


<hr/>考研真的难吗?

研究生考试,作为一个选拔性考试,难度肯定还是有的,但是和高考比起来,和公务员考试比起来,其实也没有那么难。你我都参加过高考,我们也都知道,高中努力学习了三年,想要考上一个还不错的大学,或者是考上清北浙复这样的高校,难度还是很大的,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真的一点也不夸张。再来看一下公务员考试,几百比一是常态,有些热门岗位的报录比甚至达到了3000比1。
反观研究生考试,2016年的报名人数是160万人,录取大概六七十万的样子。到了2021年,虽然录取的人数有所增加,但是报名人数也已经超过了377万人,虽然最后能顺利走上考场的会少一部分,但还是比之前的160万人多了许多。
通过这几个数字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来,虽然考研的难度也在逐步增加,但是总的来说相比于公务员考试,报录比还可以,难度中等。除了苏州大学上海大学这样的热门高校和部分院校的热门专业外,我觉得只要付出了足够的努力,有个学上应该是问题不大的。


考研为什么变难?

一是整个就业环境的不理想。尤其是疫情以来,很多的行业都受到了打击,很多人都希望通过读研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就拿我来讲,我本科学的旅游管理,疫情这一年我刚好毕业,同学除了去卖车卖房的,就是考研的,基本没有从事旅游行业的。
二是很多同学心中有执念。认准了目标院校,考了一次两次,这几年我还听说有五战考研的。我并不是说这个执念不好,只是我们读研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以后的竞争力,这么说虽然有点功利但现实就是这样,不是说你考上目标院校就一定能怎么样,或者考不上就会怎么样,一次或者两次,考不上就是没有缘分,如果有好的调剂机会千万不要放弃,你的时间成本真的是很宝贵的。你可以在读研时候努力嘛,用三年的努力,在读博时候去最心仪的学校不是也不错嘛。
三是人才市场对学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有点卷的那个意思,一高校的辅导员岗位招聘,收的都是山东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硕士或者哥伦比亚大学硕士这种,我自己也感觉很有压力。就拿公务员考试来看,有一些岗位的要求就是硕士研究生,这就鼓励大家去提升学历。
四是个人对自己的要求不断提高。希望有更好的平台,这点我深有感触。我是本科三本跨考到专业排名全国第二的双一流高校的。由于高中没有好好学习,上了三本院校,退伍之后了解到了考研政策,就想着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一步步也就这么考过来了。现在感觉学校的平台真的不一样,本科论文参考的那些学者,现在动不动就来学校讲座,还能给我签名。


<hr/>知道自己要成为一个研究生,还是只想成为某一个学校某一个专业的研究生,问问自己坚持初心还是可以妥协。
保持理智,少些执念,虽然成为目标院校的研究生是一件令人开心和喜悦的事情,但是成为研究生也是啊!走得慢也是走,比停下和倒退好太多了,所以请大步向前吧!
关关难过关关过,愿你抬头永远见太阳!准研究生们,我们山顶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