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说鲧负命毁族,鲧到底干了什么事情,尧才这样评价他?

[复制链接]
wxw850227 发表于 2023-8-19 06:43:44|来自:广东广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学史记
全部回复3 显示全部楼层
ues6858 发表于 2023-8-19 06:43:53|来自:广东广州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尧不想用鲧治水,说他负命毁族,却没交代鲧具体做了什么。如果鲧真的做事不靠谱,人品有问题,那为什么四岳群臣还都那么支持他,这就有点过于矛盾了。
在史记里能大致看出尧和鲧的关系。也就是从轩辕黄帝开始算,下面有两条帝王血脉分支:一条分支是玄嚣,另一条分支是昌意。
但轩辕黄帝这俩儿子都没成为继任者,第一个继任者是颛顼,颛顼则是昌意的儿子。
颛顼之后,帝位转到了玄嚣这一支上,第二个继任者为帝喾,帝喾则是玄嚣的孙子。
此后,帝位就稳定在玄嚣一支了,第三位继任者帝尧,他是帝喾的儿子。在尧上位之前,他还有个哥哥叫挚也做了几天,但因为人品不行给废了。
至于鲧,他的出身并不简单,因为他就是昌意这一支的后人,颛顼帝的亲儿子。
按史记算,尧还得叫鲧一声叔叔呢,要知道鲧可是和他爹帝喾是一个辈分的。
在这里还得注意一个关键人物,穷蝉。因为穷蝉和鲧一样,也是颛顼的儿子。
穷蝉自己本身倒没什么亮眼的,他这一分支也很快就没落了。
不过往后传了五代,人品突然爆发,家族出了一个能逆天改命的人才,这个人就是虞舜。在帝尧死后,第四个继任者就是这个虞舜。
至此,五帝集结完毕,也就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他们之间的关系大致如上。
虞舜的继任,等于是帝位回到了昌意这一支上。但是论辈分,他比鲧可小太多了,因为鲧和虞舜的老祖宗穷蝉是兄弟。(不知道这种情况有没有,居然能差出这么多代人来。)
所以说,五帝时期虽然是禅让体制,但就候选人而言有贵族血统肯定还是首选。
与其说是禅让,我觉得更像是一场贵族阶级内的统治者竞选活动。有点类似美国总统选举,民主党和共和党各出总统候选人,然后去各地演讲,做活动,以积累人气,获得票选。
只不过这里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变成了,玄嚣一脉和昌意一脉。
但是作为前代帝王,肯定也会在自己手握大权的时候,投资一个他更看重,更符合他个人价值观的候选人。
在这种情况下,前代帝王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这个候选人铺一铺路也是无可厚非的。
如同美国前总统经常会利用影响力给自己看中的继任者拉选票。
在尧帝时期,史记中提到过三个候选人,他儿子丹朱、大臣共工、还有虞舜,但尧帝认为丹朱凶顽,共工说话虚伪,心口不一,都不堪用。后来有人推荐第三个候选人,就是虞舜,经过一番考察,尧帝认为此人可用,就精心扶植,培养,这才有了尧舜禅让的故事。
关于尧舜禅让的故事,现代人看起来肯定有点不自然。舜最初并没什么功绩,只是因为他生在一个非常不和谐的家庭,他爹妈还有弟弟人品都非常差。
但舜和家里人都不一样,不管家人人品多差,舜自己都能保守孝道,让家人不做出危害社会的事。
就因为这个事尧帝感兴趣了,决定考验考验这个舜!
怎么考验?
没想到他居然直接把自己俩女儿嫁给了舜,说是让女儿监督,看看舜的人品如何。俩女儿和舜住了两三年,回去说舜就是个好男人啥的。
你说,这叫什么考验?
这能考验出干部水平?哪个干部禁不住这样的考验?
这不就是明摆着,给自己内定了一个候选人吗?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什么变故,在尧帝的支持下,加上舜身上的那点血脉优势,顺利继任应该没什么太大阻力。
然而,的确是有一个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要知道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战争,也不是什么贫富差距、需求和美好生活向往啥啥的。
这个不确定因素是洪水,这个主要矛盾是人与自然的矛盾。
这才是老百姓天天都在热议的话题,所以说谁能解决这个问题,无疑谁就能获得最大的选票支持。
到时候什么孝道、什么上代帝王的支持、通通都得让路。
原始社会和现代社会最大的区别就是,极其务实的,就是谁能办事,就让谁做老大。
但这一时期,能治水的人,一共就两个,而这两个人,偏巧都是尧帝打击的对象,你说这能使偶然吗?
