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梁山好汉竟是天罡地煞,宋江又是哪路神仙?水浒里的神魔才叫精彩

[复制链接]
Friendcome 发表于 2024-8-21 20:45:13|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起梁山泊好汉,我们脑海里浮现出的往往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生活风格,鲁智深、武松等好汉的个人魅力,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等惊心动魄的情节,更有甚者能够把梁山泊好汉的排位和绰号准确无误地背出来。
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学研究的兴起,使得诸多学者注意到《水浒传》蕴含着丰富的宗教文化,对人物塑造、情节推演等艺术构思起到重要作用。
更有人认为,《水浒传》是一本不亚于《西游记》的神魔小说。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水浒传》的引首就给予了我们如下信息:
其一,小说中存在神界与人界两大空间。
玉皇大帝统御着神界,下属有霹雳大仙、赤脚大仙等仙官和太白金星、文曲星、武曲星等星官。
而当时的人界正逢“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的乱世,处于阴阳失序的状态。

其二,小说中的神界拥有干涉人间秩序的权力。
为了调和阴阳,使人界得以从乱世重回治世,玉皇大帝遣仙官和星官下凡建立赵宋王朝,最终在宋仁宗时期达到了治世之巅——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的“三登之世”。
也就是说,赵宋王朝是受到上天眷顾的合法政权。
为了强化赵宋王朝的正统性,引首描绘了奇异之象,加以奇人之言行佐证。帝王降生于世时或“红光满天,异香经久不衰”,或“昼夜啼哭不止”。
邵尧夫先生写诗称赞宋朝的建立如同“一旦云开复见天”,陈抟处士听闻赵匡胤登基后“心中欢喜,以手加额,在驴背上大笑,攧下驴来”。
这样一来,小说中的赵宋王朝是不能通过造反的方式加以颠覆的。

其三,小说中梁山泊好汉的真实身份是下临凡世的天罡地煞。
引首预告了他们因祈禳瘟疫一事下凡,来到人界后“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使“礼乐笙镛治”的治世重回“兵戈剑戟丛”的乱世。
疑问在于,赵宋王朝既是天命所归,为何上天要降下瘟疫之灾,进而让天罡地煞在人间大闹一番?

《水浒传》第一回的标题“洪太尉误走妖魔”揭示了原因:朝中虽然有文彦博、范仲淹等贤臣,但被委以重任,前去请嗣汉天师祈禳瘟疫的却是庸人洪信。
洪信到达龙虎山上清宫后,住持真人点明延请天师需要一颗志诚之心,可洪信处处反其道而行,体现他的德、才并不与太尉、使者的身份匹配。
洪信养尊处优,自道“朝廷贵官公子,在京师时重茵而卧,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因而天师让其独自上山,吃一番苦头。
洪信待人轻慢,与住持真人对话时始终抱有居高临下的态度,为了显摆自己的官威和权势,他不听住持真人的屡次苦谏,执意打开伏魔殿、推倒石碑,最终放走了天罡地煞。

由此,标题虽言“误”,实则是冥冥之中的天数,正如金圣叹所言:“以洪信骄情傲色,楔出高俅、蔡京。”
天罡地煞下凡与洪信等奸邪之辈在朝中居于高位有着直接的关系。
同时,小说第一回和第二回开头交代了天罡地煞具有“魔”的特性,被洞玄国师封锁于“伏魔之殿”,他们的魔性“非常利害”,在释放时“必恼下方生灵”,与引首“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相呼应。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描写天罡地煞被放出时的场景:“那一声响亮过处,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滚将起来,掀塌了半个殿角。那道黑气直冲上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飞去了。”
黑气象征着天罡地煞“魔”的一面,金光显然和黑气相对,表明他们原本有着与“魔”截然不同的一面。
天罡地煞来到人间时呈现出四散的状态,暗示他们在人界拥有不同籍贯、从事着不同职业,最后因某一共同目标重新相聚在一起。

小说的“叙事元始”部分起到敷陈大义、隐括全文的作用,而小说的结尾部分则收束全书、呼应开头,可被称为“叙事结点”。
《水浒传》第一百回中,天罡地煞的结局能用“三重封神”来概括。
第一重封神在宋江死后不久,“楚州百姓感念宋江仁德,忠义两全,建立祠堂,四时享祭,里人祈祷,无不感应”,随宋江而亡的吴用、花荣、李逵同样受到楚州百姓的哀怜,他们“盖造祠堂于墓前,春秋祭赛,虔诚奉事,士庶祈祷,极有灵验”。
第二重封神在宋江托梦宋徽宗申枉死之冤时道出:“天帝哀怜臣等忠义,蒙玉帝符牒敕命,封为梁山泊都土地。”

