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神农氏,关于炎帝陵的神话传说

[复制链接]
冰影 发表于 2023-8-19 00:03:4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时候,大概小学六年级的时候,90年代刚刚改革开放之初,村镇干部组织学习养蚕技术交流,那时我们跟着家长一起去过一趟茶陵的炎帝陵,在游玩过程中,听当地导游和村民说起过一则传说,那时候我还比较小,加上年代过去较久,现在也一直没有机会再去一趟炎帝陵,在网上搜索却再也无从搜索到此类传说,所以特此记录下来,也许存在错漏,也许你当我胡说,一笑而过即可,但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文化,值得传承给后辈。
故老相传,炎帝在尝百草过程中,在茶陵发现了茶叶,可解百毒。然而,终究误食了断肠草。当时人们把炎帝遗骸收敛好后,放置于竹排之上,想要顺江而下,将遗骸送去安葬。然而,竹排到了江中,忽然狂风大作,风雨交加,江中有神龙隐现,光芒四射。水下有龙宫现身,有龙女相迎。
不久江上风平浪静,然而炎帝遗骸终究不见,后人只能在江边不远处,一白鹿出没之地,叫白鹿原的地方,做一衣冠冢以作纪念。后来战乱四起,炎帝陵多次重新搬迁,其原址终究不可查。
当初听到这个故事,觉得这事混杂了柳毅龙宫传的内容,还有其他传说的特色掺杂其中,并未在意。
有次和外公、外婆谈起此事,他们说,以前我们本地的风俗有朝拜炎帝陵的习俗,三月九月朝南岳,而一辈子朝拜两次炎帝陵,一次是结婚后,一次是老了走不动前,他们以前朝拜过炎帝陵的。外公、外婆早已故去,多次从茶陵经过,却再也没有时间和机会,再去朝圣。是朝圣而不只是朝拜,不以崇拜的心情,而是以面对神圣的心态去了解,去瞻仰先辈,以感恩的心态去学习那种大无私的精神,所以谓之朝圣。也许,等我到老了,快要退休了的时候,会带着全家人都过去一次。
在故事里,还掺杂着一道传说,说在江下有一道溶洞,通向龙宫,连接到海边。现在回想,看看地图,呵呵,离海最少300公里,还是直线距离。这条传说自然不值得信任,不过当地多溶洞,这是事实,喀斯特熔岩地貌,丹霞地貌,景色宜人,确实可能在当地存在这么一个大溶洞,然后帮远古时期的人们度过难关。所以故事里有溶洞的信息。
在当地,炎帝就等于神农氏,如果不是对历史感到奇怪,然后去查,我也不知道,原来还有那么多的地方有神农氏的传说,传说中神农氏,牛角人身,像小时候看过的《小龙人》那样,头上2个小鼓包,牛角。说明部落很早就开始养牛了,对牛很崇拜,当然,目前罗霄山脉还是有野牛群的,只是很难找到。野牛膏的传说也变成了传说,只要找到野牛,拿牛骨熬胶,经过几天几夜后,野牛骨色泽浓郁,白色膏样,每天早上一勺,传说到老都是筋骨强健。现在野牛别说是保护动物,就是连看见都难了,估计能看见都能上全国头条。
白鹿原的传说,查了查资料,所谓的白鹿可能指的是麂,附近几个县都有麂出没,养麂也是日常,在古代可能神农部落,就有养麂的习俗了,一直流传至今。大家都记得的是一句名言: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在古代,鹿可能有神奇的代指,某种珍贵的用来祭天的器皿?器具,或者是沟通上天的使者?
说到炎帝陵,第一印象是神农氏,神农选五谷,五谷丰登;到了现代,我们讲究杂交水稻,其实不得不提到一点,在茶陵,有一片区域是严禁进入无人区,为什么?因为那里有野生稻,从古流传至今的稻种,杂交水稻能成功离不开“野败”的发掘,而那片无人区,有老祖宗留下的野生稻种,也许以后,还得靠神农遗留的财富,开拓新一代粮食种子,为后代考虑,那片地区被封存,当然,也许那片区域可能存在奇异,不便再去打扰。
人类的来源成谜,你说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考古事实是,找到的最远古人类头骨也不过1百万年,相比恐龙的历史远远不如,恐龙多少亿年前的时候,还没发现人类的踪迹。你说外星人移民,靠的什么技术?人类依旧还没摸到半点头绪?从金星移民最有可能,但现在金星一片核末日景象,无从查探。
不管是远古流传的神话中,还是考古发掘中,我们发现远古先民在靠着双腿,跨过山河大海,从非洲到中东,再到东亚,再越过北极圈边,到达北美,跨过大海,来到南美,奇迹一般的存在,根本想不明白是什么驱动他们在四处寻找?寻找时空回归的能源吗?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