这俩人,一个就是前文提到的共工,一个就是尧帝所说的负命毁族的鲧。
共工据说是炎帝后裔(无从考证),在血脉这点上就输了一筹,但他也被举荐治水,说明本人肯定是有一定才华的,但尧帝不由分说就把共工否定了。
之后大臣们才重点推举了鲧,鲧是颛顼的儿子,又有治水经验,而他也是尧最忌惮的人,因为他是舜的最有力的竞争者。
所以尧帝又想像否定共工一样否定鲧,但这次奈何大臣们过于坚持,只好让鲧去试一试了。
也能从大臣们极力推举鲧的表现上看出来,鲧在统治阶级内部已经具有非常大影响力了,如果能再治水成功,那么下一代帝王非鲧莫属。
而这时,舜已经娶了尧的两个女儿,成为了尧的内定接班人了,鲧作为老贵族,怎么会不明白去治水就意味着和尧对着干。
所以尧帝说的负命毁族,很有可能指的就是这一行为。
负命,违背天命!毁族,破坏同族!
天命是什么?让舜成为下一代帝王就是所谓的天命。
毁族是什么?鲧和舜和尧,他们三个算起来都是同族,鲧是尧的二叔,是舜的曾曾祖叔(祖宗的兄弟),这不就等于是和同族后人争权吗?
尧帝在位七十年了,岂能看不出这其中的弯弯绕绕?!但这时,还不是君主集权的天下!他已经老了,能做的都做的差不多了,再后面的事他也只好交给天意了。
后来,鲧确实没有治好水患,尧就特意派舜去巡查,而舜杀了鲧,安抚了百姓。这让我想起了曹操杀王垕,借别人的头平息民愤,从而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力,简直是一举两得。
于是,舜成功即位,而鲧一脉的影响力并没有消失,因为人家是根深蒂固的老贵族,而舜所能依赖的只有尧帝的势力,来自于两个老婆。不要忘了这股势力还被尧帝的儿子丹朱分走了一部分。
所以当大洪水再次来临的时候,群臣推举鲧的儿子禹时,即使舜心里所有顾及,但也只能顺应大势。
不过可以试想一下,如果禹也没能治水成功,他是否会和他父亲是一样的结局?这也许有一丝阴谋论的意味,权作消遣吧!
权力的交接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就算是禅让也并不代表完完全全的大公无私。优秀的君主肯定会考虑很多因素的,包括有利于天下百姓的、有利于朝堂势力稳固的、有利于传承自己理念的......
从尧帝拒绝儿子丹朱上位看来,就说明他更在乎不是血脉传承,而是谁能继承他的政治主张。舜则是个极端的守孝之人,更适合继承尧帝的治国方略。尧帝也许就是看重了这点才会不遗余力的栽培舜。
舜后来的作为也没有辜负尧帝对他的信任,我想这可能也是数千年来人们对敬尧禅舜让一直心生崇敬的原因所在吧。
kallen 发表于 2023-8-19 06:44:30|来自:广东广州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记》中并没有记载尧帝因何说鯀负命毁族,不值得任用。但是,从结果上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尧的说法对的,鯀不值得任用。
但是最后他还是采取了民主的方式:少数服从大多数,最后还是决定让鯀去治理洪水,但是鯀花费了九年的时间治水却没有成功。在当时就使用了民主的方法治国,虽然得到的结果不好,但是思想是非常先进的。
在那个没有青铜和铁器的时代,就只能依靠石器进行劳作,百姓治水是何其辛苦艰难。鯀采用堵水的方法试图将洪水堵住,在方法上就错了。
其一是人工成本很高,需要不断地开采搬运沙石堵住洪水。
其二因为是堵水,就必须要做水坝,导致搬运更加困难(那个时代没有水泥,即使做了水坝依旧不能堵得住。)
后续是:“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於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於是舜举鲧子禹,使续鲧之业。”(备注:业,指一个人从事的事业、使命)
尧更换舜治水后,舜在羽山杀死了鯀后,让鯀的儿子禹开始治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去,最后才治水成功。
记载之中,舜在杀死鯀后,百姓竟然是拍手称快,也说明在九年治水的过程中,鯀是有多么的暴力和残忍才引起民愤。
治水的过程之中,把有能力和没能力的人筛选出来,大禹治水成功也为他后来的帝业奠定了基础。
slipknot 发表于 2023-8-19 06:44:39|来自:广东广州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负责治理洪水一事,结果他不像他儿子禹一样机智,他选择照死堵了……你想想,最后那个结果……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