第三重封神是宋徽宗得知宋江等人的死讯后准许宿太尉的奏请,“敕封宋江为忠烈义济灵应侯,仍敕赐钱,于梁山泊起盖庙宇,大建祠堂,妆塑宋江等殁于王事诸多将佐神像。敕赐殿宇牌额,御笔亲属‘靖忠之庙’”。
在官民的共同努力和虔诚供奉下,庙宇“年年享祭,岁岁朝参”,天罡地煞重回神界后在人界受到“千古为神皆庙食,万年青史播英雄”的隆重待遇。
由此,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水浒传》具有的两种相互牵涉的叙事结构:一是以天罡地煞“由魔到神”为线索展开的聚散式结构,二是由前一线索造成的“神界——人界——神界”的圆环式空间结构。

由于这两种叙事结构都以人格神玉帝推行的神道为支撑,因此本文继承张锦池、吴光正的说法,将《水浒传》的叙事结构称为“神道设教”。
学界已普遍注意到《水浒传》“神道设教”叙事结构与佛教、道教观念的密切关系,孙逊先生对此有着精准的概括:“‘谪世’原本指天上的神仙直接谪降至人世,开始从空中而来,最后复凌空而去。
后这种‘谪世’说又糅合进了佛教的‘转世’说,演变为上界仙人重新托生于人世的模式。”

天罡地煞的基本设定
总的来说,天罡地煞因堕落为妖魔被罚入人界修行赎罪,罪孽消除后得以回归神界,而宋江正是统领天罡地煞的星主。
在宋江初次登场的第十八回,小说就已通过韵文的方式明示宋江罡煞之首的身份,他在人界的使命是聚集各处——特别是立于各个山头的降灵:“上应星魁,感乾坤之秀气;下临凡世,聚山岳之降灵。”
随后,此回在一首称赞宋江的《临江仙》中再次点明他的“英灵上应天星”。

第二十一回的回前诗预先告知宋江“曾受九天玄女经”,并因此知晓其“上应玉府天魁星”的真正身份,后前往梁山泊扛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
“曾受九天玄女经”一事发生在第四十二回,宋江为了摆脱郓城县士兵的追捕躲进位于还道村的玄女庙,正在紧要关头,九天玄女显灵赶走了追捕者,并派两位青衣女童邀请宋江入殿交谈。
要点如下:第一,宋江并非“下拙庶民”,而是曾在神界具有一席之地的“星主”,与前文的诗词韵文相呼应。

第二,宋江贬谪下凡的原因在于“魔心未断,道行未完”,由此暂罚下方修行。
第三,宋江只有走上“替天行道”的道路,“为主全忠丈义,为臣辅国安民”,才能功成果满,重回紫府。
第四,天机不可泄露,宋江需要隐瞒此次人神会面,获得的天书也只能和天机星吴用一起看习。
也就是说,宋江的人生其实是一次消除魔性的赎罪之旅,亦是一次重现神性的修行之旅。
在遇见九天玄女之前,被罚下方的宋江先是在人间自由修行;在遇见九天玄女后,宋江的人生被“替天行道”牢牢框定,谨遵“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凶。北幽南至睦,两处见奇功”的天言成为他唯一的人生选择,可被称为规训修行。

九天玄女出现的原因在于,宋江自由修行的成效不佳,仍处于“魔心未断,道行未完”的混沌状态。
可以发现,暴力嗜杀是魔君最典型的表征,代表对正统秩序的无视、背离与破坏。
结合这些好汉的事迹来看,他们的魔性越是泛滥,杀人手段便愈发残忍且不分对象,甚至将吃人肉视作家常便饭,与受王化影响的主流社会格格不入。
为了凸显“魔”的一面,部分好汉的外貌也呈现出某些“非人”的特征,例如邓飞的绰号来源火眼狻猊于其多食人肉而发红的双眼,又如用“天生一等异相,脑后一个肉瘤”来形容独角龙邹润。

显然,主流社会是没有魔君们的容身之所的,因而《水浒传》前半部分的主要舞台便设置在不受统治阶层控制和正统观念约束的江湖社会。
魔性外溢的天罡地煞以强盗、黑店主、私商、游民等身份在江湖中安身,或如鱼得水,或苟且过活,可被统称为江湖人士。
“义”是江湖社会中通行的交际法则和生存策略,具有个人性、平等性、互利性等特征。

王昕将《水浒传》中的江湖义气做如下分类:一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二是仗义疏财,相互救助进而同生共死;三是罔顾道德的快意恩仇。
江湖中的“义”包含了为他人负责,并愿意为之出生入死的“忠”,或者说“忠”是报答义重如山者的方式,于是这种“因义而忠”的忠义可被称为“魔君的忠义观”。
简单地说,魔君们奉“魔君的忠义观”为基本的处世之道,除此之外什么都不认。
由此看来,抓住神界的魔君与人界的江湖人士的共同特征,将二者相勾连正是《水浒传》匠心独具之处。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